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大旺 付海玉
摘 要:在当今时期,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森林病虫害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病虫害不仅给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同时也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基于此,本文简单讨论新时期森林病虫害防治中营林技术的运用价值和问题,深入探讨其运用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营林技术;科学规划
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中,营林技术的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营林技术是指以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营建与经营管理的一整套措施。通过合理的人工干预和控制措施,可以控制和减轻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以及危害程度,从而保护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 新时期森林病虫害防治中营林技术的运用价值
新时期森林病虫害防治中营林技术的运用具有以下价值:第一,保护和改善森林生态系统。营林技术可以帮助森林管理人员制定科学的病虫害防治计划,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第二,提高森林经济效益。通过运用营林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病虫害,减少森林损失,保护木材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第三,增强森林健康管理能力。营林技术包括森林病虫害监测、风险评估、预警和防控等方面,提高了森林管理人员对病虫害的识别和处理能力,使其在预防和控制病虫害方面更具专业性和高效性。第四,促进可持续发展。营林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实现森林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目标,维持森林持续健康发展,并为未来世代提供持续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第五,加强科学研究和创新。营林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病虫害防治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解决森林病虫害问题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和方法。
2 新时期森林病虫害防治中营林技术运用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科学规划
新时期森林病虫害防治中,营林技术运用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缺乏科学规划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首先,缺乏科学规划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不同地区的病虫害类型和程度有所不同,需要通过科学研究和调查来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然而,由于缺乏科学规划,有时候会出现资源分配过多或过少的情况。一些地区种植樹种选取不当或管理不善,病虫害频发,资源分配不足使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防治。相反,一些地区分配到的资源过剩,部分资源浪费。其次,缺乏科学规划导致防治措施的效果难以保证。病虫害防治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在考虑到病虫害特点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然而,缺乏科学规划意味着难以进行前期的科学研究和评估。不同地区制定的防治措施可能会存在盲目性和效果不佳的问题。有些地区可能会采取错误防治措施,浪费资金和人力;另一些地区则可能因为缺乏防治措施,病虫害进一步扩散。最后,缺乏科学规划也容易导致防治工作的断续和低效。科学规划可以使防治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和资源调配,确保防治工作的连续性和高效性。但在缺乏科学规划的情况下,防治工作往往会出现断档现象。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测和预警机制,病虫害的暴发往往会被忽略或延迟反应,从而导致防治效果不佳,甚至使防治工作白费。
2.2技术应用不足
新时期森林病虫害防治中,营林技术运用存在着技术应用不足的问题。首先,营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相对滞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营林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很多营林技术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一些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比如生物防治、有机农药等,由于推广不力或缺乏专业人员的技术支持,往往没有被充分利用。这导致了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效果不佳,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次,缺乏对营林技术的培训和普及。营林技术的应用需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支持。然而,目前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缺乏对营林技术的培训和普及。很多从事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缺乏对营林技术的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使得他们在防治工作中无法有效地应用营林技术,限制了防治工作的效果。最后,现有的营林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技术虽然被研究出来并应用于实践,但其适用性和可行性有待改进。一些技术可能在特定地区或特定条件下有效,但转移到其他地区时可能存在限制。此外,有些营林技术还存在成本较高、操作复杂、效果不稳定等问题,这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
2.3缺乏合作与协调机制
新时期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一个重要的环境保护任务,而营林技术在其中的运用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缺乏合作与协调机制。首先,不同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合作是导致缺乏合作与协调机制的主要原因之一。森林病虫害防治涉及多个环节和层面,包括政府部门、森林管理机构、研究机构、农民和居民等各个利益相关方。然而,由于信息共享不畅、责任界定不明确,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受到了限制。这导致了重复工作、资源浪费以及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其次,缺乏公共参与和意识的培养也是导致缺乏合作与协调机制的原因之一。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公众的参与和意识至关重要,因为他们是直接受益和受到影响的群体。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公众往往被忽视,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意见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这不仅导致了信息不对称,也减弱了相关合作与协调的效果。
3 新时期森林病虫害防治中营林技术的运用要点
3.1采用现代技术进行病虫害的远程监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科技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远程监测作为其中的一种关键技术,为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有效手段。在新时期的森林病虫害防治中,采用现代技术进行远程监测具有以下要点:首先,远程监测利用无人机技术。无人机具备载荷能力高、灵活操控、高分辨率拍摄等特点,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范围的监测数据。通过无人机搭载的遥感设备,可以实时采集森林地区的图像、视频和其他相关信息,以便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并准确快速地判定。其次,远程监测结合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类传感器和无线通信设备,将数据从监测点传输至监测中心,实现远程实时监测和数据管理。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监测节点,可以对森林环境的温度、湿度、风速等监测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和传输,为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再次,远程监测结合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建立基于人工智能的病虫害识别模型,可以对远程监测数据进行自动识别和预警。例如,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大量的图像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实现病虫害类型的自动识别和分类。同时,还可以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即时的病虫害风险评估和预测,为森林病虫害防治提供决策支持。最后,远程监测还可以通过云计算技术进行数据存储和分析。云计算可以大幅度提升数据存储和处理的能力,实现大规模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通过将远程监测数据上传到云端,可以实现对大量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共享,使得防治工作更加高效[1]。
