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引妮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经典名作。词人借残秋景象,抒发自己落寞愁苦之情。词的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下文又有“点点滴滴”相照应,一字一泪,如泣如訴,感人至深。《凤凰台上忆吹箫·赠邻女韩西》是清代女词人贺双卿为女友韩西所作的赠别词。全词用了二十余处叠词,读来令人肝肠寸断,可谓哀婉沉痛至极。这两首词同为中国词史上叠字词名作,后代学者常有比较之辞。例如,清代学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后者:“其情哀,其词苦。用双字至二十余叠,亦可谓广大神通矣。易安见之,亦当避席。”清代学者秋梦云《绮霞轩诗话》也评后者:“连用四十余叠字,脱口如生,灵心慧舌,不让易安专美于前。”然而对于二词深入的比较研究,国内外学者鲜有涉及,于是笔者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对这两首词进行深入分析,力图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这两首词。本文按照词作诞生的时代先后,从词人的身世境遇,作品的创作背景、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词人的身世境遇
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诗、词、散文,皆有成就。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是苏轼门生,也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其母是宋仁宗时期状元王拱臣的孙女,文学修养极高。父母宠爱有加的李清照,从小便在这样一个学术氛围浓郁的家庭环境中熏陶成长,加之出色的文学天赋,“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李清照十六岁时,令后世传诵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问世,“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十七岁时,她以《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笔势纵横地评议时代兴废,令世人刮目。宋代周煇《清波杂志》说这两首和诗“以妇人而厕众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李清照在十八岁时嫁与当时宰相之子赵明诚。因为志趣相投,婚后二人琴瑟和鸣。然而,随着靖康之难的发生,李清照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战乱使她饱受颠沛流离之苦,赵明诚的去世,第二次婚姻的失败,更使她的身心倍受打击。约公元1155年,李清照在极度孤苦与凄凉中离开了人世。作为一代大词家,李清照的创作因为时代与文风大变革的特殊背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生活优渥幸福,这一时期她的词作多为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的传统题材,风格清丽婉转;南渡后,她亲身经历了社会的苦难,目睹了百姓的疾苦,视野更加开阔,笔触伸向社会现实,思夫、思乡、思国成为其词作的主要内容。她的词作有了更为深刻丰富的意义,风格沉哀凄苦,境界更高远。
贺双卿,清代女诗人,字秋碧,为家中第二个女儿,故名双卿。贺双卿自幼家境贫困,无人照料。七岁时,她常一个人跑到镇上舅舅做杂役的学馆偷听先生讲课,每每学得饶有趣味。学馆先生见她好学,让她旁听。贺双卿在学馆免费旁听了三年,学会了吟诗作文,此后也常与先生有书信往来,得到先生的鼓励。后来双卿父亲去世,叔父将她嫁与邻村佃户周大旺,开启了她短暂且悲惨的婚后生活。自幼患有疟疾的她,在婆家又饱受丈夫和婆婆的折磨,即使带病也要终日劳作。婚姻的不幸、婆母的欺凌、生活的贫穷、劳作的艰辛、疾病的煎熬,使得贺双卿的精神与身体饱受折磨却无处诉说,只能凭借作词来宣泄心中的愤懑。黄燮清评她的词说:“双卿词如小儿女,哝哝絮絮,诉说家常,见见闻闻,思思想想,曲曲写来,头头是道。”又说,“每诵一过,不知涕之何从也”(黄燮清《国朝词综续编》)。贺双卿深受封建礼教束缚,无法反抗现实生活,只能更加恭顺,忍气吞声,心情更加悲苦郁闷,很快便香消玉殒。悲惨凄苦的人生遭遇,使得贺双卿的词作多为自伤命运、哀怨凄恻之作。
二、作品的创作背景
