王开寰
生活化教学即把教学活动放置到实际生活背景当中,激起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强烈欲望,使其在生活化环境中获得更有活力的知识,以便将来能够更好地为生活提供服务,提升适应生活的能力,且情操得到很好的陶冶。初中英语教师应把握好具体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衔接点,根据实际教学需求有的放矢地融入生活化教学理念,让学生感到英语知识的具体运用,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高效课堂的打造。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入生活化教学的思想与理念,不仅能够拓展英语课堂的教学资源容量,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他们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学习及各种各样的活动,提升学习效率,打造高效课堂。综合来讲,主要有以下重要意义:
首先,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有效融入生活化教学,教师将会从生活中提炼一些适用于英语课堂的教学资源与素材,突破以往以教材内容为主和相关辅导资料为辅的局限性,适当拓展教学范围,能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且贴近于他们的实际生活,使其更为关注。
其次,初中英语生活化教学能够带给学生丰富的学习体验,使其把英语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机联系到一起,在课堂上转换思维,在不同情境中感知不同英语词汇与句子的含义,从而极大地提升其英语学习效果,深化其对英语知识的理解与印象。
在教学内容广阔与学习体验丰富的情况下,初中英语教师就能轻松地构建高效课堂,推动初中英语教学的进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更多英语知识,习得更多语言技能,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王锐2021)。
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虽然大部分教师已经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但是传统教学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初中英语教学同样面临着类似现象。一些教师对个人固有的教学能力十分自信,对生活化教学的理解停留在表面,认为只要简单地引入一些生活现象就是对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缺乏对这一教学理念本质的认识,很难开展有效、全面的生活化教学,自然会影响高效课堂的打造。
教学环境对教学质量与效率有直接影响,但是有的教师认为两者关系不大。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融入生活化教学时,虽然意识到要打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但是在具体实践环节往往存在一些不足,如打造的生活环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系不够紧密,存在脱节现象,导致他们对教学环境中呈现的生活现象较为陌生,无法了解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学习英语知识的效率较低。
一些初中英语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虽然对生活化教学有所了解,但是因为理解得不够透彻,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强行将生活中的现象“灌输”给学生,要求他们死记硬背、机械掌握,不仅学习效率不高,还难以准确理解与深刻记忆。加之,部分教师运用生活化教学时方式单一,以创设生活情境为主,比较单调,直接利用生活情境讲授英语知识,并非与学生积极互动,导致他们很难全身心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从而影响学习效率。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运用生活化教学时,会直接按照课本中提供的生活现象或者场景展开教学,从表面上来看,是在进行生活化教学,从实质上来看,很难让学生把教学情境与个人生活关联起来,生活化教学缺乏深度。究其原因,这些教师以自身学识水平、社会经历来定义生活化教学,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视角思考,自然导致英语教学内容无法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相融合(严红波2021)。
在新时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组织者、指导者与引导者的作用,如果教学观念陈旧,那么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方式往往也比较落后,很难满足当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反之,课堂就会变得极为有趣,能够让学生积极踊跃参与学习活动。对此,要想通过有效融入生活化教学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主动融入生活化教学,以生活元素为基本依托引领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黄爱清2021)。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时,单元核心话题是“喜欢与不喜欢(like and dislike)”,围绕着这一话题,教材中安排各种食物、水果的插图,以及不同形式的表格,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学习活动。课堂上,教师先运用“What’s this in English?”句型询问一些生活中的食物如apple、orange、meat、rice等,让学生回忆之前已经学过的食物名称。然后,在课件中呈现新的食物图片,指导学生学习hamburger、tomato、ice cream、salad、banana、strawberry、pear、milk、bread、vegetables、egg、carrot、chicken 等词汇,使其完成生词的学习。接着,教师通过吃的动作和高兴的表情展现like 一词的含义,将like 板书出来;通过摇头的动作与皱眉的表情展现don’t like 一词的含义,把don’t like 也板书出来,据此引出新句型“I like bananas.”与“I don’t like broccoli.”,然后过渡至“Do you like bananas/broccoli?”,使其根据个人实际爱好回答:“Yes,I do./No,I don’t.”随后教师选择不同的食物图片提问:“Do you like...?”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回答。
在任何一堂课中,新课导入都是极为关键的环节,不仅是课堂的开始与第一个环节,还影响后续各个教学环节的推进,能够对整堂课的教学效率产生直接关联。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现象设计新课导入环节,事先准备好一些与新课内容有关的生活化现象或者素材,据此揭示新课主题,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英语课堂的亲切感与熟悉感,引发他们学习新课的热情,为其高效学习作铺垫(旦知草2020)。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时,围绕核心话题“谈论生日”设计各项教学活动,内容十分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主要学习月份词汇、序数词和表示日期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运用when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询问日期。课堂上,教师先播放生活中人们过生日的场景片段,搭配经典的英文歌曲Happy birthday,与学生一起歌唱“Happy birthday to you.Happy birthday to you...”。当唱到人名时,直接使用本班即将过生日学生的名字,这样更贴近实际生活,能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热情,使其初步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与生日有关。接着,教师讲述:“Our birthdays are in different months.Who can tell us how many months there are in a year?”学生知道共有12 个月份。教师询问:“Do you know what the name of each mouth is?”学生表示不知道如何用英文描述。之后,教师顺势在课件中展示一幅生活中的年历,一边指着每个月份,一边介绍:“This is January,February,March,April,May,June,July,August,September,October,November,December.”由此正式导入新课,同时带领学生学习月份单词。
