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视域下洛阳市民族健身操发展研究

2024-05-13 09:39刘健权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洛阳市套路

刘健权

(洛阳师范学院 公共体育教研部,河南 洛阳 471934)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特别强调了开展“全民健身”,加快推进“体育强国”战略的重要性.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在《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把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坚持政府主导与民间推动相结合的方针,立足于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各级体育部门与民族工作部门要通力合作,共同做好民族传统体育工作.”“鼓励和支持各类学校在开展现代体育教学和活动的同时,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和活动,培养民族体育人才.”[1]2019年6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正式颁布,明确要求“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再次突出强调这一方针.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并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再到“五育融合”,体育与健康课程之于国家、社会、教育与个人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程方案》)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的“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2]1-2,亦可以看出体育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当前相对于其他学科的薄弱.此外,《2022年版课程方案》在强调加强体育美育的同时,明确提出:“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2]2

民族健身操是一种以健美操为原型,吸收并借鉴我国少数民族舞蹈动作元素,在其基础上与健身操的编创理念、风格特征、动作技巧、创编技巧有机融合所形成的新型体育健身项目[3]Ⅰ.从某种意义上说,民族健身操是“最具中国味儿”的健身操.2007年,民族健身操被列入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作为表演项目的一个类别; 2015年,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式将其纳入竞赛单元.

从体育教育层面来说,民族健身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健身操文化性不足的缺点,有利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入课程,体现舞蹈与体育跨学科融合的特征,强化体育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有利于凸显民族健身操特有的运动健身性、多重表演性和传统体育的现代适应性等特征;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能够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有效传播并推广我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和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对促进我国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播、强化体育课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增强中小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体育文化的文化自觉具有重要意义.

从实践层面来说,郑州市代表河南省于2019年在郑州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上获得了民族健身操规定套路比赛的三等奖,这已是河南队在民族健身操项目上取得的最好成绩,较之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河南省在该项目上无明显竞争力.而聚焦省内,郑州市又在健美操、啦啦操、健身操舞类项目上独占鳌头,与之相较,洛阳市在此类项目上无明显竞争力.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河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于2023年4月22日在周口举办,这是民族健身操正式纳入竞赛单元的河南省第二届省级赛事,洛阳市是否能够在相关竞赛单元取得优异成绩,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洛阳市青少年体育竞赛、体育教育的层次水平.此外,洛阳市近年来积极承接河南省诸多体育赛事,如何在重塑洛阳古都辉煌的进程中发挥地方高校对当地中小学教育及城市建设、体育发展的特殊推进作用,之于洛阳城市发展、基础教育综合质量提升、体育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1 相关文献综述

民族健身操是民族传统体育的新型运动项目,虽在国内发展时间不长,但之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如前所述,国家已将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政府主导和民间推动的共同努力下,民族传统体育蓬勃发展.在此背景下,民族健身操自2005年起进入研究者们的视野,且伴随民族健身操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的项目变化,研究热度随之增加; 同时,自2007年起,每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成功举办都会带来研究热度的高涨、研究成果数量的增加.以“民族健身操”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学术平台进行文献检索,得到的相关研究文献年度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2005—2023年中国知网相关研究文献年度分布情况

其一,民族健身操的发展研究.部分研究者或针对民族健身操的整体发展,或聚焦民族健身操在某地区的发展情况及推进路径,或从文献综述的角度对民族健身操的发展进行研究.针对整体发展的,如张晓婷等的《基于SWTO分析对民族健身操发展的研究》[4],运用SWOT分析法,将与珠三角地区民族健身操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等调查列举并矩阵排列、系统分析,认为:丰富的传统文化、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和少数民族人口的增多是珠三角地区民族健身操发展的优势; 推广力度小、其他类型的健身活动和运动方式是此地区民族健身操发展的劣势和威胁; 虽遭遇多种困境与挑战,但该地区民族健身操的发展机遇日渐突出.又如,蔡丛珊在《〈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背景下我国民族健身操的发展研究》[5]中指出,民族健身操现已有了较为独立的发展体系,其民族性特点是独有的项目标志; 因其集群性、大众性等特点,被大众所喜爱; 项目规则逐步细化的同时,规定套路愈加丰富; 民族健身操项目还在发展上升期,推广宣传、动作组合创新、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方面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聚焦民族健身操在某地区的发展情况及推进路径的,如杜柏颖的《桂林市社区民族健身操的开展现状及推广路径研究》、邹丽的《北京市民族健身操发展情况调查研究——以北京市民族健身操舞大赛为例》、倪利的《云南民族健身操创编及推广的研究》等.从文献综述的角度对民族健身操的发展进行研究的,如王伟和谢智学的《21世纪以来我国民族健身操的发展研究》[6],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较为系统地对2006—2019年中国知网上有关民族健身操的文献做了梳理,从理论层面提出了对我国民族健身操的发展展望.

