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民营企业债务危机成因及预警机制研析

2024-05-16 21:58王一云
审计与理财 2024年4期
关键词:预警机制

王一云

【摘要】近几年,伴随着房地产等行业金融政策的调整,房地产上下游关联行业也受到影响,整个行业发展放缓,不少大中型企业(包括上市公司)都出现了债台高筑的情况。大量债务无法按期偿付,不仅影响了大型民营企业的正常经营,部分企业甚至出现倒闭和破产的情况。近年来企业“暴雷”已不是新闻,破产重组、政府纾困等情况也频频出现。为了保障大型民营房地产企业的良好运营发展,企业、政府、社会层面都非常重视,剖析原因,建立预警机制、早做预防。一旦出现债务问题,争取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企业资金流的稳定,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机制保障。本文对大型民营企业债务危机成因及预警机制进行分析,针对企业在债务危机中显现的问题提出相对应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型民营企业;债务危機;预警机制

一、大型民营企业债务危机预警机制建设的意义

债务危机不仅直接对大型民营企业信誉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会引发连锁反应,如供应商要求回款、金融机构收缩授信规模、触发大量债务提前到期等,进而使企业陷入恶性循环,企业极有可能一蹶不振。如债务违约分布广、数量大,也可能引发金融风险,不利于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此类风险足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建立健全债务危机预警机制显得尤为迫切。首先,预警机制能够提早发现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债务风险,在风险发生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避免风险的发生,或尽可能减轻危害影响范围,保证企业资金稳定,为企业正常的运营和发展提供可靠的帮助。其次,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也是对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推进,建设过程本身也能够让企业管理者对于债务危机有更加清晰全面的认知,提高企业高层的风险意识。

二、大型民营企业债务危机成因

1.治理结构不完善,实控人话语权独大

在我国,不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存在一个共性:实控人权力过于集中。虽然公司形式上有内部治理、并按照相关法律和监管的要求,设有董事会、监事会,建立了相对合规的内部控制体系。但实际运作过程中往往老板决策权过重,公司的治理结构选择性失效。

部分大型民营企业的股权过于集中,大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过大。企业实控人往往是企业的创始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时间不长,职业经理人市场也不够成熟,同时受我国传统文化和家族观念的影响,随着企业发展壮大,实控人对企业的关键岗位,比如财务岗、资金岗、甚至董事会等关键岗位任用家族成员,这一举措也加强了实控人对企业的话语权和控制力。所以实控人可以轻易凌驾于管理架构之上。近年来大股东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情况屡见不鲜,违规担保也时有发生,这些情况多是由于公司的治理结构严重失效有关。

2.偏离主业,过度融资、盲目扩张

近几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很多民营企业都开始涉足房地产的开发。房地产开发和传统行业相比,资金进出量大,在市场行情高涨的时候,很多企业不断加大杠杆举债经营。投资也开始逐渐分散,且投资各类与主业不相关的领域。近几年随着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调整,“三道红线”的明确要求,房地产市场迅速降温,不少企业很快出现流动性困难。其他行业在涉足房地产或其他陌生行业时需谨慎行事,充分认识行业风险,比如房地产开发对企业的资金占用量大,一旦出现政策或市场的变化,资金流短缺,其他板块都会很快被拖垮。所以要合理规划企业发展战略,避免盲目扩张和过度依赖举债融资。同时,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抗风险能力,确保企业的稳健发展。

3.缺乏完善的内控预警系统

债务风险预警需要与企业的现金流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进行动态分析,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又和企业的经营情况、行业的发展阶段、整体宏观经济密切关联。风险管理人员需根据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利润情况、投融资计划、针对企业债务偿还进行全面规划。但是目前为止,很多大型民营企业在风险预警机制中没有把债务风险管理与企业的整体情况联系在一起。随着现代管理理念的深入,很多企业也在建立健全内控机制上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逐步提升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发挥的作用。但是大型企业业务往往涉足多个板块,各板块之间相互分离,资金链条又涉及多个部门人员,如果内控机制稍不健全,相关人员很难及时掌握企业的总体资金情况,一旦发现一般问题已经相当严重。

4.外部监管未及时发挥作用

企业“暴雷”之前,中介机构出具的财务会计报告时常并没有做出风险提示、评级机构出具的评级报告也是较高评级,这也是值得思考的。中介机构是否保持了客观、公正、审慎、尽责的态度。不少大型民企都在公开市场发行过债券,作为中介机构是否有能力有依据可以尽早对投资者提示风险,保障广大投资者的权益。

二、如何完善债务危机预警机制

1.建立健全的内部治理结构

大型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潜力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首先,企业内部需要建立董事会、监事会以及高级职责部门,并切实发挥其管理职能。健全董事会制度,包括董事会成员的选聘、职责权限、决策程序等,确保董事会的决策能力和监督能力。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可以从程序中避免出现实控人“一言堂”的现象。同时结合股权激励计划等手段,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提高企业软管理水准,有效提高风险控制水平。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优化股权结构,避免股权过于集中,进而更好地发挥企业的治理管理职能。

2.聚焦主业,发展核心

企业应聚焦主业和核心业务,在某一领域做精做强。如果企业选择多元化战略,投资并购快速扩张战略,须合理规划,避免高杠杆盲目扩张和过度多元化投资,避免只为大而不做强。在投资决策时,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可行性研究,提高投资项目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3.深入推进落实全面预算管理

企业应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将各项经济活动纳入预算管理范围,确保预算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严格控制超出预算和预算外项目的新增债务,避免因盲目扩张而增加企业债务风险。定期进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包括经营情况、财务数据、现金流等,对实际数据与预算数据进行差异分析和调整。通过对各项财务指标的分析和监控,及时发现潜在的债务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范。例如,当企业负债率过高或现金流出现异常时,及时调整经营方针,加快债务回收,减少对外投资等。

4.优化资本结构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经营目标,优化资本结构,合理安排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比例。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债务规模扩张,降低负债率。优化债务结构,包括债务期限、融资方式、债权人类型等,避免纯债务融资,资产负债率过高,短债长投等问题。可通过股权融资,引进战略投资人等提高权益比重。

5.加强外部监管,提高风险意识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审计、评级等中介机构的监管,提高中介机构的行业自律,督促其依法依规开展业务,提高中介机构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感。健全奖惩机制,以维护市场秩序和公正性。同时从政策上打击逃废债务,防止民营企业恶意转移资产。为防止大型民营企业或其实控人高杠杆融资、通过境外投资及其他多种方式转移资产,加强对大型民营企业及其实控人、关联方、股东在境内外投资的监管,推动建立大型民营企业境外投资安全审查机制。通过监管部门多渠道、多案例宣传,强化民营企业及其实控人的风险意识。

三、总结

大型民营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市场竞争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导致企业债务危机的内外部原因很多,本文对债务预警机制的现实意义、存在问题及化解方案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如何更好地防范和化解风险,仍需企业自身及外部监管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韩芳芳.上市公司债务危机形成机制与应对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32):2.

[2]胡援成,张朝洋.政策调控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债务危机识别[J].当代财经,2021,(2):50-63.

[3]李子涵.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品牌研究,2021,(26):169-174.

[4]朱兆珍,郭一佳,高天惠.新发展阶段企业债务危机的形成机理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22,(5):49-56.

(作者单位:丰盛控股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预警机制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风险考量与管控
浅谈高中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机制研究
高校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风险考量与管控
新常态背景下PPP模式系统性风险预警机制研究
广播机房环境监控系统预警机制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中小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及预警策略
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
天津市农村抗旱预案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