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思维导图” 培养高阶思维

2024-05-13 07:09刘雪美
留学 2024年9期
关键词:高阶思维导图导图

刘雪美

高阶思维能力是创新精神的内核之一,也是当前课堂教学的重要价值追求,如今很多研究者都强调高阶思维在深度学习中的作用。本文基于当下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实际,针对语文课堂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缺位的现状,结合具体教学实践,通过为学生搭建“思维导图”,探索高阶思维培养的实践策略,以求教学实效。

课前预习,引导高阶思维的萌发

“思维导图”常态化,助学生有效预习。

以往笔者的预习要求是课文读几遍,思考课后的习题。在这样的预习要求下,学生的思考是零散的,不利于思维的培养。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笔者通过一年的实践,在备课中融入思维导图的设计,想好布置学生预习时运用怎样的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梳理课文内容、把握课堂重难点。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在预习时针对文体特点、内容特点等设计了一系列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思考和学习。例如,六年级下学期《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一文中的人物关系复杂,预习时,学生对人物关系的梳理会有一定的困难,于是,笔者布置预习作业时设计了一张人物关系图,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人物关系。预习时学生可以借助图将复杂的人物关系厘清,手脑并用,分析、概括、整合等高阶思维能力均得到了锻炼。

“思维导图”可视化,助学生有效交流。

以往的预习作业因为没有可视化的内容,反馈时教师难以知道学生的预习情况;有了可视化的“思维导图”后,课堂上能将学生的思维结果呈现在全班学生的面前,针对学生的导图情况有针对性地交流,这样的交流才是真正的有效。六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选择读过的书写一篇梗概,这对学生来说难度很大,怎样让课堂上的交流真正有效?笔者提供表格式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模仿着完成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课堂上再进行对比交流反馈,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习得写梗概的方法。课堂上通过两份“思维导图”的对比分析、评价,使学生明晰针对书本目录如何精炼地概括梗概,每部分的过渡语如何设计更自然、更合理。学生在比较、分析、评价等学习过程中,高阶思维得以发展。

“思维导图”多元化,助学生深入思考。

课堂上有可视化“思维导图”的多元呈现,才有可能实现课堂交流的多元化,进而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要使学生的思考有一定的深度,需要搭建能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的相应支架。在指导学生写作六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作文《让真情自然流露》时,为了让学生最终的作文呈现多元化,笔者结合本单元的习作要素,为学生提供了两种思路并设计了两个不同的思维导图。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构思并完成多元化的思维导图,为课堂上的深入交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从学生呈现的思维导图中不难发现,学生在完成这张导图前经历了事件的分析思考、关键词的比较提炼、中心主题的创新等思维过程,已经在进行着深度思维的学习。在比较、评价、创新等实践中,学生学会了深入思考,促进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课中深研,聆听高阶思维的拔节

“思维导图”结构化,助语文要素的落实。

“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这一语文要素,怎么让学生自己探究出来?笔者在教学《腊八粥》时,运用了作业本中的一个结构化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体会探究。文中对腊八粥的制作过程是如何详细描写的?经历了哪几个过程?导图将文本读成一幅图,解释了文章的内容及写法,引领学生主动探究。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思考、建构。课堂上等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与同学讨论“作者是如何进行详写的”等问题,以此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层次化,助篇章结构的分析。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议论性的演讲稿,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议论文体。本文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层层推进,逻辑性极强。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怎样运用有效的策略,让学生可以直观地发现这一特点呢?作业本中的结构图能帮助学生达到此目的。学生从结构图中可以发现三个圆圈里面填写内容的意思是步步深入的,结合平时的知识积累、从关联词里获悉的“递进”这一概念以及在数学等科目中进行的逻辑思维训练,稍经教师引导,便能理解层层推进、富于逻辑性的表达特色。此时,再通过对结构图的梳理和对文本的反复朗读,很容易便能理解文本的内在联系和表达特色。

“思维导图”对比化,助文本深入的理解。

许多文章都有对人物细节的刻画学习,教师一般的教法是读文本、圈词句、做批注,无甚新意。用一个变斗图,便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统编版教材对文章表达特色的探究,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学生不仅要掌握某一课的特点,还要学会辨别不同文章在表达上的异同。課文《匆匆》与《那个星期天》的课后习题中就要求学生对二者情感表达方式的异同进行比较,这是单元要素的有效落实点,用一个表格可有效达成。表格中的每一处探究,都是语言与思维并进的风景,融语言品析、内容分析、表达方式、描写手法等于一体,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这样的综合分析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课后拓展,促进高阶思维的延伸

“思维导图”整合化,助温故而知新。

语文的知识点多且杂,复习时总感觉无从入手。而思维导图可以让零散的思维连成一片网络,串成一串美丽的珍珠。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学生可灵活运用思维导图的类型,将所学知识围绕中心词整理、归纳、分类,画成“树状图”“鱼骨图”“泡泡图”等,在简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找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既有整体考量,又有个体思考,从而融会贯通,甚至获得新知。笔者在单元复习时,带领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对整个单元的重要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归纳,使碎片化的知识更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在整理的过程中使学生的系统性思维也得到了一定的训练。

“思维导图”创造化,助推思维审辩。

现今,教育界形成了共识:教育过程中要发展儿童的审辩式思维,各个学科、各个学习阶段理应将其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课外阅读中创画思维导图,可以发展儿童认识和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对经典名著中众多的人物及人物关系等创画思维导图进行审辩,对阅读体验及思维发展很有帮助。

在一次教研培训中,一位老师在上《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课时,就利用了人物环形图,以鲁滨逊为中心,分四圈将复杂的人物关系厘清,从图中不难看出读者对人物思辨性的评价,一目了然。人物环形图适用于人物数量多、关系复杂的文章或整本书,可直观清晰地将主人公、与主人公有关系的人及其性格特点、重要事件和情节等展现出来。

“思维导图”具象化,助“语”“文”齐飞。

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是语文学习中相当重要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这两种能力,教师要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语”与“文”的具象输出。具体可从给“思维导图”配文与配音抓起。笔者在指导作文《心愿》时,课堂上让学生借助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互相说说自己最想写的心愿是什么?跟心愿相关的事例是什么?以此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说好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写,会更加得心应手。具象化的导图助学生“语”“文”齐飞,助语文素养提升。

通过课堂教学实施,科学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的课堂专业化能力。课前、课中或课后学生填写或创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过程,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对不同的学习任务会有更加明确的方法指导和实践,学生经过反复思考、讨论、比较、提炼等实践活动后,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也逐步提高,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当下创新性学习过程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思考工具,为学生的大脑提供了无限的发展潜能。

(作者单位:杭州市星澜小学 )

猜你喜欢
高阶思维导图导图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有限图上高阶Yamabe型方程的非平凡解
高阶各向异性Cahn-Hilliard-Navier-Stokes系统的弱解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滚动轴承寿命高阶计算与应用
一类完整Coriolis力作用下的高阶非线性Schrödinger方程的推导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