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低年级生活化识字教学路径

2024-05-13 11:10李业波
天津教育·下 2024年3期
关键词:姓氏生字识字

李业波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教师要设计合适的习题,尽量让学生在学校完成作业,提高教学效率,以减轻学生在课后的学习负担,使学生有更多时间去发展其他的能力。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语文学科中的基础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前提。而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汉字的认读和记忆对小学生而言比较困难,因此,如何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发展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材中的基础内容,而由于我国汉字的复杂性,学生的识记过程难度较大,加上低年级学生学习经验较少、学习能力较弱,对教材中生字生词的认读和记忆难度会更大。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可以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进行联系,使学生对生活中具象化事件的记忆更深刻,与生活挂钩的学习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强化学生对汉字的理解

教材内容是固定不变的,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水平有限,针对教材中的生字,可能对汉字本身含义的理解不深入,或者压根不理解其在生活中具体指代什么。因此,教师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和文本进行教学的同时,将生活中相关的事物或者事件引入课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带领学生理解汉字,进而强化学生对汉字的整体认知。

二、小学语文低年级生活化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依赖教材进行教学,缺乏生活化教学的意识,局限在教材设计的内容中。或者教师进行生活化教学时,设计的教学情境和引入的生活案例比较片面,不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导致生活化教学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

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关注点放在教材中的生字上,对学生感兴趣的课外生字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学生无法及时学习自己想了解的生字,这对学生积累汉字是不利的,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小学语文低年级生活化识字教学策略

知识来源于生活,终将回归到生活,这才是教学完成闭环的最终结果。因此,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将教材中的识字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理解和記忆相关内容,同时灵活地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一)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生活情境

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约束力较差,容易分心,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围绕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来设计与学生生活贴合的场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认识到识字的重要性。

在当下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记住更多生字,往往会依据教材进行教学,意图让学生通过教材完成对字词的理解和记忆,忽视了将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快速记住生字,但是在课堂之外,学生的记忆力就会减弱,逐渐忘记学习过的内容。这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鲜明的记忆点,没有可以记忆参考的内容,导致学生在回忆知识点时存在困难,实际上,学生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和识记汉字。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枯燥、抽象的识字教学不利于学生理解。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来加深学生印象,进而降低学生的记忆难度,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课时《姓氏歌》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认读“姓、氏、李、张、古、周、王、胡、官”等13个生字;会写“姓、么、国、方、什、双、王”7个生字;可以流畅地朗读课文;了解复姓和单姓,以及可以进行简单介绍,知道自己的姓氏。

首先,对该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生活情境:我们班有那么多学生,大家是怎样记住彼此,又是如何称呼彼此的呢?大家的姓氏是否一样呢?我们来做个小调查吧。然后,教师让学生逐一快速地进行自我介绍,说出自己的名字,并上台写下自己的姓氏,后续有相同姓氏的同学就在黑板上相应的姓氏下画正字。在学生完成介绍后,教师让学生数一数黑板上共有几个姓氏,然后随机抽取一名学生,看其能够认识多少姓氏。这一环节互动结束后,教师引入今天的教学内容,先带领学生朗读一遍课文,再让学生自行朗读,然后让班上与教材中有相同姓氏的学生说出自己的姓氏歌部分,如张姓同学应该说“我姓张,弓长张”,吴姓同学应该说“我姓吴,口天吴”,以此类推。学生在认识班上的同学时,会首先记忆他们的姓氏。通过将姓氏与对应的同学进行匹配,学生更加熟悉彼此,并能够借助这种联系更好地记忆那些可能是生字的姓氏。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社交互动,还能在无形中增强学生对生字的识记能力。简而言之,学生通过记住同学的姓氏,并将其与具体的同学联系起来,不仅加深了对同学的了解,也有效促进了对生字姓氏的记忆。

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或者两个与自己不同姓氏的同学相互教学,互相学习对方的姓氏的写法。低年级的学生能够记住同学的样貌,但是很少能够写出同学完整的姓氏和名字,如果学生会认、会写对方的名字,不仅能够积累更多汉字,还可以增进双方的感情。在课后活动中,学生会一起玩耍,相互呼叫对方的名字,这种互动不仅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更起到了让学生将对方姓氏或名字与实际人物对应起来的作用。通过不断地称呼和交流,学生对同学的名字逐渐熟悉,进而巩固教学成果。

最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布置如收集作业、发放作业等任务,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学生需要正确识别并记住同学的名字。因此,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轮值,负责发放作业。为了将作业本准确无误地发放给同学,学生会积极地认读和拼写同学的名字。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汉字识记能力,还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巩固了教学内容。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不仅积累了更多的汉字,还提高了学习兴趣,这种寓教于乐的方法一举两得,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二)借助信息技术使汉字的词义具象化

