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聿绮
食过春笋,方知春味。
每当看到一片春笋在温暖的阳光下努力向上蹿时,我总是忍不住想要带着铁锹去挖。春笋刚长出来时是最嫩的,光是掂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它里面饱满鲜甜的汁水。
“姐姐,挖春笋吗?”
“走!”
脑海里又回响起弟弟清脆的呼喊声。
小时候,一提到挖春笋,最乐的是弟弟。没等奶奶答应,他便提着铁锹,雄赳赳地闯进竹林。满地春笋如玉,我和弟弟对视一眼,便蠢蠢欲动。奶奶在身后迈着碎步,追着喊:“别踩着刚冒芽的啊,太高的就让它长成竹子!”我与弟弟哪里听得进去,随口答应了一声,便冲进了竹林深处。“咔嚓……”随着几声轻响,我的第一根春笋便被我拔起来放进了篮子里。弟弟呢?我回头一看,只见他使尽浑身力气拔断了一根沉甸甸的春笋,因为用力过猛,在笋被拔起来的同时,他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痛得龇牙咧嘴。我一惊,正想上前扶他,他低头摸索了一会儿,竟从屁股蹲儿下掏出一根新鲜的春笋,兴奋地朝我大喊:“姐姐,我坐到了一根大竹笋!”我“扑哧”一声笑了,这真是个大惊喜。
奶奶的身影逼近,我赶忙拉着还在到处挖矿似的弟弟,提着一小筐竹笋往回跑。要是把竹林“糟蹋”了,奶奶可饶不了我们。
第二天,天空刚抹去灰纱,春天的空气中满是青草的清香,湿湿的、浓浓的。我眼睛还没睁开,就听到弟弟呼喊的声音:“姐姐,奶奶去买菜了,快,我们继续去挖竹笋吧!”
我与弟弟一高一矮,一前一后,小心翼翼地踩着泥泞的小道,再一次向竹林走去。一阵春风拂来,又是一阵清凉。我们拿着工具,走在飘着淡淡晨雾的竹林中。忽然,弟弟停了下来,定定地望着天空。他看啥呢?我也抬起头,透过竹子的间隙,红红的朝阳挂在天边,映照着竹林。这雾气迷蒙又葱郁繁茂,夹带着温暖阳光的竹林,是平日沉睡时看不到的好景。
将春笋提回家,奶奶已经回来了。看我们又去挖春笋,她宠溺地叹了口气,嗔怪道:“你们这两个调皮鬼!”我们嬉笑着,也不反驳,一人挑了一个稍硬的春笋,争着让爷爷做小水桶。爷爷笑眯眯地接过,放在案板上,去头去尾,不一会儿就把它切成了一个小水桶。我欣喜地往水桶里灌水,浇在院子里的花草上。弟弟则拿着小水桶跳来跳去,一不小心,就将水桶捏碎了,急得大叫。没辙,我只好将自己的小水桶送给他,才安抚了他。看着他又哭又笑的模样,我无奈地摸了摸他的头。
那天晚上,我们一起品尝了家乡的名菜——腌笃鲜。笋清香脆嫩,各种肉咸鮮酥肥,汤白汁浓,喝一口,满心香得不行。我与弟弟狼吞虎咽,不放过一点菜渣,直到将整盆腌笃鲜吃光,才意犹未尽放下碗,打一个响亮的饱嗝,再相视一笑。奶奶总是眯着眼,看着我们,眼角的皱纹荡起了一阵浪花。
如今,上了初中,学业繁忙,我便再难有这种悠然自得的闲暇时光了。但每逢春光烂漫,春笋疯长之时,我依旧会蠢蠢欲动。
对于春笋,人们认为它只是春天里一道新鲜美食,红烧也好,炖汤也罢,只不过是在赞叹它的美味。但于我而言,它是关于家乡的回忆,是与亲人在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是回不去却一直让我铭记的童年记忆。
责编:黄嘉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