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博 方向东
摘 要:本文基于2013—2021年中国七大地区面板数据,从会展发展水平、会展认证水平和会展研发水平三个维度建构中国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借助熵值法评估中国各大地区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值,运用Dagum基尼系数等空間统计方法探究中国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非均衡性,并进一步利用核密度估计和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方法揭示中国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态演进规律。
关键词: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熵值法;城市经济
本文索引:徐博,方向东.<变量 2>[J].中国商论,2024(09):-131.
中图分类号:F713.83;G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5(a)--04
21世纪,会展产业是城市经济形态中最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会展产业享有“城市经济的助推器”“城市的面包”“城市对外交流的窗口”等美誉,具有社会性、开放性、综合性、国际性和专业性等显著特点。目前,中国会展产业已成为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平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同时,中国会展产业存在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会展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国“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会展业的发展方向,即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化发展”“深化服务领域改革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进出口协同发展”为主的发展方向,这意味着我国会展产业由以规模化发展为主转向以提高会展产业的质量效益、多元的产业融合形态为主的发展方式。随着我国会展产业的不断优化,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分布格局与演变趋势如何?各地区间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距多大?基于上述问题的探索,有助于明晰中国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解决会展产业区域、空间“非均衡、均等化”发展问题,对促进不同区域会展产业发展协调性、活力性和均衡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本文根据《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2013—2021年)》中的数据资料,建构一套中国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从会展发展水平、会展认证水平和会展研发水平三个维度建构我国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借助Dagum基尼系数系统探讨中国七大地区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差异及形成机制,进一步使用Kernel密度估计和空间Markov链揭示中国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
1 中国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测度及空间格局
1.1 中国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为了更好地测度会展产业发展水平,本文在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层次性等指标体系构筑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会展产业发展的实际现状,整理构建了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具体如表1所示。
本文选取我国48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考虑到数据完整性及统计口径不一致等原因,港澳台及西藏地区未纳入研究范围。本文依据我国地理位置将48个城市划分为七大地区(七大地区包含:(1)西南地区:贵阳、成都、昆明、重庆;(2)西北地区:西安、西宁、兰州、乌鲁木齐;(3)华南地区:南宁、深圳、中山、东莞、佛山、海口、广州;(4)华北地区:北京、廊坊、石家庄、太原、唐山、天津;(5)华中地区:武汉、长沙、郑州;(6)华东地区:临沂、南昌、南京、宁波、青岛、厦门、上海、苏州、泰州、潍坊、温州、无锡、烟台、扬州、淄博、常州、福州、杭州、合肥、济南;(7)东北地区:沈阳、长春、大连、哈尔滨)。本文使用的相关数据均来自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展统计工作专业委员会编写的《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样本区间为2013—2021年。
1.2 整体视角下中国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
1.2.1 空间分布总体特征