词汇作为英语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英语知识体系的基石。在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词汇量逐渐扩大,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学好词汇,就能更好地学习其他英语知识与技能。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具体的词汇教学中,可借助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创新与优化词汇教学模式,结合生活中的实物带领学生认识与记忆词汇,使其理解得更透彻,从而提升其学习效果(陈辉2020)。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时,单元以“School things”为中心话题安排各个部分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辨认物品的所有者。因为教材中以常见的文具为例,所以主要学习一些生活中的文具类词汇,让学生学会根据场景询问文具的所属,以及英语中相应的表达方法。课堂上,教师提前拿出准备好的生活中常用的文具实物,如铅笔、钢笔、课本、橡皮、直尺、铅笔盒、书包、字典等,随机拿起一支铅笔询问:“What is it?”学生知道是铅笔。教师追问:“What’s this in English?”带领学生学习“Pencil,this is a pencil.”的说法,然后运用同样的方式带领他们学习pen、book、eraser、ruler、pencil box、schoolbag、dictionary 等文具类词汇,使其在实物辅助下对这些文具词汇形成深刻记忆。接着,教师将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每人拿出一个或者多个文具,各个小组的文具混合在一起,教师随机从一个小组任意拿起一个文具如字典,逐个询问小组成员:“Is this your dictionary?”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Yes,it is.It’s my dictionary.”或者“No,it isn’t.It’s hers/his.”。随后,教师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运用上述句型自由练习,帮助他们牢固掌握与学习、学校生活有关的物品的英语名称。
情境教学作为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因其比较生动形象,往往深受学生的喜爱。情境的创设离不开大量素材的辅助与支持,生活化素材即为其中之一。学生对生活化素材比较熟悉,学习效率自然更高。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生活化素材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并确保引入的生活化素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相契合,以免超出他们的认知范围,从而使其在情境中高效率地学习英语知识及技能(廖朝龙2021)。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时,单元以学习数词和谈论服装为主题,巩固一些常用的服装名词,表示颜色、形状、大小的形容词,以及“询问价格与颜色”的句型。课堂上,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购物经验设计教学,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出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衣服图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询问:“What’s this?”引导其说出相应的服装单词,带领其复习学过的服装类名词与数量词。接着,教师拿出一顶帽子,标价是15 元,说道:“I have a hat.I like it very much.What color is it?”学生说出了帽子的颜色。然后,教师询问:“How much is this hat?”引导学生说出:“It’s 15 yuan.”使其同步学习新的服装类名词与句型,通过仔细观察刚才的演示与描述,注意跟读和模仿,以此类推讲授sock、T-shirt、shorts、sweater、trousers、shoe、shirt、jacket、dress 等词汇。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对话练习,在教室内布置一个微型“服装店”,里面放着各种常见的衣服,教师扮演导购员的角色询问:“Can I help you?”引导学生说出:“I want a...”并用英语加以重复“I want a...”,然后拿起衣服递给学生说道:“Here you are.”提示他们运用“Thank you.”回应,以此模拟购物情境,使其在情境中巩固新词汇与句型。
从广义视角来看,生活化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还要拓展至课后,也就是让教学活动真正走进生活,将教学与生活结合到一起,实现课堂与课后的相互融通,从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拥有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就要求初中英语教师有效融入生活化教学时,应围绕课内主题积极开展课后活动,带领学生真正走进生活,让他们学会运用英语知识描述生活现象,强化英语的实用性(师玲花2021)。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Unit 12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时,单元主要运用一般过去时谈论过去一个周末的活动,教师先结合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运用What、Who、Where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询问他人的周末活动信息,使其注意动词过去式的用法,学会用一般过去时表述个人周末活动。之后,教师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个人上周末的活动进行回顾,同伴之间相互交流与分享以后整理成一篇作文,记录自己真实的生活,如“I had a busy weekend.On Saturday morning,I cleaned my room.In the afternoon I did my homework.It was much.On Saturday evening I went to the movies they are fun.On Sunday morning,I visited my aunt,my aunt cooked breakfast for me.Then in the afternoon,I did some reading.It was kind of difficult.On Sunday evening,I watched TV.I saw an interesting talk show.I was tired but I was very happy.”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学习英语知识,学会运用英语描述个人生活情况,增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理念,不仅是时代发展的整体趋势,还是英语学科自身的教学需求,教师应高度重视,尽可能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各个教学环节,创新听、说、读、写教学模式,引入丰富、新颖、动态化、生成性生活教学资源,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使其充分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