其二,民族健身操的价值研究.众多研究者将民族健身操置于“全民健身”视域下、“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从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学校教育教学、旅游市场发展等诸多方面探讨民族健身操的价值.如水荷等的会议报告《全民健身视域下民族健身操的价值及应用前景》、刘亚鑫和张平的《新时代背景下民族健身操项目的价值意蕴与推广路径研究》、王昕怡的《全民健身视角下民族健身操的价值研究》; 又如,潘若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深度融合研究——以民族健身操项目为例》、翟彦宝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视域下民族健身操的功能价值研究》、翟永华和袁柠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民族健身操发展探讨——以广西为例》; 再如,孙鸣浩的硕士学位论文《民族健身操对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影响研究》、王梦娜和谭婷婷的《从文化生态语境看民族健身操》、周倩等的《贵州民族体育旅游产业与民族健身操赛事协同创新发展思路研究》.

其三,民族健身操与学校体育课程.2018年1月,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民委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强调:“鼓励和支持各类学校在开展现代体育教学活动的同时,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和活动,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民族中小学和民族地区的体育学校应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创造条件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正式体育课程或乡土教材内容.民族高等院校体育系和民族地区体育院校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进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和研究.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等工作.”[7]高校在教科研领域之于其他各级学校有着特殊的优势,民族地区的高校更是民族地区的教育主力.统观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到的以民族健身操为主题的文献,聚焦民族健身操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建设的研究较多,如翁润洁的《民族健身操在高校的创新推广研究》、王少洁等的《民族健身操在高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特别是民族地区高校,因民族地区独特且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亦因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政策倾斜,民族健身操的普及较好,区域性和特色性较为突出,民族健身操作为乡土教材和校本课程开发较为充分和深入,课程建设效果较好,如杨海兰和李雪梅的《云南省高校民族健身操推广路径研究》、王竹青和杨乙元的《民族地区高校开设民族健身操课程的探究》、笪川的《民族健身操在民族院校推广路径探析》等.与此同时,部分研究者对基础教育场域中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和活动极为关注,特别是在“双减”政策颁布施行和对大课间的突出强调下.如巫律志的《民族健身操(舞)融入民族特色小学课后服务的推广路径研究》、黄松等的《中小学课间操引进民族健身操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以非少数民族地区为例》、赵晴琦的《大理州小学白族霸王鞭健身操的文化特征及发展路径研究》等.

其四,民族健身操的创编与推广.在检索到的相关文献中,硕士学位论文大多聚焦民族健身操的创编与推广,研究相对较为系统和深入.一是从少数民族特色入手,聚焦某个少数民族的民族健身操创编与推广.如朱晓红等的《湘西土家族民族健身操创编与推广研究》、何越的《新疆阿克苏地区民族健身操创编方法与应用研究》、王贵兰的《贵州苗族特色健身操创编研究》等.二是从重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参赛队入手,聚焦其自选套路的创编原则、编排特征、创编规律与方法等.如崔鑫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民族健身操自选套路前八名创编规律研究》、辛江纪的《第十一届全国民运会民族健身操自选套路编排特征的研究》、罗俊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四届民运会民族健身操自选成套动作分析》等.三是从竞赛规则演变、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运动员表现力构成要素等方面,讨论民族健身操项目的发展或训练机制.如吴鹏宇的《竞赛规则演变对民族健身操项目发展的影响研究》、殷建红的《民族健身操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及训练研究——以吉首大学民族健身操训练队为例》、倪晓霞的《民族健身操运动员艺术表现力构成要素及其训练研究》等.

2 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前文梳理的相关文献综述可以看出,现有文献大多或从学理角度探讨民族健身操的应然性意义,但未能将其置于“双减”“体教融合”“五育融合”等教育改革、体育机制改革等时代背景下; 或从实证调研角度揭示某校、某学段的民族健身操发展现状,但未能将大中小学校联系起来进行整体设计,发挥地方高校特有的教育辐射作用,亦囿于研究者的身份限制,对策建议更多的是基于书斋假设式的解决设想,而非行动研究中的力行验证、螺旋上升.

