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咏梅
(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正骨科,山东 菏泽 274000)
膝关节骨折是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以疼痛、软组织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1]。目前,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可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但在治疗的过程中受到骨折、手术创伤等因素影响,导致患者术后易产生剧烈疼痛,不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因此,在予以患者有效治疗的基础上,需为其提供相应的护理尤为重要,以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既往临床采用的常规护理,虽可促进手术顺利进行,但其对于疼痛方面的干预措施较为单一,导致效果不理想,影响预后。疼痛护理根据疾病治疗方法和疼痛特点,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疼痛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疼痛程度,该护理方案在骨折治疗中广泛应用[2]。同时,有研究指出,膝关节骨折术后予以相应的功能训练,可进一步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3]。基于此,本研究选择该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95例膝关节骨折患者为对象,探讨疼痛护理联合功能训练对膝关节骨折患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择该院收治的95例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8)与观察组(n=47)。对照组男31例,女17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2.59±2.17)岁;受伤原因为车祸伤13例,跌伤15例,重物挤压伤11例,其他9例。观察组男32例,女15例;年龄49~71岁,平均年龄(63.12±2.89)岁;受伤原因为车祸伤12例,跌伤16例,重物挤压伤13例,其他6例。2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纳入标准:符合膝关节骨折的诊断标准,符合手术指征;均属于首次膝关节骨折;意识清醒,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年龄<80岁。(2)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疾病、慢性疼痛疾病者;重要器官(心、肾、肝等)存在器质性疾病者;存在术后无法完成相关功能锻炼的疾病者;存在抑郁病史者;临床资料欠缺者。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为其提供健康宣讲教育,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护理人员密切配合主刀医师,为手术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根据实际情况,为其提供饮食、康复训练、运动指导等针对性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疼痛护理联合功能训练。(1)疼痛护理。①组建疼痛护理小组: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小组,对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对其出现疼痛的原因予以分析,从而制订针对性护理方案。②体位护理:术后早期帮助患者抬高患肢,与床面呈20°,妥善固定,屈膝30°,尽可能减轻痛感。③伤口护理:对伤口的疼痛程度予以评估,术后24 h在伤口周围给予冰敷等物理措施缓解疼痛程度。④心理护理和睡眠干预: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详细了解其对手术治疗的想法、术后康复计划、术后训练等内容,对其焦虑、抑郁等情绪进行评估,并指导其通过连续呼吸调节法、聆听音乐、阅读、冥想放松等正确的方式改善负性情绪,以促进机体康复。主动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联系,对于存在不良情绪者予以心态调理,耐心进行疏导,根据其情绪缓解效果调整方案,进一步改善情绪。面对性格外向的患者,可通过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方式开展心理疏导,而对于性格内向的患者,可叮嘱患者家属多陪伴在其身边,予以安慰和关心,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作为切入点,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合理控制病房内的温湿度,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环境,改善其睡眠质量。⑤肢体松弛训练:帮助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将全身肌肉放松,维持平稳吸气、呼气,促使血管舒张。⑥认知干预:术前采用一对一指导、图画结合、视频讲解等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术后发生疼痛的原因、性质、预防控制措施等,且在讲解期间可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加深患者及其家属对疼痛知识的理解,使其做好心理准备。同时要主动进行答疑解惑,指导其积极参与到疼痛护理干预中。术后,向患者分析出现疼痛的原因,告知其具体的防控方案,以此舒缓其情绪。⑦按摩干预:对患者内膝眼、外膝眼、阴陵泉、阳陵泉及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适当按摩,采用食指按摩给个穴位3~5 min,当皮肤微微见红就可结束,建议在每日早上9:00-10:00和下午15:00-16:00按摩2次,持续按摩3 d,并采用冰袋冰敷切口周围,使患者痛觉下降。(2)功能训练。向患者讲解术后开展功能训练的原因,使其积极配合训练。术后6~8 h,指导患者开展踝关节、患侧肢体股四头肌收缩训练,5~10 min/次,2次/d。术后3 d,指导患者开展膝关节屈伸训练、患肢直腿抬高训练,并采用膝关节功能锻炼器对膝关节进行被动训练,30 min/次,2次/d。初始训练时,将角度控制为0°~30°,每日角度增加10°,逐渐加到90°~120°。以患者恢复情况为主,选择合适的机会开展膝关节主动屈伸训练,20 min/次,3次/d。叮嘱患者石膏固定期维持仰卧位,健侧肢体开展大腿后肌群屈曲、收缩等训练,同时循序渐进进行患肢内外展及内收训练、床边坐起训练、拄拐行走训练。术后3个月,适当开展负重训练,先从体重的八分之一开始直至完全负重,3次/d,5 min/次。术后5个月,进行患肢抗阻训练,1次/d,20 min/次。
2组每个月进行1次随访,持续随访6个月,并叮嘱患者按时来院复诊,对其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
(1)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分数与患者疼痛程度成正比[4]。
(2)膝关节功能。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HSS包括稳定性、功能、活动度和屈曲畸形关节活动度等,总分为100分,分数与患者膝关节功能成正比。Lysholm膝关节评分包括疼痛、不安定度、蹲姿、楼梯攀爬等,总分为100分,分数与患者膝关节功能成正比[5]。
(3)训练积极性。包括依从性、需求程度、家属及护士鼓励作用、遇到挫折良好情绪4个方面,每个方面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训练积极性越好。
(4)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SAS包括乏力、不幸预感、多汗、睡眠障碍等20个条目,每条目分值为1~4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焦虑程度越轻[6]。SDS包括心悸、能力减退、食欲减退、晨重夜轻及性兴趣减退等20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为1~4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抑郁程度越轻[7]。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2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疼痛程度对比(±s,分)
