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识产权人才是集法律、经济、管理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制造型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资源。由于当前高校知识产权人才特别是复合性应用型人才供给不足,企业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特别是适用自身需求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上承担了重要的责任。但是,大部分制造型企业由于创新意识和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对知识产权人才及人才培养重视不够。文章对知识产权人才在制造型企业中发挥的作用、从业人员现状和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和重要举措,以期为同类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制造型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04;F272.92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在经济、贸易、科技全球化背景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制造型企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之间相互促进、融合共生的紧密关系。知识产权能激发科技创新,赋能全过程研发创新,在科技创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释放着多元的价值,对制造型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然而,还有很多制造型企业对知识产权重视不够,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究其根本,是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缺乏,在企业内没有知识产权人才来推动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按照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指标,企业研发工程师和专利工程师的人员配置比例要达到100∶1,全国知识产权从业人员需求将超过80万人,但当前高校知识产权人才总量还不大,每年进入社会的知识产权毕业生基本维持在2.6万人左右。知识产权人才特别是复合性应用型人才严重供给不足[1]。因此,企业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特别是适用自身需求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上承担了重要的责任。
本文就知识产权人才在制造型企业中发挥的作用、人才现状及缺乏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在制造型企业内进行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管理措施和重要举措,希望对同类企业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上有所启发。
1 制造型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发挥的作用
企业知识产权人才指的是具有较全面的知识产权知识与实务操作经验,熟悉公司产品与业务发展规划,对于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及管理具有较强理解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2]。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在推进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1 制定知识产权战略
知识产权管理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包括长期价值和短期价值、显性价值和隐形价值、财务价值和非财务价值。知识产权战略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提供方向和指引,决定着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成效。企业高级知识产权管理人才能将知识产权管理融入业务战略和创新战略中,并与两者保持一致,根据组织业务和创新战略的需要,量身定制推动其组织目标实现的知识产权战略。
1.2 构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按照公司知识产权战略构筑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搭建相应的组织、制度和流程,使得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能够落到实处,让知识产权充分发挥其在企业生产经营,即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整个环节中的作用。
1.3 提供技术情报,激发创新
自主研发过程中,困难和挑战贯穿全生命周期,寻找技术突破思路尤其艰巨。在制定研发战略方向、攻坚技术突破、评估技术方案、确定技术方案以及全过程检测竞争对手动向上,绝大多数制造型企业都在至少一个研发环节上面临过一定的挑战。知识产权情报,尤其是专利情报在研发全过程均发挥价值,在“规避方案侵权”上作用最凸显,其次是“监测竞争对手研发动向”。企业知识产权人才能为研发全流程提供专利情报,协同研发人员解决研发环节中的困难。
1.4 保护技术创新成果
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围绕企业主体业务,进行专利、商标、技术秘密和著作权等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制造型企业,更关注专利的布局和申请。在创新的产出端,知识产权是自主研发最重要的固化和保护渠道,普遍采用专利的方式护航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对于技术人员的创新成果给与及时、合理的布局和保护,为产品的市场竞争保驾护航,自身产品在市场竞争中遇到竞争对手抄袭时,能提供有效的保护武器。
1.5 管控知识产权风险
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专利诉讼表现出上升态势,企业诉讼目标主要是直接打击侵权,科技企业表现出四成左右的涉诉比例,即我国目前正处在通过更多诉讼教育市场的上升阶段。因此,在研发过程中专利侵权风险管控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尤为重要。知识产权人才掌握风险防控方法,通过专利检索和分析,识别侵权风险并应对,把风险化为无形,可以最大程度降低企业管理成本。
1.6 运用知识产权,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知识产权制度本质属性就是保护创新成果、激励创新投资、促进成果转化运用。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充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本质属性,构建维权机制,监控自身知识产权被侵权的情况,合理评估并采用警告函、律师函、行政执法和司法诉讼等维权手段,维护公司合法权益,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知识“定价”,给创新“赋权”,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可以通过知识产权的许可、转让、质押融资等运用方式,让知识产权加速“纸变钱”,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收益。
1.7 提供专利信息情报,支撑经营决策
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蕴含大量的技术、权利、市场等有价值信息,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通过加工、整理、归纳和分析,提供专利信息分析情报,可以有效支撑公司投资、并购、重大研发项目等经营活动的决策。
2 制造型企业知识产权人才现状及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知识产权认识不够,人才观念偏颇
很大一部分制造型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对知识产权促进研发、提升市场竞争力的作用认识不够。因此,对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在企业中的定位把握不到,只是把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看作职能管理人员。虽然大多企业都设置了专兼职知识产权管理機构,但是在人员配备方面重视不够,没有从外部引进相应能力的人才,内部也没有相应的培养观念。
