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新闻转述动词编译的语用比较分析

2024-05-17 02:48刘彩霞
传播力研究 2024年11期
关键词:英汉语料语篇

◎刘彩霞

(浙江传媒学院 国际文化传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转述话语是人类社会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闻报道语篇文体的一个显著特点,转述谁的话、不转述谁的话,成为体现新闻价值取向的重要语篇手段。

一、相关研究综述

中外学者对转述话语的研究始于20 世纪80 年代,研究领域主要涉及文学语篇、学术语篇和新闻语篇等三个方面。Leech & Short 对文学语篇的小说人物言语和思想转述方式的叙事文体特征作了归纳分析,把转述话语分为两大类别,即言语的转述和思想的转述,同时将言语和思想的直接转述、间接转述、自由直接转述、自由间接转述以及言语和思想行为的叙事转述等范畴的主客观性介入程度进行了分析[1]。Ruano 对狄更斯小说中转述现象的分析时发现,转述话语用以传达特定人物的语言,从而进一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是狄更斯小说中一个重要的文体手段和话语功能[2]。申丹对文学文本转述话语的各种表现形式及其功能作了深入探究[3]。徐赳赳则从语言应用层面进一步考察和分析了现代汉语叙述文中直接引语形式和语用功能[4]。

在学术语篇转述话语研究方面,Swales 将学术语篇中的转述方式界定为完整转述和非完整转述[5]。Thompson & Ye对学术语篇中的转述动词提出了系统性分类框架[6]。他们首先将转述动词分为表意性转述动词和评价性转述动词两大类,进而将表意性转述动词细化为被转述者行为和作者行为的转述动词,其中被转述者行为的转述动词又进一步分为话语动词、心理动词和研究动词,而作者行为的转述动词则分为比较和理论转述动词。评价性转述动词又分为被转述者立场和作者立场的动词,其中被转述者立场的动词分为积极立场动词、消极立场动词和中立立场动词,而作者立场的动词则分为叙实性动词、非叙实性动词和反叙实性动词。Sakita对学术语篇中转述动词的反思性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即作者和说话人如何转述和评论以及批评与质疑论点[7]。Marti et al.所研究的则是实证性比较分析,探讨了本土性和专业知识在转述中的构建作用,发现非英语母语新手作者与专家作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8]。

对于新闻语篇转述话语的研究,Alan 通过英语新闻报道语料对积极转述动词、消极转述动词和中立转述动词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发现新闻报道表面上是中立的,但是微妙地显示出记者个人的偏好,不同转述动词的使用表达出不同报道的立场和态度,影响读者对新闻事件的看法[9]。Chen &Wu 以小说《顽童流浪记》台湾版汉语译本为语料,考察分析了小说中中性转述动词“say”和“tell”在不同语境下体现言外行为之力的意译问题[10]。

辛斌对《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中的转述动词作了统计和比较分析,并对其异同做了语用解释[11]。许明武和白振洋对《时代周刊》60 篇科技英语新闻报道语篇的高频转述动词进行分类,并阐述了其具体的不同语用功能[12]。Sorby 则通过语料阐释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在不同语境下新闻翻译词语褒贬内涵的差异[13]。陈颖芳通过对《纽约时报》有关钓鱼岛事件的转述话语分析,揭示转述者运用减译、改译和增译的翻译手段建构负面的中国形象的本质[14]。然而,针对英汉新闻报道转述动词编译的比较研究尚缺乏实证性专题探讨,本文拟基于60 篇英汉双语新闻语料进行专题探讨。

二、英汉转述动词编译的语用特征

通过对英汉双语新闻的语料考察和比较分析,我们发现转述动词的编译存在对称性与非对称性用词或结构转换的语用特征。在新闻转述编译中,源语英语和目标语汉语的转述动词在结构和用词表述上是对等的,视为对称性编译,反之,则为非对称性编译。

在所考察的语料中,英语转述动词共出现45 个和339频次,其中英汉对称性编译的占54.86%,非对称性编译的占45.14%。转述动词使用频次最高的是中性转述动词“say”,共出现182 频次,占比53.69%,并在不同语境下分别编译为“说、称、介绍、指出、认为、提到、透露、报道、表示”等不同语义的非对称性表述,其余转述动词使用频次的占比均在10%以下,排名前15 的英语转述动词依次为“say, according to, show, find, tell, suggest, be quoted as saying, report, think, write, reveal, claim, note, announce, add”。

三、英汉转述动词编译的非对称性用词差异

(一)英语的中性转述动词与汉语的积极转述动词编译转换

如英语转述动词“said”(说)汉语转述中编译为“指出”。中性转述动词在意义上是中立的,通常表明说话人对所转述的信息是,不偏不倚的态度的,对有关话语未持个人的观点[15]。而积极转述动词暗示说话人所说的话语是真实的,使用时通常表明对说话人的立场或态度的一种肯定。汉语新闻转述动词编译为“指出”,隐含着转述者对转述命题信息表示认同的态度叠加,表明转述者夹杂了个人的情感态度和立场倾向。

