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周边资源 点亮班本课程
——以大班“我家住在运河边”课程为例

2024-05-16 21:25
好家长 2024年4期
关键词:母亲河运河情境

文 孙 青

高邮地处大运河西北端,千年运河孕育了独特的人文资源。我园基于“崇尚自然,回归本真”的办园理念,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在大班开启了“我家住在运河边”的课程之旅。

一、课程目标

我们遵循陈鹤琴先生“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教育思想,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围绕运河丰富的课程资源,确定了大班“我家住在运河边”课程目标:①了解运河的特色历史文化及发展变迁,感受运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②乐意用绘画、表演等不同表征方式大胆地表现,表达对家乡运河的热爱之情。③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与船、桥有关科学实验的猜测,并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下来;在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④喜欢家乡的运河,感知运河的发展变化并为此感到高兴,爱护运河的环境,注意节约水资源,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二、内容框架

我们运用情境分析式的方法,围绕幼儿感兴趣的主题资源,确定了“我家住在运河边”课程的内容框架,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鼓励各班根据幼儿的兴趣与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三、课程实施

(一)创设情境,支持发现真问题

在课程实施中,我们通过创设具有真实性、情境化、行动化、发展性的生活“实习场”,模拟或再现生活场景,让幼儿在真实的自然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实践操作,获得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案例:“船”递快乐。

辉辉、阳阳一起搭建船屋。第一次,他们直接把木板放上去,发现高度不合适,屋顶会碰到头。于是,他们尝试第二次搭建。他们立起了柱子,再把木板放上去。但是,柱子不够稳固,木板随时会塌下来。为此,他们又增加了几根柱子,顺利完成了搭建。他们坐进船屋,感受着搭建成功的快乐。

在搭建船屋的过程中,幼儿懂得利用自己的身体高度,确定搭建的高度。虽然他们不会使用尺子,不懂得什么叫测量,但他们明白船屋的高度和自己身高之间的关系。最后,幼儿成功地搭建成了高度合适的船屋。

(二)关注探究方法,引发儿童“真学习”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在课程实施中,我们注重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案例:南水北调。

在大班“我家住在运河边”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围绕运河这一主题,和家长一起查阅资料,挖掘相关信息并与同伴分享。一天,教师介绍南水北调工程后,有的幼儿提议玩“南水北调”游戏,得到了大家的响应。

运用什么方法能加快运水速度呢?在幼儿感到困惑时,教师适时介入引导:“你们可以观察一下,幼儿园里的水都是怎么运来的?”幼儿观察发现,从卫生间水龙头流出的水并没有连接缸或瓶之类的东西,而是有许多管子连接着一个个水龙头。在家长的帮助下,幼儿还了解到,家里的水都是从自来水管道连接过来的。家里还安装了水表,用来记录用水量。

(三)连接真实生活,促进儿童“真发展”

立足真实生活的课程内容,渗透着幼儿真实的情感思想,有利于幼儿获得相应体验。班本课程来源于幼儿生活,教师要关注课程与幼儿生活之间的联系。

案例:保护“母亲河”。

有段时间,不少家住运河边的幼儿发现,运河水变得又黄又浑。基于幼儿的发现,教师提出:“运河是我们的‘母亲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加美好。如果运河变浑了、变脏了,怎么办?”这一问题引发了幼儿的讨论,大家决定要保护“母亲河”。那么,怎么保护呢?幼儿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可是,除了不乱扔垃圾,大家似乎并没有更好的办法。为此,教师邀请在污水厂工作的家长来幼儿园,介绍污染的危害以及污水治理的方法。当家长向幼儿展示一些净水的小妙招时,幼儿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幼儿在科探区进行了尝试,看到污水慢慢地变得干净了,脸上绽放了灿烂的笑容。

猜你喜欢
母亲河运河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保护母亲河(4)
不同情境中的水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是你 我亲爱的母亲河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母亲河”到底有多长
我爱你母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