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普及性读物,选取民俗、节气、瓷器、建筑、诗词、骈文、家训、汉字、绘画、楹联等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符号,以通俗的语言解读其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核,阐述其发展历史和思想流变,力求多角度地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和独特魅力。
“中国符号”丛书(全10册)
朱辉 主编/河海大学出版社/2023.6/598.00元朱辉
一级作家(文科二级),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雨花》杂志主编,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著有长篇小说《我的表情》等,中短篇小说集《夜晚的盛装舞步》等。曾多次获得紫金山文学奖长篇小说奖和短篇小说奖,《作家》金短篇奖,中骏杯《小说选刊》年度奖,以及汪曾祺文学奖等奖项。短篇小说《七层宝塔》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朱辉
一级作家(文科二级),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雨花》杂志主编,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著有长篇小说《我的表情》等,中短篇小说集《夜晚的盛装舞步》等。曾多次获得紫金山文学奖长篇小说奖和短篇小说奖,《作家》金短篇奖,中骏杯《小说选刊》年度奖,以及汪曾祺文学奖等奖项。短篇小说《七层宝塔》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符号是一种标识或印记,它是人类生命活动的积淀,具备明确并且醒目的客观形式,也是精神表达的方式,承载着丰富的意义。而文化符号,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容颜”。
关于一国与他国的区别,很重要的地方就是精神和文化。中国历史长达数千年,曾遭遇过无数次兵燹和灾害,却总能絕处逢生,生生不息,至今仍生机勃勃,正是因为我们拥有着深入血脉、代代相传的强大文化基因。
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绵延不绝,就如汉字,源远流长。从结绳记事到仓颉造字,汉字的起源蒙着神奇的面纱,但从一百多年前河南安阳殷墟发现了甲骨文后,汉字的源流就基本清晰了。甲骨文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具备了文字的表意功能,由甲骨文而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直到现在,汉字已被植入电脑,有了所谓的“打印体”。如今似乎除了学生和书法家,我们都不太需要拿笔了,会敲键盘就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用汉语说话,用汉语思考,我们大脑中的数据链仍然是汉字串。
汉字就是一种文化符号。汉字的“福”“寿”等等可以写出很多种形态,笔致方正或飞扬,我们不见得全部认识,但一看就知道这是我们的汉字,外国人也能一眼看出。汉字是根,伴随着日月穿梭和时代变迁,我们的文化在蔓生、延展,文化氤氲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涓滴如水的日常生活,还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精神活动,中华文化都是我们的血液。
文字是文化的根基之一。汉字的形态之美,对称之美,音韵之美,已经成为我们审美观的基础。对仗和对称渗入了我们的审美,没有对仗,我们的古诗词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也谈不上对联和楹联;象形文字也潜移默化地引导了我们对风景的命名,各地大量的“象鼻山”“骆驼峰”就是明证;我们的汉字与中国古代宫殿形制之间显然也存在着可意会却难以尽言的关系。
我们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反哺我们。古诗词对中国人的心灵塑造,从《诗经》中的男女情感、稼穑农桑就开始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更不用说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种令人震撼的豪迈和悲壮。
文化是渊深的,丰富而庞杂。它顽强,坚韧,却也活泼茁壮,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随着文化的发展和浓缩,到了一定火候,它自然会拥有符号功能,产生符号意义。中国文化以其浓重深厚的内涵为基础,一直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外在形象,拥有强大的辐射力。伴随着国力的增强和国家影响力的扩大,中国符号不胫而走,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世界的各个地方:瓷器、茶叶、丝绸、书法、古琴、二胡、春联、剪纸、饺子、中国结、中国功夫、中国民歌、飞檐斗拱、财神罗汉、舞狮舞龙、威风锣鼓……林林总总,蔚为大观。我们无论是置身其间,亲临其境,还是通过媒体耳闻目睹,都会顿感亲切,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世界是交融的。中国文化和中国符号早已进入其他的文化圈,不但出现在世界文化交流的舞台上,也渗入了其他文化生态的细微处。我们被称为“China”是因为瓷器,虽然这可能还不是定论,但“Kungfu”(功夫)这个英文单词确实出现在了英文辞典中。中国艺术家徐冰在他的成名作《天书》系列中设计、刻印了数千个“新汉字”,以极具冲击力的图像性和符号性,呈现和探讨了中国文化的本质和思维方式,在世界艺术殿堂中点亮了中国符号的高光时刻……这些都印证了中国文化、中国符号的影响力,也体现了文化符号的交流功能。符号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交流的工具和友好的使者。我们浸润在中国文化之中,周遭遍布中国符号,可能会习焉不察、熟视无睹,但祖先的遗产是千百代人胼手胝足的智慧结晶,生为中国人,我们是继承者,是学生,更应该是创造者和弘扬者。
从某种角度看,有些文化或符号已失去了实际使用价值,一个文物级别的碗或瓶当然已不能用于盛水插花,但它们散发着独特的“味道”和力量。它们陈列在橱窗里,在射光灯投上光线的那一刹那,它们就复活了,焕发出文化和精神的灵光与生机。它们深入人心,无远弗届。它们属于中国,属于我们。
中国符号是中国精神的外化呈现,它以醒目亮眼的客观形式,成为中华文化永远的载体。中国符号,也是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内在驱动力。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很多可以冠之以“中国符号”。“中国符号”丛书讲述了节气、家训、民俗诗词、楹联、瓷器、建筑、骈文、汉字、绘画中蕴含的中国文化,从历史、发展、分类、特色等多个维度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相信这套丛书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