表1 2组疼痛程度对比(±s,分)
注:与干预前相比,aP<0.05;与干预后3 d相比,bP<0.05。
组别例数干预前干预3 d后干预7 d后对照组486.03±1.173.26±0.63a1.97±0.46ab观察组476.12±1.082.89±0.52a1.73±0.31ab t 0.3893.1182.976 P 0.6980.0020.004
干预前,2组Lysholm、HSS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Lysholm、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膝关节功能对比(±s,分)
表2 2组膝关节功能对比(±s,分)
注:与干预前相比,aP<0.05。
组别例数Lysholm评分HSS评分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4865.88±3.8382.83±5.28a68.38±4.3787.74±2.25a观察组4766.12±4.2886.26±4.17a69.11±4.1789.22±3.16a t 0.2883.5090.8332.634 P 0.7740.0010.4070.010
干预前,2组SAS、SDS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负性情绪对比(±s,分)
表3 2组负性情绪对比(±s,分)
注:本研究中,与干预前相比,aP<0.05。
组别例数SAS评分SDS评分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4856.88±10.9736.58±8.22a52.79±10.2538.23±9.57a观察组4755.74±10.5631.68±6.23a53.93±10.9932.79±8.93a t 0.5163.2690.5232.863 P 0.6070.0020.6020.005
干预后,观察组训练积极性的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训练积极性对比(±s,分)
表4 2组训练积极性对比(±s,分)
组别例数依从性需求程度家属及护士鼓励作用遇到挫折良好情绪对照组486.23±1.456.86±1.386.39±1.366.73±1.36观察组477.22±1.617.64±1.197.28±1.497.96±1.20 t 3.1512.9483.0424.671 P 0.0020.0040.003<0.001
膝关节属于较为复杂的关节,与其他关节相比较容易受损,导致膝关节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现如今,手术是膝关节骨折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术后积极训练可使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但在手术围术期中,患者受到血栓形成、手术创伤、血管扩张等原因,导致微循环血流不通畅,使周围组织发生肿胀,患者疼痛程度增加[8]。疼痛作为人体中一种最敏感的情感体验,该种感受主要是展示出机体组织受损后的特殊表现,而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痛感强烈则是危险信号的象征,将会影响患者情绪,导致功能训练积极性下降,延长康复时间,影响患者生理及心理方面的健康。为此,针对膝关节骨折患者,需在术后为其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减轻痛感,促进机体恢复。
既往临床采用的常规护理从术前宣教、术中配合、术后运动训练等方面进行干预,虽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但对术后疼痛干预较为忽视,措施单一,导致干预效果不佳,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为此,本研究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疼痛护理联合功能训练,并将其与常规护理相比[9-10]。有研究报道,膝关节骨折患者受到疾病威胁、患者自我病情认知、陌生环境、不清楚预后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的情绪,而过度焦虑及抑郁情绪可将疼痛的“闸门”打开,加快疼痛信号转导,使疼痛敏感性增加[11]。因此,对膝关节骨折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尤为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在膝关节骨折患者中采用疼痛护理结合功能训练进行干预,能够明显舒缓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这主要是因为,在疼痛护理中通过认知干预,可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认知水平,做好心理准备,待术后发生疼痛时,不会出现过度焦虑、抑郁等情绪。同时,予以心理护理,能够让患者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所了解,可使其与护理人员间的感情加深,增加信任感,并指导患者通过聆听音乐、阅读、冥想放松等正确的方式,进一步缓解不良情绪。本研究与叶凌风等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12]。在膝关节骨折患者中采用疼痛护理结合功能训练干预,可缓解疼痛感,恢复膝关节正常功能。这主要是因为,疼痛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讲解术后疼痛的原因,并对疼痛因素进行分析,全面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制订针对性干预方案,可确保干预措施具有针对性,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其次,通过心理护理,可使因心理状态引起的疼痛感减轻,提高患者护理配合度;通过体位护理、伤口护理,对周围皮肤冰敷,能够抑制神经细胞活性,降低皮肤敏感性;积极引导患者开展肢体松弛训练,可舒张血管,避免发生下肢静脉血栓;通过切口周围皮肤按摩,对局部血液循环有促进作用,使改善气血运行,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通过加强睡眠干预,可减少睡眠刺激,降低疼痛敏感性[13]。
观察组训练积极性的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在膝关节骨折患者中采用疼痛护理干预结合功能训练,能够提高患者训练积极性。这主要是因为疼痛护理主要从生理、心理两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可舒缓其不良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且经有效干预后,疼痛程度减轻,使患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同时,在康复训练前,护理人员着重向患者讲解训练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性,使其以认真的态度对待训练。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这一干预方案在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方面有显著优势。这主要是因为,疼痛护理通过多项措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和疼痛感,为后续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功能训练提供条件,同时术后功能训练可减轻患肢肿胀,促进静脉回流,增加关节活动度,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14]。最后,术后功能训练还有利于骨组织的合成与代谢,更有利于改善预后。此外,在疼痛护理控制中对患者切口周围穴位进行按摩,不仅可减轻疼痛,还可使骨折周围微环境恢复,对骨组织的代谢与合成有利,从而在康复训练的辅助下,促进膝关节功能改善。
综上所述,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疼痛护理联合功能训练,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训练积极性,改善膝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