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大宗贸易供应链金融运营模式和风险研究

2024-05-14 21:34吴丽丽
中国商论 2024年9期
关键词:国民经济供应链数字化

摘 要: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大宗贸易供应链金融运营模式注入新活力。本文首先对大宗产品供应链金融模式进行分析,阐述应收账款模式、保兑仓模式、融通仓模式及其应用要点。其次,本文分析数字化背景下大宗贸易供应链金融运营模式面临的风险,并提出从产业园着手优化金融运营环境、从企业自身着手规避风险、加强内部管理、创新数字化供应链金融运营模式四点建议,旨在有效应对供应链金融风险,提高大宗产品贸易产业稳定性和竞争力。

关键词:数字化;大宗产品贸易;供应链;金融运营模式;国民经济

本文索引:吴丽丽.<变量 2>[J].中国商论,2024(09):-114.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5(a)--04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资金是企业运行的“血液”。大宗产品贸易产业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其稳定性和竞争力是国家产业链布局结构优化的关键。当前,很多大宗贸易企业的运营所需资金面临来源渠道单一的问题,加之银行在面对企业财务报表时,更多采取静态授信模式,导致大宗贸易企业一直无法彻底解决融资难度大、融资数额少等问题,甚至在数字化背景下还隐藏着一些金融运营方面的风险,这对大宗贸易供应链的正常运行无疑是一大难题。因此,考虑到大宗商品本身的特殊性,在构建大宗供应链的过程中,务必与数字化发展趋势相结合,搭建相应的金融运营模式,期间还需对大宗贸易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加以重视,以降低潜在风险对大宗贸易销售、金融交易与运营等造成消极影响。本文以此为对象展开分析,通过对常见的大宗产品供应链金融模式的阐述,从中总结、分析常见风险,并提出风险应对策略,以提升我国大宗产品供应链金融整体运营水平。

1 数字化背景下大宗产品供应链金融模式概述

1.1 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

大宗产品是以金属、能源、化工、农产品的基础材料为主,此类产品进入商品流通阶段之后,却不零售,只是拥有商品属性,且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建设施工及消费中[1]。从金融市场角度来看,大宗商品具有同质化、交易性特点,且经设计可以成为带有期权与期货属性的工业基础原材料,具体包括钢铁、铁矿石和煤炭等。对比大宗产品和其他产品,前者主要体现出以下特征:(1)产品的交易量比较大;(2)产品在市场中的价格波动范围宽泛;(3)产品存在易分级、标准化特性。

1.2 数字化背景下供应链金融运营模式

所谓供应链金融,即以金融业和在供应链管理基础上的实体产业为主体,两者利用信息化协同合作形式,促使供应链金融达到高级阶段。数字化背景下,大宗产品的金融贸易主要有电子商务交易、交易融资、在线支付、物流管理及其他环节,作为金融行业的新产品,体现出复杂性。所以,供应链金融运营模式在数字化环境下更新,务必关注到供应链现金流和产品流,通过与运营管理创新地融合,实现数字化供应链金融运营模式的优化,这对传统大宗贸易供应链现金流与产品流运营模式而言,是适应新环境的有力手段。

供应链金融模式,在业务层面存在以下问题:(1)面临系统性的金融风险;(2)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并未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积极性;(3)无法保证融资信息安全;(4)供应链企业的上游、下游关联不紧密。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数字化可以很好地解决大宗贸易企业在供应链核心运营阶段面临的问题,优化大宗产品需求、价格及库存等,继而实现大宗产品整体运营绩效的提高。例如,可以采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对大宗产品贸易业务进行优化设计,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供应链的重构[2],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对大宗产品的基本需求,还可以为相关企业注入活力。例如,某钢材贸易企业联系上游、下游企业,为了有效规避供应链金融风险,应用了大数据技术实现对该企业的数字化赋能。该钢材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金融服务并不只是局限于财务报表,而是改用多维度数据评估的方式,通过对企业信用的评估规避供应链金融风险。

2 大宗产品贸易供应链金融运营模式以及应用

2.1 应收账款模式

大宗产品贸易供应链金融运营模式中包括应收账款模式,此模式是以大宗产品供应链中的上游、下游企业为主体,以获得融资为目标,面向供应链核心企业,向其销售原材料,期间产生应收账款用于抵押贷款。选择此金融运营模式,所有位于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均可为融资业务担保,如果融资企业不能在约定期限内完成还款,那么核心企业就需代替其完成还款[3]。对于中小企业,一旦和核心企业合作,且建立的是长期合作關系,通常就会按约定还款,可以规避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贷款风险。金融机构做出贷款决策之前,一方面,需要按流程展开必要的风险评估;另一方面,需对供应链核心企业基本情况做出考察,例如综合实力、供应链上交易是否真实。

