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一轩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审美情趣不断发生变化,中国当代文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市场经济的冲击、网络媒体的兴起,影响着传统的文学生态和文学市场,改变了文学创作的环境,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作品质量不高、评价标准不明确、过度商业化等,使传统文学的价值取向与商业化倾向产生了矛盾。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近20年来当代文学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案,以期促进其健康发展,增强中国文学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中华文化传播作出些许贡献。
一、文学的地位和重要性
“文学是一切艺术的母体”,文学作品中描写的丰富而深刻的人类生活和社会现象,蕴含着磅礴的思想力量,为诸多艺术门类提供了表达和交流的基础。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为电影、剧本等领域提供丰富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塑造,并且能提升它们在各方面的质量,尤其是艺术表现力和观赏性。文学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让它在所有艺术形式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二、新形势下文学面临的问题
(一)五四運动中诞生的文学在当今面临挑战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源头,推动了新思想的涌现,作家们以文学为媒介表达了对过去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向往。这一时期诞生了如鲁迅、郁达夫等现实主义作家,他们通过作品深刻描绘了现代社会问题,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然而,随着社会进步,文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商潮的涌起使人们乐于把文学定格于满足快感的欲望功能,人们因厌弃以往的仆役于意识形态位置而耻谈使命和责任”(肖佩华《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对策探讨》)。读者对作品更倾向于娱乐和消遣,而非深度思考社会和个人问题。
1.文学的基本概念发生了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的基本概念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从过去强调精神追求和艺术探索的角度转变为更多地被视为娱乐和精神消遣的媒介。这种转变导致了文学作品在社会认知和价值观念上的变化,使得一些作品更加偏向于迎合市场需求和读者口味,而非深刻探讨人生、社会和文化的内涵。
2.文学的基本运作机制发生了变化
传统上,文学通过其深刻的思想和艺术表现形式参与社会和精神问题的辩论和探讨。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媒体形式的多样化,这种方式已经变得越来越罕见。现今,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视为单纯的消费品,而非作为引发思考和讨论的工具。这种变化给文学的深度和广度带来了挑战,导致一些作品缺乏深度和内涵,更多地注重于表面的娱乐性。
3.媒体类型发生了变化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的逐渐衰落给文学的传播和表达带来了双重边缘化的挑战。传统媒体的式微限制了文学作品的传播范围和受众群体,使传统文学作品在传统渠道上受到边缘化;而新媒体的兴起带来信息爆炸,可能导致文学作品难以突出。因此,文学作品处于双重边缘地带,受到传统渠道的限制,同时面临新媒体环境的挑战,导致传播和表达上的困境。这种媒体环境的变化为文学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文学界积极应对和适应。
(二)市场经济冲击下对文学环境的影响
首先,对文学作品的影响。第一,内容和风格的调整。受市场需求和传播渠道的影响,文学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会更加注重娱乐性和市场性,而社会批判和思想解放的传统主题可能会逐渐被淡化。第二,创作动力和质量。经济压力和市场需求会对作家产生影响,导致创作动机和品质的变化。作家可能会为了盈利,将作品的重心转向注重商业化的成败,继而牺牲了创作深度和独立性。
其次,对关联方的影响。第一,作者和译者。在市场经济下,作者和译者会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从而影响他们的创作动力。第二,出版商。在新媒体和新的市场需求下,出版商会调整出版策略和商业模式,从而使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波动。第三,读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作者与出版社为中心产生大量通俗文学作品和畅销书,以文学期刊为中心的‘严肃文学或‘纯文学读者日趋减少。”(李云雷《保持作者与读者的密切关系》)一些读者更偏向于娱乐性的作品,而对社会问题和人文关怀等方面不那么在意。
最后,对文学市场的影响。第一,市场结构调整。传统文学市场可能会面临转型和调整,新兴的文学市场和媒体平台的兴起可能改变市场结构和竞争格局。第二,作品类型和作者身份变化。随着市场需求和读者偏好的变化,作品类型和作者身份可能会发生变化,多样化的作品类型和作者身份将影响整个文学市场的发展趋势。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文学的自我边缘化