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常常遇到的学习难题是很难将汉字与其对应的事物联系起来,尤其是对于某些生涩的字词,如看到实际的事物无法书写出对应的汉字、书写汉字时又无法联想到具体的事物。因此,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编写通常是文本与图片相结合的形式。但是,教材中有些图片过于动漫化,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有所出入,导致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无法对事物进行识别,并将其一一对应。因此,教师需要借助额外的手段来弥补教材的不足。在当下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在这方面的教学技能还有待提升。

例如,在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9课时《端午粽》的识字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认读生字“端、午、节、米、样、豆、肉、传”等14个生字,会写“午、叶、节、米、样、分、豆”这7个生字,还要流畅地朗读课文,知晓课文大意。流利地阅读文章是学生识字能力的体现,文章是由汉字组合而来,不仅描绘景物、记录事件,还传达情感。阅读文章有利于帮助学生将汉字放到特定的场景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但是文章中字词所描绘的一些事物是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却没有接触过的,或者接触较少,因此没有具象化的印象,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对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这方面的内容,丰富学生认知,使汉字表达的词义形象化。

如课文中提及的“粽子、箬竹叶、糯米、枣”等,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播放包粽子的活动,展示箬竹叶、糯米等的真实形象,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这些汉字,还可以增加学生的生活常识,以后学生在生活中遇到这些事物时可以说出其名称。

又如,在第10课《彩虹》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各种各样真实的彩虹图片或视频,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真实地了解彩虹的颜色和形状,发现大自然的神奇,进而更加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养成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的习惯,发现更多的自然美,如蓝天白云、河水溪流等。

直观的图片和视频可以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冲击,进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意义,进而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三)拓展学习渠道,进行家校共育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优化教学方法,设计具有多样性、实践性、层次性、综合性的作业,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此,教师需要与家长达成一致,使这样的作业得到有效落实,发挥作业的价值。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部分家长教育观念比较落后,认为知识教学是教师的责任,不愿意配合教师,导致新的教学理念得不到落实。因此,教师需要与家长沟通,传达家校共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进而得到家长的支持,共同为学生的学习助力。

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第4课时《中国美食》教学中,本课需要学生认识一些基础的蔬菜、肉类以及其他主食。而“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家长每天为学生准备餐食,菜式会更加丰富,菜品更加多样,且食材是新鲜的、真实的,便于学生识别。相较于课堂教学,家庭对这部分内容的扩充教学效果会更好。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这些基础的食材名称,如“烤鸭、水煮鱼、爆葱羊肉、小鸡炖蘑菇”,但是缺乏对食材本身的认识,且在课堂之外不会再进行同样内容的教学,导致这部分教学内容止步于该课时。另一方面,学生需要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消化,然后将知识进行迁移,进而丰富这方面的认识。结合实际考虑,家庭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由此可见,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十分重要。

对此,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请回家向家人介绍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中国美食,可以尝试让家长制作这些美食。同时欢迎大家将自己家制作的美食进行分享,可以介绍制作的方法和过程,也可以介绍自己喜欢这道美食的原因或其他方面的内容,下节课我们开设一个美食分享会。

基于这样的实践作业,学生回家后向父母介绍学习内容,既可以更好地巩固新学的生字,又能够认识新的食材,增加生活常识。

(四)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游戏教学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在课堂上精力集中的时间有限,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教师就需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特点,优化教学方法。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减少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这也是“双减”政策的要求。

部分教师在进行游戏化教学时,并没有将游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或者设计的游戏活动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的教学活动具有娱乐性,但是欠缺教育性和生活性,不利于基础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长此以往,学生对游戏化教学之外的教学活动将提不起兴趣。对此,教师需要控制好游戏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深度是指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广度是指对相关知识点的拓展程度。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课時《拍手歌》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游戏活动:

游戏一:以同桌为单位,两两一组,进行拍手游戏,一边唱拍手歌一边互相交叉拍手,谁先说错,或者出手错误则失败,要接受惩罚,如由搭档任意挑选文章中的某两个生字,将其书写两遍。这样的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且该游戏在课后也可以进行,从知识内容的深度上来看,将帮助学生巩固对本篇文章中生字的认读、书写和记忆。

游戏二:“动物园里有什么”,课文中描写了“猛虎、黄鹂、百灵鸟、熊猫”这四种动物,课后还补充了“孔雀、大雁、老鹰、锦鸡、天鹅”这五种动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补充更多的动物,如“鸡、狗、猫、野猪、河马”等。然后将学生划分为人数相等的小组进行游戏,谁不能在五秒之内说出动物名称就会被淘汰,每个小组的最终获胜者再进行决赛,选出前三名,前三名学生可以获得为自己布置作业的特权。从知识内容的广度上来看,这一游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见识有关,补充了更多的动物内容,且该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力和心理素质,满足了“双减”政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的要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中蕴藏着各种各样的识字教学资源,为教师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有利于打造生动的课堂。因此,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学习,才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内容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为学生减负的目标。

猜你喜欢
姓氏生字识字
姓氏从何而来
有趣的姓氏
读儿歌识生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识字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识字儿歌
姓氏拆解
识字谜语
生字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