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到天涯(连载二)

2024-05-15 16:39:18李保林
青年文学家 2024年9期
关键词:李老师

李保林

如果你要想念我,就望一望天上,那闪烁的繁星里,有我寻觅你的目光……

—题记

十五

根据以往的经验,乔书记本来觉得凭借他支书的身份去说媒是件很轻松的事情,不管给哪家说媒,都被奉为上宾,好酒好烟地招待,但是上次马德福没给他面子,所以他不能再去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只好落在李老师一人的身上了。

李老师是个很要强的人,他觉着既然答应去做的事情就不能半途而废,他不能让村里人看自己的笑话,另外他觉得马德福不是没有被说服的可能,于是他决定今天晚上再去马德福家。

马德福经过老伴儿的开导,思想上也开始动摇了,他细想老伴儿说的话,觉得也有道理,再加上女儿这样坚持,一直这么僵着也不是办法,所以今天李老师再次拜访,他的态度也缓和了许多。

李老师坐下后掏出芒果牌香烟,互相点着后说道:“两个娃娃的事情开始我也不赞成,一个大学生,一个老百姓,肯定不现实,何况咱娃毕业后要到那么远的地方,可我见到咱巧英听她一说后,我觉着有道理,何况两个人的感情确实是真挚的,咱们做老人的也不应该棒打鸳鸯硬拆散他们。”

马德福说道:“你说这孩子,什么样的对象找不到,非要在农村里找。你说瑞琳那小子有啥好的,我看就是个花架子,浮躁得很。要是转不了正,巧儿去那么远,他去还是不去?去了干什么?”

“瑞琳有他的缺点,但也有长处。他理科不好,这跟当时基础教育有关,当时咱村里数学老师缺,找了个数学老师啥都不会,咋能教好学生,耽误了一茬儿人呢。瑞琳文科好,现在正在努力补课,这次中师招生,几百人参考,录取了四十来个人,他能考上说明还是努力了。”

“我看他吃不了苦,下不了苦功夫,我这女儿就是被他的外表给迷住了。”

“咱要把眼光放远点儿,不要光看眼前,国家政策一直在想办法解决民办教师问题,转正指标逐年增加,民办教师只是个过渡,我相信民办教师以后会全部转正解决的。”

马巧英的母亲说道:“那敢情好,咱希望瑞琳能赶快转正,他俩一块儿去西藏我也就放心了。”

李老师说:“这只是个时间问题,瑞琳这娃有他的长处,只是现在没机会,只要有适合他的机会,我想他一定会展露他的才华的。这一点巧英比咱看得准。”

马德福此时思想上也已经基本上想通了,从自个儿身上掏出烟递给了李老师一支点着,自己也抽了一支,然后说:“那得等到啥时候?”

李老师说:“我想不会太久,你想,瑞琳他自己能不着急吗?他肯定也想早点儿转正吧。明年进修校毕业能转正更好,即使转不了每年都有机会。巧英能在门口找个家不是更好吗?过上几年她就能回来了,到时候你二老年纪大了,女儿在身边也能伺候你们呀,要是在外地找上一个,那一年难得见上几回呢,你说是吧?”

马巧英的母亲说道:“就是呀,我就是这么想的,你说就这么一个女儿,还要去那么远,做娘的哪里舍得呀!”

马德福说:“即使这样我暂时也不能答复你。巧英临毕业还有一年多,万一他俩走不到一起,我们不是跟着丢人吗?我们没法儿管住自己的女儿,让人家受了伤害,这还都是一个村的,到时候怎么好见人啊,从良心上讲也说过不去。”

李老师说:“你说得也对。那这样,订婚仪式暂时不办,双方心中都知道是咋回事,以后两个娃怎么来往,家长都不干涉,只要巧英在毕业之前没变化,过年正月把婚订了,临毕业前把婚结了,两家还是好亲戚,你看怎么样?”

马德福听了李老师这样说,和老伴儿商量了一下答应说:“行,就这样吧。”

李老师从马德福家出来已过了夜里12点。第二天,他去李瑞琳家给李书铭通报了情况,双方家长取得了一致意见。到此,李瑞琳与马巧英的事情算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他们以后可以光明正大地交往,再也不用躲躲藏藏了。

自从李老师走后,马巧英就在想:他究竟和自己的父母谈了没有,结果如何,这么长时间也没个消息,瑞琳也没给她写信。这几天除了焦急地等待李瑞琳的信外,还有一件事使马巧英不知道如何处理才好。师大一个叫王发展的援藏生,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打听到她,给她写了一封求爱信,她当即回了一封信,比较委婉地说明了她已经有了男朋友,可是这个王发展又来了一封,还是有点儿不死心。这件事究竟该怎么处理比较好,要不要告诉瑞琳,她拿不定主意,她考虑到将来在西藏那边这就是最近的老乡,为了将来能友好相处,互相协助,所以现在有書信往来也未尝不可。何况她也明确告知了王发展自己有男朋友,应该不会再心存什么幻想了吧。毕竟将来到那边还是多结交几个人为好,而且善于和各种人打交道,对于个人的长进是大有好处的。她把这件事告诉了中文系的高中同学晁敏,晁敏不赞成她和王发展继续书信往来,让她把这件事趁早告诉李瑞琳比较好。于是,马巧英给李瑞琳写了一封信,并把王发展的信一并寄给了他。

现在这个进修校的中师班已经明确最后不会全部转正,而是一部分。李瑞琳的心理压力非常大,现在学的课程使他感到相当吃力,他感到转正的希望非常渺茫。而马巧英的来信更让他的心受到了深深的打击。晚饭后,他避开众人,一个人毫无目的恍恍惚惚地游荡在城外的田间小路上。以前马巧英给他说过徐州师院的一个叫徐景田的人就给她写过类似的信,现在又多出来个王发展。在这众多的追求者面前,他自惭形秽,觉得自己毫无竞争力,尽管马巧英在信中一再声明“她对他的爱是永恒的,永不变心的”。马巧英的话他当然不会怀疑,但他心里不由得嘲笑自己的自不量力,一个民办教师怎么和那些大学生比呢?

