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江苏公司“青春5G+”青年突击队:奋斗在打造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第一线

2024-05-12 21:20王海珍
中华儿女 2024年5期
关键词:突击队

王海珍

中国移动江苏公司的“青春5G+”青年突击队现有队员31人,青年占比60%,平均年龄30岁。自成立以来,他们致力于打造质效双优的5G精品网络,积极投身“以信息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创效实践中。

2023年10月,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对189个成绩突出的青年突击队集体先进事迹予以通报表扬和宣传推广,中国移动江苏公司的“青春5G+”青年突击队名列其中。

生正逢时,集合青年力量成立突击队

据中国移动江苏公司团委介绍,“青春5G+”青年突击队成立三年来,结合中国移动江苏公司的发展特点,以“打造高质量用户通话和上网体验”为目标,在一次次“急难险重新”任务中勇挑重担、冲锋在前,持续奋斗在打造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第一线,在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面对地铁5G覆盖难题——地铁网络信号覆盖在全国范围内成熟经验较少,传统解决方案无法有效保障用户使用体验。对此,团队创新提出隧道“四缆”5G地铁组网的技术方案,制定首个全频16端口POI技术标准,网络指标较传统方案提升40%以上,全国率先实现地铁隧道和站台5G“双千兆”体验。

面对基站节能降耗难题——在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下,5G网络规模迅速扩大、数据中心机架大量投产,基站耗能、机房用电也大幅增加。为此,突击队在无线基站、数据中心及配套能耗领域积极探索,通过自研AI节能管控算法,创新部署设备智能关断节能、空调配套极限节能、水冷调优节能等技术,使基站主设备能耗压降20%以上,空调单站能耗压降达25%以上,数据中心年综合节电率达11.93%。

面对安全建设难题——通信工程施工现场情况杂、风险多、监督难,传统管理方式无法全面、实时、精准地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团队与公司相关技术部门开展联合攻关,研发“数字监理”APP,使用定位打卡和安全防护AI校验预警的方式,规范现场施工人员完成规定安全动作,并通过5G回传技术和中台监控大屏实现现场施工实时监控和调度管理,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安全隐患。

在这些创造性成果的背后,是团队青年的努力奋斗。他们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奉献,将自己的小梦想融入数字经济发展的大时代,实现了个人与公司的共同成长。

谢慧强:中国移动工匠的5G探索

谢慧强是一名从基层一线稳扎稳打成長起来的技术型人才,他用自己的职场经历告诉大家,只要努力,就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2011年,谢慧强入职中国移动江苏公司,在海安县公司负责无线网络维护工作。2016年,他通过竞聘从县公司至省公司网络部从事网络优化管理。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也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刻苦钻研LTE、5G等新业务专业知识,并在全省网络条线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奖。

2021年,“青春5G+”青年突击队成立,他积极加入,代表突击队参加江苏省电子信息行业信息通信网络建设与维护职业技能竞赛并获得一等奖。2022年5月,他到盐城市公司挂职锻炼一年,通过打造“任务一张表,人员双轨制”无线团队运行模式,解决盐城公司“网络部署”“协同支撑”问题,推动盐城公司无线网络满意度、流量经营支撑、触点服务以及资源调度四个方面得到有效改善,无线网络满意度位于全省前列;通过联系突击队的专家培训提升员工技能,引导员工积极参与上级单位技能竞赛增强创造力,推动盐城公司网优团队专业素养取得明显进步,部分同志在集团公司行业竞赛和年度十大AI标杆中脱颖而出。同时,在成就他人的同时,谢慧强顺利实现了从技术主管向优秀团队打造者的转变。

他本人也先后完成了“扎根基层,争做技术尖兵”的个人目标;“自我锤炼,实现价值突破”的阶段目标;到如今的“延伸影响,铸就卓越团队”整体目标。

作为一名一线网络优化工作人员,谢慧强目前的工作与5G发展高度相关。随着5G-A(5G-Advanced即增强型5G网络)时代的到来,江苏移动已经迈出了5G-A能力升级的步伐。全国首发的5G-A应用在江苏落地,正在不断推出很多优质生活应用:高清VR直播、视频秒传秒发、裸眼3D、XR、5G新通话、云手机、车联网、飞联网……这些智慧应用在使用时,都对网速有着极高要求。就如同开车,高速公路不仅要路面好,还要跑道宽才能同时容纳更多车跑起来。

