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职业能力的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培养探索实践
——以洛阳师范学院“大地明师”研习班为例

2024-05-13 09:39丁兴琴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师范生专业

丁兴琴

(洛阳师范学院 学前教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

1 教师职业能力内涵

教师作为一种专业化的职业,有其固有的职业能力要求.教师职业能力是教师通过专业教育和教学实践,将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相结合形成的能够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必需的一切能力[1].对于教学职业能力的内涵及其分类,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土耳其学者开米特·赛为(Kiymet Selvi)认为,教师职业能力结构包括九大能力领域:专业能力、课程能力、科研能力、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情感能力、交际沟通能力、社会文化能力和生态与环境保护能力[2].林崇德等认为,教师素质至少包括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以及教学行为与策略[3].2012年,教育部出台《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其基本理念是“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主要包含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63条具体内容[4].综上所述,教师职业能力是教师职业从业者能够顺利完成职业行为所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的合成体系,主要包括教师职业情感与态度、教育教学知识、教学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四大领域.

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工作的通知》出台,为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和思路.2023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颁布,明确指出:高师院校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夯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础.教师职业能力是决定师范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鉴定教师职业资格的核心内容.对在校师范生的培养要按照教师职业能力内涵和要求进行,强化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无缝对接师范生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发展,以更好地服务和引领地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 地方高师院校师范专业学生教师职业能力现状调查

根据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师职业情感与态度、教育教学知识、教学实践能力、终身学习四大领域的能力,笔者对280名在校大三师范生随机进行了笔试和面试的抽样调查.调查涉及教师职业认知、学生观、粉笔字、现场语言表达、现场说课(做课或微课)表现、PPT制作、阅读教育经典、教育叙事(日志)、课外学习形式9个方面的内容.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能力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

2.1 教师职业认同感较弱

通过对参加选拔考试的第1、2、3、4考场的200名师范生随机抽样调查,针对“选择师范专业原因”和“对教师职业认同”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仅有69名被调查者(占比34.5%)在高考后主动选择师范专业,131名被调查者(占比65.5%)因其他原因报考师范专业.经过三年的高等师范教育,仅有17%的被调查者表示“非常喜欢”教师职业,22.5%的被调查者“喜欢”教师职业,15.5%的被调查者对教师职业认同“一般”,25.5%和19.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不喜欢”和“很不喜欢”教师职业.可见,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较弱.

2.2 教育理念滞后

笔者对参加选拔考试的所有考场的280名师范生进行了有关“我国当前实施的新课程改革的六大方面、核心素养概念及其内涵”的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3.9%的被调查者非常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概念和内涵,34.5%的被调查者基本了解,51.6%的被调查者不了解基础教育改革和核心素养.可见,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对新课改关注明显不够,教育理念滞后.

2.3 教学实践技能有待增强

通过对第1、2、3、4考场的204名师范生进行的10分钟微型课展示,针对师范生的课堂组织能力、语言表达清晰程度和粉笔字板书水平3个方面的教学实践技能进行现场测评.就课堂组织能力而言,16.3%的师范生能够高质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36.9%的师范生能够基本完成教学任务,46.8%的师范生不能在1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在有关语言表达清晰程度的测试中,13.6%的师范生课堂语言简洁、明了、严谨,课堂语言表述清晰; 27.9%的师范生课堂语言比较清晰、明了; 58.5%的师范生表达含混不清.在对师范生板书水平的调查中,仅有0.12%的师范生板书字体美观、线条流畅,28.8%的师范生板书字体规整、横平竖直,31%的师范生板书字体僵硬、缺乏美感,还有28.2%的师范生板书字体潦草、倾斜歪扭.可见,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技能有待进一步夯实提高,以满足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需要.

