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小麦种植技术应用与病虫害防治策略

2024-05-13 10:09高霞邵景锐
种子世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高霞 邵景锐

摘 要:山东省作为我国的重要农业省份,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小麦属于重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非常广阔,且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涉及此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进步。本文将主要探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小麦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现代化。

关键词:小麦;农业现代化;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病虫害防治是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关键环节。其从传统的粗放型种植模式向现代化、精细化种植模式转变,使小麦种植技术得以不断创新和完善,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农民收入增长的要求。为了解决小麦的产量与质量问题,本文通过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探讨有效的病虫害防治策略和方法,以提供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

1小麦种植技术

1.1优质品种选育

1.1.1品种特点

山东省地域辽阔,气候变化多样,从沿海平原到内陆山区差异显著。因此,山东省小麦品种具备较强的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下的种植。其优质品种具备一定的抗病虫害能力,能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并降低农药使用量。且能达到一定的产量标准,确保农民的收益。同时,其还具备抗旱、抗倒伏等特性,大幅度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因此,山东地区的优质小麦具备良好的性能,这也是其用于食品加工的主要原因。

1.1.2选育策略

为提高小麦的品质与产量,优质品种的选育策略起到关键作用。第一,小麦遗传资源的收集与评价。通过收集不同地区的小麦遗传资源,包括本地传统品种和国内外引进品种。再对这些资源进行评价和鉴定,筛选出适合山东省栽培的抗逆性和优质性状表现突出的品种。第二,杂交育种技术。利用不同的亲本品种进行杂交,通过优势互补和基因重组,创造出新的优质品种。重点关注产量、抗病虫害性和品质等性状的改良。第三,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重要性状进行快速和准确的检测,加快优质品种的选育进程。第四,筛选与验证。通过大面积的试验示范和多年的筛选,对潜在的优质品种进行验证。考虑种植环境、管理措施和市场需求等因素,评估其适应性和稳定性。第五,推广应用与示范推广。将优质品种推广给农民,加强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种植技术的水平,促进优质品种的大规模种植。

1.1.3优质品种示例

山麦20号是山东省自主培育的早熟型小麦品种,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和耐寒性,适应性广泛。该品种的籽粒较大,黄白色,蛋白质含量高,面筋质量好,常用于制作面粉和面食产品。山麦20号在部分种植区域表现出稳定的产量和优良的品质,受到农民的欢迎和推广。烟台冬小麦8号同样是山东省早熟型小麦品种。其适应性广,具有较强的耐寒性、抗逆性,在烟台地区种植的该物种表现出优异的适应性。鲁麦88号是山东省中熟型小麦品种,具有较好的耐寒性和抗逆性。该品种适应山东省的气候条件,产量稳定且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优良的面筋质量。其中,烟台冬小麦8号具有较好的抗病虫害能力,能够较大程度地减少病虫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2精细化播种模式

1.2.1精准播种时间

精细化播种技术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旨在通过科学、精准的方法控制播种参数和农艺措施,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降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在精细化播种技术中,安排合理的播种时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习性和需求,结合气象条件和土壤状况,确定最佳的播种时间。利用现代化气象站和气象预报技术,监测气温、湿度、降水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播种窗口期。如此,才可以使小麦长时间生长和积累养分,产出符合要求和优质可选的小麦品种。

1.2.2精准播种密度控制

在播种小麦的过程中,要精准实施对于密度的控制,需要大量的经验与实践去理解。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习性和品种特点,结合土壤肥力和水分条件,确定合理的播种密度。通过科学调整播种机械的排种数量,保证每亩播种数量的准确性和均匀性。利用现代化的播种设备如智能播种机和GPS定位技术,可以实现精准播种,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和养分利用率。

1.2.3精准施肥技术

精准的施肥技术需要剖析农作物的内在和外在原因,基于土壤養分状况和作物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通过土壤测试和养分监测,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pH值等指标,确定施肥的类型、时间和剂量。在施肥过程中,采用基于作物生长期的定量施肥、叶面喷施等手段,实现针对性的养分供应,能大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从而提高施肥效果和作物品质。

1.2.4精准灌溉管理

精准的灌溉技术在小麦领域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其按照作物的水分需求和土壤水分状况,采取精确的灌溉控制策略。结合土壤水分传感器和气象站的数据,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和蒸散发情况,实时调整灌溉量和灌溉频次。且利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田排水情况的改善。通过合理的排灌,控制土壤湿度,能减少浸泡和渗漏造成的养分流失和土壤侵蚀。

1.3宽幅匀播栽种技术

山东省的宽幅匀栽种技术是在农田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播种技术,其中核心原理是通过合理调整作物的行距和株行间距,使每亩种植的作物数量相对较少,但仍能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这样做的目的是优化植株之间的空间利用,减少作物之间的竞争,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作物的产量。山东省地处黄渤海平原,土壤类型复杂多样,宽幅匀栽种技术适应性强,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进行调整,以适应当地的土壤环境。宽幅匀栽种技术在栽种上减少了作物之间的接触,使病虫害易于传播的条件减少,有助于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速度,降低防治的成本。该技术还能方便农民进行管理和机械化作业,如施肥、喷药、收割等操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另外,宽幅匀栽种技术还能减少耕地的裸露面积,增加覆盖物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土壤保持水分和防止水土流失。其一,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可以提高小麦的光合效率和产量,且能通过适当增加行距和株行间距,减少植株之间的竞争,实现作物充分生长发育。其二,被广泛应用于花卉的种植中,通过调整行距和株行间距,改善花卉的生长环境,提高开花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2小麦病虫害防治