2.2 保兑仓模式

融资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因采购产品所产生的所有预付账款,将此作为依据,使用银行承兑汇票进行结算,在银行信用的支持下,可以利用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达到控制货权的目的。此后核心企业作出承诺,回购承兑汇票保证金以外金额,同时将其确认为担保方,由银行分别向双方提供带有综合性质的金融服务,如银行承兑汇票。因为核心企业本身在供应链中具有很强的综合实力,所以其所占地位相对强势[4]。如果处于供应链下游的企业面向上游核心企业产生了大宗产品的需求,就需为其支付预付账款。在此情况下,预付款项大,企业内部若是流动资金少,势必会面临资金压力。要想有效缓解资金压力,位于供应链中的企业就可以通过保兑仓模式达到融资的目的。

2.3 融通仓模式

水泥、沥青、钢材等大宗商品的供应链中,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同时向银行质押其认可的质押物,以获取质押融资。银行会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督管理质押物。此模式可以将供应链中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加以整合,一般比较经典的融通仓运营模式是银行为物流企业授予相应的授信额度,再由物流企业按照融资企业实际,向已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融资企业转授授信额度,物流企业按照融资企业货物监管情况,便可向金融机构提供相应的担保。

3 数字化大宗贸易供应链金融运营潜在风险

3.1 金融运营环境风险

3.1.1 未建立系统性信用体系

很多大宗产品贸易企业并未构建系统性的信用体系,存在此问题的原因是企业本身缺少成因意识,且会因已损失的经济活动利益,导致出现拖欠债务的情况。企业内部的信用体系不够完善,金融机构无法为供应链上所有企业提供需要的资金。与此同时,大宗产品贸易企业有可能因为未及时调查数据,或数据分析比较浅显,银行在制定风险规避策略时,对企业决策、金融经营情况了解不够深入,所以很难精准把控大宗产品运营環境风险。

立足企业角度,经济和信用体系构建存在偏差,容易出现市场交易活动信用不足的问题[5]。商业银行在投入成本方面存在很大的风险,银行企业融资期间,也会对整体安全性、是否会获得盈利、资金流动性等因素加以考虑,融资企业信用尤其受到关注。企业运营中,还需对当前大宗产品的市场需求、成本、可能获得经济效益等因素加以分析,导致两者设定的核心目标不能完全达成统一,便会降低资金利用率和金融运营效率。

3.1.2 银行设置风控标准多种多样

现阶段,金融机构会更多关注融资过程,而非构建切实可行的企业评价体系。很多金融机构并未真正关注到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难免会因此发生企业失信的情况。同样有一部分企业想要获得更多资金,选择同时向多家金融机构举债,致使面临信用风险、金融风险,也无法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保障。对于大宗产品贸易企业而言,供应链物流整体上较为混乱,因为供应链中的企业未实时跟踪、监管物流,从而影响到流通物权,甚至有部分企业想要节约物流成本,物流环境没有选择保险服务,一旦大宗产品发生损失,势必就会使银行提供信贷资产受损。

3.2 企业自身风险

3.2.1 企业之间信息偏差

很多大宗贸易企业整体上欠缺风险资产管理的理念,选择向金融申请贷款后,因为上游与下游的企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所以供应链上所有企业同样会出现信息出入,一些核心企业的交易信息未完全公开,导致金融机构、大宗产品的物流企业、客户之间持有信息出现一些偏差,从而滋生风险[6]。另外,供应链金融运营模式和金融机构之间存在没有保证信息的情况,加之信用征集系统仍在完善,所以大宗贸易企业有关信息不能及时公开,评估工作也不到位,社会、金融机构要想了解大宗贸易企业经营实际情况存在难度。若是投资面临风险,大宗贸易企业就不能在规定时限范围内归还资金,还会造成更加严重的风险。

