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精臣智慧标识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固定资产数量的增加,固定资产管理已经成为高校一项必不可少的日常管理工作。然而,由于当前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落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为了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应积极推进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从资产购置需求提出的那一刻起,固定资产管理就已经开始了,随着资产的入库、使用、报废等流程的进行,固定资产管理问题逐渐凸显。总的来说,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六大问题。
(1)管理制度不完善。有些高校现行的资产管理制度已沿用多年,伴随着政策的颁布和管理方式的升级,现有的管理制度无法满足日常工作需要。再加上缺少制度宣讲和具体操作细则,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方法,导致资产管理工作混乱。
(2)管理执行不到位。对于高校来说,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存在一定的信息差,再加上人员流动频繁,制度的很难落实到位。例如,资产登记、验收、领用、报废等环节未按照制度要求进行,导致资产管理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下降。
(3)资产登记和标识不准确。一些高校可能存在资产登记和标识不准确的问题,例如资产编号、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填写错误或同步更新不及时,资产标识模糊、缺失等,导致资产管理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较低。
(4)验收和入库程序不规范。一些高校在固定资产验收和入库环节存在程序不规范的问题,例如验收流程不明确,相关单据填写和签字环节存在疏漏,导致无法准确记录资产的数量和质量。
(5)资产处置和报废程序不规范。一些高校在资产处置和报废的程序上存在漏洞。例如,没有明确的报废审核流程,资产报废登记和清理工作不及时,导致废弃资产的管理和处理存在漏洞。
(6)资产盘点和管理不及时。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一年盘点一次固定资产是常见情况,暑假和寒假是盘点的集中时间。由于资产盘点周期过长,导致资产台账与实际资产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对资产的使用情况、维护情况等管理和监督不力。
(1)使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引入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高校可实现资产信息的信息化管理和实时更新。通过系统化的数据记录和查询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员的重复劳动,方便快速地进行资产查询、统计和分析;引入自动化技术,如自动化标识和扫码识别技术,提高资产登记和标识的准确性、效率;同时,可以考虑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资产盘点、维修保养等工作,如红外盘点机、RFID盘点机,减少人工操作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2)优化工作流程,减少人为操作。引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后,高校可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如购置审批、验收入库、资产领用与归还、报废处理等流程。简化操作流程,减少工作环节,优化操作步骤,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精细度。此外,高校还可借助系统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挖掘和分析数据,了解资产在哪里、谁在用、残值多少、维护多少次等信息,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结合系统提供的数据,高校可进行科学分析,从而优化资产配置、建立专门的维护计划等,提高管理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职工论坛是院内文化的体现。院内职工可随时在企业号内参与论坛活动,在论坛上发布一些正能量、学术性等的文字、图片、小视频等内容,增强大家相互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医院的创效能力;此外,院内职工还可直接通过企业号查看及收发邮件,并提供职工信箱、职工诉求等渠道。
(3)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促进信息共享。高校应加强资产管理员的日常培训,使其熟悉、掌握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以提高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适当增加资产管理员专职岗位,保证人员配备的合理性和充足性。此外,还可构建资产管理绩效评估机制,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估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和调整,挖掘优化空间,并确保管理效率不断提升。
(1)高效性。通过引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高校可实现资产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实时更新,快速准确地查询、统计和分析资产数据。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简化工作流程,减少人工操作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同时,信息化建设还可以提供便捷的数据输入和管理方式,方便了操作人员进行资产管理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2)准确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时记录和更新资产的基本信息、使用状况、维护记录等,确保资产信息的准确性。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和操作失误。同时,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可以对资产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了解资产的使用状况、损耗情况、维护周期等信息,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3)安全性。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高校可对资产数据进行权限控制,对特定角色设置专属权限,从而确保数据的安全和保密。同时,信息系统还具备数据备份功能和网络安全措施,防止数据被篡改和丢失。
(4)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高校可以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维护需求、更新计划等关键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和预测。这样的数据驱动决策可以帮助高校更准确地制定采购、维护和更新固定资产的策略,并优化资产的配置和使用方式。
(6)智能化和自动化管理。针对资产自动识别、自动定位、运行监测等需求,高校也可借助物联网技术,引入智能设备和传感器进行监控和预警,从而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7)基础设施维护和效能提升。借助物联网技术和资产管理系统,高校可通过远程监控和自动维修保养计划,实时掌握资产的工作状态、维护需求和运行效果,并及时进行维修和保养,减少停工损失和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1)系统的选型与设计。在系统的选择方面,高校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特点,选择自主研发或采购成熟的商业软件。在选型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量系统的功能、使用难度、安全程度、集成拓展性等。除此之外,系统设计也是重要的参考因素。由于高校资产分布广,各部门自主管理名下资产,因此系统的设计需要依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如不同角色分配不同权限,确保权限的设置能满足各级管理者和操作人员的需求。
(2)资产数据的录入与更新。系统搭建完成后,需要录入固定资产的基本信息,包括资产的名称、编号、规格、照片、使用部门、采购日期、数量、采购单价等。数据要保证准确和完整,避免错误和遗漏。同时,还需支持批量导入资产信息,减少人工操作。此外,针对新增资产的购置和原有资产的变动,系统还应及时变更资产信息,确保系统内信息与资产实物状态一致。
(3)数据的查询与分析。通过信息化系统,高校可以方便地查询和分析资产数据。管理员和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系统的查询功能,快速定位和查询特定的资产信息。同时,数据分析工具的应用可以对资产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了解资产的使用情况、维护需求、损耗情况等,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4)绩效考核与优化。通过对系统资产数据的分析和指标监控,可以评估资产管理的效果。定期的数据报告和管理审计可以帮助高校改进管理决策,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和效能。
(5)系统维护与升级。针对自研的资产管理系统,高校还需组建专业的系统管理团队,负责系统的日常运维、备份和安全管理等工作,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如果高校采购的是成熟的商业软件,则需考量对方的运维技术和服务团队,确保使用顺畅。
综上所述,信息化建设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至关重要,不仅能提高管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还能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失,助高校摸透“家底”。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工作,高校在引入信息化系统的同时,还需不断完善制度、加强培训与宣传,以推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不断改进与创新,实现固定资产的高效利用,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