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导向下小学语文基础型作业设计的策略探析

2024-05-13 06:30方文红
新教师 2024年3期
关键词:设计策略新课标小学语文

方文红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专项课题“新课标导向下小学语文校本作业融于学教过程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Fjxczx23-09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导向下的小学语文基础型作业可以细分为积累型、梳理型、探究型等三种类型,它们在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基础型作业 设计策略

小学语文基础型作业是一种常规型作业,它指向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精彩句段的背诵,具有储备优质语言、重构语言体系、掌握语言规范、感受文化内涵等学科价值。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基础型作业的特点,设计积累型、梳理型、探究型等不同类型的作业,帮助学生传承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核心素养。

一、积累型作业的设计策略

1.创设情境,设计变脸型作业。

在日常作业设计中,很多教师都会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直接从课本上抄写词语。这样的积累型作业虽然很重要,但如果只是这样简单地布置,势必容易让学生兴趣不高。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变脸”的方式,对作业实施改造,给作业增添一些情趣,让学生喜欢上作业。如教学三年级下册《肥皂泡》这篇课文后,教师在给学生布置抄写词语这一积累型作业时,可以先让学生在词语本上画出各种形状的肥皂泡,然后把要求掌握的词语宝宝分别填到相应的泡泡里,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每个肥皂泡涂上不同的颜色。

2.打破界限,设计联通型作业。

很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随意性比较强,没有经过认真思考,缺少必要的设计,作业之间没有形成一种前后关联的任务梯度。因此,教师可以优化学习内容与教学程序,设计联通型作业,打破作业之间的界限,强化作业的前后关联。如教学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结合学习任务,设计这样的作业:第一,按照“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的先后顺序,对应课文内容,在脑海中识记词语。第二,朗读课文,读出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再选其中的一两个节日和家长说说是怎样过节的。第三,按照传统节日的顺序,通过画面引导、词语关联等方式,练习背诵课文。

3.整合学科,设计跨界型作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倡导跨学科教学,因此,积累型作业也可以结合美术、音乐、体育、数学等多个学科,设计跨界型作业。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具有音乐的特质,富有韵律美。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歌曲曲调,让学生重新填词,积累优美的词句。如教学完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采用填写歌词的方式让学生积累象声词。首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象声词,如大树发出“唰唰”的声音、蟋蟀发出“

”的声音等;接着,让学生说说文中没有提到的象声词,如小鸟会发出“叽叽”的声音等;然后,让学生仿照《我是小鼓手》这首歌的旋律,根据《听听,秋的声音》这篇课文的内容,重新填词,尽量用上课文中的事物和象声词,感受秋天的美妙声音。

又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描写了具有体育天赋的人物和动物,教师可以充分盘活教材中的资源,把这些零碎的体育知识连为一体来设计作业。首先,可以设计“报项目”作业。如《田忌赛马》中的田忌适合报赛马、《纪昌学射》中的纪昌适合报射箭、《盘古开天地》中的盘古适合报举重等。其次,可以设计“取雅号”作业。如孙悟空是一名体操高手,可以给他取“筋斗云”的雅号,让学生试着给举重的盘古、跑步的猎豹、赛马的田忌等各取一个雅号。最后,还可以设计“送赞语”作业。如看到盘古举重的比赛场面,可以用“一锤定音”来赞美他,让学生试着各用一个词语来赞美田忌赛马、纪昌射箭、猎豹奔跑。

二、梳理型作业的设计策略

1.依据主题,设计分类型作业。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不同年级选编了大量的古诗词,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因此,教师可以依据主题,按照设计好的分类标准(如友情、哲理、田園等)对古诗词进行分类,提高语言文字梳理的质量。如在五年级学习了有关哲理的诗句之后,就可以“哲理”为主题,设计分类型作业。首先,让学生从一到五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找出有关“哲理”这一类的诗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等。然后,让学生把找到的这些诗句按照“借景说理、借物说理、即事说理”等进行分类,明确这些诗句分别属于哪一类型的哲理诗。

2.定向阅读,设计关联型作业。

有些阅读文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教师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引导学生定向阅读,实现对阅读材料的关联梳理。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古典名著单元,编排了有关诸葛亮、武松、孙悟空、贾宝玉等人物形象的四篇课文。因此,在教学完本单元内容后,就可以布置有关四大名著的关联型作业。首先,可以让学生完成“找数字”的任务,如《西游记》中有“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故事,让学生试着从《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中找出含有“三”的故事。其次,可以让学生完成“找兵器”的任务,如《三国演义》中的赵云手握兵器“亮银枪”,让学生试着从《西游记》《水浒传》中找出主要人物手握的兵器。再次,可以让学生完成“找话语”的任务,如《西游记》中有“师傅救我”这样的话语,让学生试着从《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中找出类似的话语。

三、探究型作业的设计策略

1.联通语境,设计理解型作业。

入选统编教材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用词也准确生动,耐人寻味。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语境,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如二年级上册《雾在哪里》这篇课文中,“他躲在城市的上空”这句话中的“躲”字特别有味道。因此,在带着学生学习这一句话的时候,就需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并设计相应的理解型作业。首先,可以让学生完成“换字”的作业:句中的“躲”可以换成哪些字?(如“飘”“飞”“升”等)然后,可以让学生完成“比照”的作业:“躲”与“飘”“飞”“升”等字相比,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并结合课文想想从“躲”这个字中体会到雾的什么特点。接着,可以让学生完成“画画”的作业:从“躲”这个字中,读出了雾娃娃怎样躲的画面?尝试着画一画。

2.联通方言,设计溯源型作业。

汉语是一门非常有趣的语言,但有些语言在流传中发生了变化,很多古音保存在方言之中。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适当联通方言,溯源探究,弄清特殊的语言现象。如教学完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的阅读材料3“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这些“有意思的谐音”之后,教师就可以结合“有意思的俗语”来设计溯源型作业。首先,可以让学生完成“找源头”的作业。如“大水冲了龙王庙”这句俗语原来的意思是龙王的水把自家给冲了,而现在比喻自家人损害自家人。其次,可以让学生完成“找原因”的作业。如:为什么会出现“好马不吃回头草”这样的俗语?这样,学生就能在溯源探究中,弄清语言现象,并掌握相应的俗语。

总之,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基础型作业时,要全面对接《课程标准》,贴近儿童生活,实现前后贯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阳光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猜你喜欢
设计策略新课标小学语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