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坑舞火龙

2024-05-14 14:14张馨心
少男少女·校园 2024年5期
关键词:龙身龙珠大坑

张馨心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深厚,有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大坑舞火龙于2011年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香港地区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

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假期,我去香港观看了第一百四十四届大坑舞火龙盛况。这火龙可不简单:它全身用珍珠草捆扎而成,长达67米,插满多达1.2万根长寿香,龙头重约48公斤,活动过程中,需要三百多人轮流合力舞动!

大坑舞火龙习俗源自1880年。那时,大坑村爆发了一场难以控制的瘟疫,许多村民被感染,家家紧闭门户,哭喊声铺天盖地,每天都有人因为瘟疫而死去。就这样,心惊胆战煎熬了几个月,眼看中秋节即将到来,一位长者提议用稻秆扎一条龙,在上面插满长寿香,在中秋节前后三天,舞动火龙在村里游行,驱散可怕的瘟疫。神奇的是,舞火龙三天后,全村的瘟疫竟消失得无影无踪。于是,大坑村在中秋节舞火龙的习俗便一直延续了下来,以祈求无灾无害,岁岁平安。

在中秋节这天,我和妈妈满怀期待地来到大坑村,发现原来有不少人提前好几个小时就来到了活动现场。这里人头攒动,有的人自带小板凳,有的人支开小梯子,有的人让孩子骑在肩膀上,有的人举起相机,探着身子……所有人都很激动,很兴奋。

夕阳渐下,我们好不容易才挤进人群,找到一个好位置。不一会儿,跃动的烛光亮起,花灯队出现了!紧随其后,是一条用LED灯制作的小火龙,舞者是一群小朋友。他们齐心协力,抬举着小火龙上下腾飞,步伐时而向左,时而向右,使小火龙蜿蜒前行,极具活力。

小火龙走着走着,消失在了街道尽头,重头戏也要来了。古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今有“未见其龙,先闻其香”。大火龙还没出场,大家就闻到了一股越来越浓烈的烟火味,让人为之一振。这时,在街道另一端,两颗火红的大龙珠率先跃出,飞快转动着,火花四溅。接着,便出现了一个硕大的龙头,后面是星火点点的龙身和摇摆的龙尾。

顿时,现场烟雾缭绕,充斥着长寿香浓烈的烟气。随着激昂雄壮的鼓点,大火龙逐渐盘成一个圆圈,将两颗龙珠围在圈内,好一个气势磅礴的“火龙戏珠”。随着龙珠或上或下、或左或右的摆动,龙头也追逐着,忽而上下,忽而左右。接着,龙身将圈盘得更小了,龙尾也不停欢快摇摆着,点点火光跃动着,摇曳着……戏珠一段时间后,火龙让龙珠突破重围,在龙珠的引领下游街去了。正当我们惋惜表演那么快就结束时,小火龙出现了,大火龙也回来了。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与欢呼下,大小火龙汇聚在一起,互相盘绕,火光飞溅,热闹非凡。

看着那些舞动着小火龙的孩童们,我感触良多。我认为,他们所抬举的,不只是一条小火龙,更是传承了上百年的文化。非物质文学遗产,需要我们传承,让我们一起加油,多了解,多學习,尽自己所能,将它们发扬光大吧!

指导老师:黎进娣/责编:钟灿辉

猜你喜欢
龙身龙珠大坑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龙身蛇形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
猫和猪
《龙珠》故事 真正迷人的时代早已过去!
龙 王
白宫天坑
绳子
清代古典家具龙纹饰绘的什么龙
龙珠任务
寻找七龙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