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公共服务视角下运动训练价值的研究

2024-05-14 14:02杨晓辉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8期
关键词:运动训练体育教育公共服务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增长,“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理念也在持续升级,因此体育公共服务得到了政府及广大民众的高度重视。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精神享受还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以及交流,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运动训练被视为体育事业进步的关键途径,我们必须把它融入到人民的整体生活中,并确保它成为人们追求身心健康的核心,使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选择。同时,体育运动也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健康发展。从体育公共服务的角度探讨运动训练的重要性,不仅是全民健身策略的核心标准,同时也是体育向社会化发展的不可避免的方向。

关键词:体育教育  公共服务  运动训练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02-(2024)-04-016-3-ZQ

运动训练在体育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个人健康、社会发展和全民体育事业的推进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体育公共服务,将体育运动纳入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认识到运动训练的价值不仅仅停留在竞技水平的提升上,更加注重其在健康、社交、教育等方面的全面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体育公共服务视角,全面研究运动训练的价值。我们将以跨学科的方法,综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从多个维度,探讨运动训练对身体健康、社交互动、学习能力和价值观念塑造等方面的影响。通过这样的研究,我们希望为运动训练的科学推广和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提供实证和理论支持,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共享运动训练的价值作出贡献。

1、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和特点

1.1、体育公共服务的定义

体育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社会组织或相关机构通过提供体育设施、培训、指导、赛事等形式,满足社会大众参与体育运动的需求,促进全民健康和社会福祉的服务。体育公共服务是社会集体为整个社会提供的服务,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公众参与体育运动的需求,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机会。体育公共服务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公众的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和公众的社交互动,而并非以盈利为中心。体育公共服务面向的是社会全体居民,无论年龄、性别、职业等背景,任何人都可以享受和参与其中。体育公共服务的内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体育设施的建设与维护、运动培训及指导、体育赛事的组织与管理等。这些服务形式旨在满足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体育参与和发展要求。

1.2、体育公共服务的特点

公益性质。体育公共服务是为了公众的利益而提供的服务,其目的是满足社会大众参与体育运动的需求,促进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福祉,而非以盈利为中心。体育公共服务注重社会效益,追求广泛的社会影响。

平等性。体育公共服务面向全体社会公众,不论年龄、性别、职业、经济状况等背景差异。每个人都应有平等的机会参与体育运动,享受体育公共服务的福利,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和包容性。

全民化。体育公共服务的服务对象涵盖了整个社会,既包括儿童、青少年和成人,也包括老年人和残障人士。无论年龄、体力状况或身体能力如何,每个人都应享有平等的参与运动的权利。

多样化。体育公共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包括体育设施建设与管理、运动培训与指导、体育赛事组织等。体育公共服务领域种类繁多,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

社会化。体育公共服务依托政府、社会组织、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等力量实施,通过组织和支持社区参与性体育活动、举办体育赛事等形式,促进社会的团结、互动和发展。

效益导向。体育公共服务的目标是实现社会效益,提高整体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通过体育公共服务的推动,可提高健康素养,培养社交能力,促进教育发展以及塑造积极的价值观念等。

2、进行体育锻炼时应当遵守的准则

2.1、遵循安全的基本准则

体育锻炼的核心目标是维持健康的身体状况。然而,不恰当的锻炼方式可能导致物理损伤,这不仅无法实现锻炼的预期效果,还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后果,进而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并确保体育锻炼的安全性。安全原则主要强调,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人体必须遵循并适应周围环境的基础规则。鉴于每个人在遗传、所处环境、受教育程度和主观能动性上的差异,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都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均衡。在体育锻炼中,个体之间的差异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评估,否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轻微的伤害可能导致不必要的运动伤害和潜在疾病,而严重的则可能对人们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例如,如果一个高血压病人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这样的做法是极度不明智的,极易触发高血压的发生。因此,在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和方法时,必须根据具体的实际状况,并确保在一个优质的环境中进行锻炼,这样才能获得最理想的运动成果。

2.2、遵循全方位锻炼的准则

当我们进行体育锻炼时,也应当恪守全方位锻炼的准则。这是因为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提升人的整体体质。进行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身体的各项素质,包括形态、功能和各种器官的功能,从而提高个人的运动能力。其次就是要保证身体健康,因为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运动所具有的功效,从而使自身得到健康发展。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如果不全面考虑身体各部位和系统的整体发展,很可能会导致身体成长过程中出现不平稳和不协调的情况。同时,由于每个人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不同,也会影响到运动效果。因此,在进行锻炼时,我们还应该考虑采用多种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2.3、遵循重复性锻炼的基本准则

锻炼时的重复性是至关重要的,历史上就有关于锻炼需要持之以恒的观点。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过程中,而这种环境的影响往往是通过重复来实现的。在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人体长时间处于适应性的变化之中,因此持續的锻炼效果是持久的,这也意味着需要不断地进行训练。反复锻炼的模式主要是锻炼与休息的完美融合,因此在进行锻炼时,不仅要有足够的运动时长,还要确保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长时间的体育锻炼会导致肌肉损伤、关节变形以及韧带拉伤等问题发生,严重影响到身体机能水平提高。为了更好地强化身体结构,锻炼结束后应适当休息,使身体在恢复时展现出同化的优势,并继续进行周期性的训练。

3、运动训练的意义与价值

3.1、身体健康的影响

运动训练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与价值。

提升心肺功能。运动训练可以增强心脏和肺部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的供给,提高心肺耐力。长期坚持运动训练,可以减少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增强肌肉力量和骨骼健康。运动训练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健康发育。通过定期进行力量训练和负重训练,可以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症等骨骼疾病的发生。

