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油新疆公司“金胡杨”青年突击队:扎根边疆 逐梦蓝天

2024-05-12 11:24黄伶伶
中华儿女 2024年5期
关键词:机坪航油突击队

黄伶伶

1954年,我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成立。此后,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急难险重新”任务中,各级团组织先后组建了30余万支青年突击队。

70年来,在国家建设发展的各个时期,青年突击队的身影总是出现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他们始终不忘初心、以青春的汗水捍卫着使命,用实际行动奏响挺膺担当、拼搏奋斗、无私奉献、敢为人先的青春乐章。

青春一脉相承。时至今日,青年突击队的旗帜依然高高飘扬在突击一线,中国航油“金胡杨”青年突击队就是其中优秀的代表。

勇担重任 冲锋在前

2021年6月,由于新疆乌鲁木齐机场民航医院人员紧缺,为确保中国航油新疆公司(以下简称“新疆公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正常进行,以王斌为首的一批青年骨干主动请缨,迅速组建了“金胡杨”青年突击队。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成员来自新疆公司机关、航空加油站、业务油库、质量计量检测中心、综合保障中心等部门及单位。“最初是5个人,后来队伍慢慢壮大就成立了突击队。现有队员22人,平均年龄为27.6岁。”“金胡杨”青年突击队队长王斌介绍。

突击队自成立起,就坚守在抗疫第一线。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队员们利用休息时间积极参与日常核酸检测服务、场所消杀、垃圾清理、公司应急值守、做饭、分餐、送餐等工作。“这段难忘的经历,教会了我面对困难要有迎难而上的精神,面对不理解时要利用多渠道多方法沟通。”副队长唐志强坦陈,原本性格偏内向的他,工作能力得到很大提升。经此一“役”,突击队上下齐心,为公司建立了一道坚实防线,充分展示了“丝路航油铁军”不惧困难、能打硬仗的精神风貌。

2022年6月13日21时26分,新疆公司乌鲁木齐机场业务油库自控室值班员发现机坪管网压力异常下降,压力在17分钟内由0.874Mpa下降至0.696Mpa,加油间隙管道压力曲线斜率异常。值班员立即将异常情况上报,新疆公司立即启动《机坪管网供油异常应急响应程序》。

经过连夜测试,发现GD27-1隔断阀和GD29-1隔断阀之间压力下降明显,初步判定该管段疑似渗漏。新疆公司随即采取应急保供措施,调配人员和车辆,开展风险识别,做好机位变更管理等相关事宜,同时通报乌鲁木齐机场运管委,并进一步沟通后续航班机位安排。

及时发现、果断处置,仅仅是机坪管网渗漏抢修恢复的第一步,如何精确定位渗漏点这一艰巨难题,又摆在眼前。

一直以来,机坪管网渗漏检测工作在航油系统内都是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机坪管网位于坚固的混凝土道面下,管道上方道面还有钢筋加强层,形成了一定的电磁屏蔽效应,因而导致多数感应类探测方法失效或可靠性大大降低。王斌介绍,目前所有的技术检测手段都无法100%确定检测结果就是真实的渗漏点,同时为了保障机场的正常运行,不可多处开挖进行验证。一旦开挖,如果不是渗漏点,将严重影响机场的正常运行,进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关键时刻,“金胡杨”青年突击队再次挺身而出。为不影响白天航班的正常起降,突击队等现场抢修人员只能利用夜间进行逐段测试。新疆公司党委班子成员、党员干部在此次抢修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工作人员全程紧盯施工现场,及时指导监督现场抢修工作;技术骨干全程参与抢修方案的制定,用深厚的技术功底有力保障和推进了现场抢修工作顺利开展。

脚踏热浪,不舍昼夜,突击队从20点进场奋战到次日凌晨近5点,白天再整理、分析检测数据,从未间断。“我印象特别深的画面是一天晚上,付强总经理和安全总监王勇杰同时趴在加油地井的井盖上往下看检测……很鼓舞士气。我们心里铆着一股劲,要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完成,献礼二十大。”王斌回忆。

