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衔接式一体化急救流程护理对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影响

2024-05-16 08:46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4期
关键词:无缝创伤性四肢

冯 净

(天津北辰区中医医院急诊科,天津 300400)

创伤性骨折是当前急诊的常见危重症疾病,且患者多是四肢多处部位骨折,再加上创伤部位可能相互叠加、掩盖,急救处理时难度较大,且并发症发生率、感染率极高,也有患者失血过多而出现心脏压塞或休克症状,增加患者死亡率[1]。因此对于较为严重的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其病情复杂,变化快,病死率较高,需要对患者在极短的时间内接受有效救治,控制病情发展,提升患者生存率[2]。另外,由于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多为急诊收治,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院内转运治疗,在转运过程中一旦出现失误,也会增加患者死亡率情况。以往临床上的急救流程主要以挽救生命、维持骨折稳定、稳定身体、手术准备、心理支持作为主线,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患者依然存在大量急救不及时情况[3]。研究发现,在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救治过程中,展开无缝衔接式一体化急救流程,能够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减少创伤感染率,促进患者生存概率提升[4]。无缝衔接式一体化急救流程作为重大灾难或事故的针对性急救流程措施,能够确保应急救援快速、有序、有效的展开,从而在急救过程中减轻患者痛苦,为进一步治疗与护理奠定基础,挽救患者生命。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对四肢创伤性骨折骨折的急救护理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无缝衔接式一体化急救流程对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选取2020年6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86例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20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43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将2022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43例患者列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23~53岁,平均年龄(36.21±3.21)岁;受伤原因:交通意外17例,人为伤害8例,高空坠落11例,其他7例。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21~55岁,平均(36.27±4.26)岁;受伤原因:交通意外16例,人为伤害7例,高空坠落12例,其他8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纳入标准:符合四肢创伤性骨折诊断标准,且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16分[5];在我院急诊治疗;治疗过程中需要多次转运;需要采取手术治疗;年龄≥18岁。(2)排除标准:合并精神障碍无法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及诊治工作;患者接受诊治的时间超过12 h;合并严重过敏体质,容易对救治过程中多应用的药物出现过敏现象;合并恶性肿瘤;合并严重脏器类疾病或心脑血管疾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流程护理,具体方法为:依照《骨科临床护理手册》中关于四肢创伤性骨折的流程进行干预。其中包括挽救生命、维持骨折稳定、稳定身体、手术准备、心理支持。即医务人员达到现场之后,及时对患者的病情展开急救措施,若患者意识清晰询问患者骨折疼痛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肢体活动和生命体征,确保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内分泌物,防止出现误吸,并协助医生进行气管插管,维持呼吸功能;采取科学的方式搬运和固定患者,保持身体稳定,避免加重损伤,与院内急救人员进行沟通,及时做好抢救和手术准备;注意在转运途中开通静脉通道,做好术前药物准备;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抢救和手术的必要性,做好沟通,让患者及家属能够有一定心理准备。

观察组实施基于无缝衔接式一体化急救流程护理,具体方法为:(1)建立一体化急救小组:小组成员由急诊医生、骨科医生、护士长、主管护士和责任护士构成。通过场景模拟和会议的方式制订符合我院实际情况和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特点的急救流程、病情评估等急救流程。由急诊医生和骨科医生负责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机能和急救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由护士长作为急救指挥人员,负责沟通现场急救人员和院内抢救室、骨科的医疗用品安排和救护车调度,并同时需保持和相关人员的通讯工作等。(2)无缝衔接式一体化的急救流程:①院前分检:当急诊科的医务人员接到急救电话之后,立即组织专业的急救团队赶往现场,到达现场之后进行分检急救,询问在场人员患者发生四肢创伤性骨折的原因,随机进行现场检查,并及时向患者或者家属了解其病情和其他隐匿损伤,再根据患者的体征初步判断病情。②现场急救:由于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受伤后的1h属于黄金急救时间,所以要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脉搏、动脉、口唇、呼吸等快速检查,仔细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并测量血压及时监测患者是否存在休克情况。协助医生迅速掌握患者病情,对于外伤进行止血包扎后,迅速进行采血配血,早期补充血容量,固定转运。依照患者病情遵医嘱建立静脉通道和导管置入,方便运输过程中进行补液治疗或营养治疗,从而为后续抢救提供先决条件。注意在搬运和安放患者过程中及时调整患者体位,依照病情来进行体位摆放,防止体位不当和不良事件所造成的再次损伤。在运输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做好途中保暖措施,准备好抢救器材,随时准备进行抢救。在途中与院内进行联系,及时汇报患者的病情,并做好相关急救和手术准备,到院后及时将患者送到手术室。③心理护理:在急救过程中及时观察患者及家属情绪,在患者及家属心理能够承受的范围内简单介绍病情之后,取得家属信任,稳定患者及家属情绪,并尽量满足患者及家属所提出的要求。④院内护理:到达医院之后由提前安排的接诊小组,依照患者严重程度划分诊治优先级,若患者病情危重这直接送到抢救室进行抢救,若患者危重程度较轻,将患者送到骨科进行治疗。