李瑞琳时常陷入一种莫名的烦恼之中,觉着心口憋得实在难受,这种情绪产生的原因可能很复杂,他多么羡慕那些家世显赫的同学,他们什么也不用发愁,到时候有权有势的老子或者有关系、有门路的亲戚早为他们安排好了一切。而他们这些老百姓的子弟只能靠个人奋斗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想他的巧英,他在心里对她诉说那无尽的思念,可真要是转不了正,那时他们的爱情会怎么样呢?他不敢再往下想……

随着太阳的西沉,霞光逐渐暗淡下去,城里的大街上已亮起了路灯。远处奋力爬向铜矿的火车的轰鸣声使他顿悟,这趟列车因坡度太大,显得那样吃力,有时候也会倒退下去,倒回去后它又重新爬上来,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不正是自己需要的吗?在他的周围不是有很多人一直在坚强地奋斗着?命运的打击难免使人痛心流泪,但有所作为的人,不应该在痛苦中沉沦下去,而应在无声的哭泣后奋然前行。他毅然转身向学校走去,那里单调乏味的学习生活正在等着他呢……

十六

马巧英因为一直等不到李瑞琳的回信,所以内心变得焦躁不安,心中不知骂了他多少遍。中文系的晁敏这天来找巧英,说自己有事要回家去,问她有没有事情。马巧英在晁敏面前把李瑞琳又骂了一遍,说他肯定是生气了,让晁敏回去找下李瑞琳看是怎么回事,顺便问问他们的事情说得怎么样了。

当晁敏来到进修学校的时候,班里有同学叫李瑞琳说:“瑞琳,你媳妇回来了。”李瑞琳不信,走出教室一看原来是晁敏。

李瑞琳想让晁敏回宿舍坐,晁敏说:“不了,我刚回到县城,还没回家,你的车子让我骑下,咱们在外面说会儿话。”

李瑞琳推了车子出来,给了晁敏。

晁敏问他:“你多长时间没给巧英写信了?”

李瑞琳说:“也没多长时间。”

晁敏说:“你是不是吃醋,生气了?”

“没有的事,我才不会。”李瑞琳笑着回答道。

晁敏说:“这段时间,巧英就像热锅上的蚂蚁,等你的信都快急疯了,你们老师把你们的事说得怎么样了?”

李瑞琳说:“就算说定了吧。”

“那你为啥不赶紧告诉巧英呢。”晁敏责怪地对李瑞琳说,“你不要胡思乱想,赶紧给巧英写信告诉你这边的情况,写好我走时带上。”

晁敏骑上车子又叮嘱了一句:“赶紧啊!”

李瑞琳对晁敏的背影说:“知道了。”

等晁敏来还车子时,李瑞琳把写好的信交给了她,说:“元旦放假我就去了。”

晁敏回到学校把信交给了马巧英说:“你的琳好着呢!你不要再牵肠挂肚了。”

马巧英拆开信一看,气得哭笑不得,把信扔给晁敏说:“你看,人家就写了这么几个字。”

晁敏一看信上只有几行字:

亲爱的巧:

近来一切都好吗?很想你。

李老师把事情已说妥。这段时间忙得顾不着给你写信。关于你信中说的事情,你自己处理好就行,我不多言。我这边一切都好,勿念!

1986年12月9日

晁敏看完后笑道:“嗯,比较精练。你要真想他想得不行,让他抽个时间来嘛。”

送走晁敏后,马巧英铺开信纸给李瑞琳写回信:

李瑞琳:

你这个浑蛋,真不是个人,提笔就想骂你,你逼得我不骂你不解恨。还记得你怎么说的吗?“我回家后过几天就给你来信。”可是一走就是几个月,按这样算的话,你一生就过不了几天。我等啊,盼啊,一天天过去,终于盼来你的信了,多么珍贵又多么可怜啊,它仅仅是几个字,不过其中最有分量的是“我忙得顾不着给你写信”,单凭这个,我就应该原谅你是不是?没这么便宜的事。

“近来一切都好吗?”好不好关你啥事,你只管自己一去就杳无音信,我想着是家里出了什么事?还是生病了?或者什么意外……想来想去也搞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為此我一直心神不宁,胡思乱想。

我们的事情到底怎么说了,很想知道得清楚一些,元旦快到了,你来吧,我等你,你要是不来,我不会饶你,不信你试试。

1986年12月10日

李瑞琳接到马巧英的这封信,一边看一边心中暗自发笑,心里说:你就再熬几天吧。

到了元旦这天,马巧英清早起来洗漱完毕,发现室友还都在睡懒觉,于是就到校门口等候李瑞琳的到来,她从每一趟3路电车上下来的人群中寻找着那个熟悉的身影,一直到这个身影终于出现。她上前一把拽住他的胳膊,眼角溢出了泪水。

马巧英使劲在李瑞琳的胳膊上拧了一把,李瑞琳龇牙咧嘴地说:“真使劲啊?”

马巧英说:“你听不听话?不听话以后还有比这更厉害的。”

马巧英领着李瑞琳向一个早点铺走去,说:“咱们别回宿舍了,同学都还没起来,咱们去吃饭吧。”

吃完早点,他们坐上3路电车,在晋阳饭店下了车,来到五一广场。他们坐在椅子上,李瑞琳给她讲了他们订婚的情况,他们开始商量着下一步该怎么做。

李瑞琳说:“订婚仪式还要不要办?如果办的话,放在什么时间好?”

“订婚仪式办不办都行,不如省了吧。”

“我想先办订婚,这样我们在结婚之前的交往就比较方便。”

“一样的,有什么区别呢,在我们毕业分配前的空闲时间里,咱们把婚结了就行了。结婚我也不想像农村那样操办,咱们去旅游结婚吧,家里宴请下亲朋好友就行了。”

“也行,回去跟父母商量下。”

马巧英把头靠在李瑞琳的肩膀上柔声说道:“琳,我对你有些苛求和过分,不过请你原谅,我的出发点是好的,我想让你向我理想中的男子看齐,我认为男人就应该有着刚毅的性格,有吃苦耐劳的韧性,有海一样的胸怀,有智慧的头脑,有善言的口才。为此我看到你娇弱之处就厌恶,看你处事不妥就烦恼。我是一个弱者,想借你的帮助变成一个强者。为此,我发牢骚,向你发火,我发现其中很多事情是我做错了,但你要明白我没有坏的念头,请多原谅。”

李瑞琳抚摸着马巧英的肩头,说:“是我做得不好,让你承受了这么大的压力,我都恨我自己无能。”

马巧英看李瑞琳穿的衣服有些单薄,问他:“你穿得这样单薄,不冷啊?我给你织了一件毛衣,你回的时候穿上。”

李瑞琳笑着对她说:“谢谢你!”

马巧英说:“琳,你现在首要任务是集中精力搞好学习,不要过多地考虑其他事情。”

李瑞琳说:“我知道该怎么做,我要对得起爱我的人。虽然困难重重,但我坚信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我在图书馆里借了《静静的顿河》和《约翰·克利斯朵夫》,都不错,要不你带上看看。”

“现在我哪有时间看这些啊。”

“那就算了,以后有机会了再看吧。我给你买了一套《莎士比亚全集》,你带回去吧。”

到了8点多,街上人逐渐多起来了,马巧英说:“咱们到柳巷去逛逛吧。”

马巧英和李瑞琳起身一起向柳巷走去。马巧英挽着李瑞琳的胳膊在摊位前店铺里走马观花地闲逛着。这里卖衣服的大都是个体户,进的衣服比国营商店里要时髦得多。

他们在一个卖牛仔裤的摊位前停了下来。李瑞琳说:“给你买条牛仔裤吧,你这个大长腿,穿牛仔裤肯定好看。”他让老板拿了一条马巧英能穿的尺码,让她试穿一下。马巧英穿上牛仔裤的样子果然好看极了,甚至可以说是性感,这年头儿牛仔裤正流行,可马巧英不好意思地说:“这也绷得太紧了,穿不出去呀。”

