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秋瑞 王丽 李秀香
摘 要:目的:分析标准化护理在小儿哮喘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武威市凉州医院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哮喘患儿108例,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标准化护理。评估干预效果、肺功能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疾病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干预后的肺功能各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各项疾病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等均较对照组短(P <0.05)。观察组干预后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ACT)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哮喘患儿进行标准化针对性护理,对其疾病症状的改善,肺功能的改善效果好,可缩短患儿康复时间,提升疾病控制效果。
关键词:小儿哮喘,标准化护理,肺功能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4.066
小儿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肺部疾病之一,其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喘鸣、呼吸困难等,是一种具有气道高反应性的可逆性疾病。临床调查显示[1],婴幼儿哮喘的发病率较高,病程较长,对幼儿的学习、生活和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小儿哮喘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早期治疗和护理对改善小儿哮喘的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标准化护理研究逐渐丰富,本次研究将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改进,在其基础上,融合针对小儿哮喘发病特点的干预措施,形成标准化护理方法,将其运用在其治疗期间,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的病例资料为武威市凉州医院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小儿哮喘患儿,共108例,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54例。观察组:男29例,女25例,年龄1~10岁,平均(6.2±2.0)岁。对照组:男27例,女27例,年龄2~10岁,平均(6.5±2.3)岁。分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纳入标准:(1)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版)对小儿哮喘的诊断标准;(2)经影像学等检查确诊;(3)患儿及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者;(2)认知、精神异常等不配合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1)病情监测:每天定时巡视病房,监护病情,注意观测患儿生命体征,定期测量患儿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2)用药指导:遵医嘱指导患儿用药,按时按量给予吸入型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型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和吸入型激素等药物,并教授正确的吸入技巧和药物使用方法[2]。注意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时间和剂量,避免过量或漏用;(3)环境:定期清洁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空气污染物,如烟雾、灰尘等,避免使用有刺激性气味的清洁剂和香水[3],避免环境不良刺激;(4)饮食:注意患儿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保证充足的饮水量;(5)健康宣教:提供哮喘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法,指导家长了解患儿的哮喘诱发因素,如过敏原(如尘螨、花粉)、病毒感染、气候变化、运动等。告知家属及患儿生活中需保持室内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更换床上用品,选择合适的床上用品和家居装饰材料,避免过敏原的积累,避免与感染者接触,注意保暖等。
1.2.2 观察组
实施标准化护理,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针对疾病症状的护理。(1)咳嗽:①注意观测咳嗽的特征。护士应详细记录小儿咳嗽的频次、时长、性质。这种观测可以帮助评估疾病的严重性和变化情况。②保持房间清洁。尽量防止烟雾、灰尘等污染物进入房间,并要保持室内环境湿润,可使用加湿器或湿毛巾擦拭。③鼓励宝宝多喝水。多饮水可以稀释痰液,减轻咳嗽症状,鼓励患儿多饮水,尤其是温热水。(2)喘息:①注意觀测喘息的频次与程度。医护人员应追踪小儿喘息的数量、时长和程度(轻、中、重),以了解喘息的情况。②采取适当的体位。根据患儿的情况,护理人员帮助患儿选择合适的体位,如轻、中度喘息时半躺,重度喘息时取坐位,帮助减轻不适。③规范使用喷雾疗法。喷雾疗法是一种常见的缓解哮喘的方式。护理人员按照医生的指示正确使用喷雾器,并注意儿童的反应。(3)呼吸困难:①注意呼吸困难的程度。监测患儿的呼吸频率、深度和力度,如出现气促或呼吸深慢、有三凹征,及时与医师沟通。②确保儿童获得足够氧气。定期清理患儿口腔内的异物,有痰液不易咯出时,遵医嘱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以保证呼吸通畅,如果儿童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及时遵医嘱进行吸氧治疗,并叮嘱家属及患儿足疗程吸氧。③协助患儿进行正确的呼吸练习。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的情况,教导患儿深呼吸、慢呼吸的正确方式,进行肺活量训练,以帮助增强呼吸肌的功能[4]。(4)不良情绪:哮喘会引发呼吸急促、喘息,常会使儿童感到焦虑、恐慌,护理人员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心理疏导及心理支持,具体为关注儿童的精神状况,并与他们进行多次交流,与患儿的家人进行沟通,充分理解患儿的需求,并结合他们的病情和精神状况,制定适当的照顾方案,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患儿的需求。叮嘱家属多鼓励和安慰患儿,与他们一起玩游戏,讲故事,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并加强理解和交流。
1.3 观察指标
(1)评估干预效果。完全缓解:气促、肺部哮鸣音等症状均消失,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部分缓解:上述评估指标均有进行性改善;未缓解:上述评估指标与干预前对比,变化并不明显。前两项为总缓解率。
(2)评估肺功能。在护理干预前1天、患儿出院时,进行肺功能相关指标评估,进行肺活量(VC)、最大呼气第一秒呼出气量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一秒率(FEV1/FVC)测定,仪器为日本美能AS-507型肺功能检测仪。
(3)评估治疗时间。统计呼吸困难、喘憋、气促、肺部哮鸣音症状消失时间,统计患儿住院时间。
(4)评估疾病控制效果。用儿童哮喘控制測试问卷(C-ACT)对疾病控制效果进行评估,评分最高27分,最低0分,评分达到19分以上为疾病控制良好。在干预前后分别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以S P S S 2 2 . 0 软件对比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干预效果对比
观察组疾病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1。
2.2 肺功能对比
干预前肺功能指标差异不显著(P >0.05);干预后观察组的VC、FEV1、FVC、FEV1/FV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2。
2.3 治疗时间对比
观察组各项疾病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等均较对照组短(P<0.05),详细数据见表3。
2.4 疾病控制效果对比
干预前C-ACT评分差异不显著(P >0.05);干预后观察组C-AC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4。
3 讨 论
哮喘是儿童常见的疾病,可分为急性期、慢性期和临床缓解期三个阶段。哮喘的发生受到基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急性支气管哮喘表现为气喘、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有时还伴有胸部疼痛,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其特点是呼出气流减少。常规护理主要是遵医嘱开展各项护理工作,多是进行普适性护理,病情监测内容简单,仅进行常规生命体征监测,缺乏对哮喘特异性症状的观察。其他常规护理措施如用药指导、环境照顾、饮食护理、健康宣教等,也存在缺乏针对性、忽视了个体化差异的问题,干预效果欠佳[2]。本次研究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融合针对哮喘患儿常出现的各主要症状的干预方法,进行标准化护理,格外注意患儿呼吸系统功能及症状,在疾病出现不同情况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患儿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提高临床恢复速度,提高疾病缓解率,更好地提升患儿肺功能。综上,标准化护理方案的实施,可提升小儿哮喘疾病控制效果,改善患儿肺功能,希望本研究对增进小儿哮喘护理标准化有益。
参考文献
[1]骆晓燕,曾秀英,刘惠云.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在小儿哮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21):145-147.
[2]陈爽.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在小儿哮喘雾化治疗护理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1):37-40.
[3]李越.针对性护理在雾化吸入激素治疗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30):5705-5707.
[4]张凤蝉.一站式护理干预在小儿哮喘氧驱动雾化吸入中的应用及对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J ] .中国医药科学,2023,13(6):105-108+146.
作者简介
万秋瑞,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小儿呼吸道疾病、小儿肺功能检测等儿科护理。
(责任编辑:刘宪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