文学的自我边缘化表现在很多方面。首先,文学创作的重心由外部现实转向内心世界,辩证批评渐渐被理性批评所取代,话语批评更多地转向形式游戏化。其次,文学作品逐渐从公共主体意识转向自我中心主义。这些变化导致文学作品自身能力的弱化,包括表达个人情感和历史现实的能力,最终形成一个结果:文学作品把握和表现历史现实的能力减弱,文学变得更加精英化和专业化。
(二)新形势下,传统文学面临挑战
传统文学面临挑战的原因有很多。首先,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五四”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思想解放与当今社会存在一定的断层,导致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认同感减弱。其次,文学市场的商业化趋势日益明显,文学作品面临着来自市场化压力的挑战,更多受到市场需求和商业利益的影响,导致传统文学价值受到商业化趋势的挑战,作品更加注重娱乐性和市场性,而非精神需求,这与当今时代的需求存在不匹配之处。同时,当代作家在回应正在变化的现实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不能唤起年轻一代的共鸣。作品影响力的扩大需要靠广告宣传和运作,而非作品本身的品质。
传播媒体的变革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新媒体的崛起影响了传统文学的传播渠道,使得传统文学的影响力受到了挑战。审美趋势的变化也对文学创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五四”文学所强调的现实主义与当今更注重情感和娱乐的审美偏好形成了对比。
(三)精英知识分子对文学、文化生产和媒体资源的垄断
当前文学领域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即精英知识分子对资源和话语权的垄断。少数知识分子或文化精英掌握了文学创作、文化生产和媒体资源的主导权,导致了资源分配不均和话语权集中。这些精英通常享有高声望和影响力,其观点和作品更容易得到关注和认可。然而,这种垄断现象限制了新人和非主流声音的发展,也影响了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创新。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改革文学创作和传播机制,打破话语权的垄断,为更多创作者提供平等机会和资源,促进文学领域的繁荣和多元发展。
四、新形势下,文学的机遇
(一)信息时代是文学的时代
信息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文学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其中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成为其显著特征之一。这种多样化的传播渠道释放了社会底层的文学创造力,降低了文学的门槛,并且由于把关制度的宽松,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得以更广泛地传播。信息时代也催生了文学传播价值的多样化,“允许不同的文学价值观共同存在,并一同碰撞、融合和发展”(张培《新媒体时代文学传播的嬗变》)。尽管在这个时代,精神生活的供给丰富多样,但精品文学作品相对稀缺,难以完全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文学的需求。
(二)市场机制和经济效益的转变
市场机制和经济效益的转变为文学创作者提供了新的动力和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学作品逐渐与经济效益联系紧密,创作者也开始更加关注作品的商业化运营和市场反馈。市场机制的转变使得文学创作不再局限于纯粹的艺术创作,而是更加注重作品的商业价值和市场影响。这种转变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动力,激发了其创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为他们设定了更明确的目标,使得他们更加努力地追求作品的质量和影响力。
(三)新兴的传播方式和媒体平台
新兴的传播方式和媒体平台为文学作品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如今,在新媒体即时性、个性化、互动性等特点的加持下,相比于传统媒体时代,文学作品更容易被传播,因为它们可以迅速接触到广泛的阅读群体,并获得更多的关注。新平台为作家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并在某些程度上拓展了作品展示和表达的空间。
但是,新平台的出现乃至媒体深度融合的当下,读者的需求和作品的呈现方式被改变,文学这一印刷时代的传统文艺形式也随之面临机遇和挑战。“互联网给文学带来的影响,不只是诞生了网络文学这一新的文学形态,还包括对文学生态的全方位改变,既创造了文学生产传播的新空间,也形成了培养、发现作家的新机制,更影响了社会的文学审美。这些变化不只局限在网络文学中,也广泛作用于传统文学领域内。”(桫椤《媒体融合为文学注入新活力—以〈灯盏2021—中国作家网“文学之星”原创作品选〉为例》)。在这种情况下,作家需要通过创新方式适应新媒体环境和读者需求,不断探索新的创作形式和风格,才能保持作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五、解决方案
通过遏制文学创作过度精英化和封閉化的趋势,增强文学读者群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一)加强文学和读者之间的联系
1.让文学回归公众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价值在于与读者之间的深度联系。本节将探讨如何加强文学与公众之间的联系,以促进文学回归公众视野,并讨论平衡商业性与艺术性之间的挑战。
首先,研究基于市场的因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所谓文学边缘化,实质是文学传播媒介的转移”(宗城《文学真的被边缘化了吗》)—其他媒介更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纸质书的消遣功能不可避免被分散,文学参与到人们生活中的方式发生了改变。研究市场因素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更加深入地了解读者的需求和阅读兴趣,能够让我们精准调整创作方向,改变策略,从而积极寻找适合它的传播语言,使得文学更加适应当下的传媒环境。