李瑞琳笑着说:“习惯就好了。”

老板也在一旁极力说好,结果就这样买下了。

逛得有点儿累了,他们来到附近的一个公园里,来到湖边看了一会儿。湖中成群的锦鲤时而聚集,时而分散开向远处游去。他们又游览了公园里的人文景观。看看时间也不早了,他们到小吃摊上吃了饭,坐上3路电车回到学校。马巧英找到教育系的老乡联系好了李瑞琳晚上的住处。

晚上,学校礼堂里有舞会,马巧英要拉着李瑞琳一块儿去。李瑞琳为难地说:“我不会跳呀。”

马巧英说:“很好学的,我教你。”

舞池里彩灯闪烁,人头攒动。有年轻的俊男靓女,也有满头银发的老头儿老太太,他们一个个舞姿娴熟,踏着节拍优雅地旋转着。看着眼前的场景,李瑞琳不由得感慨起来,这和农村比起来就是两个世界啊。在农村,像这么大岁数的老头儿老太太弯腰弓背的恐怕连路都走不成了。

马巧英对李瑞琳说:“咱们先从三步学起,这个比较简单,你左手握住我的右手,右手扶在我腰部。先迈左脚向前一、二、三,然后迈右脚一、二、三。这就是基本步,然后可以改变方向,前后左右都可以,灵活掌握,我先带你走几下。”

很快李瑞琳就掌握了动作要领,看着他比较熟练了,马巧英说:“你带我,跳舞男的要主动,女的跟男的走。”他们融入人群跳了起来。马巧英心中不由得暗暗称奇,李瑞琳是有艺术潜质的,没想到这种东西他一学就会,而她自己都学了好长时间呢。

接着,马巧英又教他学会了四步,当两慢两快的音乐节奏响起来后,跳舞完全变成了另一种风格。马巧英说:“这是探戈,花样多,比较难学,以后慢慢再学吧。”

有些出汗了,他们走出礼堂,来到学校里的小花园里。这里的各个角落早已被情侣们占领。他们靠在了一棵树上热吻起来。她甚至能听到李瑞琳的心跳声,而她自己也变得意乱情迷,只是把头埋在爱侣的臂弯里……

十七

1987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过了惊蛰,阳光明媚,风吹在脸上已经没有了冬日寒冷的感觉,桃树和杏树的枝头长出了细小的花蕾,路边坚韧的小草也露出了嫩芽。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李瑞琳和马巧英也迎来了他们爱情的春天。

很快他们就要毕业了,马巧英就要奔赴遥远的西藏,在马巧英走之前他们要把婚结了。按照当地的风俗,结婚之前,男方要给女方过彩礼。彩礼的多少取决于当时的行情。女方要拿彩礼钱给女儿置办嫁妆。男方拿的多女方给女儿就随的多,拿的少就随的少。也有两种情况是例外的,一是家境比较富裕的除了男方拿的彩礼外,还给女儿倒贴多少;二是比较穷的把彩礼全落下,一分也不给女儿随的,当然这两种情况都是少数。

这天,李老师来到马巧英家来说彩礼的事情。李老师坐定后喝了口水,说道:“这见面礼,以前巧英要买录音机,瑞琳给她邮去了五百元,后来录音机没买,花的剩下三百元,巧英存了起来。这三百元可作为两人订婚见面买礼物的钱。”

马巧英的母亲说:“那还缺一块手表呢。”

李老师说:“手表加在订婚彩礼上。”

马巧英的母亲说:“那也行。”

李老师说:“下面咱说说彩礼钱。”

这时,马德福说:“这彩礼钱得一千二百元。巧英上大学四年,每年最少三百元开支,四年就是一千二百元。我把闺女养这么大,最后成了他们家人了,这钱得男方来出。另外手表钱以一百八十元计算,再加上购买零碎礼物的钱还得一百二十元,这样一共一千五百元。”

要按照当时的行情来说这彩礼一般是七百元左右,这个数目已经超出行情了。李老师心想,只要男方愿意出,也未尝不可,于是说道:“那好,我过去把你的意思转达给亲家。”

来到李瑞琳家,李老师把马巧英父母的意思说了。李书铭还没说话,李瑞琳的母亲抢先说道:“人家养闺女也不容易,供娃念书的钱咱认了,一千五就一千五。”

李书铭煎熬地叹了口气说:“这不是一笔小数目,唉,从哪儿弄这么多钱去?容我准备准备吧。”

李书铭东凑西借,准备好了一千五百元钱交给了李老师。李老师觉着这关于钱的事情,还是两个人出面比较好,于是叫上乔书记,把彩礼钱交给了马德福。

双方家长就开始了两个孩子结婚的准备工作。

一天晚上,马巧英和几个同学看了一部美国影片《爱情故事》,回来后她静静地躺在床上,可她的心躁动不安,似乎是在空中,又好像躺在地上,她想她的琳。影片的情节感动着她,影片里的男主角不就是他吗?男主角的一举一动都时时让她产生错觉。以前他俩每次看电影她总是指着最坏的男子说,那就是你的形象,而这次她把那个剛强不屈、学业优良、爱妻如己的男子汉形象视为心中的他。她日夜盼望着和他在一起。影片中男主角对妻子的一个微笑、一个轻吻都使她想起她和他的爱,只有他才这样爱她。现在她认真细细地回顾过去,他本是刚强的男子汉,爱妻子的好丈夫,她以前对他太苛求,甚至有些错怪。她想他,盼望与他在一起,让他教自己吹口琴,一起唱歌,一起看书……

这个阶段,马巧英准备毕业论文,忙于搜集资料。毕业的学生都在托关系找捷径,希望分配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单位,而马巧英是不需考虑这些的。10月份以前她就能写完论文,这倒使她有了比较充裕的时间考虑如何操办结婚的事宜。现在家里说一切都由她决定,至于要些什么东西,怎么安排,她也感到无能为力。她给李瑞琳写信说,让他跟她母亲商量着买,如果有不好买的就来信告诉她。李瑞琳这边做什么家具,让他看着办。她还告诉他,让他抽时间再来一趟,给他俩每人备制几件结婚穿的衣裳。

李瑞琳按照马巧英的意思到马巧英家跟岳父岳母商量看买些什么东西。马德福说:“你们结完婚就走了,又不在家里住,买那么多东西有啥用,以后到了那边再买吧。”

其实李瑞琳这边还不知道,信用社逼得紧,马德福已经把女儿的彩礼钱还了贷款了。

昨天老乡聚会,为今年即将毕业的老乡送行,看着这场面马巧英有些伤感,想到很快就要和这些要好的同学告别,只身前往遥远的边疆,远离父母,远离亲人,远离同学,不知何时才能相见,马巧英哽咽了。有人要她留言,她在伤心失落的念头驱使下,奋笔写下:“我像一颗不显眼的流星,不久的将来竟陨落远方,但愿你能常常为我的灵魂祝福。”

