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筛查会损害宫颈吗

2024-05-14 00:00:00王晓娟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4年2期
关键词:危型宫颈癌宫颈

宫颈癌是常见的世界范围内高发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是影响女性生殖健康、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医疗负担。患病的高峰年龄为40—60岁,不过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平均每分钟即检查出1例新发病例,每2分钟就有1名女性死于宫颈癌。

所幸的是,宫颈癌病因明确,可防可治,在宫颈癌前发现病变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预防宫颈癌的重要策略就是通过宫颈癌的筛查,早期发现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并实施针对性的处理和治疗,可有效阻断宫颈癌病程进展,预防宫颈癌的发生。但现在仍有很多人会觉得做宫颈癌筛查会弄伤宫颈,因此不愿进行检测,事实是这样吗?

〇 筛查不会损伤宫颈

做宫颈癌筛查需要用窥器打开阴道,暴露宫颈,将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用的小棒深入宫颈口内,旋转3—5圈,然后将小棒放入专用的检查瓶中,最后送检。宫颈液基细胞检查也是用专用的小毛刷在宫颈的鳞柱交界部轻轻地转5—10圈,这样宫颈的细胞就会有一部分脱落到毛刷上,再将小毛刷放入专用的检查瓶里送检。如果细胞发生病变或癌变就可以通过这种筛查手段进行初步诊断。宫颈液基细胞检查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都属于无创操作,特制的小棒和小毛刷也很细很软,并不会对宫颈造成损伤。

〇 早期筛查,防止恶变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并且可以预防、可以早期治愈的癌症。研究表明,宫颈癌与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密切相关,HPV是人类肿瘤发病中唯一可以完全确认的致癌病毒。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95%以上的宫颈癌是由高危HPV持续感染引起的,可以说预防HPV感染可以更好预防宫颈癌。该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已婚妇女感染HPV的终身积累概率约40%。HPV感染后机体未能自我清除病毒,造成HPV持续感染会发展为宫颈癌。HPV通过在宫颈上皮细胞内整合、复制和增生,先引起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最后发展到宫颈浸润癌。宫颈癌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HPV感染到发生宫颈癌,需8—10年时间。在这期间,若能早期发现HPV感染,及早诊断和正确治疗(提早治疗或者提早做预防性手术治疗),可以控制病变向癌发展或把宫颈癌扼杀在摇篮中。实践证明,早期宫颈病变的治疗效果远比宫颈癌的治疗效果要好得多,早期筛查并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研究发现,性活跃的女性群体中HPV感染率可以达到80%左右,但是HPV感染并不会出现不适症状,只有在筛查时才会发现。若出现阴道流血、阴道排液等症状时,多处于中晚期,病灶已经侵犯周围组织与器官,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难以仅凭症状进行确诊,需要开展宫颈癌筛查,针对感染高危型HPV的女性予以对症处理。另外,子宫颈作为筛查取材的有利解剖位置,易于暴露,方便观察、触诊及取材。

专家强烈推荐,已婚女性定期行宫颈癌筛查。宫颈癌筛查的重点,是在无自觉症状时期,发现癌前病变,在非癌时期及早进行临床诊治,从而预防、阻止癌变的发生。一句话,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意义在于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〇 宫颈癌筛查应该多久做一次

宫颈癌筛查起始年龄为 21岁,无论是否有性生活史,除非是确诊艾滋病,小于21岁的女性没必要进行宫颈癌筛查。

21—29岁的女性,推荐每3年做1次宫颈液基细胞检查,30岁以下不推荐每年进行宫颈癌筛查,也不推荐进行宫颈液基细胞检查和 HPV 联合检测。

30—65岁的女性,优先推荐宫颈液基细胞检查和 HPV 联合检测,每 5 年测 1 次;也可采用每3年单独细胞学筛查,但不推荐每年进行筛查。

若近10年内有连续 3 次细胞学阴性或连续2次联合检测结果均阴性,且最近一次筛查在过去5年内进行的,65 岁后女性应停止任何方式的筛查。已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妇女,如既往无 CIN2 或更高级别病变病史,应该停止常规细胞学筛查和 HPV 检测,也无须因任何原因重新开始筛查。

〇 筛查在月经后几天做比较好

宫颈癌筛查最佳时间是在月经后的3—7天,检查前3天内不要同房,也不要进行阴道上药和阴道冲洗。患者在宫颈筛查时需要扩张阴道,并且需要用特制的小刷子提取宫颈脱落上皮细胞。如果月经期取样,会因为有血影响检查结果。排卵期间,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明显变化,分泌物明显增加,会影响宫颈取样。一般建议在月经后3—7天进行检测,此时阴道没有血且分泌物较少,可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还能降低感染的概率。

〇 有HPV感染一定是宫颈癌吗

宫颈癌筛查结果显示有HPV感染,那一定是患上宫颈癌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有HPV感染并不等于宫颈癌。在临床上,根据HPV致病力大小或致癌危险性大小不同可将HPV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两大类。①低危型HPV,一般来说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就能消除;②高危型HPV,可引起外生殖器癌、宫颈癌及高度子宫颈上皮内病变,其种类达上百种,临床上最危险的有16、18、31、33、35、39、45、51、52、56、58型等。发现HPV感染也不用过于紧张,80%左右的女性一生中都发生过HPV感染,且大多数HPV 感染是一过性的,机体可自行清除病毒。只有长期的、反复持续性的HPV感染才有可能导致宫颈病变,甚至宫颈癌。宫颈癌有一个相对漫长的癌前病变期,从宫颈癌前病变发展成宫颈浸润癌,平均需要10年时间。在这个时期及时发现并给予正确的治疗,完全可以阻断癌变的发展。

猜你喜欢
危型宫颈癌宫颈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采用实时PCR检验诊断的临床研究
怀孕后宫颈管短怎么办
这几种“宫颈糜烂”需要治疗
HPV感染——“宫颈的感冒”
我院2017年度HPV数据统计分析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河北医学(2016年5期)2016-12-01 03:58:55
200例妇女高危型HPV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E-cadherin、Ezr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疾病(2015年3期)2015-12-05 01:45:07
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