笔者通过比对2013—2021年中国城市会展产业发展水平均值发现,中国会展产业发展水平的空间布局存在显著差异。总体来看,中国会展产业发展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会展产业发展水平显著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从局部来看,上海、广州、北京、深圳、成都、重庆、杭州共7个城市的会展产业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均值水平,且这些城市多位于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此外,华南地区生产空间会展产业发展水平占比较高,而西部地区生活和生态空间会展产业发展水平占比较低,这可能与各地区间经济结构和资源投入有关。
1.2.2 空间分布区域特征
图1直观地刻画了全国七大地区会展产业发展水平变化趋势(2013—2021年)。从区域会展产业发展水平均值来看,考察期内全国及七大地区会展产业发展水平整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是在2019年出现下降拐点,直至2021年恢复到2018年均值水平。以2013年为基期,华中地区会展产业发展水平增长率最高(167.23%)、华北地区增长率最低(30.11%)。各地区之间比较,华南地区、西南地区和华中地区会展产业发展水平均高于其他地区,中国会展产业发展水平整体均值低于华南、西南地区。这一结果与我国实行的“非均衡梯度发展战略”密切相关,我国沿海几大地区享受诸多政策优惠,沿海几大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迅速拉开,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政府对会展产业投入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致使会展产业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2 中国会展产业发展质量的地区差异
中国会展产业发展质量存在一定的地域非均衡性,为了明晰各地区之间的会展产业发展差距水平及来源,本文借助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对中国七大地区会展产业发展质量差距水平及其生成致因进行分析。
2.1 七大地区会展产业发展质量总体非均衡性
通过测算,2013—2021年中国七大地区会展产业发展质量的总体Dagum基尼系数为0.4748~0.5726,均值为0.5183。由图2可知,2013—2021年七大地区会展产业发展质量总体差距较为平缓有向下趋势,2013—2016年,中国七大地区总体差距呈现下降态势,并于2016年达到最低值0.4748;以2016年为转折点,此后呈现连续上升态势。
以2013年为基期,2021年中国七大地区会展产业发展质量总体基尼系数下降12.25%,年均下降1.36%。中国七大地区会展产业发展质量总体差距水平由地区内差距G、地区间差距Gw和超变密度Gt构成(见图3),通过对比这三种贡献率发现,超密度平均贡献率最大(49.36%),地区内差距贡献率次之(27.4%),地区间平均差距贡献率最小(23.15%)。以2013年为基期,2021年地区内差距和超密度分别下降了6%、8.73%,但地区间差距上升了23.1%。
2.2 七大地区会展产业发展质量地区内部非均衡性
经测算,图4直观地刻画了2013—2021年中国七大地区会展产业发展质量的地区内部差距及其演变趋势。2013—2021年,华东地区会展产业发展质量的地区内部差距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该地区内部差距均值为0.57037,其他地区会展产业发展质量的地区内部差距均值由大到小依次是:华南地区(0.5298)、华北地区(0.5257)、西北地区(03178)、西南地区(0.2853)、东北地区(0.1596)、华中地区(0.0957)。其中,华中地区、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内部差距呈现波动下降态势;西南地区内部差距整体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西北地区呈现“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态势;而南部沿海整体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态势。考察期内,华南地区会展产业发展质量的地区内部差距波动较小,极差最小仅为0.113,这与华南地区较为相似的产业、经济结构和发展理念有关。
2.3 七大地区会展产业发展质量地区间非均衡性
中国会展产业发展质量总体差距的主要贡献源来自地区间差异。2013—2021年,会展产业发展质量各地区间的基尼系数为0.0938~0.2293,均值为0.1431。其中,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会展产业发展质量的地区间差距最大,均值为0.5201;东北地区和华中地区间的地区差异最小,均值为0.2462。同时,七大地区两两之间的地区差异值均高于平均水平,这说明我国会展产业发展地区性差异显著。整体来看,观测期内多数地区之间差距呈现波动下降态势。此外,部分地区之间差距呈现扩大态势,如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华南地区、华北地区由于自身地理位置及政策优势,使得会展产业发展质量与部分地区之间差距逐渐拉大。由此,缩小沿海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差距是解決会展产业发展区域差异的关键。
3 中国会展产业发展质量的空间分布动态演进
3.1 中国会展产业发展质量的Kernel密度估计
本文运用Stata 17.0软件对2013年、2015年、2017年、2019年、2021年全国及七大地区的会展产业发展质量进行Kernel密度估计,进而探寻中国会展产业发展质量发展水平的演变态势,如图5所示。
图5(a)直观地刻画出我国七大地区会展产业发展质量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变趋势。观测期内,我国会展产业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以下特征:从分布位置来看,分布曲线中心位置伴随年份增加均呈现显著右移趋势,说明我国会展产业发展质量水平不断提升,这与前文所阐述的发展实践和客观事实相一致。从分布态势来看,分布曲线的主峰高度出现逐年下降的演变过程,并且分布曲线的主峰宽度表现为“变宽—收窄”的演变过程,说明我国48个城市会展产业发展质量的地区差距有所减小;从分布延展性来看,存在明显右拖尾现象,延展性呈现先拓宽后收窄的变化趋势,这表明我国会展产业发展质量在地区之间的高低差距有所缩小。总体而言,伴随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会展产业发展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但各地区之间会展产业发展质量差距仍然存在,且短期内难以达到均衡。