不管老乡们怎么安慰她,她都不能控制自己。散会后,她机械地徘徊在校园的小道上,泪水挡住了她的视线,烦恼,无端地烦恼,百无聊赖。她的思维停止了,似乎什么都在想,又好像什么都没想。是呀,人上人难做,人下人难为,满足于现状的人却无为。以前她是多么豪情万丈,现在一切都尘埃落定。不过,她还有一个也是唯一的可以依赖的精神支柱,那就是“爱”—她的人给予她的无价之宝。她希望它给她带来诗情画意,让他们沉浸在幸福快乐之中,愿他们的爱永恒。她在心中呼喊:琳,没有你,我将死亡。

根据高师函授课程安排,李瑞琳到市教育学院学习,学习结束正好是月底五一放假,李瑞琳坐车直接到了省城。

李瑞琳看到马巧英眼睛有些红肿,就问她怎么了。她告诉他,一想到自己很快就要只身前往一个遥远的完全陌生的地方去,心里就难过。李瑞琳把马巧英抱在胸前安慰她说:“我们要满怀希望,充满信心,永远去奋斗。生活就是要靠希望支持的,没有了希望就没有了动力,你想想将来我们幸福的家庭和可爱的宝宝,那多快乐啊!我们怀着这美好的未来,去努力,去奋斗,人生就是拼搏,我们会有使不完的劲儿。”马巧英抬眼望着李瑞琳英俊的脸柔声说:“只要有你和我在一起,我就什么都不怕了。”

他们逛了几个比较高档的商场,买了一个旅行箱,给两个人各买了几件衣服。马巧英买了一件乳白色领口有两条飘带能系蝴蝶结的真丝衬衫,一条乳白色的直筒裤,一双黑色浅口羊皮高跟鞋,她喜欢素雅清爽的风格。

李瑞琳临走时马巧英对他说:“我想把庸俗的那套结婚仪式取消,咱们旅行结婚,你回去和家里商量商量。”

李瑞琳回到学校了解到他们毕业考试的确切时间是7月15日。他把马巧英的想法和父母说了。李书铭和李老师在一起经过商量并征得马德福的同意后,决定双方家长各请各的客,这也正合马德福的心意。

时间转眼就到了李瑞琳毕业考试的日子。7月15日,进修校的学员全部集中到地区,第三天考完回来,就各回各的家等候消息了。此时马巧英的学校里也没有了事情,她回来后和李瑞琳到乡政府登记领了结婚证。

家里请客那天,马巧英就穿着那身素雅的衣服给客人敬酒。村里人都觉得挺稀罕,以往村里人结婚,新人都穿着大红的衣服,喜庆嘛,现在看看又别有一番风采,人家是大学生,观念新潮也不奇怪,而更多的是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由衷赞美和感叹。

晚上,客人散尽,闹洞房的伙伴也都走了。李瑞琳注视着灯下马巧英娇美的脸庞,深情地吻着她的嘴唇。马巧英觉得自己似乎已沉入一片幻境之中,在向自己的爱人呈现一切。李瑞琳抱起马巧英轻轻地放在床上,轻巧温柔地解开她的衣衫……

马巧英和李瑞琳结完婚就去旅游了,返回时他们一起回到了山西大学。没多久,马巧英和赴藏的十几个同学由一个老师带队,坐上太原到达成都的K187次列车。几个女同学的对象和李瑞琳一样,一起来到西藏驻成都办事处。他们在成都待了十几天,因为全国各高校赴藏的学生都要来这里集中分配,所以来的时间参差不齐。在等人的时间里,马巧英和李瑞琳来到街上闲逛。街上有喝茶的、打麻将的、打牌的、掏耳朵的,都特别悠闲。

他们逛了附近的武侯祠,又到了青羊宫、杜甫草堂,而望江亭公园更让他们印象深刻。

望江亭公园里,竹林是最大的特色。一进门,翠竹夹道,是数十米的幽幽竹廊。公园大部分被竹林覆盖,遂成国内名竹荟萃之地,也被称为竹子公园或锦城竹园,像人面竹、佛肚竹、鸡爪竹、方竹等稀奇品种都是他们生平第一次见,据说园内竹子品种有一百五十多种,毛主席诗词里提到的斑竹也在其中。

李瑞琳指着斑竹说:“这有个传说在里面,传说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他的两个妃子追到湘江之畔,‘以涕挥竹,竹尽斑,你看这竹子上的斑点就是她们的泪滴,所以毛主席说‘斑竹一枝千滴泪。”

马巧英看着竹子上的斑点暗自感叹道:“真像泪滴啊!”

他们来到薛涛井前,井台为莲花台座,开口呈八角形,有清康熙六年成都知府冀应熊手书“薛涛井”三字勒石立于井前。

马巧英问:“薛涛是谁?”

李瑞琳给她讲道:“一个唐朝的女诗人。旧传薛涛曾汲井之水创制深红小笺写诗,人称薛涛笺。明代蜀王府在此仿制薛涛笺作为贡纸,后称此井为薛涛井。”

马巧英若有所思:“哦,原来如此。”

李瑞琳说:“她还有一段扣人心弦、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呢。”

马巧英说:“我对文学典故知道得很少,你快讲讲。”

李瑞琳接着给她讲道:“薛涛原来也是官宦人家,因为她的父亲牵涉官司,她被罚作乐妓。因她诗写得好,所以与她交往的人也多,有白居易、张籍、杜牧、刘禹锡等,但真正让薛涛倾心的是元稹。元和四年,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四川,与薛涛相识,当时薛涛虽人到中年,但仍风姿绰约,元稹则比她小十一歲。元稹的翩翩风度和才学使她心仪。薛涛全身心地投入了她的爱,然而好景不长,元稹接到回长安的调令。西蜀与长安,你想想当时交通不便,关山阻隔,道路迢迢,元稹一去再没回头。不过像他们年龄的差距,社会地位的差距,是不可能结合的,薛涛在无尽的思念中度过了余生。‘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就是薛涛写的,倾诉了她对元稹的思念。”

马巧英听后唏嘘不已。他们来到薛涛的塑像前,看到背后的墙壁上有人题了一首名为《题薛涛新塑像》的诗:

从哪里走来  女诗人?

眉间愁影应是不化冰

手中诗卷当是濯锦江上一段锦

垂地长裙宛若一片唐诗云

与其说是步着诗韵

不如说是沿着泪痕

要刻出她残留全唐诗中呻吟声

雕塑者岂能不作断肠人?

