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植环节注意事项及生育前期病虫害防治技术探析

2024-05-13 05:43:30杨喜云
种子世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种子处理病虫害防治小麦

杨喜云

摘 要:本文从土壤准备、品种选择、播种间距、灌溉管理、收割时机等方面对小麦种植及生育前期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研究。以冀麦9号、冀麦22号、陕西省种植基地等为例,详细分析小麦种植及生育前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防治;种子处理

小麦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是我国农业部门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贡献巨大。小麦产业涵盖了种植、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为国家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其种植对于农民的生活和经济状况具有深远影响,许多农业家庭都以种植小麦作为经济来源,同时小麦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农产品之一,许多国家依赖于小麦的出口和进口。小麦的种植可以促进国际贸易,增加国家间的合作和联系。

1 小麦种植技术

1.1土壤准备

在种植小麦之前,需要确保土壤松软通透,并进行适当的土壤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施加合适的有机肥料和矿物肥料,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作物健康生长。举例来说,一位农民有着一块小麦田,在种植之前,他首先要采集来自小麦田不同部位的土壤样本。这些样本被送往当地农业实验室进行分析,以确定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等关键养分含量。基于土壤测试结果,农民决定进行施肥计划。实验室测试显示该田地的氮、磷、钾含量分别为50克/千克、20克/千克和30克/千克。专家建议适当的养分比例是氮∶磷∶钾=4∶2∶3。农民根据施肥计划,选择合适的有机肥料和矿物肥料。他在播种前先施加了氮磷钾复合肥料,确保作物在生长初期得到充足的养分支持。随后,他进行了两次追肥,分别在拔节期和抽穗期,以满足小麦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经过精心的土壤准备和施肥管理,农民的小麦田获得了显著的产量提高。与之前年份相比,他的小麦产量提高了15%,从每亩500千克增加到575千克。此外,小麦的质量也得到了提升,籽粒饱满度和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了8%和1%。由此我们可以了解适当的土壤准备和施肥对小麦种植的重要性。

1.2品种选择

种植小麦时,需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小麦品种,考虑耐病性、抗逆性和产量等特性,以确保获得最佳的收成。举例来说,在我国,“冀麦9号”是一种优良的小麦品种,被广泛应用于京津冀地区。这个品种的选择经历了多年的研究和改良,以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冀麦9号是经过多次杂交选育、田间筛选和后代选择而来。研究人员首先选取了具有抗逆性和高产性的优良亲本品种,然后通过交配、选择和测试,逐渐筛选出适应性强的后代。这是一种早熟型小麦品种,与京津冀地区的短冬季和早春季气候特点相契合。该品种在低温和干旱条件下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在恶劣环境中获得相对稳定的产量。冀麦9号以其高产量和优质的面粉受到农民的青睐。根据数据统计,其平均单产比传统品种提高了15%,有效地提升了农田产出。同时,面粉加工出的面筋品质也较好,适合制作面食等食品。这个品种还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能够减少病害对产量的影响。这在降低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着积极意义[1]。

1.3播种和间距

根据品种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当的播种方法和行距。通常来说,小麦的行距和株距会影响产量和空间利用效率。在我国,小麦种植通常在秋季进行,在播種前,农民会进行土壤测试,以确定土壤的pH值、养分含量和质地等信息。根据测试结果,他们会进行翻耕、平整和施肥,以确保土壤适宜种植小麦。农民会根据所在地区的气候、海拔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小麦品种。例如,在河北省,农民可能会选择冬小麦品种,如“冀麦22号”,因为这种品种对寒冷的气候适应性较强。在准备就绪后,农民会使用播种机进行小麦的播种。播种机会将小麦种子均匀地分布在田地中。播种的间距通常会根据品种和土壤条件而有所调整,一般在15厘米左右。这有助于提高光照和空气流通,促进植株的生长。小麦种子在土壤中萌芽后开始生长。在生长过程中,农民会根据需要适时地进行除草和施肥,以确保小麦植株的健康生长。小麦的生长周期一般为100~130d,具体时间取决于品种和气候条件。一旦小麦成熟,农民就会使用收割机进行收获。我国每亩小麦的平均产量为350~450kg,高产地区的产量在500千克以上。

