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渣”爸爸的发言为何火“出圈”》等四则

2024-05-16 15:39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 2024年2期
关键词:学渣课间网球

“学渣”爸爸的发言为何火“出圈”

“我的儿子是‘学渣,但是我依然相信他完全有可能成为国之栋梁。”“我的儿子内心特别强大。”……近日,一位“学渣”爸爸在家长会上的发言火上“热搜”榜单。面对孩子不那么如人意的成绩,这位父亲的发言展现出难得的松弛和包容,给足了孩子尊重、理解和信任。在对成功的定义和个体评价标准逐渐多元化的今天,“唯成绩论”的教育理念虽有所松动,但“鸡娃”风气、教育焦虑仍然盛行。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更不必讳言,通过好成绩取得更高学历,仍是通向更开阔的人生的重要途径。但锚定单一轨道,只会错失人生旷野的诸多可能性。从现实来看,当前,我们的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也越来越看重综合素质。多几把衡量的“尺子”,既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也契合社会的人才需求。只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更加理性平和地看待成绩,才能进一步缓解当下人们的教育焦虑,给孩子们更松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摘编自2023年11月23日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钟于/文)

让学生在课间“动起来”

近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不少学校更加重视学生课间活动,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保障课间休息和活动的时间,既是尊重教育规律的体现,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在浙江省温州市实验小学,教室设置游戏角,学生们可以玩飞行棋、自制古诗卡等益智类小游戏:在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云海学校,教学楼每层都布置了科学互动角,“发电轮”“音乐喷泉”等交互式科技项目在课问对学生们开放。这些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帮助学生们放松身心,以便更好地投入学习。在运动游戏中锻炼身体,在谈天说地中了解自我、他人和社会,在共同玩耍中培养默契、增进友情……短短的十分钟,给了孩子们释放天性、强健体魄、结交朋友和探索世界的宝贵机会。

(摘编自2023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孟繁哲/文)

传承热爱,传递力量

结束2023年的比赛后,中国球员张之臻选择在珠海冬训。张之臻希望中国男子网球实现更多集体突破。他的教练团队中有已退役的中国男子网球名将吴迪,同时他还邀请了国内有潜力的年轻网球球员一起训练。传承故事就此书写。本赛季吴迪加入张之臻的团队,帮助他创造了职业生涯的最佳战绩,张之臻的世界排名一度提升到第52位。在成为首个闯入世界排名前100的中国网球协会男球员后,张之臻感慨:“有前人铺路,才有了我们的突破。”如今,张之臻扛起责任,为年轻运动员提供优质的训练资源。他在杭州亚运会夺得男单金牌后曾表示:“中国网球会更好,希望下一批选手能超过我们。”从前辈的经历中汲取能量,再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年轻选手,传帮带的故事一直在上演。

(摘编自2023年12月1日《人民日报》,李硕/文)

对体育领域“饭圈化”说“不”

2023年全国跳水锦标赛女子10米台决赛中,陈芋汐与全红婵分别获冠、亚军。赛后,一名粉丝在看台上大吼,认为“裁判不公,故意压全红婵的分”。这一幕引发广泛关注。竞技体育中,胜负本是平常之事,如果把失利归咎于裁判故意压分,不仅会误导不太懂规则的观众,对运动员本人的心态也会造成影响。全红婵与陈芋汐,年龄相仿,实力相当,技术上各有特点,赛场上互有胜负,两人相互鼓励、彼此成就,对各自的成长、成才和我国跳水运动的发展都有裨益。近年,我国体育事业蓬勃發展,许多运动员在赛场上凭借自身实力“出圈”,成为不少人狂追的星。这无疑有积极的一面:运动员们勇敢追梦,既能带给人们精神力量,也加深着人们对运动项目的了解,带动不少入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助力全民健身的开展。但如果追星跨过了理性的界线,让“饭圈”乱象向体育领域蔓延,那么于体育事业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摘编自2023年11月27日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唐天奕/文)

猜你喜欢
学渣课间网球
网球究竟是什么颜色?
腰痛不用愁,网球来帮忙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从“学渣”逆袭成“网红”
“学霸”“学渣”有话说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班级充满相对性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