3.2.2 核心企业影响力过强

现阶段,大宗贸易供应链金融运营的相关业务,包括应收账款、预付款业务等业务模式,且均对核心企业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换言之,核心企业对上述三种运营模式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核心企业综合实力强,经营情况良好,具有稳定的资金来源,相应的风险抵抗能力也比较强,这对金融机构是不可忽视的优势[7]。但是供应链中不仅包括核心企业,还涉及上游、下游企业,此类企业在核心企业辐射作用下,想要获得金融机构的资金帮扶存在困难。若金融机构的资金重心偏向中小型大宗贸易企业,那么核心企业同样需要分担此类企业经营责任。长此以往,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作用不仅会被削弱,还会损失一部分经营利益。

3.3 内部管理风险

3.3.1 金融运营效率不高

对于大宗贸易供应链金融运营产品而言,经过细化后产品种类较多,且同时涉及产品制造、生产、物流与营销。现阶段,金融机构中关于大宗产品的细化管理、服务不能完全保证有的放矢,同时很难落实到个人。金融机构中的业务部门既要负责与企业客户保持联系,为其提供金融服务,又要做好大宗产品贸易的资产项目贷款申报和融资租赁等其他工作,整体工作量大。所以,面向大宗产品的金融营销运营的效率较低。

3.3.2 内部管理存在风险因素

现阶段,金融机构受到数字化环境的冲击,不但整体利润升高,空间有限,而且大宗贸易供应链金融产品对核心企业、融资企业、上下游企业的需求度相应提高,势必会面临利益分配方面的问题。金融机构选择使用供应链金融产品,期间所有企业针对利益分配问题达成协定,却不能更加进一步地推进供应链金融服务,这便会降低金融机构在大宗贸易融资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增加中小型大宗产品贸易企业的融资难度。

4 数字化大宗贸易供应链金融运营风险优化与应对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大宗贸易供应链金融运营存在风险,结合行业数字化发展趋势与需求,本文提出如下风险应对策略。

4.1 从产业园着手优化金融运营环境

对于沥青、钢材等建材类大宗产品,在数字化背景下构建供应链金融运营模式,建议采取“1+N”模式,这就需要构建大宗产品的专业产业园,发挥产业园的集聚整合效能,规避金融运营环境的潜在风险[8]。因为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涉及诸多参与方,所以必须有综合实力强的整合者。例如,在构建大宗商品产业园时,可以在园区内分别针对不同的大宗产品搭建平台,并为其提供金融运营服务。这种数字化金融运营服务的新型模式,可以实现大宗贸易供应链金融的精准定位,面向大宗产品贸易产业园的所有企业,可以为其提供一站式金融运营服务,并制定风险解决对策,达到大宗贸易供应链金融的整体发展目标。

构建产业园之余,还需做好金融运营管理工作,尤其是建立系统性信用体系,为金融机构进行信用评级提供支持。与此同时,银行方面需要设置统一的风控标准,使园区内部潜在风险因素能够得到统一解决,提高园区整体集聚力。一方面,可以吸引到更多专业物流企业负责运输大宗产品,以及大宗贸易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参与金融运营发展;另一方面,可以规避因环境问题诱发的风险。

4.2 从企业自身着手规避风险

大宗贸易企业本身在数字化环境下面临供应链金融运营风险。对此,企业需要从自身着手规避风险[9]。第一,需要消除企业之间存在的信息偏差,尤其是作为大宗贸易企业,应在数字化行业环境下,树立风险资产管理正确认知。对于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建议利用互联网平台及时更新金融申请贷款的相关信息,避免出现上下游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与此同时,核心企业务必及时公开所有信息,以便社会和金融机构可以及时了解大宗贸易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免投资遭遇风险。

第二,需要适当协调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影响力,此方面需要重点关注三种业务模式,调整对核心企业的依赖心理。大宗贸易企业应多关注行业环境风险,以影响企业内部的金融运营管理、风险监管。加之大宗商品的供应链金融运营仍然处于发展阶段,所以面对数字化环境存在需要完善之处。大宗贸易供应链金融运营模式在数字化环境下的优化,势必会涉及多方主体,这就需要以现行法律法规为依据,避免各个参与主体之间流动质押物所有权面临纠纷。金融机构为大宗贸易企业提供资金,应结合企业实际,采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企业金融运营情况,以免出现资金重心偏移的问题。

4.3 加强内部管理

为了提高金融运营效率,建议大宗贸易供应链金融运营过程中引入精细化理念。例如,针对沥青、钢材等大宗产品,按产品的制造、物流、营销各个阶段,分别提出内部管理策略。一方面,应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个人,另一方面,银行在日常业务工作中,建议采用大数据及互联网技术,搭建供应链金融运营管理系统,在系统中设计大宗贸易企业信息采集、金融服务、大宗产品贸易资产项目贷款申报、融资租赁等模块,提高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以有效规避风险。

