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症,往往突然发生,让家长措手不及,给孩子和家长带来很多麻烦。
▲ 发热后小心惊厥
热性惊厥,通常是指儿童在发热时出现的惊厥现象,这是儿童时期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热性惊厥的患病率为3%—5%。一般来说,宝宝初次发病年龄在6个月至6岁之间。
热性惊厥通常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性传染病等发热性疾病的初期,肛温在38.5℃以上,腋温在38℃以上,孩子容易突然出现惊厥。发作后,孩子通常能迅速恢复,精神和食欲不会有明显下降,也不会出现明显的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在医生查体时,如果没有发现明确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生长发育正常,排除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那么就会首先考虑热性惊厥作为诊断。
▲ 热性惊厥有两类
热性惊厥的病因不清,与遗传、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髓鞘形成不完善等有关,可分为单纯性热性惊厥和复杂性热性惊厥。
单纯性热性惊厥在热性惊厥中占70%—80%,患儿的发病年龄在6个月到5岁。单纯性热性惊厥发作时,患儿会出现全身性抽搐,伴意识丧失,持续数分钟以内,发作后很快清醒,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其他脑损伤,可伴有呼吸、消化系统等急性感染,持续时间大多在5—10分钟,一次热程仅有1次发作。单纯性热性惊厥大多预后良好。
复杂性热性惊厥在热性惊厥中占20%—30%,患儿无限定年龄,初次发作年龄可小于6个月,6岁以上也可发病。复杂性热性惊厥为局灶性发作,有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如意识减退、易激惹,甚至发作后出现短暂瘫痪,持续15分钟以上,24小时内反复发作,一次热程发作大于2次,该病累计发作次数在5次以上。复杂性热性惊厥恢复后,须进一步检查。
▲ 这些因素有致病风险
1.遗传因素:可能在该病发生中起关键因素,临床上可见其明显遗传倾向。
2.环境因素:如病毒和细菌感染是热性惊厥的重要促发因素,其中以病毒感染更为多见。
3.疫苗接种:疫苗接种发热是疫苗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如减毒活疫苗(如麻风腮疫苗)及全细胞制备疫苗(如全细胞百日咳疫苗)。
▲ 孩子在家出现热性惊厥怎么办
1.发作时就地抢救,勿搬运患儿。
2.去枕平卧,头偏一侧,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
3.保持安静,不喊叫,避免刺激。
4.在患儿的上下磨牙处放置牙垫、牙套等,防止舌咬伤,勿强行按压牵拉患儿肢体,以免骨折或脱臼。
对于有热性惊厥史的孩子,家长平时应注意观察孩子的体温变化,及时就医;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神志、面色、呼吸等情况;对于6岁以下儿童,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
除此之外,家长应加强孩子的日常护理,注意合理饮食和适当锻炼,增强孩子免疫力。平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毒感染风险。如果家族中有热性惊厥史,应该向医生咨询,积极采取预防热性惊厥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