事实上,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之于城市建设发展尤为重要,是强市、强省、强国的关键.地方高校能够为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才; 地方中小学的教育水平,又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为此,一方面要基于国内发达地区素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先进经验,借鉴北上广深等超一线城市双一流高校、地方高师院校、体育专业院校对地区中小学体育教育及城市体育文化建设发展的特殊推进作用; 另一方面要基于本省、本市的民族健身操项目发展现状,通过文献研究、实证调研、行动研究等方法,查摆问题、对症下药、以赛促练; 从理论和实践双重层面开展“五育融合”视域下洛阳市民族健身操的发展研究,为洛阳市大中小学教育、体育建设、城市发展培育高素质人才.

第一,相关政策解读及学理分析.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双减”“体教融合”“五育融合”等政策文件,深入研读了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可以看出,无论是“双减”工作原则中强调的“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还是分类明确作业总量中可以量化的“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再是科学利用课余时间中指出的“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双减”政策的颁布与施行,为民族健身操的发展提供了时间保障.与此同时,“体教融合”政策为民族健身操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师资保障与体制保障.而“五育融合”的提出,更是对大中小学校的教育管理者、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者都要清晰地认识到,教育不再是固守于某一单一学科,亦不是只要求知识与技能,而是打破了单一的学科意识,强调跨学科融合与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在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强调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的培育.

较为全面地整理并分析了现有的与民族健身操相关的文献资料.在对所搜集资料进行较为系统的学理分析后,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本论题的研究价值.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文献研究中,特别注重总结了云南、贵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国内民族健身操项目高质量发展地区的先进经验; 对照洛阳市相关领域特别是体育竞赛、体育教育相关层面的现状,重点关注驻洛高校参与洛阳市中小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竞赛发展的现状; 特别关注师范类院校或师范类专业的教育带动、辐射作用,特别聚焦于其具体做法.

第二,录像分析应用及赛事实证分析.通过录像分析法,对2015年、2019年的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健身操项目和2018年的河南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民族健身操项目进行分析,并将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洛阳市代表队河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健身操项目的备赛过程中.在前期的文献研究、录像实录分析基础上,对河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健身操普及套路(规定套路)和竞赛套路(自选套路)进行全面的实证分析,特别是对照在洛阳市代表队备赛期间作为特聘教练所发现的种种问题,查摆洛阳市民族健身操的现存问题,以赛促练、以赛促教,提供针对性强、落地性强、指导性强的洛阳市民族健身操发展对策建议.

3 洛阳市民族健身操发展现状分析

2023年4月22—26日,河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河南省周口市成功举办.这是民族健身操正式进入竞赛单元的河南省第二届省级赛事,河南师范大学代表队、郑州市代表队和周口市代表队在该竞赛单元取得了优异成绩,洛阳市民族健身操代表队在普及套路(规定套路)和竞赛套路(自选套路)中成绩均较差.以河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健身操普及套路(规定套路)为例,对洛阳市民族健身操代表队的竞赛分数进行分析(具体成绩见表1).普及套路的比赛共分两轮.在第一轮中,洛阳市民族健身操代表队位列18支代表队中的第12位; 而在第二轮比赛中,洛阳市民族健身操代表队位列18支代表队第18位; 两轮总分相加(若总分相同,则再根据第二轮比赛分数从高到低排序)洛阳市民族健身操代表队最终排名第16位.竞赛套路单元,洛阳市民族健身操代表队两轮分数的最终排名依然位列18支代表队第16位.

表1 河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健身操普及套路成绩统计表

从表1可以清晰看出,洛阳市民族健身操代表队在全省排名靠后,没能很好地体现出洛阳市青少年体育竞赛和体育教育应有的层次和水平.如若再对成绩进行细化分析,则可以发现,18支参赛队伍的第一轮和第二轮表现,14支参赛队成绩有所上升,2支参赛队成绩持平,2支参赛队成绩有较小下降.此外,对参赛队伍进行分析,可以看到,郑州、新乡和平顶山三市,都选派了不止一支队伍参赛,河南省17个地级市和1个省直辖县级市中的部分地级市未能选派参赛队,河南省民族健身操项目发展不均衡.

具体而言,当前洛阳市民族健身操发展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洛阳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作为主管部门与承接比赛任务的单位缺乏实时沟通,比赛相关信息的传达不及时且不明确.笔者通过后期调研访谈得知,取得较好成绩的代表队,其地方主管部门均有专人跟进,主动与参赛队伍/单位联系,确保信息畅通,能够及时准确地将比赛信息传达到位.

