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泡在玻璃吹制器皿中的创新运用

2024-05-15 22:27王欣雨
上海工艺美术 2024年1期
关键词:玻璃器皿器皿器型

王欣雨

In contemporary glassblowing art, every “bubble” is endowed with a new meaning. By controlling size, shape and layout of bubbles inside the glass, the creators make “bubbles”radiate artistic expressiveness, achieve the innovative design of glass artworks, and diversify the artistic language of contemporary glassblowing vessels.

早在古罗马时期就有了玻璃吹制工艺,至今已有2000多年 的发展历史。一般而言,玻璃吹制工艺多通过创作不同的器型来 形成玻璃的形式变化,通过添加色彩来形成玻璃的肌理变化,而 玻璃内部的气泡则是一种必须避免的瑕疵。在当代玻璃吹制艺术 中,“气泡”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创作者通过控制玻璃内部的气 泡大小、形态和布局等,使“气泡”具有了艺术表现力,实现了 玻璃器物的创新设计,丰富了当代吹制玻璃器皿的艺术语言。

一、气泡与玻璃器物的表现关系

(1)传统观念下对气泡的理解

玻璃吹制工艺起源于古罗马,从一开始的模具吹制到后来 的自由吹制,都是通过人来手工吹制的。在吹制过程中由于原 料、操作等原因,会偶然产生一些气泡,这是无法避免的现象。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机器逐渐取代人工,在工厂的流水线生产之 下,工业玻璃制品中气泡的存在反而被认为是瑕疵,通常更倾向 于完全单纯透明或有色的玻璃器皿。

(2)对气泡的创新性发现

吹制玻璃在制作过程中,玻璃原料在高温下熔融后缓慢流 动,原料与原料的间隙中存在着气体或者原料表面吸附了气体, 由于空气不能突破材料压力浮出表面后排出,空气在玻璃内部形 成了气泡。

透明玻璃具有透光性,然而气泡的存在会改变光线的折射方向,产生异于常态的光影,使光影变化也有具体的形态;此 外,虽然气泡的形成具有不可控性,但是可以通过不同的气泡成 型方式来控制其大小、分布等。

气泡的视觉效果与玻璃的透明特性相结合,通过光线来体现 变化,再配合气泡形状、布局等与器皿器型的结合,展现玻璃自 由的生命力,并用气泡构成的独特语言来创新设计玻璃吹制器皿 的形式,使观者可以更好地欣赏玻璃吹制艺术的表现力。(图1)

二、气泡在玻璃器物创作中的艺术表现

当人们还在把带有气泡的玻璃制品当做瑕疵品的时候,荒 川尚也却用独特的气泡语言,将其变成器物的装饰,使这些不完 美变成特有的亮點。

1981年,荒川尚也成立自己的玻璃工作室,开始独立制作 具有他个人风格的玻璃器物。在他制作的器物中,将大小、密度 不同的气泡组合,并附加一些有序或无序的走向,与器物的器型 相契合,形成流动的纹路,与纯净透明的玻璃器形成强烈对比, 让气泡成为玻璃中空灵夺目的存在。随着光线的穿透与移动,气 泡重新流动,与自然一同呼吸。

通过对荒川尚也作品的研究,可以发现当气泡与玻璃器皿 结合,突破了玻璃器皿的固有形式,利用了玻璃对光线穿透的改 变,创新了器物的装饰方式,提高了审美性。将气泡作为肌理为 作品带来多层次的意境,它是工业生产所不能呈现出来的。肌理 在吹制玻璃中的运用,不仅仅能增加作品的生动感,还可以带来 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肌理带给玻璃丰富多变的表现,不同形式的 肌理效果并可呈现出创新性的艺术效果。

玻璃中的容器已经进化得超越了功能,它成为艺术家可以 表达关于平衡、空间、色彩和光的想法的画布。它可以成为一个 隐喻性的容器,将身体代表为灵魂的容器,将心灵代表为思想的 容器。

晶莹剔透的玻璃与光紧密联系,玻璃材料特有的透光性以 及对光的折射性,纯净、通透、细腻,赋予玻璃材料独特的视觉 感受。通透的特性使玻璃区别于其他材料成为独特的能够感受、 包容、展现“光”的材料。

三、气泡在玻璃器物中的创新实践

传统玻璃吹制器皿的关注点多在器型变化上,再通过添 加颜色来丰富形式。而气泡作为偶发性产物,具有极强的随机 性,复杂多变,不易控制。对于该现象实验研究后,将气泡作 为内部装饰进行创作,独立于单纯透明或富有色彩的设计语 言,实现气泡与玻璃吹制器皿的结合,创新出具有当代艺术语 言的玻璃器皿。

