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具体表现及综合防控策略探究

2024-05-13 10:09吕先锋
种子世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水稻种植防控措施

吕先锋

摘 要:稻米作为我国人民日常所需的主要食品来源,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种植的过程中,各种疫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稻的种植水平,降低稻米的产量与品质,影响了粮食安全,从而降低了农户的经济收益,也阻碍了当地农业的健康平稳发展。对此,本文针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综合防控措施展开研究,通过不断加强对水稻种植的防控力度,有效降低农户的损失,促进稻米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稻种植;细菌性条斑病;防控措施

与其他作物相比,水稻的生存能力强,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存在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损害种植者的整体效益,在实际的栽培过程中,应提高对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重视程度。优化种子的处理方式,推广高效栽培措施,提升农户的防范意识。为了进一步提升水稻产量及品质,生产者应积极运用各种综合防治手段,不断优化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方式,降低疫病发生的概率,促进稻米产业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

1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具体表现

1.1病征

在我国农业结构中,稻米产业是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其种植面积约占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产量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50%左右。水稻的种植面积比重较大,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会对水稻种植造成严重危害。细菌性条斑病的主要病征是发生在水稻的叶片上,对幼龄叶片的伤害最大。在秧苗期,叶片上会出现明显的条斑。在发展初期,主要是深绿色的半透明水渍,随着病征的逐渐加深,沿着水稻叶片的脉络逐渐扩展,直至形成1cm左右的淡黄色狭条斑,这时病征已经较为明显。在病情逐渐蔓延的过程中,可能会形成范围较大的枯死斑,严重时可达4~6cm。在病斑的两端会产生鱼籽状的菌脓,在阳光的作用下,菌脓逐渐干燥成琥珀状,牢牢吸附在叶片的表面,不易脱落。在病情严重阶段,多个病斑可能相互连接,导致整片稻叶逐渐变为红褐色,最后枯死。

1.2发病规律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流行的过程中,与白叶枯病征较为类似,在治疗时,相关人员也可以借鉴白叶枯病的处理方式。该病害主要通过种子的调运工作实现远距离传播,在此基础上,一旦病菌通过灌溉的方式接触到秧苗,则会迅速发病,形成条斑。当稻田中出现病株以后,在风、雨、水等自然环境的作用下,会将病株上产生的菌脓快速传播,导致病害蔓延。细菌性条斑病的流行程度受水稻品种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据统计,目前尚未发现免疫品种,因此在种植的过程中,种植户应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1]。

经过研究表明,水稻品种的不同导致其对于细菌性条斑病的抗病基因型不同,对于细菌性条斑病具有完全抗性的水稻品种,目前还没有出现。一般杂交籼稻品种,在田间具备足量的病菌之后,在夏季暴雨频发的阶段会给病菌提供可乘之机。由于台风等恶劣天气的影响,水稻叶片会产生一定的伤口,病菌就会从伤口处随机入侵而导致疫情传播。

2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控措施

2.1优化种子防控方式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面积达到220万亩次,正常情况下,病叶率达到8%~15%,严重时甚至会达到30%~50%。因此,对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迫在眉睫。为了有效控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控形势,应优化种子的防控措施。目前,随着水稻种植技术的日益深入,水稻品种也随之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从根本上来说,水稻品种的选择对于整体种植区域的实际发病率有着一定的影响,同时也是影响其产量以及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果选择抗病性较强的水稻品种,则会在极大程度上降低病斑的蔓延时间,且抑制病斑的扩展,降低病斑与菌脓的实际分布。总的来说,水稻品种的质量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栽培的过程中,应选择优质且抗病能力较高的品种。水稻种子的抗病性是农业生产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要想保证水稻在生产过程中少受病菌侵害,确保丰产丰收,相关部门应做好种子调运工作,优化选种机制,选择优质高产的品种,同时完善植物检疫工作,植物检疫工作能够有效杜绝和防范细菌性条斑病的蔓延和扩散[2]。