第二,洛阳市承担参赛任务的单位没有独立组队参赛的能力.无论是教练员、运动员,还是训练场馆、后勤保障,都无法保障参赛队伍的高质量备战训练.此次代表洛阳市参赛的是一所高级中学,参赛队员为该校高一、高二年级的音乐、美术艺考生.高中学生以个人学业发展为主,有明确的高考任务/目标,主客观上都无法保证训练时间和精力,备赛时间跨度虽可,但训练强度远远不够.此外,学校并没有相关专业的教师或教练带队训练,专业的外聘教练囿于学生的课程安排,亦无法长时间地按照参赛计划带领运动员进行专项训练,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保质保量完成训练任务.反观那些取得较好成绩的外地市代表队,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均委托有能力组队参赛的单位承接任务.组队参赛人员多为大学生或当地艺术团体,参赛队员无论是专业素质和能力,还是纪律性与责任心,都远胜于高中学生.

第三,外聘的专业教练员对比赛评分规则、比赛形式等缺乏基本了解,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及承接任务的参赛单位均无法有效提供过往的相关比赛资料等有价值的重要参考信息.这固然与民族健身操正式进入竞赛单元的时间较短、相关赛事较少有关,但若从主观上查摆问题,还是说明洛阳市相关部门对此项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民族健身操作为操舞类打分项目,较之田径、球类等项目,对赛前的专业培训要求较高,需要教练员熟知比赛套路的规范要求、注意事项,如普及套路中面向、方位、队形是否可以变动/创编,动作是否允许改变,层次与节奏是否允许更改等.同时,虽然参赛单位提供了普及套路(规定套路)和竞赛套路(自选套路)的视频资料,但视频资料的完整套路示范与动作分解示范存在出入,缺乏细节展示以及存在多个示范人员动作不一致的问题.教练员无法对动作细节进行准确判断和把握,而动作的规范与准确,是操舞类项目完成分的重要影响因素.此次竞赛,洛阳市民族健身操代表队在普及套路的第一轮比赛中,出现了0.2的裁判长减分,虽未影响本轮名次,但影响了最终成绩及所取得的最终名次,亦说明了主教练的培训缺失会带来的损失及可能形成的恶性循环(如培训缺失带来的训练缺失、成绩不理想,不理想的成绩可能造成的对该项目的不重视甚或舍弃).此外,如前所述,对比18支普及套路参赛队的第一轮和第二轮成绩,14支参赛队成绩有所上升,2支参赛队成绩持平,2支参赛队成绩有较小下降.洛阳市民族健身操代表队为成绩持平的队伍之一,这与主教练为外聘教练无法随队比赛,因而无法根据第一轮比赛的结果即时调整战略、有针对性地优化改进、对参赛队员进行及时的干预有直接关系.从训练与参赛层面来说,主教练缺乏与赛会主办方的沟通,是需要深刻反思的问题.参加省级赛事的参赛队主教练,自始至终没有看到评分规则,对比赛的评分规则不了解.即便其曾带队在国家级、省级竞技健美操和大众健美操大赛中取得过辉煌战绩,有着诸多的成功经验,也无法凭借这些过往来“想当然”民族健身操的竞赛规则.结果,参赛动作的队形编排部分出现了认识错误,导致几处不该出现的扣分点.这也给予我们以警醒,带队训练的教练员一定不能闭门造车,要多与外界沟通学习.

第四,健美操项目的专业教练员对民族健身操的技术风格把握不准确,缺乏相关比赛经验.这种技术风格的理解偏差会造成民舞与健美操融合的不协调,只是简单地将舞蹈的上肢动作与健美操的步法强硬组合.既没有表现出舞蹈动作本应凸显的强民族性特点,又失去了健美操动作的力量性与弹动性特点.事实上,在编排和训练时,要时刻牢记、紧扣民族健身操比赛的主旨,在两个不同类别风格融合时应重点突出民族性的特点.首先是舞,然后才是操,是以健美操步法为载体,来展示各民族舞蹈的特色.

第五,就客观因素来说,赛事主办方的比赛时间不明确,导致参赛队伍无法根据准确的比赛时间来制定合理的参赛和训练计划.当然,这种比赛时间的不明确,与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可抗力影响有极大关系,但绝不是洛阳市民族健身操取得不好成绩的借口,而是日后备赛需考量的因素.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洛阳市民族健身操的发展一定要功在平时.