2.2 社会上知识产权人才缺乏,与企业契合度不高
2003年以来,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专业普遍采取了“传统法学+少量知识产权课程和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模式,主要培养知识产权法治化人才,就业主要面向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司法部门以及律师事务所等单位[1]。实务中,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在具备知识产权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理解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技术方案,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需要有技术、法律、经济和管理的综合知识背景。因此,高校培养出的知识产权专业人员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契合度低,这样企业就面临着要么从社会上高薪招聘,要么在企业内部培养的选择。
2.3 内部缺乏培养机制
知识产权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要有一定的理工科背景,有扎实的法学基础,并掌握一定的工商管理和经济学知识[3]。企业内部要有完善的培训体系才能培养出复合型、实用型人才。不过,现在由于大多数制造型企业知识意识的缺乏以及人才流失挫伤了企业培养的积极性,因此缺乏完善的知识产权工作培养机制和体系。
2.4 激励机制不健全
人才激励机制主要依靠对人才进行物质和精神激励来发挥作用,激励的合理性和公平程度直接影响着人才的积极性、能动性和稳定性。目前,大部分制造型企业由于对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人才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了对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的激励制度不健全,这也是人才流失的重要诱因。
3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管理措施
高度重视对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是制造型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战略转型升级的有力举措。
3.1 提高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的意识
意识是行为的先驱,制造型企业的最高管理者首先应该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保持前沿的知识产权意识,从战略上重视知识产权管理,有意识将知识产权管理融入科技创新、业务战略。企业领导要不断完善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趋势的知识产权管理目标和实施计划。由此也为企业内的知识产权工作人员提供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平臺,知识产权人才通过本企业内规范、专业、系统的知识产权工作能够实现其职业抱负。这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最终形成企业和人才双向奔赴的正向循环。
3.2 加大知识产权人才配备
知识产权人才是企业做好知识产权管理的第一资源,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人员数量和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成效。企业需要加大在知识产权方面的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投入,设置独立的知识产权部门,并根据研发、业务发展战略和研发团队规模,配备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需求相匹配的知识产权团队。
3.3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
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是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成功开展的基石,是人才培育体系顺利运作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要建立并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结合知识产权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人力资源需求,坚持需求导向,在企业内部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全面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评价和成长体系,打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全链条。
3.4 完善知识产权人才激励制度
在企业内部构建人才激励制度,降低企业知识产权人员的流失。有效的人才激励制度,如薪资津贴、管理和技术双通道提拔等,与人才培养有效结合,促使员工形成自我提升的自驱力,提升人才在企业的稳定性。
3.5 制造型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重要举措
不同类型的企业对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侧重不同。下面以制造型企业为例,说明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3.5.1 人员的选用
知识产权人才是集法律、经济、管理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面临不同时具备这些方面素质的人员、需要选拔人员进行培养时,哪个方面素质是最重要的呢?一些制造型企业用人实践证明,若选择知识产权专业的毕业生到企业进行培养,其对于理解技术方案比较困难,还会存在理解有偏差的问题。目前,多所开设知识产权专业的高校也已经认识到这方面的问题,在专业设置上不断摸索和改进,已经适当开设一些理工科核心课程或增设理工科专业的第二学位[4]。因此,在法律、经济、管理和技术4个方面素养上,在制造型企业选人用人考虑上,技术应排在首位,选择理工科背景,特别是和本制造型企业行业贴近的专业背景的人员来培养,是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路径和时间较短的选择。
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在本公司挑选对知识产权有兴趣的技术人员来培养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选择。他们对于本公司的产品和技术非常熟悉,具有很好的技术背景,在此基础上再去理解专利方面的法律知识和管理知识是比较快捷的。
3.5.2 技术水平的提升
由于大多数制造型企业核心的知识产权类型是专利,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围绕着技术方案,包括研发创新中技术方案的理解,成果保护中专利布局的策划,竞争对手风险识别中的专利侵权对比等。因此,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在技术能力培养上,以下两方面尤为重要。
(1)制定适宜的培训和学习计划。对于新入职的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建议增加到车间实习的培训环节,通过深入产品生产制造的一线现场,更直观和高效地学习。对于已经转正的人员,每年度同样需要根据自身能力水平相适应地制定技术和产品知识的学习计划,并要求定期输出学习笔记。适宜的学习计划,会指引着知识产权工作者有目标、有方向地进行技术知识的学习,并逐渐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2)缩短与技术人员之间的距离。制造型企业的知识产权基本上源于研发人员的研发创新活动,知识产权工作也基本上是与研发人员对接沟通。缩短知识产权工作人员与研发人员之间的距离,如可以将知识产权部和研发部设置在同一个办公地点,或将知识产权工作人员派遣到研发项目组。这样做表面上看是缩短了知识产权工作人员与研发人员之间物理上的办公距离,实质上是缩短了两者之间的沟通路径和学习路径,会让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在研发团队中沉浸式学习技术内容,大大提升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3.5.3 法律素养的提升
法律素养是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制造型企业,围绕专利的授权、确权和维权,知识产权工作人员需要掌握《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还要熟悉《专利审查指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司法解释以及法院发布的侵权判定指南等,更重要的是需要将上述知识灵活地应用到日常工作中。
