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苗期主要病虫害探索及相应防治措施分析

2024-05-13 10:09:51王艺王善荣刘尼尼
种子世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玉米种植防治措施

王艺 王善荣 刘尼尼

摘 要:玉米是中國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一种高产作物。但是在种植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环境和管理不当等因素影响,会导致幼苗发生病害或者虫害。因此应要加强对玉米苗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针对不同时期所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有效治理,以提高玉米苗产量并延长其生长周期。本文围绕山东省黄岛区为例,对当地玉米苗期存在的病虫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种植;苗期病虫害;防治措施

山东省青岛市位于黄淮海经济区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无霜期长的特点。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玉米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农产品需求持续增长。基于此,更应该重视当地种植技术的应用,特别是针对玉米苗期病虫害的探索,有利于促进当地农业的整体发展。

1玉米苗期病害的主要种类及防治措施

1.1苗枯病

苗枯病是指在玉米苗期发生的一种细菌性病害,其病原菌为茄科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又称土传青霉或根腐镰刀菌等。麦茬直播的夏玉米由于土壤中病原菌数量较多,加之播种时温度高、湿度大,导致种子发芽出苗后幼苗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在发病期间,植株叶片会出现水浸状小斑点,之后变成褐色并逐渐变黑,后续病菌会逐渐的入侵茎部,使得茎秆腐烂,最终整棵植株枯萎死亡。这种病症一般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这段时间最严重,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地治疗手段,将会对后期的产量造成极大影响。近年来,该病害呈现高发趋势,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玉米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

首先,在进行玉米播种前,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品种,保证所选品种具有良好的抗病性。还要合理密植,避免密度过大而引起田间郁闭度增加以及土壤通透性差等问题,从而降低田间的通风透光能力,为病原菌提供有利条件,加重病害发生程度。播种前,可将选好的种子翻晒1~2d,为预防病害做好准备工作。最后,在玉米出苗后应注意观察并记录发病情况,一旦发现有病株出现,需要立即拔除,防止病情扩散和蔓延。还可以选择40%g·L-1多抗霉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9.3%恶霉灵水乳剂800倍液喷雾防治或灌根处理,每隔7d喷施1次,连用2~3次即可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其次,日常还需做好种植管理工作,如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及适时灌溉等,以提高作物自身抗病虫能力,减少病害发生。另外,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改善田间生态环境,减轻病虫危害。前期要施足基肥,首选有机肥,配合施用氮磷钾复合肥,适当增施微肥,保证全生育期营养均衡供应。后期追施化肥时一定要控制好肥料浓度与数量,避免因过量而导致烧种现象的产生。具体施肥可用以下几种方法:(1)在播种前结合整地撒施腐熟农家肥45t/hm2。(2)在拔节初期追施尿素和硫酸铵各150kg/hm2。(3)在抽雄前后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或硼砂水溶液进行叶面喷雾,每隔7d一次,共三次左右[2]。

在发病初期,可以及时的用药。具体可选择以下药剂:(1)68%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900倍液。(2)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3)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70%甲基托布津可溶性粉剂800倍液。(5)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

1.2玉米粗缩病

玉米粗缩病是指由大丽轮枝孢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俗称“黑脚”“花秆子”或“死疙瘩”,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甚至造成绝收。该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危害,尤以青岛地区受害最重。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及耕作制度改变,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玉米粗缩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北方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一般出现在玉米拔节后至抽穗前这段时间内,发病初期植株矮化,叶片发黄,生长缓慢。后期叶色褪绿变成黄褐色,并逐渐枯死,茎基部缢缩呈黑褐色条斑,果穗短小,结实率低,籽粒不饱满。病株生长缓慢,用手进行触摸,会感觉到明显的粗糙感,且病株上往往长出很多大小不一的瘤状突起物,俗称“杆儿头”(即病菌侵染点),这些突起物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若是不及时防治,病株矮化现象可能更为严重,甚至导致整株死亡[3]。

针对该病害,需要加强防控,首先,应加强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日常应做好病害监测工作,发现有症状的植株及时处理,防止病情进一步扩大蔓延。其次,对于已经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区或地块,可以采用药剂拌种、种子包衣等方法来预防此病的发生。药剂拌种的具体操作为将一定量的杀菌剂和杀虫剂混合后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然后与种子充分混匀并晾干,再用塑料薄膜覆盖闷24小时左右。种子包衣的具体做法为在播种前1-3天将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照药种比1∶90进行稀释,之后将种子放入其中浸泡6小时以上即可完成。