其次,关注和考虑读者的审美需求和阅读兴趣并加以引导。在文学回归大众的过程中,出版商和作家需要密切关注读者的审美需求和阅读喜好,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多创作出版一些立足时代发展,能净化人们心灵,提升人们精神境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
最后,鼓励公众参与创作。文学的回归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和投入。鼓励公众参与创作,能最大限度地增强读者对文学的体验感和认知力,培养他们的文学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为中国当代文学的蓬勃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2.如何平衡商业性和艺术性
在当今商业化盛行的文学环境中,如何平衡商业性和艺术性成了作家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首先,保持创作独立性。作家应坚守自己创作的独立性和原创性,不受商业利益的影响,才能真正实现艺术上的突破和创新。作家应该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创作理念,而不是盲目迎合市场需求。
其次,注重文学的社会价值。关注文学的社会价值,是每一位作家在追求商业性与艺术性平衡时应该时刻谨记的原则。文学是文化传承和文化精神的体现,作品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不应因其商业性而弱化。因此,作家在创作期间就应该思考作品对社会的意义和影响,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不忘初心,保持艺术的纯粹性。
再次,多元化的创作风格和内容。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创作风格的变化,不仅有助于丰富作品内涵,也是平衡商业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键途径。相关单位和组织可以鼓励作家尝试不同的创作风格和内容,这不仅有助于文学的创新发展,还能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
最后,促进作者和读者的互动和交流。促进作家和读者的互动和交流是实现商业性和艺术性平衡的重要手段之一。建立作家与读者的互动平台,促进双方的沟通和交流,不仅可以增强作品的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还可以让作家更好地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反馈,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创作方向。
要实现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平衡,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到了平衡,作家才能够创作出既具有商业成功,又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二)文学创作应更加贴近现实
1.鼓励多样化的主题和题材
多样化的主题和题材,是实现文学创作贴近现实的基础。当代社会的生活场景丰富多彩,人的处境复杂多变,文学作品应该更加关注这些现实,并将其作为重要的创作素材。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积极探索生活中的细节、冲突和矛盾,才能创作出让人民产生真实感和共鸣感的好作品,让人民在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产生共情的同时思考人生和社会。
2.支持新型文学流派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都市生活文学、职场文学、网络文学等新的文学体裁不断涌现,更能反映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变化。这些体裁的出现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创作可能性,有助于丰富作品的题材和内容,让文学更加贴近当代社会现实。
3.提供创作资助和奖励
通过建立文学创作基金和奖励机制,鼓励作家深入社会调查,挖掘真实故事素材,创作出具有现实关注性和深度的作品。同时,对优秀现实主义作品进行奖励和表彰,不仅可以提高作家的创作动力和创作水平,也可以激励更多作家投身于现实主义作品的创作。
4.促进作品与现实生活的互动
促进作品与现实生活的互动,也是确保文学创作贴近现实的重要途径之一。作协等组织可以通过组织文学创作活动和现实生活互动,鼓励作家深入社会,感受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从而获取第一手的创作灵感和独特素材。此外,相关组织可以搭建作家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平台,促进双方的互动与反馈。这些做法能让文学创作更贴近现实,从而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与关注。
要想实现这些解决方案,需要政府、文学界、出版机构和广大读者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各方的积极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推动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相信在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下,中国当代文学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