谢慧强和突击队伙伴以及公司同事一起,凭借多年技术积累,在工作中实施“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策略,利用网络“规划-建设-优化”全流程管控确保4G网络质量平稳;同时从精准提升5G覆盖,巩固重点场景的口碑优势等方面独具匠心打造了全国领先的5G精品网络,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了网络演进和用户感知的双赢,体现了中国移动“正德厚生”的价值理念。

“对于网络维护人员来说,创造优质的网络,提升用户满意度就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落实公司战略,实现央企社会价值就是我们共同的价值观。”谢慧强说,“公司党委要求,我们的工作要以客户为中心,以创新为驱动,以团队为依赖。这是我们工作的指导方向。”身为青年技术骨干和突击队的一员,尽管取得了诸多成果,但他始终保持着空杯心态,坚持学习新业务、新知识,时刻保持着最佳的“突击”状态。

梅明涛:不断突破工作的“高线”

梅明涛2014年从东南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入职中国移动江苏公司,到今年秋天,就满十年了。十年间,他的专业技能获得了飞速提升,从一名通信专业的新兵快速成长为通信高级工程师。现在担任“青春5G+”突击队队长一职。

梅明涛目前主要负责突击队无线支撑手段建设,助力无线自智网络水平提升。他在重构完善省内无线运维工作台架构,打造精准定位系统等方面贡献突出。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他积极参与多项研发任务,参与国家网络智能化项目、主导2项省内重点课题研究、参与集团7项研发课题。

他还在2021-2022年度连续两年作为前3完成人获得江苏移动科技业务创新三等奖,参与中国移动无线工作台规范评审与制定,输出软著1项,发表刊物论文2篇,6项专利已通过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审核。在突击队内不断积极输出专业成果,持续发挥影响力。

“我们的研发都是结合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而提出的对应解决方案,都立足具体实践,工作与研发是正向循环的关系。”梅明涛说。他是一个爱学习爱思考的人,他认为,每个人工作中都有自己的底线和基线,也有自己的高线。“底线是完成自己的分内工作,基线是高质量履行工作职责,高线就意味着在完成自己的基线后再去向上突破。”他这些年完成的多项研发课题算是自己的高线探索,“总要去挑战一下自己的高线”是他多年来工作的准则。

在梅明涛看来,突击队员们都是一群创新能力很强的年轻人,同时也都在不断探索着自己的工作高线。“突击队的每个队员都是自己专业领域的佼佼者,我们突击队就是发挥各自的特长,让每个人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化,在公司技术层面遇到瓶颈的时候,集合大家的智慧,群策群力,尽快提供解决方案。”

作为突击队队长,梅明涛用通信术语形容突击队的工作是“从端到端”,“整合突击队中各个不同的力量,各负其责、发挥各自长处集中攻克同一个难点。”梅明涛说,“比如,现在我们正在发展智能化方案,就要想办法解决各个流程中的卡点,遇到不同的卡点时就去找这项业务中的高手,提出解决办法。有时大家也会集中在一起,从各自负责的业务着手,头脑风暴、思维碰撞,尝试最佳解决方案。”突击队的工作方案也常常是“拆闲补忙”,合理化运用每个人的时间与精力,“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

如果队员有了新的课题研究成果,梅明涛也会召集大家,听听最新研究成果的分享。“因为大家都年轻,也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吸收着最前沿的信息,都有一股创新创效的精气神,同时,中国移动集团公司、江苏公司都会给年轻人很多成长学习、风采展示平台,也有很多发展、激励机制,这些都让年轻的突击队员们具备了更多的干劲儿。”突击队也在梅明涛的组织带动下,不断探索“高线”、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时刻准备着为网络强国建设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王一光:全力以赴,迎接AI时代的到来

