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经济背景下提高青少年体育训练活动有效性的策略探析

2024-05-14 14:02李向颖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小学江苏南通2264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8期
关键词:体育训练体育运动体育教师

李向颖(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小学 江苏 南通 226400)

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对于高精尖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全面,需要具备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之下,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提升也被放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为了能够更好地去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提高青少年训练活动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青少年在体能上得到相对较大的提升,身体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一定的增强。所以为了能够增加青少年体育训练活动的有效性,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之中,教师在体育课堂前就应该认真地做好准备工作,让学生在课前充分地进行准备活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去进行运动前的热身,减少学生在实际运动时所受到的运动损伤。在整个的体育训练活动过程之中,教师一定要精益求精,利用学校中现有的体育设施来进行辅助教学,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训练,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去保证学生的训练效果,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减少意外伤害,使学生的身体机能能够随时保持在最佳状态,更好地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提供基础的保障。

1、体育运动训练概述

随着现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体育教学在高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之中受重视程度不断得到提高,高校体育教师对于学生体质的增强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所以在高校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之中,提高体育运动训练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够更好地去将体育运动的功能发挥出来,通过一定的模式,将具有高度专业性的锻炼过程带给学生,同时体育教师在一旁实时地进行科学专业的指导,这样才能够使得青少年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能够得到最好的安全保障,使用最科学的锻炼方式方法,更加高效地去对运动技能进行掌握。青少年可以通过身体动作的训练和运动技术的练习全面地增强自己的运动能力,使自己的整体运动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更好地去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最终使得体育训练的有效性得到明显的提高。

2、影响青少年体育训练有效性的因素

2.1、课前准备不足

在整个青少年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前的准备对于整个的运动有效性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充分地进行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可以让青少年在进行体育运动时更好地融入,减少青少年的运动损伤概率。在目前的青少年体育训练活动中,大部分的教师对于运动前的准备活动重视程度相对较低,没有准确地认识到运动前准备活动的实际价值,经常走形式化地让学生进行准备活动,导致在实际的运动过程中学生会经常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正常生活与学习。由于教师自身对于运动前的准备活动认识度相对不足,导致学生也如教师一样对于准备活动十分不重视,在进行课内课外的体育运动训练时,往往会直接上手,自身的身体缺乏一个适应的过程,导致学生在进行高强度的运动训练时留下一些相应的后遗症,最终导致青少年体育运动训练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一定的削弱。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去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青少年的体育训练的有效性,教师与学生对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一定要提高重视程度,充分地利用准备活动来让学生的身体机能进行一定的适应,更好地去提升青少年在整个的体育运动训练中的有效性。比如当学生在进行长跑训练时,教师首先一定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韧带拉伸,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韧带进行保护,让学生在整个的训练过程中能够保持更好的状态,训练之后也不会形成严重的后遗症,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恢复。

2.2、教师自身专业能力过低

在青少年的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能否得到科学有效的训练方式方法直接取决于体育教师的教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执教能力对于整个体育运动训练过程的有效性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然而,在我国目前高校的体育教师队伍中,大部分的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相对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体育运动训练水平,对于高校的体育教学效果起到了负面作用。除此之外,由于体育教学在高校的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受重视程度相对较低,所以在进行实际的体育教学时,部分教师没有摆正自己的实际位置,自身对于体育训练的价值认识不清晰,上课时往往敷衍了事,给学生带来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没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及时塑造体育训练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整个体育训练的过程中态度较为随意,训练的结果往往差强人意。同时,体育教师对于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也相对较少,认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已经能够带好学生,对于最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方法的学习相对缓慢,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经常使用相对较为老套的教学方式方法,体育训练的运动项目相对较为单一,学生没有任何的新鲜感,在上课之前就已经知晓课程的大概内容,丧失了对于体育学习的基本兴趣。所以由于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执教能力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阻碍了运动训练效果的提升,使得青少年的体育训练有效性得不到更好的保障。

2.3、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当学生在青少年时期时,学生对于外界新鲜事物的探索欲望相对较高,很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极大的兴趣,所以在进行青少年体育运动训练时,也应该利用青少年这一时期的心理,更好地为体育教学服务,通过吸引青少年的学习兴趣来培养青少年体育运动的习惯。但是在目前的青少年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师没有能够更好地去围绕学生进行体育运动训练的开展,基本上以一种教学方式应对所有学生,没有能够更好地去关注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对于学生之间身体状况、兴趣爱好和运动水平等方面的区别没有更好地进行深入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时不能够得到契合自己的锻炼方式,整个的学习过程就显得相对吃力或者过于轻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能够产生更多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实际的体育运动训练之前,由于教师没有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提前的摸排,当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进行教师所布置的体育运动任务时,通常能够相对较为轻松地完成整个的训练过程,对于学生自身而言难度相对较低,没有挑战性,不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探索欲望;而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差、身材矮小肥胖、运动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在去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体育运动任务时,就会显得相对艰难,甚至有些时候会无法完成,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青少年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丧失了最基本的积极性,在日后的体育运动训练中经常会采取消极的态度去应对。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去提高青少年体育训练的有效性,高校体育教师一定要正视这个问题,积极地去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深入地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而通过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进行因材施教,更好的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体育运动训练的有效性。

