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机制研究

2024-05-16 08:53李庆华李香玲刘天成
小学科学 2024年12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

李庆华 李香玲 刘天成

〔摘    要〕  小学科学是以生活中的科学知识为逻辑起点设计的课程。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小学科学教学中,充分彰显了教育的本质。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法,对一线科学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探索了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的内在机制,即生活化的课前设计、生活化的课堂实践和生活化的课后拓展。

〔关键词〕  小学科学;生活化;实践机制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12    013-015

小学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生活化教学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方法。生活化教学最早由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他认为,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在实践上,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之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在小学科学实践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育理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深入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扎实的核心素养,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质性分析法,以辽宁省小学科学一线教师15人作为研究访谈对象,进行半结构化的深度访谈,并结合辽宁省小学科学关键问题研讨会的现场观察,进行总体编码分析。在研究开展前,笔者与访谈对象就研究项目进行了内容分享与主题交流,告知相关信息,获得其知情同意和研究许可后,开始访谈工作。

(二) 资料收集与分析

1.资料收集过程

在资料收集过程中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深度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首先,笔者通过中国知网,对“生活化教学”的关键词进行了篇名搜索,共搜索出1192篇。在圈定“北大核心”和CSSCI后,剩余55篇,然后对此55篇文献进行了深入研读。其次,设计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提纲,对15位研究对象开展深度访谈。最后,笔者还参加了辽宁省小学科学关键问题研讨会,现场观察、收集了辽宁省小学科学教学名师的授课信息并进行了观察记录。

2.编码与分析过程

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贴标签和三级编码后,一共得到“激发兴趣”等25个三级编码,经过多次提炼最终抽象出“初心设计”等9个范畴(二级编码)(具体示例如下表1所示)。

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访谈、观察部分编码表

在一级编码过程中,通过对二级编码产生的核心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深入研讨,共归纳出“课前设计”“课堂实践”“课后拓展”3个主范畴。

3.信度保证

本研究中,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研习和对15名一线教师的深度访谈,通过团队成员集体参与编码,并对关键内容和重要节点广泛征求编码意见,确保研究内容的准确性。

二、研究结果与阐释

本研究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对辽宁省小学科学一线教师访谈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机制理论模型,旨在探索小学科学实践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情境的内在机制,即生活化的课前设计、生活化的课堂实践和生活化的课后拓展。

(一)生活化的课前设计

2022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的生活为切入点进行教学设计。教师要关注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把生活和科学紧密联系起来。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初心设计生活化

教学目标要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通过一堂课有获得感,或者获得生活技能、解决生活问题、获得创造力等。培养学生形成节约意识和环保理念等科学观念、科学思维和态度责任。

2.素材取向生活化

教材处理要生活化,做到因“材”施教。教材处理还要本土化,感知生活。科学素材的选取要多方考虑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增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材料,减掉教材中远离学生生活或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教具准备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3.问题驱动生活化

提出问题要考虑生活起点,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提出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引发是问题驱动生活化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形成链条是将问题联系起来的过程,帮助学生将不同的生活化问题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问题深入部分要善于质疑、深入追問和师生互助,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并帮助他们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

总之,生活化的课前设计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二)生活化的课堂实践

小学科学课堂实践是科学知识生活化的动力源,其中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和回归生活是保障和促进科学知识流动的重要因素。

1.情境创设生活化

教师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快速拉动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尽快进入对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中。生活化教学的情境创设可以通过语言示境、实验创境和互动生境等方式来实现。例如,在学习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讲述民间谚语故事,让学生进入春雨的遐想中,并思考为什么春天的雨水对植物的生长非常重要。同时,教师还可以描述一个关于植物成长的故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2.任务驱动生活化

任务驱动是伴随问题链而来的课堂实践模式。问题创设来源于生活,任务驱动则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途径。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每个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承担不同的任务,共同完成一个项目或实验。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此外,实践探究是任务驱动生活化的核心内容。教师要善于结合科学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素材,将学生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作为教学材料,适度改编教材上的教学内容,使实践教学更加贴近于学生的生活。最后,结果分享是任务驱动生活化的关键环节。学生在完成实践探究后,可以进行结果的分享和经验的交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展示或口头报告,让他们向全班学生介绍自己的实践成果和经验。

3.知识构建生活化

梳理总结是对探究实践过程进行深入理解和消化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现象,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收集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接着,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剖析道理,让学生理解这些规律背后的科学原理。最后,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学以致用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例如,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生活化的课后拓展

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学生自主建构了新的科学知识,出现了新的知识认知。但科学知识的增长还需要经过课后拓展的阶段,主要包括空间拓展、内容拓展和时间拓展三个层面,最终形成学科知识的多维度立体式增长。

1.空间拓展

生活化教学的空间拓展,是指针对课堂教学空间的重要补充。它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之外,近距离贴近生活,并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主要途径包括大型场馆,如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户外空间,如校园一角、小区一角等,以及实践基地,如学校基地、专门基地等。这些地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体验和实践机会。

2.内容拓展

目前科学知识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课堂教学内容仅是相关科学知识链条中的一环,因此急需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拓展。主要途径:一是课外阅读。教师可以推荐科普书籍、科学杂志等读物给学生,让他们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二是课外实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制作、科学实践等活动。三是课堂延伸。这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在学习了天气变化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气温、湿度等变化;在学习了动物分类的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不同动物之间的区别。

3.时间延伸

在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课后拓展中,时间延伸可以分为长期延伸和短期延伸。长期延伸,是指将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到课外,学习内容延伸到较长的时间范围内,这样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生活中的科学知识。短期延伸,則是指将学习内容延伸到相对较短的时间范围内。这样的时间延伸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无论是长期延伸还是短期延伸,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三、结语

通过本研究,我们深入探讨了小学科学实践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内在机制。我们发现,课前设计是小学科学实践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情境发生的前提条件,课堂实践着眼于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任务驱动、知识构建,能力的提升则需要进行生活化教学的课后拓展。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核心素养,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然而,生活化教学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如何更好地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如何平衡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等。因此,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以期为小学科学教育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本文系渤海大学教改项目“锦州市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生活化研究”的成果,2021ZXXJG08】

参考文献

[1]唐梓兰.让科学在生活的土壤中成长:小学科学教育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探讨[J].科教文汇,2022(13):122-125.

[2]丁依文.激发日常创造力:美国K–12设计教育的理论框架和实施路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21(5):41-57.

[3]胡卫平.在探究实践中培育科学素养: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基础教育课程,2022(10):39-45.

[4]刘宗豪.从“课时主义”到“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的范式转换与实施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23(7):54-60.

[5]潘洪建.中国小学科学课程发展110年(1912-2021)[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1(7):45-61.

[6]黄杰.小实验 大智慧:南京市中考物理小实验专题系列命题赏析[J].物理教学,2021(11):39-41.

[7]汪丽梅.指向素养发展的教学情境设计[J].当代教育科学,2023(7):27-35.

[8]胡森,黄坤.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问题链及其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3(34):37-40.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生活化
初中写作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生活化练笔为小学生写作插上翅膀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