3.2掌握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和传播规律
在新时期森林病虫害防治中,掌握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和传播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深入了解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才能科学有效地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首先,了解病虫害的生命周期与繁殖方式。不同病虫害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存在差异,需详尽掌握其特点以实施针对性防治。例如,有些病虫害在特定季节繁殖,如松毛虫喜欢在春季大量孵化;而有些病虫害则有多个世代,繁殖速度快,如颗粒木虱等。因此,根据不同病虫害的繁殖方式和周期,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其次,了解病虫害的传播途径与传播规律。病虫害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传播,如昆虫传播、动物传播、人为传播等。了解不同病虫害的传播途径有助于寻找传播源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例如,松材线虫病主要通过松墨天牛传播,因此,对于松墨天牛的防治能够有效阻断松材线虫病的传播。此外,还需要了解病虫害的寄主范围和易感树种。不同病虫害会对不同的树种和植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威胁,了解病虫害的寄主范圍和易感树种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植被配置和林业经营。同时,了解易感树种也有助于加强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最后,必须深入研究病虫害的危害特点和发生规律。不同病虫害对森林的危害程度和形式各异,了解其危害特点有助于评估风险,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同时,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地域性,通过对其规律的研究,可以预测其发生的趋势和高发期,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控[2]。
3.3对森林病虫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
新时期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对森林病虫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全面准确地评估病虫害的潜在风险,可以提前预警和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首先,进行病虫害的分布与调查。通过调查研究,观察不同地区、不同森林类型以及不同树种所受到的病虫害威胁程度和种类。这有助于确定病虫害的分布范围、区域差异,并为进一步的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其次,进行环境因素的评估。病虫害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通过评估森林生境的各种因素,如温度、湿度、土壤条件等,分析其对病虫害发生和传播的影响。同时,结合气象观测数据和气候模型,预测和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病虫害风险的潜在影响,以便制定相应的调控措施。再次,进行病虫害害虫种群动态的监测与评估。通过定期监测害虫的数量和种群动态,掌握其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结合害虫种群动态资料和生态学模型,分析和预测病虫害的暴发和传播概率,为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最后,还需要评估经济和生态风险。病虫害对经济和生态系统都有重要影响,因此,评估病虫害对经济和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是必要的。根据病虫害对木材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估计经济损失,为经济决策提供参考。同时,也需要考虑病虫害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估生态环境风险,并优化防治措施[3]。
3.4采用针对性的病虫害治理措施
新时期森林病虫害防治中,采用针对性的病虫害治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针对性治理措施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减少资源浪费,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首先,根据具体的病虫害种类和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不同的病虫害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传播机制。例如,在防治松毛虫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如释放天敌昆虫来控制虫口的增长。而对于木材病虫害,可以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式进行防治,如利用喷雾或熏蒸剂削减害虫种群。其次,注意病虫害的生态平衡。病虫害和森林生态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治理病虫害时需要注意保持生态平衡。在防治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天敌与害虫之间的关系,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天敌的繁殖和生态系统的恢复,以达到自然控制和可持续防治的目的。再次,加强预警和监测,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通过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系统,可以及早发现病虫害的传播和发生趋势,为防治提供预警和决策依据。同时,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和响应机制,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协作,以便迅速采取控制措施以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最后,应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综合防治是指综合采用多种措施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综合防治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工程措施等。综合运用不同的防治方法,能够从多个方面进行控制,提高防治效果,避免病虫害对单一防治措施产生抗性[4]。
3.5实施病虫害防治后的恢复和修复工作
新时期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实施病虫害防治后的恢复和修复工作是至关重要的。病虫害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因此,及时恢复和修复受影响的森林生态系统是保护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首先,进行受损森林的生态恢复。病虫害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主要表现为疏林和枯死现象。恢复疏林和枯死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可以通过进行适度的人工干预,如营造人工混交林、进行人工补植等。同时,也可以利用天然演替,通过自然更新恢复植被,使受损地区逐渐恢复原有的森林生态。其次,加强土壤修复和植被管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使用一些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防治后需要及时采取土壤修复措施,如施用有机肥料、改良土壤结构和质量等,促进土壤的健康和恢复。同时,加强植被管理,定期进行修剪和除草工作,保持植被的良好生长状态。再次,推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保护。病虫害对森林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导致部分物种数量减少或灭绝。因此,在病虫害防治后,应采取措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保护。例如,鼓励植物多样性,种植多种树种和植物;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提供良好的生境条件;加强对重要物种的保护和监测等。最后,积极开展宣教和教育活动。病虫害防治的恢复和修复工作不仅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还需要广大民众的支持和参与。
新时期森林病虫害防治中营林技术的运用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研究创新和技术进步,应对森林病虫害问题,保护好自然资源,维护好生态平衡,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牛小军.北方营林造林中的播种育苗技术探析[J].河南农业,2023(20):33-35.
[2]杨志宏.浅析林业病虫害防治中营林技术的运用[J].农业灾害研究,2023,13(6):13-15.
[3]王晓林.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重要性及应用[J].山西林业科技,2023,52(2):63-64.
[4]陶永明.营林技术防治林业病虫害关键技术措施探讨[J].农业灾害研究,2023,13(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