2.4 专业发展意识薄弱

对所有参加选拔考试的280名大三师范生进行在校期间阅读专业书目的原因、态度、频率和数量、是否坚持撰写学习日志及原因等专业自主发展意思进行调研,结果如下.选择专业书目阅读的原因,因为教师布置的任务而阅读的师范生占比45%,媒体影响而阅读的占比30%,个人独立自主选择仅占被调查者的25%,“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是师范生阅读书目的主要原因.在对是否认真进行专业阅读的调查中,能够认真读完全书的师范生占比27%,零零碎碎地看过几个章节的占比53%,基本上未读过全书的有20%.在对关于师范生阅读专业书目的频率调查中,每天都阅读的师范生占比27%,偶尔阅读的占比53%,视情况而定的占比20%.有关每学期阅读专业书目数量的调查,结果显示:能够阅读3部及以上的师范生占比17%,2部的占比42%,1部的占比33%,有8%的被调查者表示“1部也没阅读”.有关“是否坚持撰写学习日志及原因”的调查,仅有16.7%的师范生可以坚持写学习日志; 对于不能坚持写学习日志的原因调查,表示没时间的占比45.3%,没兴趣的占比25.6%,没毅力的占比24.0%,还有6.1%的师范生表示“不会写”.以上数据表明,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意识较为薄弱,亟待增强.

3 “大地明师”研习班师范生培养实践探索

3.1 理论基础

学习共同体是由参与学习活动的专家、教师和学生等组成,针对一致的主题内容,以参加活动、协作学习、反思、问题解决等方式构造出的具有教育功能的团体.学习共同体所倡导的活动式、合作式、反思式学习,能够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大地明师”研习班的创建针对在校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薄弱、专业发展意识不强等问题,将学习共同体理论运用其中,在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的过程中,校内、校外导师和师范生组成学习共同体,校内导师指导师范生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校外导师负责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技能的提高,通过每周的学习任务,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解决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夯实师范生职业能力.

3.2 研习班建设思路

洛阳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高等师范本科院校,建校以来,为豫西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精神,深化教师教育改革,2018年3月,洛阳师范学院联合教育专业媒体(《中国教师报》)与杜郎口中学、洛阳市西工区双语学校等8所课改学校共同建设“大地明师”研习班.

该实验班以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的应届师范毕业生为培养对象,充分发挥高师院校师范生培养主阵地、《中国教师报》对于引领先进课改理念和资源调配、中小学课改一线课改专家教师提供最新课改实践技术优势,在前三年接受的师范专业教育基础之上,以“知行合一”为教育理念,以职业能力提高为导向,以中小学对教师的实际需求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一个学期的培养,重点提高学生的认知教师职业、树立先进教育理念,夯实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践行“认知、体验、实践、反思”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培养熟知最新中小学课改理念且能有效实践于中小学课堂、具备终身学习特质的未来中小学教师.

3.3 具体改革举措及初步效果

“大地明师”研习班的学生选拔工作是由洛阳师范学院、《中国教师报》、合作课改名校一线专家共同协作完成的.选拔对象为在校非考研应届毕业师范生,采取先笔试后面试的方式,依据“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择优录取.学生在完成学校所有课程考核的基础上,通过第8学期一个学期的集中学习实践,成为教师职业能力突出的中小学教师.第1期录取100名“大地明师”研习班学生,采用以下措施进行教学.

3.3.1 优化课程结构,凸显教师职业能力

按照教师职业能力涵盖的情感与态度、教育教学知识、教学技能及终身发展四部分内容为核心,构建职业理想唤醒与启蒙、教师基本技能实践、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模式观摩实操及终身学习内容的课程模块,分阶段按顺序进行学习实践,部分课程安排见图1.采用“认知、体验、实践、反思”方式强化提高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强调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践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图1 “大地明师”研习班课程结构流程图

