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系统疾病。供应心脏血液流动的主要血管闭塞,血流中断,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从而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甚至导致死亡。心肌梗死出现过一次后,其复发率为8%—30%,患者及家属应特别注意日常护理,以防疾病再次发生。本文将心肌梗死患者须注意的护理事项进行了整理,供大家收藏。
▎饮食护理方面
首先,心肌梗死患者应尽量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芹菜、南瓜、菠菜、茄子、红薯、燕麦等,膳食纤维能够有效促进肠道蠕动,避免便秘的发生。对心肌梗死患者来说,便秘时用力排便会致使腹压增高,从而增加心肌梗死复发风险。其次,应多吃高蛋白食物,包括鱼肉、鸡肉、瘦肉、鸡蛋、牛奶等。因为心肌梗死发生后,患者需要通过高蛋白食物来补充营养,为身体恢复提供充足能量,并增强机体免疫力。
同时,心肌梗死患者要做到低糖饮食和低盐饮食。日常应少吃糖果、糕点等含糖量高的零食,多吃苦瓜、香菇、苹果等含糖量低的新鲜果蔬;每日盐分摄入量须严格控制在5克以内。还要少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避免食用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吃饭不宜过快,并养成少量多餐、吃饭七分饱的习惯。
▎运动护理方面
心肌梗死患者要以“循序渐进”为锻炼原则,应从低强度运动开始,而后逐步增加强度,让身体有一个适应过程。建议患者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进行锻炼:①散步的运动强度较低,但可有效促进身体血液循环,使氧气与各类营养物质传输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从而促进身体康复;②慢跑可促进心脏收缩,加强氧气与营养物质供应,从而强化心肌,改善心功能;③游泳可以保持较高的心率与呼吸,使心脏泵血功能得到锻炼,从而显著提升心肌耐力,改善心功能。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骑自行车、练瑜伽、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方式进行身体锻炼。
▎用药护理方面
1. 坚持服用溶栓药。选择药物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须坚持服用阿司匹林或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须终身服用;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心肌梗死患者,在术后1年内须坚持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并在用药1年后遵医停用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但仍须继续服用阿司匹林。
2. 坚持服用调脂稳斑类药物。调脂稳斑类药物就是通常所说的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胆固醇,从而稳定疾病,避免复发。
3. 服用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扩张冠状动脉的目的在于缓解心绞痛,这类药属于症状缓解药物,不应长期服用。
4. 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和β-受体阻滞剂。可保护心肌,减轻心脏负担,并逆转心室重构,从而帮助患者延长生命。
▎心理护理方面
发病后,患者的心理变化复杂,思想负担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一方面,医生需要加强疾病知识宣教,让患者了解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诱发因素、治疗措施及预后效果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让其更加积极地面对疾病,以及更加积极地配合疾病治疗;另一方面,医生还要加强对患者的情感支持,即保持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并对其进行鼓励与安慰。此外,医生还要指导患者通过科学的方式来释放压力或缓解焦虑,例如在感觉焦虑的时候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来进行释放与缓解。
▎其他护理
1. 急性期监护。医护人员须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包括心电、血压、呼吸、血气和生化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在此期间还要每日检查除颤器、呼吸机、临时起搏器等仪器设备的功能性是否完好,同时积极准备相关抢救物品。
2. 卧床期护理。在心肌梗死后1周,患者需要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要让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心肌梗死后2周,医护人员可以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适当的肢体活动,进食、洗漱、大小便等均须在床上完成。在此期间,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避免压疮,同时做好血栓防范。
3. 溶栓护理。心肌梗死后的溶栓治疗期间,医护人员须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有因抗凝过度而导致的出血情况,包括观察其皮肤黏膜有无血点和观察其大小便有无血丝等,一旦发现出血情况要及时处理。
4. 疼痛护理。心肌梗死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情况,此时须有针对性地进行疼痛护理。针对疼痛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引导其听音乐来转移疼痛注意力;针对疼痛症状较强的患者,可以为其使用哌替啶等止痛药。但须注意,在使用镇痛药的过程中要严密监测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5. 吸氧护理。心肌梗死后,患者须通过吸氧来提高血氧浓度,前3天的吸氧流量以4—6升/分钟为宜,后2天的吸氧流量以3—4升/分钟为宜。
6. 预防便秘。由于长时间的卧床及治疗用药,患者的胃肠道蠕动受到影响,容易出现便秘。而便秘容易诱发多种不良情况,包括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应鼓励患者尽早运动,可适当食用蜂蜜、香蕉等食物,在必要时可使用缓泻剂,帮助患者保持排便通畅。
7. 注意休息。心肌梗死后,过度劳累很容易增加心血管系统负担,以至于心脏负荷过大而导致疾病复发。因此,一定要注意休息,保证每天8小时的充足睡眠,以及不可进行过大强度的劳动。
8. 调节室温。高温环境容易加速身体水分流失,导致血容量降低,还容易使皮肤血管扩张,导致脏器血流量减少,从而增加疾病复发风险。在夏天的时候,尽可能保持室内温度在26℃左右。心肌梗死患者还要注意保暖,在秋冬季不可让自己受冻,尽量避免在早晚温差较大时出门。
9. 定期复查。心肌梗死经过治疗,出院后,定期到院复查非常必要,通过复查及时了解身体恢复情况,并遵医嘱采取相应改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