《声声慢·寻寻觅觅》正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代表作之一。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破北宋都城东京,随着徽、钦二宗被俘北上,北宋灭亡。也就是这一年,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南下金陵为母奔丧。这年秋天,李清照“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金石录后序》),与赵明诚会合。不久,青州发生兵变,赵家被洗劫焚掠一空,至此国破家亡。兵荒马乱的两年后,赵明诚因赴任途中染病,李清照赶到建康时只来得及与之见最后一面。与丈夫的生离死别,使四十六岁的李清照大病一场。随着金兵不断入侵,李清照孤身四处避难奔走,饱尝流离颠沛之苦,所有收藏也丧失殆尽。亡国、丧夫、离乱、疾病、孤苦,一连串的打击使她身心交瘁,境况极为凄凉,百感集于心头,她写下了这首万千思绪,无尽哀思,具有浓厚时代色彩的经典之作。
《凤凰台上忆吹箫·赠邻女韩西》是贺双卿词作中比较有名的一首。贺双卿出嫁后在婆家受尽虐待,她的邻居韩西不但同情她,还经常帮助她。韩西虽然不识字,却非常喜欢双卿的作品,于是,二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韩西几乎也成了双卿婚后生活中唯一的一束光。后来韩西出嫁,回娘家小住后,要返回婆家,还不忘带着食物去看望疟疾犯了的双卿,这使得饥寒交迫的双卿非常感动。史震林《西青散记》记载:“是时将返其夫家,父母饯之。召双卿,疟弗能往。韩西亦弗食,乃分其所食,自裹之,遗双卿。双卿泣为《摸鱼儿》词,以淡墨细书芦叶,又以竹叶题《凤凰台上忆吹箫》。”可见双卿的这首词是自道身世的悲苦,是依依惜别的凄哀,是让人不忍卒读的凄婉至极之作。
三、作品的思想情感
《声声慢·寻寻觅觅》所抒发的是词人因家国沦陷、战乱流离的困顿落寞和悲凉愁苦的心绪。南渡以后,李清照经历国亡、家破、夫死,伤于人事。她的作品转而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沦陷北方家乡的伤痛,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作为李清照晚期代表作之一,这首词突破了个人命运的局限,成为时代与社会灾难,同个人悲惨命运相融合的缩影。“她抒的情,写的恨,表面上看来是个人的,实际上是有一定的时代色彩和社会基础的。”(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词的开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字,由词人的行动,到环境感受,再到产生的悲苦心境,层层推进,成功塑造了词的第一层境界,一个迷茫失落的形象跃然纸上,孤独悲戚的氛围笼罩全篇。接着,词人以“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将读者带到了词的第二层境界,天气变化无常,词人寻觅无果后,孤苦无依,愁思愈重。一句“最难将息”,包含了太多的情愫,既有身体虚弱无人照料的悲苦,又有亡国破家故土难归的愁思,还有晚景凄凉、孤苦无依的哀伤,更是对从前种种的追忆与伤悼。美好的从前与残酷的现实之对比形成的伤痛,词人无法疗愈,只好借酒浇愁,怎奈这满身满心的伤痛如此深重,以至饮入愁肠的酒成了“淡酒”,这“淡酒”不但无法缓解伤痛,甚至连寒风也抵挡不住。恰在此时,一只大雁孤身从北向南飞过,睹物更伤情,词人想到南渡后孤单地漂泊异乡的自己,伤心的情绪再次加重。正迷蒙伤感间,词人突然觉得这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可惜信使犹在,自己与丈夫却已天人永隔。至此,词人本就抑郁难平的心更加深沉痛彻。过片以“满地黄花堆积”接愁思深重。那往日美好的菊花,如今也憔悴不堪。物是人非,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于是将词作推向了第三层境界。这么多的哀伤愁苦,词人实在无法忍受,便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截了当一吐满腔的愁绪。词中普普通通的意象渲染出了时代和社会带给词人的迷茫与愁苦,更让读者通过词人个人形象看到了百姓的悲苦现状。
《凤凰台上忆吹箫·赠邻女韩西》抒发的是词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与自悼身世的凄苦哀怨之情。“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写眼前景,抒此时情。斜阳微照,似有若无,“寸寸”“丝丝”一出,真让人有“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之感。“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是离别时的魂不守舍,哀伤绝望,无助茫然。至此词境转而为怅望,“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山水依旧,人却渐行渐远,生命中唯一的一束光却要被山水阻隔,那种无法用言语诉说的惆怅与凄凉,真真是“人间没个安排处”。