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领航,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05-13 07:09刘洁
留学 2024年9期
关键词:名师青年教师教育

刘洁

教育發展,教师是关键。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工作面临着日益复杂和严峻的挑战,这对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培养造就更多的名师,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成为学校发展、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名师如何成就?怎样发挥领航作用?本期《留学》杂志线上圆桌论坛,我们邀请了几位中小学校长共同探讨相关问题。

议题一:“名师”何以成就?

林松:我认为,教师能否成长为名师,可以从内外因两方面来分析。

就内因而言,教师要成长为名师,需要具备“四心”:一是仁爱之心,这是成为名师的基础;二是上进之心,教师需要认真学习、虚心学习、不断学习;三是反思之心,懂得反思才能有所提炼,有所提炼才能形成经验和学说,才能走向名师之路;四是研究之心,名师应该成为思想者,通过研究形成经验,提取经验生成学说,再将有价值的学说进行推广和辐射。

就外因而言,教师成长为名师,离不开以下四种因素的助推:一是党和国家政策的推动,受此影响,全国各地的“名师工程”“领雁工程”纷纷兴起,形成了有梯度、规模化的名师培养体系;二是环境的影响,如果身边的同事都虚心向学,自己也会受到影响;三是平台的影响,学校为教师搭建的平台越多、越大,教师越容易成长为名师;四是区域文化的影响,不同的地域,文化沉淀不同,工作、生活在其中的教师所形成的文化修养也是不同的。

为助力更多教师成长为名师,重庆市第一实验中学校做了一些尝试。

首先,我们既注重教师学科专业能力的提升,也重视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实践中,我们通过“师徒结对,捆绑发展”“教师培训,专家指导”“组织教师学习沙龙”“开展教学专项督导”“开设青年教师成长课程”等方式,来促进教师成长。例如,学校大力鼓励教师参加高等师范院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各种培训,同时在校内定期举行讲座与培训,为教师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又如,为了推动年轻教师树立正确的教书育人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科室每月组织开展“新进教师学习沙龙”活动,让新进教师畅所欲言,共同解决教育路上的困惑。

其次,我们既注重引导教师建立清醒的自我认知,也注重激发他们与他人竞争、自我超越的欲望和追求。具体来说,我们采取了以下五项措施:一是打造“一实好课堂”。课堂是一所学校的基础。我校高度重视教学教研活动,由教科室牵头,每周开展“一实好课堂”系列活动,包括“名师示范课”“骨干教师专题研讨课”“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青年教师复习阶段教学研讨展示”“新进教师展示课”等教研活动。二是设置名师专项资金,包括名师工作室专项、名师出版专项、青年才俊专项、出版著述专项等。三是大力推动专项课题和教学微课题研究。四是每年举行学术论文大赛。五是积极推动校本课程建设。

最后,我们既注重“走出去”,也注重“请进来”。“走出去”即让教师走出校园多听、多看、多实践,学校要从空间上给教师创造更多提升素养的机会;“请进来”即在教师发展过程中,创造更多机会,让教师与中小学校、高校、教学研究机构等的各种优质资源深度接触,被浸润,出实效。

王盛青:什么样的教师可以称为“名师”?我想,那些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或主张,且在本地域有积极影响的教师,才可以被称为“名师”。“名师”需要具备“三有”特质,即有教育家精神、有专业建树、有行业影响力。我校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名师培养工作。

重视选拔,健全档案。我校从政治素养、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创新意识、数字化水平等方面对教师进行综合评定,进而与教师本人共同制定三至五年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教师成长档案,成熟一个晋级一个,打造名师成长梯队。第一梯队“青英工程”,入职五年内的教师,由办公室负责,实施师徒传帮带制;第二梯队“优师工程”,在教育教学方面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由名师工作室进行考核;第三梯队“名师工程”,经申报被评选为校级名师的教师,可以创建自己的名师工作室,由校级领导直接考核。

落实培训,更新理念。新时代,要求教师能够思接千载、面向未来开展教育。我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自主学习等方式,让教师实时了解教育前沿动态和教育理念的变化,确保教师教学行为、教学方式方法与时俱进。例如,2023年8月,我校请来北京市特级教师陶术研为全体教师开展了一场跨学科主题学习培训,教师们受益匪浅。在“请进来”的同时,我们也积极推动“走出去”培训。2023年度,学校近20位教师参加了国培和省培。教师们在培训中开阔视野、提优赋能,不断吸纳新思想、新思路。在此之外,我校还非常重视教师自主学习,鼓励教师在阅读中更新观念、厚积学养,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学校在三楼文化墙设置了教师“读书存折”展板,鼓励教师每周在存折中填报读书页码。

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我校通过承担课题培养教师钻研精神,利用名师讲座、名师沙龙、名师课堂、名师论坛等系列活动培养教师的学习能力和自我展示能力。同时,为教师创造参加国、省、市、校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机会,开拓视野,丰富内涵,提高知名度,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2023年度,学校有4名教师的课题被立项为黑龙江省“十四五”规划课题,其中,“小学语文学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获批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省教研专项重点课题。