(二)英语的中性转述动词与汉语的消极转述动词编译转换

如英语转述动词“said”(说)汉语转述中编译为“透露”。消极转述动词通常引入更加严厉的表述或评论,虽并不一定反驳或否定某一肯定表述,但在细微含义上通常不是温和的,而是贬义的。汉语的消极转述动词“透露”,隐含转述者对说话人言语行为持有批评性评价的语境意义。

(三)英语的积极转述动词与汉语的中性转述动词编译转换

如英语转述动词“assured”(确认)汉语转述中编译为“表示”。英语转述动词“assured”(确认)属于积极转述动词,而编译为汉语的中性转述动词“表示”,则明显降低了原说话人高度肯定的确信态度,转而轻描淡写地表达了转述者不予高度评价的中立态度。

(四)英语的消极转述动词与汉语的中性转述动词编译转换

如英语转述动词“claims”(声称)汉语转述中编译为“显示”。英语转述动词“claims”(声称)属于消极转述动词,暗示或表明对转述信息拉开一定距离的疏离立场态势,意味着转述者对该转述信息命题的真实性不予以承担责任,而编译为汉语的中性转述动词“显示”,则转达了转述者态度更加客观冷静的语境含义。

(五)汉语转述动词复用的编译转换

如英语转述动词“replied”(回答)编译为汉语转述动词“回答说”,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摹状复用动词“说”,形象生动地展现出转述话语中言语行为的语境情状。类似的情况还有,英语转述动词“warned”(警告)编译为复用转述动词“警告说”、英语转述动词“joke”(开玩笑)编译为复用转述动词“开玩笑说”等,体现出言语行为的语用之力。

四、英汉转述动词编译的非对称性结构差异

(一)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结构转换

如英语转述动词被动语态结构“is considered”(被认为)”编译为汉语的主动语态结构“有人认为”,英语的“is thought”(被认为)编译为汉语的“据预测”,反映出编译结构调整的转换。

(二)转述动词后置与前置的结构转换

如英语转述动词“according to”(据)的后置引述结构编译为汉语的前置引述结构“据调查”,体现了英汉新闻语篇的不同文体结构特点。

(三)转述动词倒装的结构转换

如英语转述动词“said”(说)经常与其言说者主语出现主谓倒装结构,在汉语编译中则都需要调整转换为主谓序列的正常结构。

(四)转述动词的省译与增译的转换

如英语新闻语篇转述语表达中往往会出现多个转述动词“said”(说)的引述语结构,但在汉语编译中则会省译其后重复的转述动词“said”(说)。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英文直接引语连续跨段并置时,段落与段落之间前一段落结尾的后引号需省略,而中文编译则不能省略,前后引号需要完整。

五、英汉转述动词编译差异的动因阐释

(一)结合语境,传达施事行为的语用之力

言语行为不仅可以叙事、指事,还可以行事,传递语用用意或施为用意,无论话语中的施为用意是显性的还是隐形的。Bell 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将转述动词定义为“施为动词”(news performatives)[16]。从施事行为来看,转述动词是体现立场态度的重要言语手段,本质上蕴含一定的情感态度倾向评价意义。在新闻报道中尽管表面上应尽可能保持客观中立,但在一定语境下,总会或多或少地体现转述者的隐性立场和态度取向。

在考察的双语新闻语料中,部分积极转述动词、消极转述动词和中性转述动词之间编译的相互转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加精确地传达转述者的语境情感内涵,体现不同语境下转述言语行为的施事效力,如“认同、疏离、批评、警告”等语用之力,抑或保持客观冷静的低调态度,或者缓和舆论冲突可能激发的转述语气,这充分展现了《中国日报》双语新闻编译者工作的精细至微。

(二)调整结构,顺应行文通达的语言习惯

不同的语言之间存在一定的语言规约和习惯差异。相比之下,英语使用被动态结构的表达多于汉语,因此英语新闻转述动词的被动态在汉语中往往编译成主动态结构。

从语篇的组织结构来看,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典型差异是,英语是以形合为主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以意合为主的语言,转述动词倒装结构的转换体现出这一语言典型特点的差异。这些结构调整的转换主要是出于行文通达和语意连贯的需要。

至于英语转述动词的引述结构大多数后置,而相应的汉语编译则一律前置的转换,以及直接引语跨段并置的标点符号编译差异,这些都属于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习惯表达问题。

综上所述,转述动词往往蕴含一定的情感意义和言语行为之力,具有一种评价功能。在新闻编译中,对转述动词的翻译是一个重新语境化的过程,不能机械地仅仅从转述动词的表面意义采用直译,译者需要考虑特定语境下转述动词所表示的立场态度来选择和确定转述动词的翻译表述,注意转述动词言外之意的转达,选择恰当的措词和结构形式来表达转述者原本的情感态度和立场观点,力求语用功能的对等,而不是形式上的对称。

猜你喜欢
英汉语料语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商务英语翻译中英汉褒贬义词的应用探讨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