或许这塑像是女诗人的原型

肌肤更细匀  身姿更婷婷

配上望江楼前如镜的古井

更能催人动情  动情地看人海浮沉……

他们还没来得及逛其他的地方,分配方案终于下来了。分配参考的标准有成绩、班干部、党员等因素。马巧英是班干部,成绩又好,被分配到自治区文史委员会,其他同学有被分配到西藏大学的,有被分配到林芝的,也有去格尔木的。分配完后,办事处就给他们买好了次日的机票。

一夜缠绵。第二天李瑞琳送马巧英到双流机场。广播里已是最后一遍通知登机,他们牵着手还是久久不愿分开,两人都泪眼蒙眬。

李瑞琳捧起马巧英的脸,说道:“小亲亲,小爱爱,把你的好脸扭过来。”

马巧英含着热泪回应道:“你说扭过就扭过,好脸要配好小伙儿。”

在安检人员的催促下,马巧英一步三回头地流着眼泪向安检口走去。

飞机沿着跑道越来越快地滑行着,然后像一只雄鹰昂首冲上云霄,慢慢消失在天空中,只留下一阵轰鸣声。

李瑞琳久久地站着目送渐渐消失的飞机,泪水再也无法控制,任由它倾泻而下……

十八

进修校毕业的首批学员四十八人中轉正了二十八人,李瑞琳不在其中。这本也在意料之中,尽管如此,李瑞琳还是沮丧,绝望到了极点。他不知道今后该怎么办。

教育局对这批没转正的学员进行了妥善安置。局长安抚他们说:“尽管这次没转正,那是受指标的限制,你们还是优秀的,大家不要泄气,继续努力,以后肯定是有机会的。”

李瑞琳在中师毕业的时候,同时取得了大专学历。局长对他说:“虽然你这次没转正,但也取得了大专学历,据我了解,你的语文课讲得还是不错的,这次决定把你安排到初中去。”

当李瑞琳拿着教育局开的工作介绍信找到校长的时候,校长正在场院里用铡刀给牲口铡麦秸。校长沉吟了半晌,说李瑞琳的民办教师工资问题没法儿解决,就拒绝了他。李瑞琳回来又找局长。几经周折,最后他被分到了阳村乡的尧家小学。传说这是一个与帝尧有关的村落,离他家留堡村不远,三四里地,除了校长其他五人都是民办。就像苍蝇飞了一个圆圈又落在了原点上,他又回到了以前的生活轨道上。不这样,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现实生活就是这么无情,在马巧英还未能作出任何反应之前,银鹰就把她悄悄地从她的爱人温馨的身边衔走了。下午1点20分,她缓缓地飞向天空,那茫茫云海,那河网密布的田野,那似乎凝固不动的宽阔无边的雅鲁藏布江,那似江河绕山的玉带公路,机窗外,苍穹下,一切的一切,第一次以它特有的形式展现在她的眼前。3点40分左右,飞机降落在贡嘎机场。下了飞机后,她的头稍有些疼,走起路来轻飘飘的。这里的气温在十二三度左右,人们大多都穿着毛衣。他们又乘坐民航班车于5点多到了拉萨。马巧英翱翔云海,翻越大山,跨过江河,现在到了遥远的地方—奇特而不知有什么可爱之处的拉萨城。这里的一切给她的第一印象是新奇而凄凉。宽阔的柏油马路,高大的楼房,来来往往的大小车辆,然而街上的行人稀稀拉拉,她在想,这里也许是世界上发生交通事故最少的城市吧。再看看周围的大山,高入云端,顶部云雾缭绕、白雪皑皑;而到山腰部分,有的裸露碎石,有的苔痕绒绒;山脚下却大厦耸立,河水盈溢,树木郁郁葱葱。布达拉宫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构成一幅奇特而奥妙的图画。这里的人有黑脸的藏族同胞、黄脸的汉族民众,还有白脸的洋人,他们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对于一个刚刚进入西藏的人来说,实在是感到新奇和费解。

马巧英暂时被留在主任王阿姨家吃饭。王主任和爱人都是1962年进藏的老革命军人。王主任老伴儿五十开外,能做一手好菜,待人热情直爽,开朗大方,老家是四川的大邑县。

后勤助理陆续帮马巧英到街上购买了些生活必需品,又买了一个煤油炉子和炒锅,以备急需之用。这里的货物比内地贵得多,物价高得惊人。

生活安顿好了以后,工作就这样按部就班地开始了。马巧英同时给家里写了三封信,一封给丈夫,一封给公婆,一封给父母。

在给公婆的信中,她这样写道:

父母大人:

二老好!巧英已经顺利走上了工作岗位,请不要挂念。这次到成都,我们一住就是十几天。瑞琳不放心,也跟着跑到成都。半个多月来也没有给家里写一封信,二老一定很着急吧,但这并不是我们贪玩,而是我们分配方案公布的日子一拖再拖,瑞琳回家也一拖再拖,为此没有及时回信,惹二老担心着急了。现在父亲身体恢复得很好吧,为操办我们的婚事,您不顾劳累,忙里忙外,母亲也为我们缝衣缝被,弟弟们也成了大忙人……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然而女儿远离亲人,有心报效而力不能及,虽是儿媳,但我更愿做二老的“女儿”。祝全家康乐!

巧英

1987年8月15日

在给丈夫的信中,她说:

亲爱的琳:

你在家怎么过?你想我吗?你的工作怎么样了?你知道吗,我非常非常想你,特别是每天晚上,我独自一个人时,简直闷得要死,我日夜盼望着你能待在我的身边。有时夜里醒来,面对黑如地窖,静如坟墓的夜,加上铁皮房顶被雨水敲打的滴答声,一种莫名的恐惧向我袭来,我屏住呼吸,一动不动,我从没有发现过我竟如此胆小。在你身边有你的守护,那时我怡然自得地进入梦乡,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怕。不过你不要担心,可能时间长了,习惯起来就好了。不用担心我的生活,食堂伙食还可以,我不在你身边,你要多关心自己。抽时间多到我家安慰安慰两位老人。

你的爱妻:巧

1987年8月15日

李瑞琳回了信说明了他的工作情况,以及同样的思念之苦,往后的日子。书信来往就成了他们唯一的联系方式。他们每天都焦虑地等待着对方的来信,而每次收到对方来信的时刻,激动快乐的喜悦又充满心间。

每当马巧英一个人坐在宿舍时,难熬难忍的心理往往使她眼眶湿润、四肢无力,时时刻刻萦绕在她心头的只有李瑞琳。

临近国庆节,9月27日那天,拉萨突然发生骚乱,拉萨全市戒严,各单位一律关门不让人们随便走动。李瑞琳在电视上关注着事态的发展,每天心都提得老高,担心着马巧英的安危。不过事态很快得到了平息,不久他就接到了马巧英的来信,说她一切都好,让他放心,他才放下心来。

1988年的元旦如期來临。李瑞琳在寄给马巧英的一张明信片上写下他对她思念的诗句:

有一条路  迢迢路

我用思念接起

当这张明信片

像云彩般飘到你的面前

愿它带着我

带着我的深情

悄悄地走进你的心田

……

终于熬到春节年假,马巧英才回到家。他们迎来婚后的第一次团聚,甜蜜地在一起度过了一个月的时间。马巧英曾和李瑞琳商量,要不就和她一起去西藏,哪怕在那里找个临时的工作,或在那里做个什么生意。李瑞琳不想就这样放弃苦熬了这么多年的工作,一旦放弃,前功尽弃。他还是想熬得转了正再去。

一个月的假期很快结束,马巧英不得不忍痛离开亲人,奔赴她的工作岗位。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她无法入睡,坐在桌前写下:

相聚的时候

总是很短

期待的日子

总是很长

岁月的溪水边

捡拾起多少闪亮的诗行

如果你要想念我

就望一望天上

那闪烁的繁星里

有我

寻觅你的

目光

十九

马巧英于2月14日(农历正月初八)返回拉萨。这次她竟然感觉到有点儿高原反应,头疼眼胀,食欲不佳,疲惫不堪。她现在就是想睡觉,睡了两天之后才略有好感。食堂还没开伙,她只能自己做着吃。

可不知怎么的,一个月来她感到又累又困,话讲多了喘不过气,上楼也是三步一停两步一歇,气喘吁吁。这个感觉越来越明显,她决定到医院检查一下,结果医生告诉她是怀孕了。一听这个消息,她喜极而泣,在西藏怀孕养孩子,简直就是自找罪受,但她内心是喜悦的,她就要做妈妈了,不管受多大的罪,她也要把孩子生下来。

马巧英写信告诉了李瑞琳这个喜讯,先是甜蜜地骂了他一通,然后又和他仔细商量以后的事情。孩子年底就要出生,她告诉瑞琳,让他买点儿木头,找木匠打几样家具,让家看起来像个家。另外她告诉瑞琳,暑假最好不要来,尽管她也很想念他,恨不得马上见到他,但现在她不得不考虑经济状况,现在有了家,就不能像婚前那样游戏玩闹,无所顾忌。首先,经济是先决条件,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当然可以浪漫点儿,这无所谓。而在手头较紧的困难时期,应忍耐一下,以便迎接未来更好时刻的来临。他们家目前的经济状况很是窘迫,李瑞琳的工资虽然每月六十元,但根本就不能兑现,民办教师的工资大部分由村里支付,但一直拖欠着,什么时候能支付根本没个准儿。还要置办家具,他哪儿还有钱去西藏。马巧英的工资每月一百七十八元七角五分,加上伙食费整二百元,上次回家借了五百元,需要她三个月才能还清。她的母亲因为意外事故伤了手住院,于是她给了母亲六百元,另外还要还清两个同学的一百元。上次回家,1月份的工资她已经领过,从2月份开始还债,估计到7月份才能还清。这段时间她怀有身孕,身体状况又很糟,还要花一些钱补养身体,想想这些数字她就疼痛无奈。在信中,她一再嘱咐她的经济状况不要告诉家人。

李瑞琳接到马巧英的信后,知道她怀孕的消息使他欣喜若狂,但同时又为她的身体状况担心,他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她,尽管她在信中说了那么多实际情况,但他还是决定放假去西藏。

马巧英说了那么多赴藏不妥的理由,主要还是从经济上考虑。她得知瑞琳已经决定6月底来时心里也很高兴,既然要来就来吧,管它呢,先痛痛快快玩儿一阵再说吧。她算了算到成都坐飞机和从西北乘火车到拉萨的时间差不多。就让他坐火车到格尔木,再乘汽车到拉萨,并安排他来时带上十斤小米,三斤红枣,十斤黄豆,十斤玉米面,因为在拉萨除了大米就是大米。

6月25日开始考试,这个学期就结束了。李瑞琳跟校长请了假,带上要带的东西,踏上了西去的行程。他坐火车到西安,再转车到西宁,从西宁到格尔木,越走越荒凉。距西宁五百公里且距格尔木三百公里的地方叫德令哈,这是个在戈壁中稍微繁华的小镇,火车在此做了稍长时间的停留。一个月后,一个叫海子的诗人来到西藏,途经德令哈,写了一首诗:

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  夜色笼罩

姐姐  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唯一的  最后的  抒情

这是唯一的  最后的  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他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

姐姐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  我只想你

这首诗写得情真意切,据说发表后,让德令哈声名鹊起,知名度大大提高,慕名前来的旅游者,趋之若鹜。当然这是后话。

6月27日12点左右,李瑞琳到了格尔木,出了火车站,便见到去拉萨的客车的工作人员在招揽乘客。李瑞琳随他们到车站买好了去拉萨的汽车票,时间是下午2点,票价50元。李瑞琳问司机到拉萨的时间,司机告诉他明天下午5点到。之后,他打听到邮电所,给马巧英发了封电报:

28日下午5点后接琳

车到唐古拉山口,天就黑下来了,车内开着暖气,也没觉着冷,有人拿着氧气袋吸着氧。李瑞琳倒也没感觉到有什么不适。走了一夜,天亮时也不知到了什么地方,沿途除了隔一段路有一个兵站外再没什么建筑,下午5点的时候还没到羊八井。李瑞琳知道马巧英肯定已经到车站接他了。他干着急也没办法,只有在心里怪司机说话不负责任。

到了拉萨天已大黑,这可怎么办?同车的一個年轻军官对他说:“你在晚上是找不到路的,不如跟我去军区招待所住一晚吧,明天再说。”李瑞琳虽然思妻心切,可也只能这样了。他随这位年轻军官在军区招待所住了一晚。第二天天刚亮,他向这位年轻军官告辞出来,一路打听着向马巧英的住处走去。

马巧英昨天下午往车站跑了两趟都没接着李瑞琳,一夜没睡好。当有人敲门时,她想不会是别人,立刻向门口扑去。

亲吻,拥抱……马巧英依偎在李瑞琳怀里,紧紧搂住他的脖子,仰起脸来问他:“想我没?”

“没想。”

“再说一遍。”马巧英伸手拧住他的胳膊。

李瑞琳嘴里抽着冷气,赶紧说:“想了,想了。”

“这还差不多。”马巧英在李瑞琳的怀里撒着娇。

李瑞琳抚摸着马巧英微微隆起的腹部,心疼地对她说:“对不起,让你受苦了。”

马巧英说:“只要你知道心疼人就好。”

李瑞琳承担起了所有的家务,马巧英什么也不用做,下班回来他就把饭做好了。马巧英在李瑞琳来之前养了几只鸭子,现在也养得差不多了,过几天他们就杀一只。他们一起逛了布达拉宫、大昭寺、八角街,他们去罗布林卡和藏族同胞一起过雪顿节,看戴着面具的藏戏。他们坐在郊外河边的草地上,李瑞琳用口琴伴奏,马巧英放声歌唱《金珠玛米亚古都》:“格桑花开满山谷,金珠玛米来修路,带来了毛主席的光辉,带来了春风和雨露,嗦呀啦嗦,嗦呀啦尼嗦,光辉多明亮,雨露赛珍珠,照亮雪山峡谷,滋润百万农奴,亚古都,亚古都,金珠玛米亚古都,金珠玛米亚古都……”马巧英心情很愉快,这是她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两个月的假期在不知不觉中很快就过去了。李瑞琳必须在8月底前赶回去。马巧英一再嘱咐让他把家里布置一下,她要在11月底休产假回去,大概在家要待一年多的时间。