4 洛阳市民族健身操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知耻而后勇,跌倒的地方就是起点,功夫要下在平时.河南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于2026年在洛阳市举行.作为东道主,洛阳如何在2年后的竞技赛场上赛出水平和风格,是每一位体育人、教育人需要深思的问题.三所驻洛高校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引领作用.在河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健身操竞赛单元,河南师范大学代表队表现尤为突出,其少数民族学生代表队获得民族健身操普及套路第一名、竞赛套路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大学生的身体条件优于高中生,专业训练过的学生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团队纪律性均优于高中生.如果洛阳市想在2年后的下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健身操竞赛单元中取得好成绩,就要提前布局,考察三所驻洛高校的健美操队,提前备赛训练,将民族健身操训练作为一项专门的任务.一是可以精选出有能力承接参赛任务的高校,直接由其组队参赛; 二是可以由洛阳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和洛阳市体育局联合牵头,在三所高校中择优选择教练员及运动员,组成代表洛阳市的联队参赛.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的民族健身操项目,对参赛队员的民族构成是有相应要求的.为此,要重点考察驻洛高校民族预科班的学生,要鼓励并提倡有民族预科班的高校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和活动,开发或开展民族健身操课程,培养民族体育人才.

第二,重塑对民族健身操的价值认识,特别是其“五育融合”视域下的教育价值,重视民族健身操项目发展.如前所述,民族健身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健身操文化性不足的缺点,有利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入课程,体现舞蹈与体育跨学科融合的特征,强化体育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有利于凸显民族健身操特有的运动健身性、多重表演性和传统体育的现代适应性等特征;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能够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有效传播并推广我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和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对促进我国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播、强化体育课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增强中小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体育文化的文化自觉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健身操有其独特的魅力.通过学习,学生会对各民族的特色舞蹈有基本的认知和掌握.少数民族舞蹈中,多是对丰收、节庆等美好事物的表达.在学习民族健身操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学习.只有真正了解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才能体会舞蹈动作所要阐释和表达的精神与文化内核,才能尝试将自己的理解与体会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地方高师院校更是要充分发挥教育带头、辐射作用,在民族健身操的课程开发与建设方面做出表率.

第三,加强民族健身操教练员队伍建设,打造跨学科的师资团队.事实证明,教练员对舞蹈动作的认知和习舞经历对其带队训练民族健身操的水平有决定性作用.民族健身操的特性,决定了其既有舞性又具备操性.表演者在展示特色舞蹈动作的同时,又要展示健美操动作特有的规范性与弹动性.因此,要想提高教练员的执教水平,必须要求教练员自身练习各民族舞蹈基本动作.只有亲自实践、亲身体会,才能将少数民族舞蹈的特色动作与健美操动作有机融合.同时,负责该项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要搭建平台,着力打造跨学科的师资团队,打破固有的学科隔阂,使专业舞蹈教师和专业体育教师能够在一个团队中,更好地互通有无.此外,地方行政主管部门要多关注与民族健身操项目有关的各项工作进展.一是要能够及时收到相关通知或信息,以便于更好地组织开展工作; 二是要留意民族健身操教练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民族健身操教练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三是要搜集并整理民族健身操的相关资料,特别是录像资料、规程细则等.

第四,提倡“走出去”,做到多沟通、多交流、多学习.2023年6月,由河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办、河南师范大学承办的河南省民族健身操教练员培训班在新乡开班.全省百余名民族健身操爱好者参加培训,学习了第二套全国竞赛推广套路,观摩了河南师范大学冠军队伍的风采,得到了向专家评委近距离学习的机会.通过培训班的学习交流,笔者对民族健身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其一,民族健身操第二套全国竞赛推广套路作为下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健身操竞赛单元的规定套路(普及套路),民族特色的舞蹈动作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涵盖的少数民族数量更多.这也意味着,学习者/参赛者要了解并掌握更多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特色舞蹈动作.这对学习者/参赛者的学习能力和体能有着更高的要求.其二,民族健身操第二套全国竞赛推广套路(规定动作)时长更长(长达3分钟)、动作强度更大、舞蹈与健美操动作的结合更紧密.由于少数民族舞蹈的动作幅度和小关节小肌肉群动作展示要求更高,初学者很难短时间内掌握全部舞种特点,学习者/参赛者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反复练习来保证舞蹈动作和风格准确.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少数民族的舞蹈风格多为快节奏且激情四溢,动作幅度和力度都很大,但是动作定位要求不高,这与健美操的动作要求不太一致.要在保证舞蹈动作风格的同时,用健美操动作的发力来提高民族健身操的规范性与竞技性.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洛阳市套路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三中学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洛阳市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打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元通道①
Airbnb上的套路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洛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