3.3.2 名师引领,增强职业认同感

培养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是师范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重要前提.职业信念是师范生入职后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坚定的职业信念能激励教师坚持更新知识、超越自己、终身学习.《中国教师报》长期关注基础教育课堂,是新的教育理念和课改模式的发现者、促进者和传播者.“大地明师”研习班最初6个教学周,由《中国教师报》从全国各地邀请20余位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卓越教师成长历程、如何认知和发展自我、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定位等方面的分享、分析和讲解,从而让学生们清晰教师职业认知,坚定教师信念,强化教师职业认同感并初步形成教师职业信念.正如学生们在教育日志中所写:“让思想起航,让思想成长,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信仰就是学生,做一个生命的陪伴者,做一名进入生命的聆听者,做一名幸福的老师……”“与其说一个老师最大的幸福是培养出自己崇拜的学生,不如说一个学生最大的幸福就是遇到懂自己的老师,一个好的老师真的能拯救一个孩子,一个家庭,甚至一个民族……”“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能给孩子们带来自信、快乐!”

3.3.3 课改教师示范实践,更新教育理念

新课改在学生观、发展观及知识观等方面都有很大转变,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大地明师”研习班将“培养中小学课改型”教师作为目标,主动与中小学课改学校衔接,安排全国课改学校一线课改教师,针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教师必备的素养和课程能力、高效课堂概念及模式分析、中小学生学习方式和心理分析、教学方法的实践运用等方面进行了解读,使学生们感知到了最前沿的课改信息,更新了教育教育理念,为入职后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3.4 名校资源共享,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大地明师”研习班把中小学作为夯实、提高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视课堂为验证和实施新教育理论的“高地”,导师带队到课改名校进行观课、体验、课堂“临帖”、研讨等学习训练,单独实践,个个过关,以提高学生的各项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按照课程安排,第4教学周,在对教师职业和新课改初步认知的基础上,学生到郑州艾瑞德国际学校、开封求实国际学校、山西运城国际学校、洛阳洛龙区外国语小学等16所中小学课改学校进行访学,深入一线课堂体验课堂学生个体蜕变成长,用心感受教师专业发展之路.第8教学周,学生们到山东聊城杜郎口中学进行为期一周的跟岗实习,到洛阳地矿双语学校进行为期两周的磨课、研课,在这三周教学实践中,学生经历了从课堂观摩到“临帖”课堂,到人人上过关课,到课堂研修,到上公开课的蜕变历程.

3.3.5 内化学习动机,践行终身学习

师范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是个复杂而艰难的体验过程,与个体的知识准备、认知水平、性格特征等密切相关,是教育教学实践和自我反思统一的动态个体内生过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学会学习,不断提高和突破自我,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

反思是促进教师职业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大地明师”研习班以内化学生学习力为主要目标,要求师范生不仅要“学会教学”,更要“学会学习”,坚持“一厘米之变”精神,强调每天学习和进步:每天进行日课“七个一”:晨诵、日志、一页钢笔字、一板黑板字儿、一张简笔画、一个游戏活动和一次体育锻炼; 每周集体观看一部教育电影,每两周共同阅读一本教育专著.此外,还提倡学生们反思,要求学生每日撰写并分享自己的教育日志或教育叙事,师生共同分享并解决实践的问题,增强了学生教师职业的使命感,形成并保持终身学习、研究课堂教学的意愿.“大地明师”研习班自建班以来,学生写了2100余篇暮省日志,对自己的生活、学习、上课、磨课和研课等方面进行剖析和思考.通过对2018年40名已经就职学生的教学情况调查发现,有30名学生仍在职后进行教学反省和记录教育叙事,践行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学习之路.

4 结语

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是一个复杂且与每一个学生个体因素高度相关的工作,培养过程中会不断涌现新的问题和挑战.“大地明师”研习班对于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师范生培养新模式做出了实践探索,由于该实验班建班时间不长,运行过程中出现实验班学生管理存在教务处集中管理与学生所在院系管理部分重复和冲突,学生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安排有待继续优化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总结和反思,同时将持续对已经入职的学生进行追踪指导和反馈,完善教师职前培养工作,为同类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提供实例以供借鉴研究.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师范生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