8月24日8点,李瑞琳坐上拉萨至格尔木的汽车走了。马巧英送走李瑞琳回到家,屋里一下变得静悄悄的,死一般的寂静,一种从未体味过的难言心酸涌上心头。为了避免胡思乱想,她就收拾屋子,屋子收拾好了,又去擦自行车,直到无事可做为止,接着就是发愣,这样持续到下午做饭的时候,当烧菜时油锅发出噼啪的声响,才把她凄凉的心惊醒,她的眼泪禁不住滴答滴答地掉了下来。饭菜摆在桌子上,可只有她一个人,哽咽抽泣使她一口也难以咽下去。完了还是发愣,她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天渐渐黑下来,世界像坟墓一样。她一个人缩在床上,静得要死,怕得要命。她不由得哇哇大哭起来。此时,她一刻也不想待在这里,她想马上回家,她害怕孤独,她再也不愿意这样孤独下去,她在心里祈祷:琳,你能快点儿转正吗,我实在受不了感情的折磨了……

二十

马巧英在1988年11月休了产假回来,一个月后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孩子出生时有点儿不太顺利,撕裂的疼痛竟使她昏厥过去,但一切都是值得的,马巧英望着吮吸乳头的小人儿,她陶醉了。

孩子满月后,马巧英白天在娘家,晚上就回来和李瑞琳住在一起。以前马巧英不在家的时候,李瑞琳也就住校,现在他就天天晚上回家住了。他们尽情享受着这短暂而祥和的时光。

进入3月后,天气逐渐变暖,学校前面土崖上的几棵老槐树上,一群灰喜鹊,拖着长长的尾巴,成天叽叽喳喳地叫着。李瑞琳宿舍的门前,放着一块刻有关“尧”记载的石碑,这块石碑他认定它是个文物,只是没人认识到它的价值,也没人在意它,就那么随便地扔在那里。年前放寒假时,李瑞琳曾对申校长说,如果村里还付不了工资,就拿这块石碑顶了。申校长还嘲笑他说:“你这憨娃,这块石头能吃能喝?要它有啥用?”最后临放假时,村里给几个民办教师每人分了一麻袋粮食,李瑞琳也就再没提这件事情。

吃罢午饭,学生还没到校,这段时间,是他一天里比较清闲的一刻。他可以坐在这块石碑上看看报纸,看报纸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今天的报纸上又报道了西藏骚乱的事件。

李瑞琳晚上回来一边逗孩子玩儿,一边同马巧英说起拉萨又有人闹事的事情。马巧英说:“没事的,这些人成不了气候的。”

这次的骚乱事件比去年小了很多,事态很快得到控制。

暑假也随即到来。学校放暑假,往往是放学生不放老师。老师们还要集中起来搞业务培训学习,今年又多了一项政治学习内容,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先组织学习,然后人人发言讲体会。李瑞琳的发言引起了初中郭校长的注意。

培训学习结束的这天,初中总务处李主任来找李瑞琳,李主任是他的本家,彼此都熟悉。李主任在会议中场休息的间隙把李瑞琳叫到一旁问他:“你愿不愿意到初中来?”

李瑞琳感到有点儿突然,但他马上反应了过来,说:“当然愿意了。”

李主任说:“那好,你跟我去见一下郭校长。”

两人一起来到郭校长的办公室。李瑞琳进门一看,在座的还有教导处张主任,显然他们是开过校委会了。

互相打了招呼寒暄了几句,郭校长就说:“瑞琳,是这样,现在咱们初中缺个语文老师,你的情况我们也做了了解,根据你的能力,完全是可以胜任的,你要是愿意就到初中来。”

李瑞琳回答道:“我愿意到初中来,只是教办上得由你们领导去沟通。”

郭校长说:“这你就别管了。听说你媳妇在休产假,干脆让她也来把学校的历史课代上一段时间,学校给她出点儿代课费,你俩在一起生活上也好照应。”

李瑞琳高兴地连说了几个“谢谢”。

事情就这样三下五除二给定下来。李瑞琳回去跟马巧英一说,马巧英也觉着不错,双方父母听了也挺高兴。到了新学期一开学,一家三口就住到了阳村中学。马巧英代了两个年级的历史,李瑞琳除了代一个班的语文还代了两个年级的地理。工作挺顺利,工作量虽然不小,但他干得很愉快,有点儿如鱼得水的感觉。

日子在忙忙碌碌中往往过得很快,转眼一个学期就结束了。今年一年大家翘首期盼的转正的事情一直没有消息,马巧英心里很着急,年一过完,她的产假就休完了,人生又一次面临着一场别离,这次更使她感到剜心割肉的是无法丢下她的孩子,但孩子必须留下,这就苦了婆婆啊。马巧英整个正月都在想着这些苦难的事情,但她不能一直在瑞琳面前提转正这件事,他本是个多才多艺、幽默风趣的人,但是因为工作问题得不到解决,时常显得是那样的忧郁。她想到这些都是因为她,才使瑞琳造成了这样的压力,假如她没有上大学或者说瑞琳找上一个农村媳妇,现在农村政策放宽了,依他的能力,肯定是个出类拔萃的农民,兴许也早成了万元户。

想来想去,马巧英最后决定向领导打报告再续一个月假,她要好歹等瑞琳转正的事情有了着落她再走,她想带着一个希望离去,因为她需要这个希望支撑着她在遥远的地方生活下去。

二十一

1990年,李瑞琳终于迎来了他人生道路上的转折点。

今年省里有了新政策,大学要从各中学的民办教师中招生,对于广大民办教师来说,这真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这一政策就好像是为他量身定制的一样,在报名的人里面,县教育局经过筛选,最后选定了符合条件的十个人。接下来就是填报各种报考登记表,然后乡、县、地区教育部门审批,这些程序走完之后,剩下的就是准备今年的高考了。李瑞琳做梦也没想到事隔十年之后他又要和这些年轻的学生娃娃们一样重新走进高考的考场,其中比他年龄大的人大有人在啊,对于这些拖家带口的成年人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对于前途命运的抉择,就是刀山火海他们也要闯一次。

等李瑞琳报名的事情一切都就绪了,马巧英终于要走了。过完年她就把孩子留在家里断了奶。她虽然心疼,想孩子,但想想总要有这样一个过程。临走的时候,孩子的哭声揪着她的心,孩子哭,她也哭,走了几次又返回来,最后硬是狠下心走了。

这次李瑞琳不能送马巧英到成都,因为这不是假期,他还代着课,只能把她送到K186次列车上。

站台上,马巧英靠在李瑞琳的胸前,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止不住地流着,她泪眼蒙眬地柔声说:“琳,你一定要努力啊,这次再考不上的话,那可怎么办啊!”