1.4灌溉管理

小麦需要适当的水分来支持自身生长,特别是在关键的生长阶段。确保实施科学的灌溉方法,避免过度灌溉或干旱,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举例来说,陕西省是我国重要的小麦种植区域,农民通过科学的灌溉管理来优化小麦产量。农民使用土壤水分传感器来监测土壤水分含量。根据传感器的数据,决定何时进行灌溉,避免过度或不足的水分供应。例如,当土壤水分下降到一定水平时,农民会根据需要进行灌溉。滴灌系统通过输送管将水分直接送到小麦根部,减少水分浪费和蒸发。与传统的洪灌相比,滴灌技术更加高效,可节省水资源。农民根据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制定灌溉排程。通过合理的排程,确保小麦在关键时期获得足够的水分。根据陕西省部分小麦种植区域的数据,采用科学的灌溉管理方法,平均每亩小麦的产量可以从传统的350千克提高到450千克以上。这种增产效果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也有助于稳定粮食供应。

1.5收割时机

收割时机的选择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要根据小麦的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确定小麦成熟的最佳时机。不同品种的小麦具有不同的生长周期,从播种到成熟的时间会有所不同。例如,普通春小麦的生长周期通常为100~120d。因此,在播种时就需要对品种的生长周期有所了解。收割时机的一个关键指标是小麦的成熟度,通过观察小麦的外观和实验室化验来判断。成熟小麦的外观特征包括颜色的变化和颖壳的开裂程度。实验室化验可以测量小麦的水分含量和淀粉含量等参数,从而确定最佳的收割时机。除此之外,气象因素也是决定收割时机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陕西省的降水、温度和日照时间等气象条件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成熟速度。在降水过多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延迟收割,以避免水分过多对小麦造成影响。收割时机的选择还需要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过早收割可能导致产量降低,而过晚收割可能会影响小麦的品质。因此,决策者需要在产量和品质之间进行权衡。在我国陕西省,农业专家和农民通常会联合进行小麦收割时机的决策。他们会定期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进行成熟度检测,并结合气象预报和历史数据进行分析[2]。

2 生育前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2.1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需要对小麦种子进行处理,如种子浸种、涂覆药剂等,以增加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这有助于防止一些土传病害和虫害的侵袭,提高幼苗的健壮程度。在我国的小麦种植中,常见的土传病害之一是稻瘟病。这种病害会对小麦幼苗造成严重损害,影响产量。为了有效防治稻瘟病,农民可以采取种子处理的方法。首先,选择具有稻瘟病抗性的小麦品种种子,以提高整体的病害防御能力。将选好的种子用稻瘟病药剂浸泡一段时间,确保药剂充分吸附在种子表面。这种药剂通常包含有效的抗病成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稻瘟病的发生。浸种后的种子需要晾晒,使药剂在种子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保护膜。这可以帮助种子在播种后有效地抵御稻瘟病。经过处理的种子可以按照正常的种植程序进行播种。种子处理不仅有助于预防稻瘟病,还可以提高小麦幼苗的整体健康状况。根据我国农业科学院的研究数据,进行了种子处理后,小麦的抗病能力明显提高。未经处理的种子,播种后稻瘟病的发病率约为25%,而经过种子处理的小麦种子,发病率仅为5%。这说明种子处理可以显著减少稻瘟病的发生,保障小麦的生长和产量[3]。

2.2土壤消毒

在播种前或播种后,可以采用适当的土壤消毒方法,如化学消毒或热处理,以减少土壤中病原体和害虫的数量。这有助于保护小麦幼苗免受潜在威胁。举例来说,甲基溴草酮是一种广谱的土壤消毒剂,常用于防治土传病害和害虫。在我国,小麦生育前期,特别是冬季小麦播种前,农民广泛应用甲基溴草酮来保护幼苗免受病虫害侵袭。在小麦播种前,农民首先对土壤进行清理,清除残留的植物残渣和杂草,确保土壤表面平整。在一些甲基溴草酮的应用场景中,农民会使用塑料薄膜覆盖整个播种区域,将土壤封闭在塑料下面。这可以提高甲基溴草酮的浓度和效果,同时减少了其在环境中的扩散。甲基溴草酮作为液体或气体注入土壤中,然后在土壤中进行扩散和蒸发。在气体状态下,它可以渗透土壤中的微小孔隙,达到更好的消毒效果。甲基溴草酮的施用通常在天气温暖干燥的情况下进行,这有助于提高消毒效果,减少水分对其造成的影响。根据我国农业部的数据,甲基溴草酮在小麦种植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使用甲基溴草酮进行土壤消毒的冬季小麦田块,相较于未使用的对照田块,小麦的发芽率提高了15%,植株生长更为健壮。值得注意的是,甲基溴草酮作为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一定的环境和健康风险。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遵循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农田生态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2.3密植管理