2.1绿色防治

2.1.1防治方法

绿色病虫害防治是在农业生产中采用环保、可持续的方式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法通常依赖于化学农药,但由于其潜在的环境污染和對人体健康的风险,所以人们越来越关注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其原理是通过合理的、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与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相比,绿色病虫害防治更加注重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尽量避免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绿色病虫害防治强调以预防为主,即通过良好的管理措施和合理的栽培技术,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例如选择适合的品种、优化种植结构、合理施肥和灌溉,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生物防治是绿色防治的核心内容之一,其方法是通过引入天敌、寄生虫和捕食性昆虫等自然的生物控制因子,控制害虫和病原体的数量和传播。例如利用昆虫和鸟类对害虫进行捕食,使用昆虫、细菌和真菌等天敌对病原体进行控制。植物保健方法则是通过增强植物的健康状态,提高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具体包括科学施肥、合理灌溉、适时修剪和疏果等措施,以增强植物的抵御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其中,环境调控更能通过调整农田环境、改善生态条件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例如合理轮作、间种、栽培密度和覆盖物等,以降低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且在必要时绿色防治也会使用有选择性、低毒性的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指南进行施药,以减少对非目标生物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2.1.2方法优势

绿色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控制和综合管理等方法,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多样性。还能避免对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残留物对农产品的污染,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此外,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频次的特性,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益、满足当前的农业需求。因此,在防治过程中要依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制定合理的使用计划,才能保护未来的资源与环境。

2.2农业防治

2.2.1防治原理

农业病虫害防治是在农业生产中采用各种手段和技术来预防、控制和消除病虫害的发生,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增加农产品的产量。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对于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在农业防治中以预防为主,强调预防胜于治疗,通过良好的管理和栽培措施,提高作物的自然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采用多种手段和技术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有针对性地进行病虫害防治,从源头上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当然,必要时农业防治同样会选择低毒、高效、环保的农药,结合科学施药技术和剂量控制,减少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也是可取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然需要不断开展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开发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和产品,提高防治效果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2.2.2农业防治措施

农业病虫害防治措施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病虫害类型、作物种类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在防治过程中要遵循农作物的适生区域和病虫害的分布规律,选择适合的品种和栽培区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通过合理的轮作、间作和混作,改变农田的种植结构,降低病虫害的传播和积累。及时清除和销毁病株、虫卵和病虫害的寄主,能减少其在农田中的数量和传播速度。使用诱虫剂、黄板和性信息素等,进行害虫的监测和预警,让工作人员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防止害虫大面积暴发。

此外,利用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手段,培育抗病虫害的转基因作物或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良传统品种,能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再通过合理施肥、灌溉、排水,并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包括适时耕作、疏果修枝、定期除草等,能提高作物的健康状态和免疫力,保持农田的生态环境平衡,提供合适的生长条件。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来监测、预警和管理病虫害,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例如,利用遥感技术、无人机等手段对农田进行巡查,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利用传感器、气象站等设备对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利用互联网、手机APP等平台,向农民提供病虫害防治的信息和技术指导。此种信息化管理不仅提高监测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还为农民提供科学的防治建议,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2.2.3技术推广与应用

为了有效推进农业病虫害防治,还需要加强技术推广与应用,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建设和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服务能力。开展农民培训和现场示范,传授农业病虫害防治的知识和技术,帮助农民正确使用防治方法。制定相关的政策与措施,鼓励农民采用绿色、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提供相应的补贴和奖励。通过农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加强农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抵御病虫害的侵害,提高防治效果。

2.3科学用药

针对不同的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要选用合适的农药品种。例如,对于小麦锈病,可以选用三唑酮、萎锈灵等;对于小麦蚜虫,则可以选用吡虫啉、啶虫脒;喷雾法多用于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等;拌种法可以用于防治小麦纹枯病、全蚀病等;土壤处理法可以用于防治小麦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同时,在用药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浓度和剂量进行配制和使用。如果使用浓度和剂量过低,可能无法达到防治效果;如果使用浓度和剂量过高,可能会对小麦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要注意使用次数和时间,过多会造成农药的残留与浪费,过少则可能无法达到防治效果。

在科学用药后,要进行防治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可以通过实地观察、病虫害调查、样品采集等方式来进行,通过及时反馈和评估,可以了解防治效果,并根据需要做出调整和改进。应该将农药存放在专用的储存设施中,远离食品、饮水和火源,确保农药的安全和有效性。对使用后的容器和废弃物进行正确处理,或者交给专业机构进行处理,不得随意倾倒或丢弃。其中装农药的容器应该彻底清洗干净并完全排空,清洗后可以将清洗液与施用液混合喷洒到作物上,实现防治虫害效果最大化,同时应多注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将两种或多种农药混合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和扩大防治范围。但是,混合使用农药时要特别注意化学性质和药效的相互影响,避免出现药害和中毒等不良后果。为了防止病虫害产生抗药性,还需要合理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轮换使用农药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抗药性的产生,提高防治效果。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优先选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其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天然农药,具有环保、安全、无毒的优点。因此,过程中要依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制定合理的使用计划。

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应更加注重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通过利用智能化的农业管理系统,实现精确种植、精准施肥和精准喷药等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巩固相关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永刚,袁春峰,唐璇.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究[J].农家科技(下旬刊),2022(12):13-15.

[2]樊萍.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施肥技术研究[J].当代农机,2023(08):85+87.

[3]董飞.冬小麦种植技术优化及病虫害防治研究[J].种子科技,2023,41(13):60-62.

[4]于红彬.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探讨[J].农村实用技术,2023(07):88-89.

[5]杨兆宁.潍坊地区冬小麦种植技术的优化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06):186-187.

猜你喜欢
农业现代化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