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科学活动教学游戏化

2024-05-16 02:45薛荃文
小学科学 2024年14期
关键词:科学教育幼小衔接应用

薛荃文

〔摘    要〕  当前,游戏化模式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较多,常见的有教育形式单一,幼儿兴趣不浓;教育方向不明,对结果的重视度较高;童趣处理不足,原理讲解过于枯燥等。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导致幼儿学习基础较差,在升学后无法快速适应小学阶段的课程学习。因此,幼儿园开展科学教学,应当注重幼小衔接,开展综合性的教学培养。为了实现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教学游戏化,本文提出立足幼儿身心特点,打造游戏化氛围;创设游戏化环境,鼓励幼儿自主探究;开展多样化游戏活动,打破教育局限;重视游戏化评价,突出幼儿主体地位等建议,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深化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

〔关键词〕  幼小衔接;游戏化模式;科学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14    124-126

科学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基石,通过对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促进其科学素养不断提高。同时,教师引导幼儿开展探究活动时,培养其科学的操作与探究能力,促进其综合素养不断提高。然而,教师开展教育活动期间,只通过理论或图片给幼儿呈现科学教育知识,给其讲解有关的知识点,容易导致其产生厌学心理。而游戏化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开展教育活动时将科学教育和游戏教育结合,让幼儿动手动脑,提高其综合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形式单一,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不够

对于幼儿园科学教育这一课程的开展,部分教师采用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给幼儿传授科学的知识时主要通过口述的方法进行,不利于激发幼儿探究积极性,也无法保证其主动参与实践。很显然,此教学方法无法提升幼儿对课程的学习认知,难以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阻碍幼儿后续的学习,直接影响幼小课程衔接。

(二)教育方向不明,重视结果轻视过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已经明确,教师应给幼儿创设宽松的探究环节,让幼儿自主尝试和探究,鼓励其遇到问题时提出,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增强幼儿的探索欲望,对后续升学有重要的帮助。但是,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可知,部分教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结果追求度较高,不重视培养其科学与探究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忽视了幼小衔接的教学作用。通常情况下,直接给幼儿讲述和科学有关的知识,只会导致幼儿失去探究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活動的质量。

(三)原理讲解过于枯燥,教学方法优化不足

3~6岁的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还处于具象的阶段,且教师对幼儿的兴趣进行激发时无法通过平铺直叙的方法实现,还需要优化教学方法。此外,教材中的科学原理主要通过语言文字叙述,且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没有将幼小衔接的教学内容融入当前的课程教学中,而且其中缺乏趣味性,不利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实现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教学游戏化

(一)立足幼儿身心特点,营造游戏化氛围

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的思维停留在形象思维,且其活泼好动,更喜欢生动形象的内容,尤其是日常生活中接触频率较高的一些事物,更容易让幼儿主动融入相关的情境。此外,幼儿教育活动开展期间,教师可借助“无痕”的导入模式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确保幼儿快速参与课堂活动,深度学习与探究。可见,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要营造游戏化的课堂氛围,给幼儿提供自主的学习环境。

比如,为了对幼儿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给幼儿设计名为“小球走迷宫”的游戏,针对游戏内容的取材,则使用生活中常见的乒乓球和纸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可发挥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作用,给幼儿播放“小球走迷宫”的视频,让其利用常见的材料开展趣味性的游戏。这个过程中,幼儿感到相当惊讶与好奇,跃跃欲试。如此,通过游戏化的课堂环境和氛围营造,教师主动引导幼儿完成场地的搭建,还借助纸杯完成迷宫路线的布置工作,确保其在搭建中对迷宫线路的变化有了解,组织其主动交流与讨论,对结果进行观察,对如何走出迷宫进行探讨。为了让幼儿产生强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迷宫竞赛活动,双方自主构建迷宫后由对方过迷宫,最先通过的小组获胜。通过一攻一守,使幼儿切身体会游戏活动的乐趣,让其在搭建迷宫中锻炼自身思维,提高自身动手能力。此外,幼儿通过合作探究提高与锻炼自身合作能力,全面发展思维能力,活跃思维。

(二)创设游戏化环境,鼓励幼儿自主探究

环境对幼儿是否能主动参与科学教育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环境创设体现了教师的教育目标与意图。此外,环境不单单是空间的代表,需要教师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发挥幼儿园里可以凸显科学资源的部分,创设科学合理的游戏环境。对环境进行创设时,很有必要打造游戏化的活动氛围,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用具,给幼儿提供可选择的不同层次的游戏材料,确保幼儿快乐地学习。教师对游戏化教育环境进行创设时,可以立足幼儿园的条件,合理利用有限的空间与环境,给幼儿创设适合的游戏区域。此外,对科学文化的氛围营造,确保活动环境中始终充满科学的文化气息,确保幼儿在相应的环境中主动探究学习,提高其综合能力。