控制体重和改善体型。运动训练可以帮助消耗多余的热量,控制体重的增加,减少脂肪的堆积。通过塑造身体的线条和肌肉的紧致,运动训练也可以有效改善体型,提升自信心和形象。

促进新陈代谢和增强免疫功能。运动训练可以促进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此外,运动还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减轻焦虑和压力,有助于维持身心健康。

改善大脑功能和认知能力。运动训练可以改善大脑的血液供应,增加脑细胞的连接和神经元的生成。通过运动训练,可以提高注意力、记忆力、学习能力和思维灵活性,减少认知衰退的风险。

3.2、社交互动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运动训练对于社交互动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团队合作。很多运动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通过参与这些团队运动项目,运动者需要与队友密切合作,进行配合、沟通和协调,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交流与沟通。参与运动训练的过程中,运动者需要与教练、队友以及其他参与者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有助于提高运动者的口头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促进团队间的相互理解,有效改善社交互动的能力。

互助和支持。运动训练中,运动队伍或团体成员之间会相互扶持、互相帮助。通过互相鼓励、赞扬和支持,培养运动者的团结协作精神,增进友谊和增强凝聚力。

接纳与尊重。运动训练提供了一个机会,使不同年龄、性别、文化背景或能力水平的人们有机会共同参与。通过共同參与运动活动,运动者可以学会接纳和尊重他人的差异,培养包容性和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领导能力。在运动训练中,一些运动者可能会有机会担任队长、领导或者教练的角色。通过这些角色,运动者可以学习领导团队、指导队友和展示自己的领导能力,培养领导才能和责任感。

竞争与友谊。运动训练中的竞争是正常的,通过与其他运动者的竞争,运动者可以培养出争胜的勇气、自信和团队合作的技巧。尽管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运动也提倡竞争友谊,促使运动者培养出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运动训练,个体可以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和互相支持,培养社交互动和合作能力。这些社交技能在生活中和职业发展中都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个体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并取得更好的成就。因此,运动训练对社交互动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具有显著的意义和价值。

3.3、体育运动服务能够避免大众缺少锻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节奏也逐渐变得更快,因此提供体育运动服务可以帮助人们避免因缺乏运动而受到负面影响。在快节奏生活下,人们对体育锻炼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人都不具备进行体育健身锻炼的基础环境。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民众的运动量将无法满足他们的身体需求,这将对人们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目前我国国民平均每天消耗在运动场上的时间为6h左右,而发达国家人均每周只有8min的体育锻炼活动。研究数据显示,公众的运动量下降了45%,并预测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降至51%,因此运动不足已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造成这一结果主要是因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缺少体育锻炼,从而使人体机能出现衰退。它对人们产生了巨大的直接效应,可能会使人们的身体状况恶化,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可能会进入亚健康状态,这与缺乏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我们不重视体育锻炼,那么将会造成社会生产力低下。由于对国民体质的不良影响,医疗开支将会进一步增加,从而对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严重不良影响。所以,要重视群众体育,发展全民健身运动。通过提供体育运动服务,我们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大众体育活动,成功地激发了大众参与体育的热情,并有效地避免了缺乏运动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3.4、增设更多的运动场所改善运动的不均衡状况

鉴于群众运动设施的有限性,为了使体育公共服务更加贴近大众需求,学校在放假期间决定让某一地区的多个学校体育场所向市民免费开放,并在开放时对进出校园的行为进行规范管理。通过建立一个社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平台,将各小区的体育场馆统一纳入到这个网络平台中,形成大范围共享服务。我们为需要锻炼的居民提供全民健身卡,允许他们在学校体育场所进行面部识别,并允许他们通过手机轻松查看各学校体育场所的信息,如开放时间和活动状况等。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与社区的联动,使其能够及时了解到各小区及周边区域内的体育锻炼情况。与此同时,其他地区通过数据交互来整合各种资源,并定期更新健身设备,为大众提供了优质的运动环境和设施。这不仅推动了体育公共服务的进步,还有效地促进了公众的身体健康,并显著改善了公众运动的不平衡状况。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公共服务视角下,运动训练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通过对运动训练价值的研究,我们认识到运动训练对个体和社会的多方面影响。运动训练不仅可以提高个体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还能促进社会互动、推动社会发展。运动训练在体育公共服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通过深入研究和推广运动训练的价值,我们可以促进更多人参与体育活动,推动社会健康发展,实现全民健康目标。这也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共同致力于提供更全面、优质的体育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波.体育公共服务视角下运动训练价值的研究[J].科学与财富,2022.

[2]孙东业,于昊田.公共体育服务视角下健身俱乐部运营模式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

[3]钱金梅.公共体育服务视角下的公共体育文化建设路径研究[J].体育风尚,2019.

[4]张鲲,马华伟,吴琼.公共服务视角下竞技体育的社会服务属性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5.

[5]刘宇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视角下广州市大众篮球运动发展策略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22.

[6]马策.体育公共服务视角下运动训练价值的研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三).沈阳体育学院,2015.

[7]徐庆涛,申克才,艾孟龍.体育课堂运动密度的内涵、功能及其教学策略——基于“中国体育健康模式”的视角[J].体育教学,2023,43(11).

[8]胡泽农,陆小黑.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运动损伤的发生因素及预防策略研究——基于SOR理论模型视角[J].体育世界,2023(09).

[9]张宏博,黄家乐,赵岷.传承与需求:运动项目建设视角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挠羊赛的开发[J].武术研究,2023,8(08).

作者简介:杨晓辉(1977-),女,汉族,湖北孝感人,本科,一级教练员,研究方向:大众体育。

猜你喜欢
运动训练体育教育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浅谈运动训练中教练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人在篮球运动中是否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为
中学体育教育现状的若干思考
浅谈田径短跑项目运动员训练后的恢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