1.3 评价指标

(1)临床指标。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入院候诊、入院到接受治疗、呼救到院前急救、ICU住院及总住院时间。(2)临床转归情况。由医生对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进行评价,包括患者氧合指数满意或改善,能够脱离气管插管,心率恢复到基础范围,浮动不高于20%,小剂量血管活性药物或无血管活性药物支持下平均动脉压在60 mmHg以上,意识恢复为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治愈+好转)/例数×100%。(3)病情严重程度。分别在患者护理前后采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进行评价,APACHEⅡ评分主要包括年龄、有严重器官功能不全或免疫损害、生理指标,总分71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病情越严重,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主要包括头颈部、面部、胸部、腹部、四肢、体表多个位置严重程度的评价,总分为75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损伤越严重,存活率越低[6-7]。(4)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运输过程二次损伤、抢救药物输注不及时、护患沟通不良。(5)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多器官功能衰竭、压力性损伤、感染。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入院候诊、呼救到院前急救、入院到接受治疗、ICU住院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指标对比(±s)

表1 2组临床指标对比(±s)

总住院时间(d)观察组435.34±1.5813.82±3.0812.15±3.2711.85±2.2823.15±4.26对照组4310.54±2.7225.35±6.1221.95±4.3415.12±3.2327.24±6.37 t 10.84011.03511.8265.4243.500 P 0.0000.0000.0000.0000.001组别例数入院候诊时间(min)呼救到院前急救时间(min)入院到接受治疗时间(min)ICU住院时间(d)

2.2 2组临床转归情况对比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临床转归情况对比(n,%)

2.3 2组APACHEⅡ、ISS评分对比

护理前,2组APACHEⅡ和I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APACHEⅡ、I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APACHEⅡ、ISS评分对比(±s,分)

表3 2组APACHEⅡ、ISS评分对比(±s,分)

组别例数APACHEⅡ评分ISS评分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4345.47±4.2521.51±4.2318.44±4.3110.02±2.25对照组4345.21±5.3733.12±5.1218.11±5.3713.32±3.12 t 0.22711.4630.3145.626 P 0.8210.0000.7540.000

2.4 2组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事故、工业生产所引起的四肢创伤性骨折发生率也逐年升高,四肢创伤性骨折不仅会引起患者多器官功能损伤,而且致残率和死亡率均比较高[8]。研究发现,在黄金时间段内对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抢救,对于提升其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价值[9]。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与进步,无缝衔接式一体化急救流程逐渐被广泛应用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救治过程中,该急救护理方案能够以人为本,从而为四肢骨折患者的救治提供综合性、规范性、科学性[10]。另外对于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来说,转运过程也是一项重要危险因素,对转运过程的优化不仅能够提升患者安全性,而且能够为患者赢得更多救治时间[11]。

国家卫健委为了进一步应对相关医疗时间突发情况,对于急救工作依照其特殊性质制订了相应的护理流程,并通过相关医疗知识的培训,提升了急诊医护人员对重大疾病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与意识,从而掌握相关急救操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12]。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6例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资料,分别对比常规急救护理和无缝衔接式一体化急救流程护理在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入院候诊、呼救到院前急救、入院到接受治疗、ICU住院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ISS评分及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对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采取基于无缝衔接式一体化急救流程能够缩短患者的入院候诊时间、入院到接受治疗时间、呼救到院前急救时间,从而减少患者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能够进一步降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降低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发生率。这是因为无缝衔接式一体化急救流程干预能够通过建立护理小组,制订并完善对四肢创伤性骨折的急救流程,并通过培训和情景模拟提升医护人员的配合程度,缩短救治时间[13]。另外通过应基于无缝衔接式一体化急救流程干预能够准确完整的进行分检工作,初步了解患者病情,迅速做出判断,并在院前人员展开现场抢救基础之上,及时向院内汇报患者的病情,并通知应急小组,确保了急救人员供应和各个科室之间的密切配合,赢取了更多救治时间,确保急救工作有序进行,缩短抢救时间,让患者能够在黄金时间得到救治,提升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4]。通过无缝衔接式一体化急救流程干预能够通过现场急救、转运、院内急救等过程,对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急救服务,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并缩短由于不良处理对患者造成的二次损伤和感染现象[14]。另外,快速有效的急救措施,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的痛苦,并为临床治疗创造有利条件,改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健康恢复的同时,降低患者后续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情况。

综上所述,无缝衔接式一体化急救流程护理应用于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中效果显著,可以缩短患者的诊断及急救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升抢救成功率,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无缝创伤性四肢
让农民工培训与就业“无缝对接”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母乳到辅食,如何无缝衔接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无缝对接”打开国地税合作新局面
AS SMOOTH AS YOU LIKE – HELPING YOU MAKE TRANSFERS SEAMLESSLY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中医治疗概述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