2.4、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性

在我国目前的青少年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对于青少年的整个体育运动训练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是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与不足,有待进行进一步的提升与完善。在目前的青少年体育运动训练管理过程中,对于运动员的选拔,往往还是用的以前传统的方式来进行,只是相对较为单一地去考量运动员的运动天赋与体育基本能力,对于运动员自身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等其他方面的因素考量较少,所以也就导致所培养出来的运动员的综合能力相对较低。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去提升高校运动员的基本管理能力,在进行运动员的选拔时,一定要充分地兼顾到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与德育方面,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去培养出具备综合能力的运动人才。同时对于教师的管理也缺乏一定的合理性,有很大一部分的体育教师不仅仅只是负责在学校内的体育教学工作,还要负责高校运动员的体育训练,使得教师教学任务加重,没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进行体育训练计划的研究,不能够更好地去提升训练的效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体育运动训练的有效性。

3、青少年体育训练活动有效性提升的策略

3.1、充分进行训练前准备活动

良好的课前热身有利于体育活动的进行,在体育课中,课前的热身对于体育活动的进行显得十分的重要。是否能做好准备活动,直接影响了体育课堂的锻炼效果,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体育训练之前,要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热身以及准备活动,这样才能让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得以提升。通常来讲,在体育运动之前人的身体机能处于一个平静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的肢体相对较为僵硬,身体各部位之间协调性较差,反应速度也不够灵敏,如果在此时不进行准备活动,直接进行体育训练的话,就很容易造成韧带拉伤,肌肉损伤等情况,所以在体育训练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是十分必要的。此外,由于青少年荷尔蒙分泌较为旺盛,容易忽视平时的准备活动,直接进行体育运动,对于,教师所要求的课前热身活动缺乏重视,甚至会出现消极对待的情况,长此以往,不但会使得青少年养成不良的运动习惯,还有可能导致其在潜移默化中造成运动损伤,以至于后期难以恢复。针对以上类似的情况,教师除了对准备活动做出要求以外,还需要关注青少年的体育意识,强调准备活动的重要性,让学生对于准备活动的必要性认识更加充分。综上所述,想要在体育训练中最大程度地发挥青少年的优势,就需要在进行体育运动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让青少年的身体处于一个活跃而打开的状态,这样才能将身体机能的潜力最大化的发挥出来,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以及效果,能更好地完成体育活动以及课程内容,为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高打下牢靠的基础。

3.2、提前规划训练内容

随着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提升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青少年的实际体育训练过程之中,体育教师对于整个的体育训练过程也越来越认真,为了能够更好地去帮助青少年进行体育训练,教师在训练开展之前提前规划好实际的训练内容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使得整个的课程更加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实际的体育训练过程之中,由于训练的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所以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所使用的训练方式方法也会有所差异,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提升。体育教师在进行训练计划内容的规划时,首先,一定要深入地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班级的每一个学生的自身体能素质进行一定的摸排,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去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为班级的学生进行量身打造,将专项练习与辅助练习、诱导练习三种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更加有效的结合,从而从多角度、多方面地去保障学生的训练效果。

3.3、丰富并创新训练方法,因材施教提高训练效果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互联网占用了人们大多的时间,青少年也不例外,目前,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以至于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体育活动的有效进行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一般来讲,体育活动多开展在室外,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呼吸新鲜空气,而且开阔的室外场地更能帮助学生提升训练效果;室内活动的教学不同,在进行室外的体育运动时,需要教师提前做好课程的设计,及时地了解场地信息,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训练。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仅仅以教师自身为主体,还需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长处,针对性地定制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训练计划和方法,根据学生的训练情况以及进度,及时地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创新,尽量丰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体育活动训练的有效性。除此之外,体育活动的进行也需要相关器材的辅助,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校所具备的器材,进而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活动空间以及运动设备,为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训练做充分的准备,提高学生运动的安全性,这样也才能更好地针对青少年不同的情况因材施教,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活动,让学生和教师能更好地投入到训练中,从而保证了体育训练活动的质量,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3.4、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由于在青少年的体育训练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体育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执教能力的影响,所以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增强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对于青少年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上,首先,要改革现有的体育教师招聘制度,改变以前的只考核体育教师专业水平,对于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相对要求较低,现在要对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严格考核,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去保证高效的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与执教水平;其次,在高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之中,教师的教学考核也一定要跟上,积极地为教师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去进行自我的完善与提升,积极地去对学生的实时训练计划进行完善,保障学生的训练效果;最后,在整个的教师职业生涯过程之中,学校应该为教师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专业能力进行定期的专业培养,恰当地建立一些相应的激励机制,使得教师们的工作待遇与社会地位得到一定的提升,从根本上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促进体育训练活动的有效进行,为整个青少年体育运动训练创造出一个相对轻松和谐的环境,更好地去提高体育运动训练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体育运动体育教师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体育运动
营养健康与体育训练结合的思考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青少年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呆呆和朵朵(13)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