优选健康的抗病毒品种也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抗病毒药品种类较多,但并不是所有种类都适合山东地区使用,因此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抗病毒品种。在山东省黄岛区一般会选择青农105号、中单808、登海605这三种抗病毒品种,而在其他地方则可选择郑单958、先玉335、浚单20、鲁原502、迪卡517等抗病毒品种。另外,还应及时的调整播期,避免因过早或过晚播种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玉米对病害最为敏感的阶段,避开这一时期进行种植可以大大降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如果发现田间有患病植株,需要立即拔除并带出田块集中处理,防止病原菌进一步扩散传播。

合玉米粗缩病发病严重程度选择25%戊唑醇悬浮剂(SC)40~60mL/667m2兑水喷雾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WP)1.0kg/667m2拌细土撒施防治。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MET)1.0kg/667m2兑水喷雾防治。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EC)200g/667m2兑水喷雾防治。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WG)30g/667m2兑水喷雾防治。玉米螟发生严重程度选择2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SC)80mL/667m2兑水喷雾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OF)100mL/667m2或90%敌百虫可溶液剂(ID)1.0kg/667m2兑水喷雾防治[4]。

1.3玉米茎基腐病

玉米莖基腐病是指由镰孢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又称为“死棵”“烂根子”等。该病害可造成植株死亡和减产,甚至绝收。病菌会从植株的根部入侵,在维管束中大量繁殖并破坏输导组织,导致水分及养分运输受阻而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发育。该病一般出现在4月下旬到6月份之间,发病高峰期集中于7~8月份,且多雨年份较易流行。

对于防治该疾病,依然需优选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水降温。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处理也可以有效预防此病发生。但要注意,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因此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用药时间与方法。另外,还需要注意药剂使用后的残效问题以及与其他杀菌剂的配伍性。一般开始阶段抗病能力强,后期还有一定的抗性,所以不能长期单独使用同一种药剂。播种前,应选择玉米生物型种衣剂进行拌种或者浸种,以提高出苗率和抗逆性。可以选择2.5%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3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等药剂作为备选药剂。在发病初期可采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1周喷施一次,连续喷洒两次即可控制病害蔓延。播种期可选择46.1%氟啶胺悬浮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或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等农药进行种子包衣处理,也可用40%戊唑醇悬浮剂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至抽雄吐丝期间,要注意观察田间病株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害进一步扩散。

2 玉米苗期虫害的主要种类防治措施

2.1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是指钻入根系内危害植物根部和茎基部的一类昆虫,其幼虫称蛴螬(金龟子),成虫称地蚕。常见的有金针虫、蝼蛄、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一般发生于玉米出苗后到拔节前这段时间。由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高,通气性好,有利于害虫的生存与繁殖。同时土壤温度低,湿度大,不利于害虫的活动及发育,因此地下害虫较少发生。后期还会啃食幼嫩组织,造成缺苗断垄现象。

针对地下害虫生物防治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在播种时将种子拌上辛硫磷颗粒剂或毒土撒播在地表进行处理。也可采用人工捕捉法,即利用黑光灯对地下害虫成虫进行诱杀。在玉米播种前用3%辛硫磷乳油10mL/m2兑水5kg搅拌均匀,然后按每亩20g药液,用喷雾器喷施在地面,使药剂充分渗透入土层内,以杀死土壤中的部分害虫和病菌。另外还有一种物理防治方法,即将杀虫剂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通过灌溉、滴灌等方式直接喷洒到植株表面,从而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一些小型害虫,如地老虎、蝼蛄等。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农药来控制有害生物数量的增长,它具有高效性与经济性特点,因此成为目前最常用的农业生产措施之一[5]。

2.2黏虫

黏虫是指体长4~6mm,翅展约8cm左右,头部黄褐色或黑褐色,胸部黄色至褐色,腹部白色的昆虫。其幼虫俗称“小青虫”,成虫俗称“吊死鬼”。黏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5月初为化蛹盛期。5月底至6月初出现第1代卵,6月上旬孵化为幼虫,7月上旬为危害高峰期,9月份后陆续死亡。玉米黏虫会啃食玉米叶片,严重时会在短时间内吃光叶片,导致减产甚至绝收。黏虫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一般在温度较高和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容易暴发成灾。在玉米种植区,黏虫常暴发成灾,严重影响了玉米产量。通常情况下,地势低、玉米植株高矮不齐以及通风不良等因素都是造成黏虫暴发成灾的重要原因。

