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绽光,绿意常伴

2024-05-14 15:02:46陈梓扬
少男少女·校园 2024年5期
关键词:鱼群海岛渔民

人物小档案

陈梓扬,汕头经济特区林百欣中学学生,品学兼优,性格乐观向上,热衷公益,担任学校志愿者协会组长。喜爱游山玩水,在摄影、演讲、写作等方面均有所涉猎,曾获汕头市龙湖区摄影比赛二等奖、“科技引领我成长”2023年广东省少年儿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征文活动初中组一等奖等。

绿与蓝,地球原本的最纯真的颜色。你可以躺在呼伦贝尔的草地上撒泼打滚,亦可在梅县的某条溪流捕鱼,享受潺潺溪水流经你的肌肤的感觉。新世纪的科技发展迅猛,不仅能改变人类的经济发展格局,也能保护自然,把自然的产物和人类的发展结合起来,成为互利互惠的关系。这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作为引领新时代发展的接班人的我们,要以科技实现绿色发展。

我的家乡,广东汕头,便是这方面的先行者。

若你站在海島县南澳岛的高山上,便能看见一扇一扇正在缓缓转动的陆上风力发电机。小岛绿茫茫一片,除三两渔村和环岛公路以外,是看不到太多绿色以外的景致的。倘若正值正午时分,不必侧耳倾听,便可听到树叶沙沙作响声;同时,风缓缓推着风机叶在空中漫步的声音也会传到你的耳朵里。风为风车完成旋转,随即将我包围了起来,我耳畔犹如有人正向我轻言细语,鸡皮疙瘩也探出头来,认可风的存在。当我被风拥抱在怀里时,我贪婪地大口呼吸着空气,昏沉沉的脑袋变得清晰起来了,脑海里的画面也明亮起来——这便是科技与自然的结合。森林与大风车,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身处一处,却没人觉得突兀。

海岛南边的近海,只要天气好,还可望见海上风电机,距离不算近,但在岛上看去还有些许模糊。在建设海上风电机时,多数渔民都是反对建造这个大家伙的,他们害怕风电机的动静会把鱼群吓跑。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从前渔民需出海很远,才能见到鱼群;如今坐上轻艇,无需驶得很远,仅离海滩约20米即能见到鱼群。尤其是在早晨时,在岸边便能看见悠悠嬉水的鲳鱼群。风电机的基座成了鱼群的庇护所。渔民捕起来的鱼、虾都比从前大了许多,他们高兴地说:“发财了!”而出远海捕鱼的渔民,若遇上极端天气,高耸入云的大风机便是他们的“第二灯塔”。在以前,若碰上这种情况,往往只能靠经验判断,风险是极大的。原先海岛上供电仅靠陆上风电机,海上的渔民想要用电则需要自带发电机或电池设备,极不便利。因此,为了利益最大化,许多渔民往往十天半个月才归岛一次。如今用电十分方便,渔民们在政策的帮助下大力发展“海上牧场”,很多渔民可安稳地生活在小岛上,有着自己的“海上牧场”,不需要再过漂泊不定的生活了。

三更时分,站在泥滩上往远海眺望,或站在山顶向下俯视,你都能看见繁星点点的灯光,它们是一艘艘即将靠岸的渔船,直至深夜都还闪耀着。海风一吹,一股浓浓的海盐气息扑面而来,出海归来的渔民,正点着灯在岸边分鱼。或许这些灯光,正是某扇风电机在大风中漫步的结果。这时候,是否会有鱼群漫游在风杆下?或许,我和鱼一样的,当鱼漫游在风杆下时,我也停留在森林的某棵大树下。城市中的那些灯光,是否也来自风机?或许某一天,我将成为一条遨游在城市森林的鱼,同时也遨游在科技森林里,享受科技给我带来的庇护。

海岛上科技与自然的巧妙结合,促使海岛不断往前发展。我为生活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感到庆幸,科技让我的生活充满趣味、快捷、开放,也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教会我正确看待科技与自然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相信科技定可成为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沿海居民,看着家乡因科技而闪闪发光,此刻的我感到尤为幸福与满足。我不仅可以徜徉在南澳岛的小径上,聆听海浪拍岸的乐音;还可以身体力行,从身旁的点滴小事做起,植树、种草,看花开花落,听云卷云舒,去感受科技带来的万千美好。

责编:黄嘉晖

猜你喜欢
鱼群海岛渔民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奥秘(2020年5期)2020-06-30 10:12:10
在海岛度假
秘鲁渔民的生态平衡智慧
华人时刊(2018年15期)2018-11-18 16:31:42
鱼群漩涡
中外文摘(2017年19期)2017-10-10 08:28:41
宣扬渔民一家 鼓励渔民互救 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竭力打造“渔民之家”
大社会(2016年4期)2016-05-04 03:41:43
基于改进鱼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电测与仪表(2016年3期)2016-04-12 00:27:44
基于人工鱼群算法的光伏阵列多峰MPPT控制策略
多子群并行人工鱼群算法的改进研究
“实验与探究”的变式应用
神奇的海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