另外,金融机构本身在与大宗贸易企业联系的过程中,双方应正视数字化环境的影响。例如,实时采集市场中大宗贸易供应链各方的需求信息,结合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各个参与方的投入情况,合理分类利益。在此期间,应充分发挥数字化供应链金融运营模式的优势,提高金融机构参与大宗贸易融资的积极性,为中小型大宗产品贸易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4.4 创新数字化供应链金融运营模式

4.4.1 互联网+应收账款类业务模式

基于数字化环境的金融机构、大宗贸易企业等供应链各主体,要借助“互联网+”的思维进行相关业务管理,加强应收账款业务的处理效果。分析融资的重要作用,细致化制定业务管理多个流程,特别是把大宗贸易中小企业、核心企业、金融机构均可作为主体。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中,按照中小型大宗贸易企业产生的应收账款类型,直接向金融机构提出申请。金融机构则按照互联网金融平台采集到的申报材料,对所有应收账款进行审核与最终确认。按照核心企业发生权益变更的具体时间,在线上对大宗贸易企业提出的资金申报给予回复[10]。第三方保险单位结合金融单位提供的承保内容,利用网络平台提供与此相关的资金流信息,促进资金被科学化利用。核心企业的管理者应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网络模式的权益保障和金融还款操作,且对交易期间生成的一系列数据信息均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监管。金融机构则按照企业还款情况,通过平台的在线信用评估功能完成企業信用评价工作,有效规避经营风险。

4.4.2 互联网+预付账款类业务模式

大宗贸易企业在数字化环境下产生的预付账款,此类业务一般要按照上下游企业与核心企业之前签订的合同,双方协商确定买货的时间、价格及付款方式等信息。一般在协商阶段核心企业可向中小企业提出要求,预先缴纳定金,此为与核心企业的预付账款。对于此类业务,依然可以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中提交材料,按照双方签订合同,中小企业可以在线缴纳保证金,再由核心企业在线作出承诺,对提供的大宗产品质量予以保证。当核心企业收到所有预付账款后,便可按照约定发货。物流公司需要提供全程监控服务,仓单实时上传到互联网金融平台中,金融机构也需参与到过程监控中,最终完成信贷流程。中小企业按照在线交易信息,将企业信息全面公开,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中,可以同时对接多方参与者,有效规避信息不对称诱发的风险。

5 结语

基于大宗产品的基本属性,构建数字化大宗贸易供应链金融模式,其实是套用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与大宗贸易供应链交易相融合,在已有供应链的基础上,面向大宗贸易企业制定有利于融资的可行方案。大宗贸易供应链金融可以帮助供应链上的中小型企业解决融资方面的难题,便利产品交易,节约交易成本,使供应链甚至是经济体系在运行中能够保证较高的效率。另外,大宗贸易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应用不仅对我国大宗产品的现货流通起到推动作用,还有利于实现大宗产品资源配置的合理化。

参考文献

刘东旭, 徐媖梓.“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银行产品的运营模式构建[J].中国储运,2023(9):183-184.

谢欣.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顺丰企业供应链金融路径探究[J].中国市场,2023(3):157-160.

闵晓鸣.绿色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模式及服务体系构建[J].金融纵横,2022(12):61-65.

张霞,王惠芬,唐秋鸿.价值链视角下代理进出口贸易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路径分析[J].现代商业,2021(20):29-31.

刘露, 饶卫振, 王炳成.如何有效应对其他融资模式的竞争: 基于商业银行视角的供应链金融发展策略[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1,33(3):14-29.

林永民,史孟君,陈琳,等.信用穿透与多方共赢: 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研究[J].征信,2021,39(5):28-34.

王宏梁.传统大宗贸易行业数字化供应链的探索与实践: 以纱线行业为例[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3):17-19.

黄明田.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O2O增值服务平台设计[J].物流技术,2020,39(8):123-127.

沈立.传统大宗商品贸易商向产业服务商转型路径: 以钢贸企业为例[J].浙江经济,2020(8):76.

易毅.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的大宗商品金融化问题研究[J].供应链管理,2020,1(5):87-93.

猜你喜欢
国民经济供应链数字化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