利用黏虫成虫趋光、趋化性,使用糖醋液、黑光灯诱杀成虫,可以有效降低黏虫种群数量。不仅能够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还不会污染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但由于黏虫成虫对糖醋液较为敏感,因此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喷施。应用化学防治措施时,可选择撒播毒土的方式做好预防,具体可选择40%辛硫磷乳油15kg/667m2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mL/667m2兑水稀释后均匀喷洒到土壤表面上即可起到良好的防控效果。或在黏虫产卵盛末期(8月下旬)用90%敌百虫原粉和细砂混合物将其埋入地下深约10cm处,也可达到理想的杀虫效果。

2.3玉米蓟马

玉米蓟马是指危害玉米叶片、花丝及果穗等部位的一种常见害虫。一般情况下,当气温高于25℃时,若不及时用药,会造成严重减产。如果连续阴雨天气持续时间较长,则会导致玉米植株出现大面积枯死现象。害虫在成虫或幼虫阶段均能够对作物产生危害,且以成虫为主要危害对象。该害虫繁殖速度快,世代周期短,具有极强的适应性与抗逆能力,因此一旦发生很难根除。该害虫主要啃食玉米的根茎叶以及嫩梢部分,并分泌大量蜜露,从而引发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降低产量。此外,还可传播多种植物病毒,进而威胁人类健康安全。被啃食后的部位会变为黑褐色,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腐烂变质,最终形成空洞,使得养分和水分无法正常运输到植株中去,致使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防治时,要做好田间定苗,一旦发现有受害症状的植株应及时拔除销毁。同时也可以采用药剂拌种、浸种等方式来预防病害。另外,还需加强栽培管理工作,合理施肥灌溉,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苗期注意增施苗肥,及时灌溉排水,避免湿度过大导致发病或诱发其他疾病发生。在进行化学防治时要选用高效低毒农药,严格控制用药量及浓度,以免产生药害。化学药物可选择3%啶虫脒乳油1500~24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蓟马类害虫,7.5%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喷杀叶蝉类害虫。或选择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600~750倍液喷雾防治灰飞虱和甜菜夜蛾等刺吸危害型害虫。或者使用20%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蓟马、棉铃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黏虫、小地老虎等鳞翅目害虫。

2.4荆葵粉蚧

荆葵粉蚧是指一种对植物具有很强破坏力的昆虫,它能够寄生于多种作物上,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产量下降甚至绝收。该虫在山东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世代重叠现象明显。成虫和若虫均吸食植株汁液为生。卵多产于寄主叶片背面及嫩梢部位。雌成虫产卵量大,每头雌虫一生可产卵约1万粒。初孵幼虫取食叶肉,仅留下表皮呈透明状的蜡质层,随着龄期增长,逐渐将叶片吃光,只剩下叶脉与叶柄相连处残留少量表皮组织。一般情况下出现在5月底至6月初,7~8月份危害最重。9月中旬以后开始越冬[6]。

针对荆葵粉蚧的防治方法有很多,但由于其繁殖速度快、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使得化学药剂防治效果不理想,所以我们应当采取生物防治法来进行防治。首先可以利用天敌控制住虫口数量,再通过人工捕杀或释放赤眼蜂消灭虫源。还可以使用植物源农药对其进行有效地防控。化学药剂可选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用43.5%毒死蜱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另外,可采用物理和生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防治。如在田间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或是喷洒白僵菌粉剂1kg/667m2,每隔一周喷一次,连续三次即可。

综上所述,本文对山东青岛地区玉米苗前生长阶段各时期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当前在玉米育苗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因此需要结合相关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升其效果,希望能够为今后类似地区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以保障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以及产量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顺蕊.玉米苗期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4):38-39.

[2]苏秀琴.玉米苗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22(9):46.

[3]吴娟.玉米苗期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2):182.

[4]丛日钦.试论玉米苗期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8(24):130.

[5]韩娟.玉米苗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河北农业,2017(7):36-38.

[6]李晓华.玉米苗期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7(2):167,190.

猜你喜欢
玉米种植防治措施
玉米夺丰产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规范玉米种植技术 保障玉米增产增收
山东夏玉米种植技术模式试验研究
分析工民建施工中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
煤矿井筒装备防腐涂料的选择和施工
对某鸡场鸡白痢发病情况的调查及防治效果的分析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46:08
蝴蝶兰软腐病的防治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8:37:41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