(1)不同的气泡形态所产生的视觉效果

由于工艺上的不同,气泡的产生可大可小,气泡的分布也 可疏可密。气泡的视觉效果与玻璃的透明特质相结合,形状各异 的气泡以及复杂的气泡分布形式与简洁的器物造型形成对比,形 成一种冲突的和谐。

当气泡较小时,视觉效果上更像用笔绘制出的点,细腻、 若隐若现又呼之欲出,如同玻璃在呼吸;当气泡较大时,看起来 仿佛是在玻璃上绘制了线条画,多变、重叠交错,形成复杂画 面。气泡不只是能形成日常所见的圆形,除此之外还有椭圆形、 长方形、线形、点形。百变多样的形状让简单的元素变得丰富亮 丽,无机的玻璃被赋予生命的力量。

气泡的分布也是复杂多变的。细密的小气泡紧密排列,形 成气泡纹,走向随着器皿的器型扭曲,带观者感受到玻璃加热状 态下的流动感;均匀分布的小气泡,使通透的玻璃变得朦胧,弱 化了玻璃的通透性,可以作为背景丰富作品层次;形态各异的大 气泡层叠分布并相互挤压,边缘线条交错,强烈的关联性引得观 者去深入观察体会,感知到气泡的无限可能性;或大小各异的气泡无序分布,圆形如波点一般,让原本形式单一的透明玻璃充满 趣味性。(图2)

(2)气泡可形成的不同肌理

手工吹制的玻璃具有独一无二性,制作过程中产生的肌理 无法严格控制,难以复刻出完全一样的作品。玻璃吹制器皿始 于一个小泡,反复的加工操作之下逐渐成型,在不施加外力的 情况下,通常是光滑圆润的。体积小的气泡一般在触觉上对器 物外壁的改变不大;但当气泡的体积足够大,会往两侧凸起, 器皿表面也就不再平滑。触觉上突然的变化吸引使用者聚焦到 器物的细节,关注点从器物整体转移到了局部,体会气泡带来 的细节美。这种局部性的吸引可以让使用者更深入去感知、体 会该器物。

气泡除了从触觉上改变器物的外部肌理,还可以通过内部 肌理的产生在视觉上也形成新变化。当气泡足够大,气泡的内部 空间难以支撑起球形空间而坍缩,然后黏合,随机的黏合使气泡 内部出现不规则的图案线条。此时的气泡不再是单纯的泡了,无 序的形状如同抽象拼贴画,打破了气泡是立体的、形状为球形的 固有观念。(图3)

(3)光线对气泡的二次表现

气泡对玻璃器皿的影响不只是直接地改变其样式,还可以让 透过器皿的光线产生变化,通过对光的改变赋予玻璃作品丰富多 彩的情感。普通透明玻璃器皿在光线的照射下,会产生阴影:光 线弱时,仅为投影;光线强时,阴影中会有发光。当气泡存在于 器皿内部,光线的折射被改变,一些会形成更强烈的阴影,如波 点一般;一些又会改变发光点的形状,形成具象的图案。(图4)

受光与背光使一般物体具有亮面与阴影,而光线能够穿透 玻璃,使玻璃内部的结构暴露于视觉之下,展现出与众不同的 光影关系,具有传递氛围的作用。气泡的存在改变了光线,丰 富了阴影的层次,且光影的变化是连锁反应,气泡的不可控性 导致其不是固定不变的,观者可以通过不同的光线去探索光影 的各种表现,发现未知的可能性。明亮、通透的变化往往能放 松人的心情。

四、总结

通过有机加工可以展现玻璃最纯粹的魅力,透明玻璃的美 感不再单一,利用造型、肌理、光影等内部多重要素,形成由点 线组成的视觉效果,它们共同组成吹制玻璃作品的形态,而好的 形态表现可以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除去作品本身的实用性,纯粹的形式美感也是不可或缺的 一部分。创作者对玻璃器皿的创新設计不可仅局限于功能本身, 要突破工艺的限制,去发掘吹制技法艺术创作的情感表达及价值 意义。

参考文献:

[1] Ray·Leier,Jan·Peters,Kevin·Wallace.ContemporaryGlass:Color,Light&Fo rm[M].GUILD Publishing,2001.

[2] Mark·Cousins.twentieth century glass[M].Grange Books plc.1995.

[3] 爱德华·T,施密德.高阶玻璃吹制工艺[M].李静,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2021.

[4] 王建中.世界现代玻璃艺术[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4.

[5] 李锁,成宣妍.关于玻璃艺术中“光的限度”的刍议[J].吉林艺术学院.2022.

猜你喜欢
玻璃器皿器皿器型
基于竹材料在当下日用器皿中的应用研究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元代玻璃器皿中的“蓝莲仙子”
彝族器皿
隋唐时期玻璃器皿特点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
玉雕器皿价值低估受关注
小羊首圆炉
钱樟法与紫砂壶器型装饰新视觉
玻璃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