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上线下混合的“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2024-05-12 12:32李家春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教育

张 泽 李家春

(贵州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一、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混合式教学在高等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2]。混合式教学需要有课程思政的融入。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3]。近年来,随着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课程思政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实践[4-5]。在混合式教学的背景下,如何将课程思政的理念与混合式教学的模式结合起来,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线上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资源等信息技术手段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也为思政元素的融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思政教育与混合式教学的有效结合,是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如何更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课程面向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开设在高年级,非常重视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努力使学生能够应用现代工具手段,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同时,为了充分发挥线上课程的资源和学习模式的优势,提升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服务专业目标,课程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并着力探索在此基础上的课程思政问题。

二、课程思政的难点

本课程注重技术应用和实际操作,如何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融入怎样的思政元素,使学生在学习技术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本课程的知识体系相对比较专业和独立,而课程思政则要求比较广泛和综合,如何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想维度,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比较注重实践和应用,而课程思政比较注重理论阐述和思想引导,如何使学生在学习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是本课程思政的一个重要难点。

三、课程思政的设计

面对课程思政的难点挑战,本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工程伦理意识,注重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以提升学生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方案旨在加强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塑造其严谨、追求卓越的工程素养,并激发其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同时,引导学生提升技术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同时,结合本校特色,以课程知识点为基础,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实现全过程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结合上述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在混合式教学基础上,以及课程的专业要求与知识特色,本课程的思政总体设计从四个方面交替展开。

(一)混合式课程建设

通过甄别线上和线下教学的特点,将课程知识点进行分类,建立线上和线下教学内容。线上资源以学习通平台自建内容为基础,包括习题、难点课程内容讲解、仿真实验以及实际应用视频等。设置了专门的思政教育模块,以视频、文档等形式为载体,与梳理的思政元素相对应(表1)。以学时任务为要求,规定了具体的线上学习内容。在线下教学中,不仅注重对于难以在线上实现的内容进行深度教学,还着重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和人文问题,并将思政元素与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领域相结合。同时,线上我们也开放了其他补充资源,包括课前预习材料、课中辅助教学资料、课后复习指南以及思政回顾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通过这样的安排,我们不仅完成了以课时量为基础,按照知识点进行细分的完整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设计,同时也有效促进了思政元素的融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表1 挖掘梳理的课程思政元素

(二)思政元素发掘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思政元素的挖掘主要从家国情怀、大国重器、科学人物、人生观与价值观以及实践与操作这五个方面着手。本着立德树人、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结合时代发展,挖掘梳理了20余项思政元素(见表1),使每堂课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课堂,更是培养爱国情怀、科学精神、职业道德和健全人格的课堂。真正做到课课有思政、次次有感悟。所挖掘的思政元素,强化了工程教育,突出了本专业的思政特点。

(三)坚持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

在坚定思政信心和明确育人方向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主阵地作用,重点采取知识和工程实际问题为导向,教师梳理重难点,引导学生思考,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拨的学习方式。在适当内容,采取翻转课堂,比如库伦摩擦振动系统建模、被动隔振器设计等,提高学生的自学及课堂参与度。线下教学积极接入线上平台功能,提高课堂互动效率。从思政角度,充分激活和提升学生的内驱力。例如,丰富完善学习资源的类型、加强趣味互动元素、设置实践与应用验证等,通过正确的思想指引、方法论和价值观等,激活和提升学生的内驱力,以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言传身教是最好的课程思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承担着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使命,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我们发挥了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地构建价值观、人才观、课程观、教学观和方法论,以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把思政建设与专业课的贯穿及融合在教学中实现,做到知识传授和价值取向的同频共振。

(四)完善课程评价并进行持续改进

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监督。利用学习通线上课程平台,建立完善动态、实时的学生学习全过程监督、评价和反馈机制。教师通过课堂练习、抢答、作业和对平台讨论区的回应情况、课间交流谈心等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依据评价统计结果因材施教,动态地调整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严格进行了过程考核,以考辅教、以考促学。每周期教学后进行了学生课程满意度和思政元素调查,综合学生成绩,找出内容薄弱点,并进行持续改进。

经过系统的调查问卷及与学生深入交流,了解到学生对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思政以及考核方式均持有较高的认同度。他们认为,这种教学模式为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资源平台;同时,多元化的成绩评价体系也有效降低了学习压力,使成绩评定更加公正、合理。课程中融入的思政元素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显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成效。根据这些反馈以及学生的成绩分布情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内容及思政元素,通过调整相关比例和增加过程考核项,进一步完善了课程评价体系,确保了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四、结束语

线上教学为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资源等手段,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思政元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线上平台还可以实现教学过程的跟踪和反馈,为教师提供更加精准的教学指导和评估。本课程通过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的实践,可以更好地实现思政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相互促进。一方面,通过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工程伦理,为专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支撑;另一方面,通过专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思政元素,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良性互动。当然,我们仍然存在一些挑战。例如,如何更好地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如何更加精准地评估思政教育的效果,等等。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本课程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