通过反复研究图纸数据,结合现场测量,抢修人员创新性地提出了连通器檢测法。他们利用现有设备和技术力量,使用两种自主研发检测方法和三种仪器检测方法,在五天内自行研制了多通道泄漏声波采集比对系统,最终将渗漏管道范围从1050米缩短到130米,为后续检测仪器精准定位渗漏位置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要趴在地上把螺丝全部拆掉,把油都抽出后测量高度,反复地测。一开始用扳手拆很费力,后来维修组的师傅做了简易工具,效率才快一些。地面烫得没法趴下去,就垫着海绵,等完成时已筋疲力尽,才发现天快翻起鱼肚白了。”队员钱龙记忆犹新。

最终,漏点精确定位在171号机位栓井以及31号机位栓井处。经过施工开挖,理论推断和检测仪器的使用,得到了精准无误地验证,首次实现机坪管网漏点的精准定位。

经历了近380小时的机坪检测作业及45个昼夜的连续奋战,新疆公司在10天之内完成抢修工作,恢复管网运行,奠定了党的二十大供油保障工作的安全基础,同时也为航油系统机坪管网渗漏探测作出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作为保障供油安全的后备力量,“金胡杨”青年突击队还积极参与全国两会、春运及大雪、高温等极端天气供油保障任务,为实现“确保安全、优质服务、绝对保障、万无一失”的供油保障目标贡献了青春动能,充分展现出中国航油青年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精神风采。

创新,在应对挑战中不断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新疆公司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主线,贯彻落实集团公司、航油公司“以科技引领中国航油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推进“贯彻党的二十大,迎接党代会召开”创新提升主题活动,以科技研发、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三大引擎”带动创新提升并实现突破。

2019年12月,新疆公司抽调各单位业务骨干组成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供油工程指挥部(以下简称“工程指挥部”),负责全疆以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供油工程为主的工程建设任务,这是新疆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工程项目。2022年3月,民航新疆管理局选定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供油工程为“新疆民航品质工程试点项目”,成为航油系统内的首个民航“品质工程试点项目”。

新的时代,新的使命。工程指挥部在推进工程建设科技创新的进程中,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以科技创新引领新疆航油事业高质量发展。在丰富工作经验的“指挥官”带领下,执行力满满的“金胡杨”青年突击队成员也积极参与其中。

突击队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在工程建设中实施集中管理系统、全浸液内浮盘等12个创新项目,并在安全生产中推动技术革新,孵化生产创新项目7项,形成了一批具有新疆航油特色和代表性的科技创新成果,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能量和活力。

12个科技创新项目中首屈一指的要数新一代安全生产集中管理模式,这是目前航油系统内首创的安全生产管理新思路,也是最大的信息化整合项目。该管理模式整合了智慧油库系统、智慧加油系统、智能安防系统、生产运行指挥系统,打造“四位一体”的数字化生产集中管理平台,实现新疆公司生产运行高度集中化管理,体现中国航油安全运营管理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领先水平。

队长王斌任职于公司安全技术部,主要工作是参与集中管理系统的研发。“这个系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自控系统,把各个设备通过工业控制画面显示在电脑上,并控制发油、输油等。另一个是集中管理系统,我们的思路是打造一个5A级综合管理平台,涵盖我们新疆公司所有生产单位的作业流程。”在科技赋能条件下,来回跑、只能靠电话沟通的场景,将变成轻松的“指尖运动”和面对面交流,大大节约了时间和沟通成本,确保突发情况下的快速应急处置,最终打造成符合地域特点的新疆公司生产指挥调度中心。

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位于我国西北部,冬季漫长并且降雪持续时间长,加油栓井盖下方容易积雪。针对雪后机坪加油井的井盖易被推雪车误推、造成安全隐患的情况,王斌和同事将井盖内部结构、厚度等进行了改造,并申报了实用新型专利,最终形成机坪井盖优化设计方案,后期这一优化方案将推广至全国寒冷地区机场。

在王斌等榜样的感召下,“金胡杨”青年突击队逐渐培养出一批技术和管理人才,越来越多的青年脱颖而出,为推进新疆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青年人才基础。现任于田供应站负责人钱龙就是成绩较为亮眼的一位,尽管入职时间不算太长,但他的成长速度可谓是“肉眼可见”。

