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儒林外史》有感

2024-05-16 08:40潘钇宸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中举科举制功名

潘钇宸

《儒林外史》讲述了许多书生的故事,有的人辞官归故里,有的人星夜赶科场,有的人隐居避世俗,有的人放荡闯江湖……不同的性格决定着人物不同的命运。斯认为,每个人都有资格选择自己的人生,任其多种多样,静待百花齐放。

我透过书中的文字,品读到的是人生百态,留存于心中的是惋惜、可笑、憎恶,甚至是压抑。先看中举后发疯的范进,他前半生执着于功名,屡试不中,直至五十多岁才中举,后中进士,被任山东学道。虽然由此“平步青云”,但他所熟知的也不过是四书五经,以至于别人提起北宋文豪苏轼时,他却认为其是明朝的秀才,闹出了天大的笑话。范进的思想受限于当时顽固守旧的封建制度,倘若他一直考取不到功名,便会一辈子被科举所奴役,想来真是可怕!再观那个吝啬鬼严监生,只因那两茎灯草迟迟不肯咽气。他受限于钱财势利,也活生生地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傀儡。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吴敬梓先生能通过文字将当时的人生百态化为儒林轶事,当真是厉害了得!

我透过书中的文字,品读到的是科举制度对人的禁锢。科举制起源于隋朝,后一直被统治者作为选拔人才的方式,直至1905年才被废除。科举制的创建的确给底层知识分子提供了进入国家政务的平台,也有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但它没有与时俱进,而是固化封建,反而深深地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一味盲目地去读书,一味地贪求功名富贵。有追求是好的,但“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思,总把流光误”,还不如“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当然也有人跳脱出了科举制度的束缚,如王冕衣锦还乡,靠卖字画养活母亲,这就好似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生在那个时代却依旧能出淤泥而不染,真难能可贵!

杜牧《阿房宫赋》有云:“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发觉自己的人生受限时,大可不必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而是要自行其道,找寻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每个人都是一只纸飞机,随着时代的洪流飞行,去往各自的目的地,毕竟人各有志,莫要负了流年就好!

【浙江慈溪实验高级中学高二(3)班】

◆点评

作文结构分明,层层递进。作者在开篇就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那就是每个人都有资格选择自己的人生,任其多种多样,静待百花齐放;然后通过对“感点”的内容进行介紹、分析,以“人生百态”为中心,表达对封建科举制的批判;最后首尾照应,并启示当下——人生不应受限,当勉力而行远。

(指导老师:贺志高)

猜你喜欢
中举科举制功名
明在“知不足”
古代的考试
剪纸大师齐秀芳
“科举”
吟诗误功名的孟浩然
病后弃政从文
马中举陶瓷艺术作品
马中举陶瓷艺术作品
幼儿园小朋友排排站:只为庆祝院长幺儿“中举”?
晚清科举制度变革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