通过适当的密植方式,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合理的植株间距可以降低病害在植株之间的传播速度,从而减少感染机会。举例来说,陕西省是我国重要的小麦生产地,在过去的几年中,当地一种植基地的小麦产量受到了白粉病的威胁,传统的种植方式使得病害传播速度加快。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当地农民采取了密植管理措施,以期降低病害传播风险,同时提高产量。在小麦种植中,传统植株间距为25厘米。然而,经过研究和试验,农业专家建议将植株间距调整为15厘米,以实现更紧密的排列。农民们还采用了新的播种方法,使用精准播种机具,确保种子按照15厘米的间距均匀分布在田地中。这有助于在早期形成致密的小麦植被,降低了病害传播的可能性。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农民需要定期巡视田地,特别关注植株是否出现白粉病的迹象。一旦发现问题,农民会立即采取措施,如局部喷洒药剂,以阻止病害的扩散。在经过两年的密植管理实践后,当地的小麦种植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密植管理下,小麦的单株产量相比传统种植增加了10%。这是因为密植有助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同时白粉病的传播速度显著减慢。密植的小麦植被形成了紧密的阻隔层,降低了病害的传播率,使得病害难以在田地中扩散[4]。

2.4监测警报

定期巡视田间,检查植株是否出现异常症状或虫害迹象。及早发现问题,可以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防止问题扩大。例如,小麦叶枯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它在生育前期可能对幼苗造成严重危害。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这种病害,农民和研究人员采取了各种监测和早期警报措施,包括设置监测网点,农民们在小麦种植区域内,设立监测网点,涵盖不同地理和气候条件。每个监测网点都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定期巡视和记录。巡视人员会检查小麦植株的叶片,寻找叶枯病的典型症状,如叶片边缘逐渐枯黄并褪绿,形成“枯死带”。使用疾病发病指数(DSI)等指标,对不同监测网点的病害程度进行评估。DSI是通过测量感病面积和病害严重程度来计算的,从而更准确地了解病害的扩展情况。而每次巡视后,巡视人员会记录发现的病害数据,并将其汇总到中心数据库中。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病害暴发趋势,以便及早做出预警。在河北省一小麦种植区,设立了10个监测网点,每个网点分布在不同的农田内。在2022年的生长季节中,从小麦出苗开始,每隔一周进行一次巡视,经过连续监测,在第三周的巡视中,发现有3个监测网点出现了叶枯病的症状,感病面积分别为2%、5%和7%。根据病害指数计算公式,得出相应的疾病发病指数为2.6、5.2和7.3。通过这些数据,农民和专家可以发现病害在特定区域内的扩散情况,并可以提前采取防治措施。

2.5生态平衡调节

鼓励天敌和益虫的存在,维持生态平衡。一些天敌和益虫可以帮助控制病害和害虫的数量,降低农药使用,有助于保持农田生态的稳定性。举例说明,在我国北方的麦田,常常受到蚜虫等害虫的侵害。传统上,人们通常倾向于使用化学农药来控制害虫,但这往往会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被破坏的风险。因此,采用生态平衡调控方法来管理蚜虫成为了一种可行的选择。首先,农民需要定期对麦田进行巡视,识别蚜虫的种类和数量。同时,要注意观察是否有与蚜虫天敌相关的益虫存在,比如瓢虫、寄生蜂等。如果发现蚜虫天敌存在,农民可以采取措施来增加这些益虫的数量。例如,可以采取保护性施肥措施,提供更多的花朵来吸引益虫。此外,还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以避免杀死有益的害虫天敌。如果天敌数量不足,农民可以考虑定点释放益虫,帮助建立起生态平衡。例如,释放一定数量的寄生蜂来控制蚜虫数量。在实施生态平衡调控后,需要继续监测麦田中的害虫和益虫数量,以及小麦的生长情况。根据监测结果,适时调整调控策略,保持生态平衡[5]。

我们从多个方面研究探讨了小麦种植及生育前期病虫害防治技术。通过科学合理地实施这些技术,我们可以为粮食生产做出贡献,提升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我们也需要通過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来完善和创新这些技术,以适应不同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为小麦种植业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翠玲.浅谈小麦种植及生育前期病虫害防治技术[J].河北农业,2023(07):74-75.

[2]郑承波,陈延忠.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种子科技,2023,41(13):117-119.

[3]孙树华.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与综合防治技术分析[J].种子科技,2023,41(13):108-110.

[4]王玉玲.小麦病虫害防治中植保无人机的应用[J].种子科技,2023,41(08):114-116+120.

[5]耿丰华.绿色植保理念下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03):145-146.

猜你喜欢
种子处理病虫害防治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金桥(2021年10期)2021-11-05 07:23:28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今日农业(2021年13期)2021-08-14 01:38:00
哭娃小麦
云南怒江州泸水县楤木栽培技术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
园林病虫害科学防治的有效措施浅谈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探讨大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议植树造林方法及抚育管理技术
科技资讯(2015年5期)2016-01-14 17: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