入职后,钱龙最初的岗位是加油员。新疆冬季降雪频繁,保障作业时常伴随着大雪,如清雪工作无法及时完成,就会导致部分加油地井难以辨别寻找。“入职半年后我开始独立作业,遇到大雪,不怎么常去的地井就找不到。”受此启发,勤于动脑的钱龙等人利用休息时间收集整理89个机位、224个机型位置、共计1249处现场数据,研发了冬季机坪作业互联网辅助工具。在冬季极端天气下,使用者可通过手机软件,零成本、无施工、无带电设备接入油料系统,安全、快捷地提高保障作业效率,获得一致认可。

立足基层安全生产,钱龙还主动报名参加了科技攻关小组,历经数次头脑风暴和潜心钻研,他和同事收获了多功能应急救援拖车、机坪加油地井栓测压装置、机坪高低点排放和测压装置等多个科技创新成果。“怎样能把事故影响控制在最小就是我们的目标。由我主导的3个发明申请了专利,近期陆续接到证书。”

加入突击队不到两年的张龙,是新疆公司质量计量检测中心的一名计量统计员,日常工作之一是参与每年开展两次的“质量计量安全万里行”活动,完成新疆公司所辖23个供应站的加油车流量计、压力表检定工作,开展质量计量专项检查,宣传行业标准和规章制度,对供应站员工进行相关培训。“我从2022年开始參与这项活动。两个人自驾出行跑遍全新疆,每次来回大概五六十天。”张龙说。

在国家检定规程中,飞机加油车使用的流量计每6个月检定一次,检定员无法经常性操作;而标准流量计又属于高精度计量器具,经常性使用会增加损耗,不利于设备保持长期的计量稳定性。因此,在每次开始检定流量计的那段时间,检定员会出现技能生疏的情况,急需培训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流量计检定员的培训的主要方式是将标准流量计与飞机加油车流量计组成检定系统,进行现场实际操作培训。张龙介绍,新疆的冬天长达半年,很难进行现场实物培训,而且需要航空加油站提供加油车、加油员的协助,才能完成培训作业。因此,新疆公司质计中心与重庆耐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可随时进行实操的飞机加油车流量计模拟检定装置,张龙参与了其中部分工作。“后期的调试、编写操作手册、推广。调整、计算参数的过程还是很枯燥的。”下一步,张龙的目标是持续优化计量工作程序,为实现油品质量合格、计量准确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如今,有更多的“金胡杨”青年突击队成员投入到创新提升主题活动、青年创新创效活动中,以实际行动令“丝路航油铁军”精神在边疆大漠熠熠生辉。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对此,“航油二代”张佳翊深有感触。此时此刻,她正身处一个距离乌鲁木齐1500公里之遥的南疆村落。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切实履行国资央企的社会责任,中国航油自2021年1月起,选派工作队赴于田县阿热勒乡托万也台巴什村开展“访惠聚”驻村工作。2023年1月初,作为“金胡杨”青年突击队的一员,张佳翊主动报名参加中国航油第二批驻村工作,并成为驻村工作队的首批女队员。

张佳翊主要负责乡村振兴方面的工作,然而最初,她一时不知如何下手。“我有着7年基层单位的工作经验,本以为驻村工作也不过如此。但当我走进村子的时候,才切身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基层工作!”她坦言。

入戶摸排是张佳翊的日常工作,不料各种考验接踵而至。农户后院牲口棚是跳蚤的重灾区,“我们要了解农户家养殖情况,不得不往后院钻,被咬后奇痒无比。做多少防护都不行,快被咬崩溃了。”此外,沙尘天气更是防不胜防。和田地区的各驻村工作队流传着一句话:驻村这几年不“吃”出几块砖,那说明工作做得不到位。扬沙“无孔不入”,外出后鼻孔、耳道、脸颊上都会附着一层细沙,被她戏称为“磨砂膏”。

尽管环境艰苦、工作不易,但张佳翊从未有丝毫动摇,今年春节她选择留下坚守。她深知,驻村工作不仅仅是个人使命,更肩负着企业的社会责任。临行前父亲的一席话同样给予她无尽的勇气和底气,“他对我说,‘放心地去,我和你妈妈身体都挺好,能照顾得好自己。一人驻村,全家光荣!不要有后顾之忧。”

在这一年多“苦并快乐着”的工作生活中,张佳翊收获良多,特别是村民对她的认可——食堂做饭的维吾尔族大姐还给她取了维语名字。“尽管语言不通导致沟通困难,需要反反复复解释、宣传政策,但我得到了成长。村民有了困难,会首先想到找我;大家见到我,都会热情地叫我‘麦丽凯(维语名字)。”她笑着说。

