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诸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崔聪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增强法治意识,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想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学校和教师应积极运用应用型的教学策略,完善教材改革和教学目标,改变教学方法。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包含较多的法律知识,法治知识是学科基本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学旨在渗透法治意识,加大对学生法治知识的培养力度,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对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初中道德和法治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以传统的口语交流为主。学校教育资源有限,如教室设施简陋、缺乏图书馆、实验室等学习场所,教师只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核心作用,而且局限于教科书。因此,教学很容易与实际生活脱节,学生无法学以致用。
学校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不重视导致评价体系不健全,甚至出现不评价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情况。学校通常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选修课,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建立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评价体系。因此,学校应加强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视,系统地完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评价体系,以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成果。
很多初中学校根本没有专门的法律基础知识课程,只是将法律基础知识作为思想品德教育课和法律基础课的备选,只讲授一小部分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有的初中思想道德教师甚至没有专门从事法律教学,而是将法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面旗帜和一种手段,这就使得学生在法律知识的课程设置中无法掌握法律基础知识,造成法律知识匮乏。另外,初中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弱,在课外时间很少主动去学习法律基础知识,这也导致学生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识。
在大多数学校,初中生对法律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很多学生不了解法律的功能和作用,缺乏一定的法治观念,不会运用法律解决矛盾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生的学习过于功利化,认为学了就值,不学就不值。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很多人忽视法律问题,有的甚至实施暴力,制造事端。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很多学生忍气吞声,从不诉诸法律。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对提高法律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学生可以了解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明确个人权利和义务,增强对法律的敬畏感。学生具备了法律素养,就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为法治建设做出贡献。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青春期特有的敏感性、急躁、冲动等心理特点,学生往往缺乏自控能力,容易因一时冲动而酿成大错。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可以逐步纠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和理性思维,让他们在遇到矛盾时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或帮助他人,避免不理智的行为,防止思想和行为偏离轨道,这对初中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引领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道德和法治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明白违法的严重后果,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不违法、不犯罪,帮助初中生明辨是非,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培养良好的品德,这可以有效减少青少年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良好的法治意识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当每个人都具备强烈的法治意识时,就会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减少社会矛盾。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更加融洽,社会将更加美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有助于其形成公民意识。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增强社会责任感。具备公民意识的学生将更加关注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初中教师应在道德与法律课程中提供法治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通过有条理地阅读、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法治内容和体系,以及法治的起源和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阅读和使用互联网资源拓宽法治视野,通过设置法学课程或法治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如宪法等,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法治建设和法律制度的重要性,增强对法律的认同。
例如,在“坚持宪法至上”这一单元教学中,教师应评估学生对宪法和法律知识的了解情况,在此基础上,多使用一些图文并茂的真实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法律条文。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互动,让学生畅谈自己对宪法的看法,鼓励学生收集相关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一过程能够丰富小学生的法律知识,培养其良好的法律判断能力。又如,在学习八年级“法不可违”相关内容时,学生学习了法律的普适性和重要性。通过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如不正当取得他人物品违反了相关财产法规、校园内不适当的行为可能违反学校规定或行政法规、未履行法定教育义务可能违反教育相关法规等,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分析《刑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来探讨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以及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等行为是否违法,具体违反了哪些法律,并讨论可能的法律后果。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教材中学到的法律知识出发,进行深入思考,以深植法律意识,发挥法律的警示和教育功能,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并致力于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课堂教学是培养初中生法律意识和理解能力的关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关注课程本身,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采取活动教学、实践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进行法治教育,利用自身条件丰富法治教学内容,建立扎实的法治教学体系,通过不同的法治教育手段,让教与学的过程成为师生享受、共同提高的过程。
例如,在“法律伴我们成长”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内容,并通过动画视频等有趣的方式展现出来,如监护人的责任、禁止家庭暴力、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等,不仅使法律学习更生动有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作为未成年人拥有的权利以及承担的责任。通过主动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能够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
在教学“善用法律”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如果遇到不法侵害,你将用什么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与合法利益呢?”面对这一问题,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可以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教材只是列出了法律条文,并没有涉及具体的内容,这就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对《义务教育法》《儿童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条款进行解读,使学生明白可以通过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国家法律救济等途径保护自己的权利。
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掌握法律知识。在日常教学之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法律读物进行深入阅读,也可以利用网络筛选法治信息,总结有用的阅读材料,还可以观看与法律相关的节目、纪录片、讲座等,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加深学生对法治知识的理解。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面,课本中的法律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往往分不清罪与罚、道德与法律。要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就需要教师将生活中的案例与课程相结合,将课堂生活化,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多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结合案例讲解,让学生明白在出现具体情况时如何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例如,在教学“法律在我们身边”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普法剧场》节目中的案例片段,让其认识到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要懂法、会用法,才能避免案例中悲剧的发生。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主人公的角度陈述个人观后感,通过小组分析与讨论案例加强对其中涉及的法律知识的掌握,强化学生重视法律、主动学法与用法的意识。
又如,在教学九年级“公民的权力”一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对自身权利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家庭成员每天都在做什么,讨论分享活动的权利有哪些。学生分享了自己上学是为了行使受教育权、爸爸妈妈参加社区服务并获得适当报酬是为了行使劳动权、妈妈被选为职工代表是为了行使选举权、爷爷奶奶领取养老金是为了行使物质帮助权。
再如,在教授“生活需要法律”这一知识点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生活需要法律,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为公民,要懂得在行使权力的同时自觉履行义务,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一个经典片段,并对学生提问:“在巨款被发现前和发现后,视频中赵德汉的表情有什么不同?你们觉得赵德汉在害怕什么呢?又在敬畏什么呢?”学生带着问题思考,会发现赵德汉害怕的是法律,敬畏的也是法律。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为人民服务,还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法律意识,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尊重法律,做一个好公民。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需要将法律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了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教师讲解法律知识时应始终从学生出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法律制度,可以组织辩论赛、法律知识竞赛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在课堂上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帮助学生解答疑问,在教学活动中强化法律知识的有效运用。通过有效互动,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有效吸收法律知识,掌握并运用法律知识。
例如,在教学“善用法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面对侵权行为时及时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而不是一味地容忍,助长侵权行为,或者采取极端手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正确使用法律武器的人,列举成功的例子,增强学生的正义感。此外,教师还可以选取贴近生活的真实案例,如因触犯法律而判刑的学生,改编成正义剧场,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亲身经历案例情节。角色的情感和行为要能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审视自己的情感,深刻反思自己的不良行为。
教师关注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引导,不仅能够避免悲剧的发生,还能让学生改正不良行为,成为知法、懂法、尊法、守法的公民。实践出真知,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手段,可以组织一些法治教育活动,如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可以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可以锻炼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从而增强法治意识。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道德和法治知识可以约束学生的行为,使他们不因无知而违法,学会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深化课本中的法律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延伸课堂教学,在各种实践活动中直观地呈现法律的内涵,使学生形成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情感,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现代公民强烈的法治意识而不断努力。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最重要的是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向学生传授知识,增强学生的法治启蒙意识,渗透法治教育。学生只有知法、懂法、用法,才能健康成长,为建设法治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