在引进稻种的过程中,应严格避免使用感病品种,从源头上控制病害的发生。通常情况下,相比常规稻种,杂交稻种的患病概率较高。相比杂交籼稻品种,在种植过程中,糯稻和粳稻不易感病,这说明不同品种之间对于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不同。在种植过程中,应合理布局水稻种植结构,避免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防止产生大规模患病的情况。在调运水稻种子的过程中,应严格审查产地的检疫证以及相关资质证明,避免造成病菌传播。同时对于种子的处理工作来说,技术人员应结合当地土壤的种植特性以及水稻的品种,加强水稻的测试工作。在药剂防治的过程中,应在播种之前对种子进行处理,可选用噻唑锌、三氯异氰尿酸浸种,或试验咯菌·噻霉酮包衣、示范氯溴异氰尿酸浸种。浸种时要保证浸种时间在48~60小时之间,在日平均气温18~20℃时,浸种60小时,23~25℃时,浸种48小时,浸种时药液要淹没稻种,袋装化浸种时稻种装2/3袋,并时常翻动种子,确保浸匀浸透,浸后不需淘洗,直接播种或催短芽播种。分批浸种时切忌废液再利用,以防药剂浓度下降和病菌污染降低效果。在秧田期,应统一用药时间,在水稻达到3叶期时,采用噻唑锌、噻菌铜、春雷霉素、解淀粉芽孢杆菌 LX-11等药剂进行交替轮换使用,按药剂登记药量用药,用足水量。

2.2对秧苗期实施预防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从根本上来说属于细菌性病害,如果处于病菌适宜生长的天气条件下,则会大面积迅速蔓延,再实施预防措施已经为时已晚。因此,应在秧苗期对水稻实施预防,降低病叶率。在育秧时,应坚持无病壮秧的种植原则。避免将病稻草作为遮阳覆盖物,杜绝带菌进田,并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壮秧。在水稻种苗移栽前几天,应提前对其进行药剂预防,种植户可以选用噻唑锌或者春雷霉素等药剂防治。在拔秧时,不用前茬的病稻草捆扎秧苗,杜绝将菌源带入大田[3]。

施肥作为保证水稻质量与产量的主要手段,应在防治过程中,根据水稻的实际生长情况进行科学施肥,通过提高肥水施用水平,增强水稻自身的抗病能力,使其茁壮成长。科学合理的施肥方式能够有效满足水稻生长中所需的养分,使其持续吸收养分,为其实现高产提供保障。种植户应增强对于施肥科学性与合理性的重视,根据水稻生长的实际情况按阶段合理施肥。水稻在生育期,对于施肥有着较高的标准,种植户应制定科学的施肥方式,在完全保证肥料均衡施用的前提下,多施有机肥,在使用药剂防治的过程中,应对秧苗在移栽之前实施喷药保护,带药下田,如果在生长的过程中,气候有利于水稻发病,则应进行普遍防治,有效控制病害的蔓延。通常情况下,在台风暴雨天气过后,应立即进行打药预防。种植户可在20%噻菌铜悬浮剂、20%噻唑锌悬浮剂、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20%噻森铜悬浮剂等药剂中任选几种交替使用,在有效延长农药使用期限的基础上,坚持一周左右施药一次,连续2~3次,即可有效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扩展蔓延。在喷洒农药时,应根据实际种植面积科学计算用药量及用水量,合理配比,避免浓度过高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同时也要注意喷洒方式保证水稻叶面受药面积均匀,提高防治效果。

2.3推广高效栽培措施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较为常见且广泛应用的种植方式为水稻移栽,移栽的过程中,农户应根据水稻种植的需求选取适宜的移栽技术,进一步推广高效的栽培措施,实现水稻的科学种植。在这一过程中,应贯彻落实“降低菌源为主、药剂防治为基”的防治原则,采取高效的农业栽培措施,在符合绿色稻米生产标准的基础上,加强药物预防。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是水稻实现高产的基础,同时对于病虫害的蔓延有着一定的抑制作用,具体的操作主要是适龄移栽、合理密植与肥水管理三方面。在对肥料的使用方面,应根据种植情况施足基肥,肥料可以补充水稻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肥料不足则会减缓水稻的生长速度,所以合理施肥是保证水稻生长发育的基础。因此,应坚持早追施分蘖肥的理念,在追施拔节孕穗肥的过程中,坚持适量的原则。在结合病虫害防治的阶段,可以针对叶面的情况补施叶面肥,注重水稻各项微量元素的平衡性。

在水浆管理方面,应注重推广间歇灌溉技术,在水稻全生育周期内,秧苗期应控制水量,保持浅水层,避免水量较大,为病菌的滋生提供机会。在水稻灌浆以后,应以间隙灌溉、前水不见后水、湿润为主,确保在收获前期保持稻田内无积水、土壤沉实、不陷脚,以利于机械收割。在水稻收割以后,应及时深耕犁田,在充分深翻的过程中,将病菌深埋入土中,降低发病的风险。高效栽培措施应贯穿于种植水稻的全过程,通过消除并降低菌源、健株防病、科学管理,从源头上,尽一切可能,恶化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源生存空间,从而进一步降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的概率[4]。