“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更把此时此地的离愁别恨、凄苦难挨推及今后,恐怕“只似今宵”,这种絮絮道来的口吻,实在催人泪下。一句“问天不应”道出了自己的现实境遇。从而再度转换词境,自悼身世。“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双卿这样“小小”“袅袅”的可怜女子,心中有孤苦却无人诉说。“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是对独自憔悴的自伤。这首词,景语皆情语,且情起难抑。全篇叠字贯穿始終,读来似是词人悲悲切切地诉说,呜呜咽咽地呢喃,言虽尽而意不绝。情境之哀凄,词义之悲苦,以“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更加余怨无穷。
四、作品的艺术特色
《声声慢·寻寻觅觅》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李清照很重视声律,喜用叠字,讲求声韵美。所以,这首词叠字运用丰富,音律回环往复,极富音乐性。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这一创举在诗词赋曲是绝无仅有的。茅暎在《词的》中说:“连用十四叠字,后又四叠字,情景婉绝,真是绝唱。”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十四个叠字朗读起来,便有一种珠玉落盘的音乐美,营造出一种徘徊低迷、婉转凄楚的忧伤感。同时,整首词用舌声十五字,齿声四十二字,尤其末尾二十字齿声交加重叠,是有意用啮齿叮咛的口吻,写忧郁的心情,读来明白如话,听来也有明显的声调美,充分表现乐章特色。其次,借物抒情,情景交融。《声声慢·寻寻觅觅》中词人成功地创造了生动的形象和动人的意境,准确形象地表达内心的愁情,营造了凄美感人的艺术至境。词人善于把自己的感情融入自然景物,借景抒情,委婉含蓄,字字是冷冷清清的秋景,句句是寂寞哀伤的境界。“淡酒”“黄花”“梧桐”等一系列冷色调的物象都被词人赋予了种种愁绪,营造了凄冷氛围,可谓触景伤情,十分感人。最后,语言自然,新颖凝练。《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语言明白如话,又流转如珠。词人巧妙熔炼家常语入词,具有鲜明的个性。“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仿佛毫不经意地随口而出,细细品味,却又含义无限。“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全词用看似平常,实则精练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复杂多变的情感,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凤凰台上忆吹箫·赠邻女韩西》较突出的艺术特色首先是巧用叠字,回环咏叹。词人善于掌握声调韵律错综复杂的不同节奏,以适应自己情感的起伏变化。整首词巧用叠字二十余韵,造成回环咏叹的艺术效果,缠绵悱恻,凄凄怨怨,可谓情苦词哀之极致。四十六个叠字,用得自然流畅,毫不牵强,真就是哝哝絮絮,诉说家常,曲曲写来,头头是道。然这也在别离词中写出了新意,成就了双卿自悼身世的凄绝哀歌。其次,语言质朴,感情细腻真切。双卿的词,大多是生活的语言,她用最贴近自己的语言将情感融于自然景物中,让读者看到生活悲剧中所蕴藏的美质。她的感情是细腻的,她的见闻、思想、绝望都借着孤独、衰残、暗淡、凄冷的意象抒写了出来。这首词是她不幸遭遇和悲凉心境的写照,是词苑中一种别样的美,用震人心魄的凄美创造出了具有高度美学意义的境界。
综上所述,《声声慢·寻寻觅觅》与《凤凰台上忆吹箫·赠邻女韩西》虽然都以叠字著称,又都出自女词人之手,且都展现了词人的哀婉愁苦。但,它们又有诸多不同。就词人而言,一个是词坛第一流大家,一个是颇有才华却英年早逝的词坛新秀,她们的生命轨迹截然不同。就词作内容而言,一首是写国破、家亡、夫死、身孤的悲苦境遇,一首是与好友的赠别与自悼身世。就词作境界而言,一首突破个人命运局限,抒发的是与民族、国家、社稷相关的寂寞悲愁;一首是离别的哀痛与个人身世遭际的伤悼。就艺术成就而言,一首是极富构思,开头连下叠字,功力深厚到不着痕迹,艺术效果非凡的名家大作;一首自然真切,叠字贯穿始终,如哝哝絮絮的诉说,令人耳目一新的闪亮之作。因此,我们不能单纯以叠字数量的多寡作为评判词作优劣的标准,更不能以此去评判词人创作能力之高下。通过前文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两首词有着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我们应该抱着欣赏、赞叹与学习的态度看待它们,正确认识它们的艺术价值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