图5(b)描述了中国七大地区整体会展产业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在观测期内的分布动态演进趋势。从分布位置来看,观测期内七大地区分布曲线中心及变化区间逐步右移,表明七大地区会展产业发展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均呈上升趋势。从分布曲线波峰形态来看,七大地区分布曲线在观测期内整体表现为主峰高度下降-上升-下降-上升、曲线宽度逐渐变大的态势,这意味着七大地区会展产业发展质量发展水平绝对差异趋于扩大。从极化现象来看,观测期内七大地区会展产业发展水平经历了由起初的“单峰”逐步演变为“双峰”状态,其双侧峰值逐步下降直至平滑,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七大地区不存在两极分化趋势。
3.2 中国会展产业发展质量的Markov链分析
上文运用Kernel核密度函数刻画了中国会展产业发展质量的分布动态和演变态势,为了进一步揭示中国会展产业发展质量的转移规律和转移特性,本文借助传统马尔科夫和空间马尔科夫链的方法进行分析。首先,将考察期内中国会展产业发展质量发展水平离散划分为:低水平(L)、中低水平(ML)、中高水平(ML)和高水平(H);其次,计算中国会展产业发展质量发展水平的传统马尔科夫概率转移矩阵和空间马尔科夫概率转移矩阵,如表2所示。
考察期内,传统马尔科夫矩阵对角线上转移概率大于非对角线上转移概率,对角线上转移概率均值为0.82,这表明中国各大城市的会展产业发展质量发展水平保持其原有状态概率较高。具体来看,低水平、中低水平和高水平发生趋同概率较大,分别为95.6%、79.1%和100%,中高水平趋同概率相对较小,为53.3%,这说明中国各大城市会展产业发展质量保持其原有状态概率较大,发生层级跃迁的概率较小。但低水平的频数为344,说明我国整体会展产业发展水平较低。高水平会展产业发展水平保持其原有状态概率最高为100%,会展产业发展质量处于高水平状态城市处于最为稳定状态。相较其他状态,会展产业发展质量处于中低水平城市向上跃迁发生概率最高。由此,对于会展产业发展质量发展处于低水平和中低水平城市,需要精准施策、缩小短板,强化会展产业资源供给,为其向高水平城市跃迁赋能。
4 结语
4.1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1)考察期内,中国会展产业发展质量整体呈上升态势,沿海几大区域会展产业发展质量相对较高。(2)中国会展产业发展质量呈现空间非均衡特征,在全国层面表现为“东高西低”的空间布局。(3)中国各地区之间会展产业发展质量存在显著差异,但伴随时间的推移,中国会展产业发展质量总体差异呈现波动下降趋势。(4)中国整体会展产业发展质量存在“多级分化”现象,七大地区之间会展产业发展质量绝对差异趋于扩大。(5)中国会展产业发展质量呈现“空间溢出”效应,与高水平城市相邻的城市会展产业发展质量向更高水平转移的概率更大。
4.2 政策建议
4.2.1 提升会展产业供给水平,缩小地区间会展产业发展质量差距
中国会展产业发展质量差距主要包括国家宏观层面的地区间差距和地方层面的地区内差距两大部分。缓解地区间会展产业发展质量差距的主要途径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中、西部地区财政投入力度,加速中、西部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区域内部会展产业发展质量非均衡问题的主要途径包括:补齐区域之间会展产业发展短板,优化配置本区域的有效资源,成立会展产业区域合作联盟,实现区域内部会展产业各项目均衡发展。
4.2.2 发挥会展产业发展高水平城市的空间效应,实现区域会展产业协调发展
中国会展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在高水平城市的“带动”下更易提高会展产业发展质量。由此,应积极鼓励高水平城市传递和输出先进经验、经济和技术优势,带动低水平城市会展产业发展质量提高,使得高水平城市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最大化。在此基础上,还应积极鼓励沿海区域与内陆区域构建“一对一帮扶机制”,实现常态化有效精准帮扶。
4.2.3 改善供给模式,实现会展产业“多元化”供给机制
我国疆域辽阔,各地区在财政水平、资源禀赋、政策保障、治理效能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为提升会展产业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水平,政府应引入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协同效率优势,实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协同运作。同时,针对当地实际资源要素基础条件,突出解决短板问题,通过“因地制宜、因地施策”走“特色化”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缩小各城市区域间会展产业发展质量差距,促进区域公共服务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張俐俐,周丽丽,庞华.基于GEM模型的广州会展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商业研究,2010(5):140-144.
田至美.中国省区会展旅游业发展竞争力评价[J].商业研究,2012 (10):210-216.
卢晓.上海会展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学术论坛,2012,35(5):135-139.
耿松涛.自贸区(港)建设背景下海南会展业发展评价及政策选择[J].经济地理,2020,4(11):140-148.
张海洲,陆林.会展业与城市协调发展研究: 以京津冀与长三角都市圈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36(3):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