李瑞琳抚摸着她的肩头说:“这还用你说吗,你放心吧,这次我有信心。”

车来了,李瑞琳捧起马巧英的脸,然后掏出手绢给她擦干了眼泪。马巧英吻了李瑞琳后扭转身向车门走去。站在车门口的列车员望着眼前的一幕,無声地笑了。

马巧英回来一上班,就到单位领导办公室见王主任。王主任见到马巧英就亲热地叫道:“哎呀,小马呀,你可回来了。”然后拉马巧英的手,仔细地端详着,开始问这问那:“嗯,胖了,不过很正常,女人生孩子后都这样。孩子好吧?吃得胖胖的吧?”

马巧英说:“好着呢,都会走路了。”

王主任让马巧英在沙发上坐下,给她倒了一杯茶水,然后问道:“是儿子还是女儿啊?”

“女儿。”马巧英接过茶杯回答道。

“哦,女儿好,我就生了三个千金呢。”

“王主任,我的工作怎么安排?”马巧英问。

王主任说:“你来负责文史资料的编辑工作吧,从西藏和平解放至今咱们一共出了二十多辑,后面的工作就交给你吧。”

“好的,没问题。”马巧英欣然接受了这份工作。

“以后有新来的人手就再给你配个助手,要是出去采风用车,你随时用。单位给你分了一套房,你到办公室去拿下钥匙。你家小李今年能转正吗?要是转了就把他调来,咱们西藏随时欢迎他的到来。”

马巧英说:“他正在考,不一定呢,就是考上了,还得上两年学。”

王主任说:“哦,有希望就好,那就等等吧。”

马巧英开始约稿、采风,很快投入紧张忙碌的工作中,忙得团团转。

闲暇的时候,她开始一点一点收拾清理她这个新家。房子在三楼,有九十多平方米,二室二厅一厨一卫。她很满意,想着住起来肯定舒适。她系上围裙,头上罩上毛巾,一边打扫一边心里想着房间该怎样布置家具,她想着和丈夫、女儿团聚的情景,一家人在一起的画面不断在她的面前闪现着……

房子收拾好后,利用星期天,同事们帮忙,马巧英从单身平房搬进了三层单元楼里。

在学校的西边有一座闲置的教室,现在学生少了,有的教室空着了,用报纸裱糊的顶棚,有几处都塌了下来,窗户纸也全烂了,李瑞琳把里面简单地打扫了一下就住了进来,他现在就是一边工作一边复习,除了上课,他就把自己关在这里与外界隔绝起来。他找来高中的课本资料,开始了紧张的复习,把头埋进书堆里,常常是忘记了吃饭。晚上,蚊子在他身边嗡嗡地盘旋着,身上被咬了好多包,奇痒难耐,他到门房师傅那里要了几条编好的艾蒿点着,这倒是挺管用。每天晚上他都学习到12点以后,早晨天刚亮就起床,当他进入到知识的海洋里后,仿佛世界上一切都静止了,一切都不存在了。

考试终于到来了。1990年7月7日至9日,李瑞琳和全省选拔出来的民办教师同今年高考生一道走进了全国统一高考的考场。他们被统一集中在地区的一个考点里进行。对于大多在三四十岁的成年人来说,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有些人没坚持到底就退出了考试。李瑞琳的感觉还是良好的,接下来就是等待成绩揭晓了。

学校放了暑假,老师集中在县里培训学习。这天在培训学习的教室里,师训股的王老师告诉李瑞琳考试成绩下来了,李瑞琳是第一名,按正常的情况下录取是没问题的了。老师们都向李瑞琳表示祝贺,但他心里依然是七上八下没有底,因为这里面可变的因素太多了。李瑞琳给马巧英发了一封电报,告诉了这个消息,他嫌写信太慢。

马巧英忙忙碌碌地工作,再加上办公室同事们的笑语声会使她暂且忘掉一切烦恼,忘掉对丈夫和孩子的思念。每当和同事们滔滔不绝地说起她和丈夫在一起嬉戏的日子,宝贝女儿可爱的样子,那时她总会显出自豪骄傲的神态。然而随着一天的结束,接踵而来的就是一个人独具斗室,陷入无休无止地对孩子、丈夫的思念之中。夜是如此静,如此黑,独自一个人在这漆黑的夜里,是怕,是凄凉,简直难以言状。每天晚上她都多么想躺在丈夫的怀里。她在心里默念着:琳,我想,我想,我想你!

马巧英接到邮递员送来的电报,看完上面的一行字后,突然而来的喜悦使她大脑瞬间缺氧差点儿晕过去。过了好一会儿,她狂跳的心才恢复平静。以后的日子,她要开始考虑给他联系工作单位的事情了。当然,当老师是没问题的,她想给他联系一个更适合他工作的地方。

进入9月份后,普通高校录取工作早已结束,各大学已陆续开学,而李瑞琳的录取情况至今一点儿消息也没有。

新学期已经开学,郭校长对李瑞琳说:“要不,这学期就不安排你课了?”

李瑞琳说:“还是安排上吧,录取了我就走,录取不了我就继续在咱学校干。”

郭校长很关心地对李瑞琳说:“这段时间告状的人不少,你也不找找關系,弄得保险点儿。”

李瑞琳说道:“郭校长,咱没问题,完全符合条件,根本不怕。何况咱也没关系可找啊。”

所以,李瑞琳就一边代他的课,一边等待这边的结果。他甚至在心里想:听天由命吧。如果这次再考不上就和巧英离婚算了,他不想再让巧英受苦受难了。

忽然有一天,他接到通知,要他们这些人参加复试。9月23日,他们来到太原八中重新参加了一次考试。

10月底的一个星期天,李瑞琳回到家,一进院门,看见母亲在收拣淘好的粮食,女儿蹲在一边玩着,见他回来叫着“爸爸”扑到他身上。母亲脸上显出喜悦的表情,对他说:“有一样东西在抽屉里,你去看一下。”

李瑞琳放下女儿进屋拉开抽屉,展现在面前的是一个印着山西招生委员会的信封,他的心开始突突地急速跳起来,信封已经被拆开,他抽出里面的纸一看是“录取通知书”。啊!这是真的吗?果真是它吗?他再赶紧定睛细看,上面写着:“李瑞琳同志,经山西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批准,你被录取到晋南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学习。请于1990年11月12日至13日凭本通知书到校报到。”

十年了,他在民办教师这个职业生涯中干了十年,十年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再也忍不住的泪水顺着他的脸颊流下来……

猜你喜欢
李老师
该得奖的李老师
糊涂的老师
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未来的桥
宠物难伺候
故事会(2009年8期)2018-09-03 00:00:00
那一抹身影
新教育(2018年18期)2018-02-23 05:13:25
舍不得您,李老师
李老师的悲哀
“李老师是坏人”——对5+2=0教育的思考
李老师不在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