比如,部分幼儿喜欢研究天文知识,教师可以给其创设有关的活动区域,给其布置和天文知识有关的小角落,设立望远镜,让幼儿利用这一工具对天文星体的知识进行探究。又比如,部分幼儿喜欢研究昆虫,教师可以设置昆虫研究观察园地,在特定的区域内布置与昆虫有关的玩具和放大镜等,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昆虫诱捕器完成昆虫的捕捉工作,在符合规范与条件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对昆虫的特征进行了解,让幼儿充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如此,通过为幼儿营造科学与多元的游戏环境,让其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自觉体会科学的文化气息,了解科学知识的特点,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开展多样化游戏活动,打破教育局限

1.区域科学游戏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开展期间,区域游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应引导幼儿自主探究,促进其自主获取有关的知识。同时,教师以区域科学游戏的内容为基础,能够强化幼儿的学习认知,主动参与课程,为升学做好学习准备。创设多样化的游戏活动,活动材料的投放应全面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主动激发幼儿的自发性学习行为和探究欲望,让其主动参与区域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科学能力。教师构建科学区域活动时,可以主动带领幼儿开展有关的游戏活动,如游戏“神奇的万花筒”。但教师要注意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道具,给幼儿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其借助实验进行论证,促进其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其科学素养。教师是幼儿的引导者,需要明确幼儿未来的发展方向,针对幼小衔接的相关内容,为幼儿进行良好的教学引导,不断提升幼儿的学习认知,从而提高幼儿的课程参与度,增强幼儿的情感认知,加深幼儿对课程的学习理解。教师要在幼儿进行区域游戏活动时,通过观察其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科学合理的引导,提高游戏活动的有效性。最后,定期开展区域科学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让幼儿跨班级沟通交流,定期开展科学实验互助活动,班级混龄间的交流,确保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强化沟通交流,最大程度地共享和利用资源。

2.科学主题活动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开展期间,主题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因此,可定期开展“科学探究节”相关活动,让幼儿尝试机器人等各种科学游戏,合理利用有限的时间开展趣味性的科学活动。开展教学活动时从家庭教育、利用废旧物品、保护环境等角度着手,让其得到更好的发展。还有从自然的角度开展“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相关活动,主动探究,让其在观察、探究和总结等环节中厘清和科学有关的内容,还可以开展趣味性的知识问答活动,使其在活动中掌握有关的自然知识,拓宽其知识面。这些活动对于幼小衔接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帮助幼儿不断强化学习基础,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又比如,在进行“亲子科学实验”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家长和幼儿共同开展与科学实验有关的探究活动,特别是可以线上指导亲子共同对实验的过程与现象进行探究,让其在游戏中探索科学原理和科学乐趣。

3.科学探索之旅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且这也是幼儿掌握科学知识的关键。由此可见,教师组织游戏化科学活动时,很有必要定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弥补以往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游戏活动,让其主动探究,拓宽其知识面。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让幼儿自主参观修理厂,确保其可以直观了解有关的知识,全面了解相关的工具,提升幼儿对实践活动的认知,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建立良好的学习意识,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丰富其知识储备,推动幼小衔接课程教学发展。有机会还可以带领幼儿到奶牛场参观,让其直观了解挤牛奶的方法,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对牛奶生产的全过程进行了解,掌握食品加工方面的科学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到科技馆开展参观活动,对科技发展历程进行全面了解。给幼儿创造进入科学实验室的机会,让其了解更多先进的科学实验工具。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科学探索之旅”获得了多样化的活动体验,让传统教育活动开展期间的局限性问题得以弥补,让其视野更为开阔,积累更多生活经验,丰富其科学知识。

(四)重视游戏化评价,突出幼儿主体地位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内容可知,教师要尊重与了解幼儿个体发展的差异,发展其认知能力,避免评价幼儿时用同一个教育标准。因此,教师构建科学的教育游戏时,很有必要以幼儿为课堂的中心,不断强化幼儿的学习意识,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参与课程的学习,突出幼儿的主体学习地位,使其在升学后,能够快速适应小学的学习进度,实现幼小衔接的教学目标。教师不可使用同一套评价标准,应尊重幼儿,放手让其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其探究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开展期间,游戏化教学活动的落实有利于促进幼儿科学素养不断提高。因此,教师对游戏化教学活动进行落实时,要立足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基于其认知能力开展有关的扩展和探索活动,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给幼儿营造优良的游戏氛围,创设优良的游戏环境,促进科学游戏教育活动更为多元。此外,高度重视游戏评价,促进其科学能力和素養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杨伟鹏.新时代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关键要点及其实现路径[J].福建教育,2023(29):5-7.

[2]贾广楠,高洁.试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6):22-24.

[3]周海林.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的实施策略[J].教育界,2023(14):116-118.

[4]王燕娇.快乐生活视域下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与思考[J].成才之路,2023(10):93-96.

猜你喜欢
科学教育幼小衔接应用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克服小学化倾向
STEM对我国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