实践证明,以下两点对于提升法律素养是很好的方法。
(1)设置内部分享和培训机制。知识产权部设置年度组内学习分享机制和对公司其他部门人员的培训计划,通过输出的方式带动输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知识产权工作人员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还可以在部门内部形成很好的学习氛围,打造学习型团队。
(2)鼓励知识产权工作人员以考促学,如知识产权师、专利代理师、律师等从业相关资格证的考取。通过考试的过程来系统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
3.5.4 检索能力的培养
检索能力和技术能力一样,是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专利检索贯穿着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如专利申请前的新颖性检索、研发过程中的现有技术检索、侵权风险识别检索、专利无效中的对比文件检索等。因此,需要重点关注和培养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的检索能力。
(1)设计内部的检索培训课程体系。根据企业所属行业和内部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的水平高低,设计内部的检索培训体系,可以按照初级、中级和高级分阶段“递进式”设置,来满足不同层次人员的培训需求。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公共资源,如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公益讲座、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及省级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培训平台等。
(2)沉淀内部的专利检索规范管理文件,针对后续入职的人员,可以做到检索能力培养的可复制性,提升培养效率。内部资深知识产权人才已经经过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一定工作时间的实践,具有较丰富的检索经验,鼓励和激励他们将检索思路和检索规范梳理沉淀下来,形成内部的检索操作指引管理文件。
3.5.5 管理能力的培养
知识产权管理人才除具备技术、法律等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了解企业运营,这样才能更好地识别在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知识产权可以发挥的作用和助力的环节,制定出符合业务战略和研发战略的知识产权战略,构建出符合企业文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在管理能力培养上,可以借助相关国家标准和企业现有的质量、環境等管理体系。通过解读知识产权方面的国家标准,如GB/T 29490—2023《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和ISO 56005:2020《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的工具和方法-指导意见》,可快速掌握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要求。通过解读企业目前已有的质量、环境等管理体系的管理文件,可以高效率地了解产品从客户需求、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到交付顾客的生产经营全过程。
4 结语
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的《知识产权人才“十四五”规划》指出,知识产权人才是发展知识产权事业的第一资源,是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知识产权人才是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资源。制定和实施符合企业需求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规划,以更加重视的态度、更加积极的激励制度、更加明确的培训机制、更加有力的举措保障,培养造就出德才兼备的知识产权高素质人才。充分发挥出知识产权人才对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水平的作用以及知识产权制度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董文波,肖玉杰.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背景下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使命、定位与路径[J].高教论坛,2022(10):82-85.
[2]熊小荣.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与发展[J].通信企业管理,2019(12):46-48.
[3]钱建平.知识产权人才的知识结构与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33-36.
[4]宦旭钊,张军荣.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大学教育,2023(20):59-61.
(编辑 李春燕编辑)
Research on cultiva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talents i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Wang Ying
(Jiangsu Leili Motor Co., Ltd., Changzhou 213011, China)
Abstra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talents are compound talents integrating law, economy,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and strategic resource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Due to the lack of suppl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compound applied talents, enterprises bear important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training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talents, especially the training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talents suitable for their own needs. However, due to the weak consciousness of innovation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mos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do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intellectual property talents and talent traini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ol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talents i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mployees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and gives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important measure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raining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talents in similar enterprises.
Key word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intellectual property; talent training
作者简介:王颖(1986— ),女,知识产权师,学士;研究方向:企业知识产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