2.4加强病情普查与防控力度

针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种子检疫部门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针对目前的形式,主动打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积极推广抗病品种,保证本地稻米种植的产量高、米质好。目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绿色优质健康的稻米供不应求,种子检疫部门应加强普查与防控的力度,对于调运进来的种子实施检疫鉴定。通过到种子产地进行实地查验,解决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对当地稻米产业造成的危害。通过宣传、动员的方式强化种植户的防范意识,建立健全水稻病虫害预防机制,有效规范农户的生产行为,进而控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暴发。

当地农业部门应强化自身的引导作用,增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害防控的成效,通过指导种植户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增强种植户对于细菌性条斑病发生条件的认识。在普查过程中,应针对发病面积以及实际情况进行,充分掌握发病的数据以及防治效果,在全面普查之后,可以了解产量的损失情况,同时针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总结经验,为制定专业的防控策略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发病过程中对于当地农业经济造成的危害是不可逆的,因此,政府部门应增强病害防治的重视程度,通过加强与技术人员的沟通,了解病害的发生条件,针对实际情况建立病害防控小组。深入稻田之中,从种源以及运输等方面进行防控。相信在政府部门的参与下,细菌性条斑病传播速度能够有效降低,减少稻田发病的面积,切实保证农户的收益,降低经济损失。

2.5提高农户防范意识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对于稻米产业有着很大的威胁,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水稻的整体产量、品质下降,严重影响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因此,在种植过程中,种植户应全力做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同时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以此降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概率。在针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过程中,可以采用相关技术,保证稻米的品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从本质上来说,属于高温高湿病害,在栽培过程中,一旦温度与湿度发生变化,则会对其流行造成影响。通常情况下,温度达到25~30℃,濕度相对饱和,有利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与流行。气温持续升高,达到38℃以上时,病菌的生长速度反而会明显减缓,病情的进一步蔓延情况有所抑制。因此,种植户应根据天气情况及时观察稻田中水稻的生长情况,提高自身的环境敏感性,增强防范意识[5]。

水稻的生长环境事关其能否健康生长,良好的环境不仅能够避免各项疫病的发生,同时还能够保证稻米的品质,为其后续的销售奠定一定的基础。农户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应对农药包装的废弃物做好回收处置,避免农药残留对稻田造成污染,降低稻米的品质。在种植时充分听取专家的种植经验,根据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病的原因做好全面分析,掌握该项病害的具体表现,使其在发病初期能够及时被发现,并立即开展治疗措施。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此背景下,种植户应坚持防大于治的原则,从根本上降低病害的发生概率,在调运种子的过程中,应保持谨慎仔细的态度,做好实地考察后,选取优良健康的种子。通过逐步分析水稻的生长特性,学习相关种植经验,丰富自身的种植技能,结合实际情况,从根本上达到预防的目的。另外,结合自身的经验,配套农业技术,依据当地的气候环境,通过全面落实防控关键技术,开展防范技能交流会,进一步降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风险。当地农技部门应加强对于细菌性条斑病危害性的宣传,提升农户的警觉性,使其树立病害防范的责任感。

综上所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产生对于水稻产量及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不仅降低产量,还会严重影响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因此,种植户应针对该病害的发生原因以及具体表现进行深入学习,确保能够及时发现病害并展开治理。优化种子防控方式,秧苗期实施预防,推广高效栽培措施,加强疫病普查与防控力度,提高种植户防范意识,有效控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蔓延、扩展,切实保障稻米种植者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稻米产业绿色、优质、高产、高效、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培枝.5种杀菌剂全程处理技术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效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基层农技推广,2023,11(07):61-64.

[2]李锦兰.水稻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绿色防控[J].种子科技,2023,41(13):54-56.

[3]赵蓓蓓.水稻栽培技术及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研究[J].种子科技,2023,41(12):82-84.

[4]何艳江.水稻栽培技术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浅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3(06):64-65.

[5]闫玉芳.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和综合防治方法[J].种子科技,2023,41(10):118-120.

猜你喜欢
水稻种植防控措施
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分析
水稻种植中关于抗病技术的创新探讨
区域自动观测站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分析
连江县松材线虫病防控措施探讨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与防控措施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重庆云阳同一地区不同土质种植的质量分析
预付账款的管理及风险防控措施探究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