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的忧郁

2024-05-15 05:50徐海蛟
读者 2024年10期
关键词:金圣叹张生私塾

徐海蛟

一个傍晚,七岁的金圣叹立于庭院的古井边,两眼凝视着井水,井水深静,亦不动声色地凝视着他。这是一个清瘦的男孩,他目光明亮,眼中藏着些许有别于同龄人的忧郁。他手中捏着一片碎瓦,想将其掷入井中,这是男孩们惯常玩的游戏,随着井水“扑通”一声响,孩子们往往发出响亮的欢呼声。

那个傍晚,手捏碎瓦的男孩迟疑了,他突然意识到一个令人感伤的事实——若将这片碎瓦投入井中,它便永远沉没于井底,可能再无法回到自由明亮的世界了。这个念头令他心生迟疑,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男孩将瓦片放在手心反复摩挲着,心慢慢变得软弱,一种不可名状的怜惜自身体里生发出来,渗透到指尖。但很快,他又不禁觉得好笑,仅仅是一片碎瓦呀,何至于如此挂心?他将手一扬,瓦片“嗖”的一声落进井中。男孩的心随之震动了一下,一种虚空感袭来,他茫然若失,“哇”的一声,大哭着跑回屋去。

世间的天才常伴随着早慧,但早慧者恰恰容易心生悲观情绪,毕竟他们总先于普通人认识到月满则亏、琼筵易散。

由于自小体弱,金圣叹的父母并未在学业上给他过大压力,他在一个富足的家庭中度过了自在的童年,和双胞胎弟弟一道拈书弄笔、寻虫扑蝶,以一种野生的姿态轰轰烈烈生长起来。

但生命那般无常,这种童年时代的平和很快被突发的风暴打破了。种种字里行间的迹象表明,金圣叹八岁那年,他的家庭遭遇了强盗的洗劫,那场劫难,导致他父母双亡,兄弟离散。金圣叹在老仆人的护送下前往苏州吴县亲戚家避难,但又在逃难路上遭遇大水,祖母被冲走。

是不是这样的命运遭际改变了少年的内心,加重了他的忧思与悲伤?

七八岁时,金圣叹读到杜甫《送远》中的诗句:“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他反观自身遭际,为此胸闷了整整十日。

十岁后,金圣叹始入私塾。乡间私塾筑室山水间,草木葳蕤,一派清气。金圣叹坐在临窗位置,每当傍晚,日头渐渐沉入远山,四野里暮色浮动,给大地笼上一层苍茫。坐在窗边诵读古书的男孩会蓦然放下手中的书,将头转向木格窗外,目光追逐着余晖,眼睛里泛起水雾,这是散落在十岁黄昏里的忧愁。小小的男孩一次又一次深陷于落日亘古的苍茫中,十岁黄昏开启的愁绪,浸透到金圣叹一生的血液里,成为命运未曾明说的注解。

年少的金圣叹有一天读《西厢记》,读到了第一本第三折中张生的一句叹词:“今夜凄凉有四星,他不偢人待怎生!”书中张生因为崔莺莺没理会自己而寝食难安,度日如年。故事里的人苦于爱而不得,伤心不已,没有想到在书外,一个小小孩童却因为张生这句感叹,心碎欲绝起来。过分的感伤让他不得不合上了书,一连数日,男孩失魂落魄,茶饭不思,足足在床上躺了三四日才缓过神来。

金圣叹的老师徐叔良听闻后,不但没有指责少年读“无用”的杂书,反而大为震惊,赞叹其为“世间读书种子”。

十二岁那年,他读到《水浒传》第四十九回孙新向兄长孙立求助一节:

当吃了半夜酒。歇到天明,留下两个好汉在家里,却使一个火家带领了一两个人,推一辆车子:“快走城中营里,请我哥哥孙提辖并嫂嫂乐大娘子,说道:‘家中大嫂害病沉重,便烦来家看觑。”顾大嫂又分付火家道:“只说我病重临危,有几句紧要的话,须是便来,只有一番相见嘱付。”火家推车儿去了。孙新专在门前伺候,等接哥哥。

因为顾大嫂这句嘱咐伙计的话,少年金圣叹再次念及家中亲人离散,禁不住落下泪来。

小小年纪,他已有了陈子昂当年登幽州台时那种旷古的寂寞。他总觉得放眼看去皆是凡俗之人,天下唯独自己怀抱大才,也唯独自己沉郁委屈着。少年一次次在心里勾画着人生蓝图,他期待一飞冲天、立登要路的那一刻。

不过世人多矛盾,敏感早慧的少年自视极高,志向远大,读书却相当“偏科”,对那些能助其通往功名之路的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少年金圣叹坦言令他成天头昏脑涨,实在难以忍受。看到这些板着面孔的书被大人们彻夜吟诵,还一副享受的样子,他十分不解,他们的乐此不疲是发自内心的吗,还是装装样子而已?

金圣叹十一岁那年小病不断,家人向私塾告了假,让他回家静养一段时日。就在那个长长的假期里,少年得到了一摞书,先是一本《妙法莲华经》,随后又读到屈原的《离骚》,再是《史记》。这些书的出现,给少年的心田降下了甘霖,仿佛戈壁滩上行进的人遇到一泓清泉。他第一次领会到,世间书籍并非都味同嚼蜡,先前他只是囿于小小的天井里罢了。

随后,《水浒传》也来到了少年的案头,少年完全被这部书迷住了,日夜捧读,恨不得将每个字嚼烂了吃进肚里去。

许多读书人不屑一顾的“闲书”,却在这个早慧的灵魂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往后岁月,即便时代变迁,价值观崩塌,这颗种子都未曾坏死,它以一股强大的力量在金圣叹心里生长着,并嵌入了他一生的事业与追求中。

(抱抱熊摘自河南文艺出版社《不朽的落魄》一书,曾 仪图)

猜你喜欢
金圣叹张生私塾
金圣叹刑场别子
雷打冬
雷打冬
张生题字喻客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幽默到死金圣叹
斯诗私塾
金圣叹、张竹坡、脂砚斋点评中“犯”概念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