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数概念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

2024-05-13 13:08季焕庆
新教师 2024年3期
关键词:数数数轴数感

季焕庆

【摘 要】数感是一种对数的直观感悟。在数概念教学中,通过丰富教学情境、运用直观模型等手段,实现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关键词】数概念 数感培养

数感,是一种对数的直观感悟。正如史宁中、吕世虎教授指出的,“感”是外界刺激作用于主体而产生的,是通过肢体而不是通过大脑思维,它含有原始的、经验性的成分。“悟”是主体自身的,是通过大脑思维而产生的。“感悟”既通过肢体又通过大脑,既含有感知的成分又有思维的成分。从数感培养的价值来看,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更能促进学生以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经历数的抽象过程;借助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本质;在生活中应用知识,发展数感;通过单元整体教学,分阶段达成数感培养的目标。

一、丰富教学情境,经历数的抽象

对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感形成的基础。分析数感内涵,学生通过学习要能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因此,数的认识教学要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经历数的抽象过程,从不同情境中抽象出本质属性,理解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数是计数单位的累加,促进学生数感的形成。

在教学自然数1时,学生对生活中1个苹果、1个橘子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当出现1筐苹果和1筐橘子时,学生眼里依然只有筐里的苹果数或橘子数,没有1筐的概念。因此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数不仅可以1个1个数,还可以1筐1筐数;生活中许多事物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用自然数1来表示,如1盒铅笔、1群小鸭等。让学生感受到数是对数量的抽象,虽然情境不同,但都表示1份,就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对于自然数2、3……的学习,也需要借助情境,让学生在数数过程中感受到数的累加以及数的顺序。如2个大小颜色不同的苹果、1男1女两个人等,都可以用自然数2来描述,表示两个同类事物的个数,即两个计数单位1的累加,不受形状、大小、性别等非本质属性的影响。在学生抽象出数的基础上,要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运用认识的数表达生活中的场景,在抽象回归具象的过程中加深对数的理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认知经验是感性、散点的,需通过创设丰富多元的情境,借助学生已有经验,让他们在数数和对比交流中发现数的本质属性,经历从实物到图形再到数的抽象过程,在数的抽象过程中感悟数的意义,培养数感。

二、运用直观模型,理解数的本质

数感主要是指对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及运算结果的直观感悟。在数概念教学中,要借助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本质,增强数感体验。教学中运用到的直观模型主要有点子图、百数表、数轴等。

在认识整数的教学中,可以借助每列10个的点子图。在十到百的数数过程中,让学生10个一组圈一圈,10个10个地数;在百到千的数数过程中,让学生100个一组圈一圈,100个100个地数。让学生在圈一圈、数一数的过程中一方面感受到方便的数数方法,另一方面突出对“计數单位”这一核心概念的感悟,这也是后续理解数运算的基础。

数与数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百以内数的认识学习中,可以借助百数表,让学生主动探索百数表中每一行、每一列、每一斜行中数的排列规律,个位数字相同或十位数字相同的数的排列规律,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让数与数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表格中直观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对数的理解从孤立走向联系,丰富对数的本质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数轴是数的直观体现,数轴上的点和实数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教材在整数、小数、分数的教学内容编排中都出现了数轴。整数教学中,在数轴上数数,借助数轴的方向性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的大小、顺序。在小数的教学中,让学生在数轴上经历将100平均分成10份找到几十,将10平均分成10份找到几,将1平均分成10份、100份的过程中找到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学生借助直观的数轴,在平均分的过程中感悟到新的计数单位的产生过程,加深了对小数是十进分数的理解和感悟。

数是抽象的,但是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从具象到抽象逐渐生长的过程,借助点子图、百数表、数轴、小棒、计数器等直观手段,将抽象的数与直观模型进行联系,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丰富学生对数的直观认识,理解数的内涵本质,强化学生的数感体验。

三、回归生活问题,学会数的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更要学会应用于生活。通过设计综合实践类任务,让学生走出课本、回归生活,应用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另一方面在用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强数学理解,促进理性分析,发展数感。

一年级学生认识了百以内的数,他们看到生活中的数,不仅要能够说出每个数的含义,能够运用学过的数来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还要能够基于数的大小顺序将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有序排列。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数等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就在我们身边,体悟数的价值,提升对数量大小的感悟。

生活中经常需要估计数量的多少,所以学生不仅要能够精确数出具体的数量,更要获得估计数量多少的本领。要通过任务引领,让学生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培养主动估计的意识,掌握准确估计的方法。设计动手操作任务让学生抓一抓黄豆、花生,在估一估、数一数、比一比的实践活动中提升估计的能力,掌握估计的方法。在充分表达、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升对数量大小的直观感悟。

四、进行整体教学,阶段培养数感

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教学,分布在不同的年段,不同年段学生数感的培养点也有所不同,要基于学生认知特点、知识特点分阶段培养学生的数感。

整数的概念教学,如10以内数的认识、百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多位数的认识,每个阶段要有清晰的数感培养目标。10以内数的认识,重在让学生经历从多元的真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百以内数的认识,重在让学生了解十进制和位值制的精髓,感受数的发展史;万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感悟单位的累加可以不断产生新的计数单位,借助数位顺序表感悟位值制;多位数的认识,理解分级计数的道理,感悟数由小变大的过程,体会数的无限扩充,用联系的思维感悟数的组成结构。

整数、分数、小数的概念教学,要基于数概念本质的一致性进行,即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数是计数单位个数的表达。无论是整数、小数还是分数意义的教学,都要让学生感悟数是计数单位个数的累加这一特质。数数的过程其实就是计数单位累加的过程,整数、小数、分数都可以数出来,在学习整数和小数的过程中,借助数轴,让学生通过数数的方式在数轴上找到整数和小数,感受整数和小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同样,分数的学习也要让学生经历在数轴上数数的过程,感受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在分数的意义教学结束后,要整体沟通整数、分数、小数的意义,感受其一致性。

数感是一种感悟,感悟是人的思维产物,只能发生在头脑中,不能通过外部力量来代替。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外部支持力量,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充分感悟的机会,创造感悟的条件,要让学生在抽象中感悟、在直观中理解、在应用中发展、在建构中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王彬)

猜你喜欢
数数数轴数感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极速大搜寻·一起来数数
数数歌
数轴的作用
爱数数的兔十一
巧用数轴定解集
“咬住”解集,“握紧”数轴,“破解”参数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