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观公平的习作课堂教学实践

2024-05-13 13:08叶秋玉
新教师 2024年3期
关键词:均衡活力优质

叶秋玉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协同创新”专项课题“基于教育微观公平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样态创新研究”(课题编号:FJXCZX22-351)的研究成果。

【摘 要】伴随着教育微观公平理念的兴起,大家开始更加关注习作教学中的公平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在习作教学中实现教育微观公平,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育微观公平 课堂教学 均衡 优质 活力

教育微观公平理念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使其得到全面发展。在教育微观公平理念下,习作教学应该追求均衡、优质、活力发展。本文以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故事新编”为例,旨在研讨基于教育微观公平的习作教学策略与实践。

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导读页写明习作要素是“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教材在三、四年级已安排了六次想象类习作,从“试着”“尝试”到“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展开奇思妙想”,学生的想象水平和思维能力逐渐提升,呈现了循序渐进的整体发展序列。本次习作需要改变原故事的构思,这对学生的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基于微观公平的理念,笔者展开如下教学设计。

一、均衡——课堂资源

在一线教师眼里什么是均衡呢?“课堂上能关注到全体学生,让学优生学得好,让学困生听得懂”“面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可见,教师们能从“学”的视角去思考。习作教学不能只盯着某几个学生的文字功底,而应该从整体上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平衡,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和潜力,尽可能地降低学生之间的差异。均衡发展可以保证平等的关注和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成长。在课堂上,课堂资源主要是教材,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教材,从“学”的视角来阐述微观公平中的“均衡”呢?

教学设计板块一:任务驱动,打开“话匣子”

1.回顾旧知,感受童话特点。在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学生学习了《宝葫芦的秘密》,懂得了根据情节编童话,认识了天真、调皮的王葆;在《巨人的花园》一课中,学生根据已有情节展开合理想象,感受到了巨人由冷漠、孤独到和善、无私的形象;在《海的女儿》一课中,学生品读故事,感受到了美人鱼的美丽、纯洁。

2.以《龟兔赛跑》为例,初编情节,打开话匣子。假如兔子和乌龟重新比赛跑步,你会为故事设定什么结局?又想创设什么样的新情节呢?可以参考书本上的内容,展开你的奇思妙想,并和同桌交流。

3.任务驱动,激活表达。学校向四年级同学开辟了一期“故事新编”征文活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则征集令。故事编得有趣、新奇,就可以入选《故事新编集》。

4.明确目标,初试身手。怎样才能编好故事呢?出示导读页,请学生把想象的故事记录下来。

这个板块的设计,体现了课堂资源均衡的特点。一是情境均衡。上课伊始,联系单元课文,以学生实际的学习与生活需求为出发点,提出习作目标,并创设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入选学校《故事新编集》,激活每一个学生的表达内驱力,并达成课堂资源均衡的目的。二是读写均衡。从读过的童话故事讲起,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然后将知识与学到的阅读童话的技能迁移到新的编故事情境中,让学生与已有知识和经验建立起联系。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写作欲望,才能达到深层次训练阅读和写作的目的。同时,在编写新故事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高阶思维,这样学生才能想象出新奇有趣的故事。教师应认识到每个学生在写作能力上存在差异,尊重和认可每个学生的个体特点和潜力,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体现均衡。

二、优质——课堂实践

优质教育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到冲刺与挑战的学习中,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建设和知识体系的完善,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自我。通过协同学习,激发所有学生的探求欲望。其中,转化学困生,让他们在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是实现微观公平的关键,也是优质教育的体现。

教学设计板块二:例文引路,献上“金点子”

1.阅读范段《新龟兔赛跑》,了解新编情节的“新”“奇”“善”。

2.提炼归纳评价要领。通过交流,提炼出评价标准“情节新奇”“表达清楚”“形象善美”。

3.学生可以新编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

学习构建新情节支架,明确故事新编的特点,感受童话的奇妙,为习作做好铺垫。学生经历了“学习思路—创设思路—写作思路”这个过程,思维训练由隐性走向显性,由抽象走向具体。通过同桌、小组、全班之间的多次交流,每个学生都投入到新编故事的活动中,拓宽了新编思路,优化了情节设计。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了微观公平中的优质教育。

教学设计板块三:对照评价,秀出“好样子”

1.学生展示新编故事,秀出自己的“好样子”。

2.学生根据评价标准阅读同伴编的故事,进行一次修改。

这个板块,让学生充分拥有了自主权。一是在同伴的建议下修改习作。再次练笔,促进了学生充分、自主地表达。习作互评的过程变成了互相学习的过程,学生的习作表达更优化。二是一边评价一边鼓励学生争取能让自己的习作编入《故事新编集》里。情境性任务的有效驱动,再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保持着高投入的学习状态继续写作,彰显“只有写才会写”的理念。

在追求公平的同时,习作教学也应追求优质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提供高质量、有深度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和表达。同时,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反馈与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这对学生写作技巧和写作创意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帮助,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活力——学生发展

今后的课堂教学改革,应以微观公平的课堂教学为基础,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基础,给每一个学生应有的发展,才符合微观公平的理念。教育微观公平的理念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潜能。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发现和激发学生的潛能,给予他们适当的挑战和支持。通过个性化指导和资源平等分配,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写作能力,并实现个人潜力的最大化。

教学设计板块四:调节评价,亮出”真嗓子”

1.选择不同星级的习作展示。

2.学生评价,小组合作评价。

3.修改完善。

选择优秀水平习作和中等水平习作,引导学生对比,让学生依据习作评价标准进行星级评议。在充分交流中,学生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与差距,并根据同伴提出的建议,当场修改习作。再一次修改习作,既能巩固习作评价在发展学生言语思维方面的作用,又能让言语思维发展的“生长点”得以促进。

这一板块的教学,学生习作的“生长点”不断得到提升并向前跃进。首先是学生借助习作评价对自己的新编故事进行修改后的又一次展示,是对学生习作学习个性化的尊重。其次是同伴的多元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学生对照标准边读边修改自己的习作时,现有的言语结构被打破,思维不断得到修正,新的言语结构不断建立。这样的习作评价遵循公正和客观的原则,在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写作技能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活力。

在教育微观公平理念下,习作教学应追求均衡、优质、活力发展。通过关注均衡发展,提供优质教学和激发学生的活力,可以实现教育的公平和个人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霞浦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郭少榕,周志平.均衡·优质·活力:基于差异的学校教育微观公平理论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21.

[2]陶丽春.“学评一体化”:习作教学范式的重建[J].福建教育,2022(23):26-29.

[3]张祖民.教育过程公平的内涵与原则[J].教育探索,2014(10):1-3.

[4]冯建军.课堂公平的教育学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7(10):63-69.

猜你喜欢
均衡活力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活力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形式法则
浅析均衡与非均衡的证券市场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膳食营养合理性分析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