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疾病,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主动脉窦动脉瘤、心内膜垫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会对患者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手术是唯一可能根治先天性心脏病的方式。目前,先心病手术主要有“开胸”和“介入”两种,而很多人都纠结到底该如何选择。
▎开胸手术与介入手术的对比
1.适应证
开胸手术几乎适用于所有先心病患者,即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先心病,以及无论缺损大小、部位,均可以实现修补。而介入手术的适应证则相对狭窄,通常只有部分介入条件较好的患者才适合做介入手术,在做介入手术前需要细致评估患者的体重、缺损大小、缺损部位及周围结构关系等。若在介入条件不理想的情况下做了介入手术,则很有可能导致手术失败。
2.成功率
就手术成功率而言,开胸手术的成功率相较于介入手术更大,即开胸手术的成功率接近100%,而介入手术的成功率在98%左右。
3.死亡率
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等多方面优势,因此死亡率很低。据统计,我国先心病介入手术的死亡率在0.03%左右。相比之下,开胸手术由于操作复杂、创伤性大,手术风险更高,死亡率也就相对高一些。
4.手术时间
开胸手术的时间通常在2个小时以上,而介入手术的时间则短很多,通常只需要1小时左右。
5.远期效果
开胸手术作为一项传统手术方式,截至目前已经有上百年的应用史,其远期效果与并发症均较为明确。而介入手术作为一种新兴术式,到目前为止也不过30年左右的发展历程,其远期效果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但介入手术是经过严格的论证与试验才得以应用的,且在众多的临床实践中证明也是安全的、有效的。
6.放射损伤
介入手术须在X射线辅助下进行,而X射线具有辐射性,包括对手术医生的辐射与对患者的辐射,而这也正是介入手术主要的弊端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介入手术中医生和患者所承受的辐射量越来越小,甚至小于冠状动脉支架等其他类型的心脏介入手术。临床研究证实,辐射量在1000毫葛雷(mGy,辐射吸收剂量单位)以下不会导致人体发生不可逆的急性损伤,也不会给人体带来罹患其他疾病的风险,而目前先心病介入手术的辐射量通常在1000mGy以下。
7.气管插管
开胸手术通常需要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但介入手术并不需要,能够在患者自主呼吸的情况下完成手术。因此,开胸手术会面临更多的风险,如口腔、气管、食管损伤的风险,以及肺部感染的风险,甚至是脑损伤的风险。
8.输血
开胸手术创伤性大,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失血量多,因此手术对于输血量要求高。而介入手术创伤小,患者在术中失血量很少,因此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输血。值得注意的是,较大的输血量会带来感染、过敏等风险,针对现如今医疗用血较为紧张的医疗环境而言,介入手术具有节约用血的特殊优势。
9.体外循环
在开胸手术过程中,需要终止患者的心跳,并利用人工心肺来代替患者心脏的泵血功能,就此进行体外循环。而介入手术则是在患者心跳保持正常状态下进行,并不需要对其进行体外循环操作。体外循环是一个非常专业且高难度的操作,一旦出现差错就很可能导致患者的各大器官遭受不可逆转的损伤,从而增加手术风险。
10.麻醉
开胸手术与介入手术都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但相较于开胸手术,介入手术对患者的麻醉深度要求更低、时间更短,因此其麻醉风险更小。而开胸手术由于麻醉深度要求高、时间长,有一定可能对患者的神经系统造成影响。
11.疤痕(瘢痕)
开胸手术需要在患者胸骨正中间做切口,使患者心脏充分暴露,术后疤痕较大。相比之下,介入手术并没有疤痕,这也是其优势之一,很多患者正是考虑到日后美观度才更多地选择介入手术进行治疗。开胸手术的疤痕通常在10厘米以上,不仅影响外在形象的美观,还会在一些特殊天气时出现疼痛或瘙痒等不适感。因此,不少做开胸手术的患者在日后还会选择做疤痕整形手术,但并不能完全消除。
12.心理影响
开胸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因此对患者的心理影响更大,尤其对一些儿童先心病患者而言,术后需要待在监护室接受较长时间的观察,容易导致其恐慌、焦虑。术后的大疤痕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其是心脏病患者,对其心理发展是较为不利的。
▎医生建议
首先,一些病症较轻,不影响心脏正常生理功能的先心病患者,可以选择终身不做手术,而是进行观察及对症治疗。在需要做手术的情况下,应最先考虑创伤性更小、预后恢复更快的介入手术,这也是目前临床所达成的共识。
其次,对于介入条件较为理想的先心病患者,需要首选介入手术进行治疗。而对于介入条件的评估,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
再次,对于介入条件不太理想的先心病患者,需要直接选择开胸手术进行治疗,以免介入手术失败再转为开胸手术,造成痛苦与经济压力。
最后,对于介入条件不太理想但依然想尝试进行介入手术的先心病患者,需要引导其充分了解自身情况与手术的契合度,权衡利弊后再慎重进行选择。
总之,开胸手术与介入手术各有各的优势,患者需要在听从医生建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以便获得最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