用好评估,激励成长。学校从道德素养、业务素养、成绩成果等方面制定评估细则,对教师进行季度、年度考核,实时增减名师培养数量,利用激励机制帮助教师突破成长瓶颈期。同时,在评聘、晋升等方面给予名师优先条件,并根据名师的成长速度设立了不同的称号,保持名师成长的积极性和持续性,助力教师走实走远专业成长之路。

议题二:如何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姚雁:学校要充分发挥名师的作用,首先必须重视名师。我校积极打造“四力协同”工程,充分体现行政管理的专业化、专业管理的学术化、民主管理的规范化、外部支持的长效化,通过各种激励措施,促使名优特教师为学校的专业建设、学科深化积极献言献策,有效强化校内学术权力的地位。在此基础上,学校依托名师资源,创设“混合驱动”(名师驱动、任务驱动、团队驱动)的研训模式,通过层级式精确设计培训内容、模块化精准划分培训团队、领航式精致设定培训导师,充分发挥名优特教师的专业带动和学科引领作用,积极推动教师在良好的培训平台上努力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五步四阶段,螺旋式培养青年教师综合素养。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为了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建设一支能适应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与改革创新之需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我校深化制定了“五步四阶段”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通过入职期、适应期、发展期、提高期、飞跃期等五个阶段的培训,逐步引导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科研水平、产教能力四个方面有序成长,激发其对名优特教师的向往,形成积极的职业成长规划。同时,学校出台《平湖市职业中专85后青年教师成长积分制实施办法(试行)》,以积分的形式,对每位青年教师每学期的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教育实绩等开展量化考核,并将其作为各级各类评优评奖、职称评审、干部选拔等的重要参考依据。

名师优机制,平台式激励骨干教师发挥引领作用。我校制定了《平湖市职业中专关于开展名优教师梯队式培养的实施方案》,设置了校级名师(技术能手)培养工程、平湖市级名师(首席技师)培养工程、嘉兴市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嘉兴市名师培养工程、嘉兴市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嘉兴市教育名家及以上名优特教师培养工程,鼓励教师们通过努力向更高的发展目标冲刺。同时,我校提倡营造专业治校氛围,设立了“特级教师工作室”,每学期开展名师开课、名师讲堂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名优教师的引领辐射能力,凸显名优教师的需求感、价值感。

跨域促叠融,协作式构建异质教师发展团队。不同性质的教师共同参与教育教学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之一。我校组建了高校教师、学生家长、企业师傅等共同参与的一体化专兼职教师队伍,平时定期开展中高职教师一体化教研,以达成中高职互融互通;开展家校协同一体化研修,设立家长读书会、家长学堂、家长驻校等机制,有效提升家长的育人水平;开展校企协作一体化育人,搭建协作式教学、企业导师进课堂等平台,提高教师的技术技能水平,增强教师的自信心。

李西鹏:名师资源是教育领域的宝贵财富,实现其效益最大化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方面,我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名师工程。主要包括三方面:成立校级名师工作室,为名师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成果、交流教学经验、培养新教师的平台,同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名师工作室进行课题研究;完善名师激励机制,定期对名师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进行评估,对表现优秀的名师给予津贴奖励,同时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以此激发名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练名师教学风格,教学和科研处联合挖掘名师的教学特点,总结其教学风格的独特之处和成功经验,并通过开设讲座与培训班等方式进行推广,供其他教师学习借鉴。

二是领军人才工程。为了不断提高名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我校建立名师培养机制,牵手华南师范大学重点打造“领军人才工程”。领军人才工程项目以三年为期,分三个阶段实施。每一阶段都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通过“教研训评”闭环模式,实现教师素质螺旋式提升。领军人才工程实行“双微机制”,微任务与微团队有机结合,解决了教师在创新实践中因难度大、风险高、耗时太长而不愿意冒险的问题,以及在团队管理中因责任不明晰、团队涣散、相互依赖而阻碍创新实践的问题;实行“双导师制”,华南师大邀请专家和一线学科教师分别担任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为我校名师做讲座培训、专业指导;实行“陪伴式”指导,建立由华南师大研究团队、一线学科专家、课题组研究生共同组成的团队,随时、全方位为我校名师提供指导;实行动态遴选机制,按照目标成果达成情况和培养对象的综合表现,每一阶段动态调整培养对象。

三是青蓝工程。对于名师来说,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学,可以提高教书育人的成就感。为此,我们实施师徒结对,让资深教师一对一指导青年教师,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同时,定期组织全校范围的教学观摩活动,让名师展示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同时也为其他教师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实现经验和知识的传承,进而提升学校师资的整体水平。

在此之外,我校为了提高名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非常注重对名师的宣传推广。一方面,我们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渠道,宣传名师的教学成果和学术成就;另一方面,利用在线课程平台、腾讯会议、视频号直播等,让名师开设自己的在线课程,将名师的优质教学资源进行推广,让更多的人受益。

猜你喜欢
名师青年教师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