中国航油驻村工作队在集团公司党委、航油公司党委和新疆公司党委的支持下,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用于文化宣传、庭院改造、为民办实事、提升农业发展、拓宽农产品销路、支持村委会工作等乡村振兴项目。7名工作队员用脚步丈量着托万也台巴什村“最后一公里”,以满腔真情将党的惠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让驻村工作成为干部联系群众有效的桥梁。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工作队连续三年在自治区“访惠聚”考核中荣获“先进集体”称号,2022年荣获自治区“访惠聚”驻村工作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张佳翊荣获2023年自治区“访惠聚”驻村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托万也台巴什村基层党组织得到加强,村集体经济稳步提升,乡村面貌朝气蓬勃,并荣获2021年“和田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荣誉称号。

同样身处于田县的突击队员还有钱龙。他去年响应公司号召,主动报名支援南疆开发建设,从乌鲁木齐来到了地处偏僻的供应站。“光秃秃的沙丘,裸露着脊梁;吝啬的荒草,爬不上山梁。”这句歌词,就是他当下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

才下飞机,对生活条件预计不足的钱龙便闹了个小笑话。“当时是助理来接的我,拉上我后又去县城买了菜。我说‘还要买菜呢?他说‘不买菜咱吃啥?”钱龙忍俊不禁。直到抵达住处后他才发现,供应站处于沙漠腹地,距离县城12公里,而最近的一家小商店则在近5公里之外。

如果说远离人烟、三人为伴,尚不足为惧,那么每年三月开始的长期沙尘天,又让这个来自江南水乡的扬州人领教了何为铺天盖地。前一秒还是艳阳高照,下一刻便黄沙蔽日,扬沙漫天。“一年有二百多天的沙尘天气,刚到时误开了一会儿窗户,打扫了整整一晚。”

这也为钱龙的新工作带来相应的挑战——站内大油罐的呼吸阀阻火器必须做好防沙,否则风沙顺着缝隙进去会影响油品质量。之前他曾做过一个防沙装置,但经论证后发现,材料有可能会产生静电,不符合安全要求。最近,他又准备开始二度尝试。

从飞机加油员到如今的供应站负责人,走上管理岗,钱龙非常珍视这次学习的机会。“组织认可我、把我派到这里锻炼,我就从工作上保证好安全生产,保障好一起坚守在这里的同事的生活。”

供应站周边常年罕见绿色,每天在航班间隙,钱龙就带领大家在外地拉来的鹅卵石垫上砂石戈壁料强夯而成的基础上,将风沙天带来的沙土扫到一起,积少成多。再克服纯沙无土壤、不保养分和水分的难题,一点一滴地扩大绿化面积。

远离繁华、坚守南疆;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张佳翊、钱龙是无数坚守者的缩影。无论身处何地,他们都怀着对航油事业的热爱,发扬吃苦耐劳不畏困难的拼搏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疆航油人“能吃苦,有干劲;肯奉献,有担当;善打硬仗,有作为”的工作作风,展现出新时代航油青年的别样风采。

2024年,“金胡杨”青年突击队入选共青团中央发布的“全国优秀青年突击队案例”,这是中国航油也是新疆公司第一次获此殊荣。

王斌、唐志强、钱龙、张佳翊、张龙……这些青年突击队队员将青春韶华奉献给边疆热土。他们以赤诚爱岗的敬业之心,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刻苦钻研的娴熟技术,在安全生产、科技创新“主战场”上突显担当、冲锋一线。他们说,今后要像“沙漠英雄树”胡杨一样,以逆境中不屈的风范,继续扎根祖国西部大地,凝聚起推动新疆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责任编辑 赵汉琪

猜你喜欢
机坪航油突击队
寻网红彩虹路访突击队英雄
基于安全评估的机坪管制风险管理措施初探
泰兴市 党员突击队 战“疫”急先锋
东海县应急处置突击队 出击疫情防控“疫”线
基于RFID定位技术的机坪平板车管理构想
南开大学用蓖麻油制成航油
航空燃料的新成员——“地沟油”航油
生物航油还需十年上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