王一光在2017年7月博士毕业后,加入中国移动江苏公司的网络部,近6年间一直在网络部工作。在中国移动江苏公司,一提及AI领域研究,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他。他和团队先后承担两期中国移动网络智能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牵头研发网络投诉机器人等十余项标杆AI应用,在高质量发展关键卡点取得突破,助力公司用户满意度提升。他先后获得2次“中国移动科技进步产品奖”、2次“中国移动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中国移动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他积极发挥青年技术人才带头作用,带领突击队和全省390余名青年员工完成数智化技能转型,推动打造一支数智化转型人才铁军。

目前王一光担任江苏移动网络部数智化运营室经理,主要牵头全省网络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包括AI能力的总体规划,以及网络条线AI能力的建设应用。王一光说,今年的重点就是推进网络领域的AI大模型的试点应用。

与谢慧强、梅明涛一样,王一光也是在2021年突击队刚成立时就加入了青年突击队,“加入突击队之后,相当于更体系化、更聚焦化地开展AI攻坚任务。”其中,攻坚克难的一个项目,就是解决面向5G基站数据中心用电量急剧增加的问题,“我主要牵头开展AI节能管控算法的研究和应用,在5G基站场景利用AI的感知预测能力,来判断基站运行的开启关断策略。目前,通过AI算法实现了全省104万个5G小区智能关断节能。”

数据中心目前大部分都采用的是水冷制冷系统,王一光和同事们为了研究节能方案,到无锡太科园数据中心驻点去摸清楚制冷系统的运行情况。采集了相关数据后,再利用粒子群寻优算法,来寻找数据中心稳定运行情况下整个制冷系统的最低功耗,从而实现数据中心PUE的有效压降。当前,已累计节省用电6.5亿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2万吨。

作为江苏省网信领域中青年领军后备人才,王一光牵头构建网络运维人员转型的运维研发化转型体系,引入网络运维网络策略师、数据分析师和应用编排师“三师”新角色,先后组织了12期项目实操培训和技能认证。同时,他领衔成立了自智网络青创先锋工作室,专项开展“三师”团队的项目自研实践,促进公司青年人才队伍转型。当前,中国移动江苏公司已有近400名青年成功转型。

王一光还是中国移动“十百千”高级技术专家,多次以青马工程授课、青年理论学习小组、“青骑兵”宣讲等形式弘扬科创精神、讲授AI领域前沿知识。“为青年员工培训授课,能帮助自己深入梳理专业知识,也让自己进一步认识到,创新工作确实需要依靠青年员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实干力来推进。”

随着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掀起热潮,王一光也深受震撼,“人工智能已经引发了新一轮科技革命,从诞生至今60余年的发展,特别从2010年以后,人工智能已经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AI将飞快、深入地融入并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王一光深入研究AI领域多年,时刻关注着AI领域的最新动向,“国内各大企业都全力投入到AI大模型的研究中,包括应用场景的研发,所谓百模大战。”王一光说,“目前看来,国内三家运营商都相繼发布了自主产权的AI大模型。运营商具备天生优势,包括智算算力的纳管调度,数据资源等方面也有相应的储备,所以这轮新的由AI引发的科学技术革命,运营商可以发挥较大的作用和优势。”未来已至,王一光和他的小伙伴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青春5G+”青年突击队人才济济。除了谢慧强、梅明涛、王一光外,突击队还有王君君、雷丹丹、傅童昌健等一批优秀队员。雷丹丹是青年突击队首任队长,在上级党团组织的指导下,率先组织网络部无线优化室青年骨干成立了“青春5G+”青年突击队,秉承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组织队员们在5G建设第一线,聚力聚智打造质效双优的5G精品网络,在加快推进5G业态广泛应用、深入实施中国移动“5G+”计划中积极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傅童昌健既是突击队成员,也是机关第一团支部书记,他坚持深化团业融合,持续推动支部团员青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创新中有收获、在实践中有成长;王君君负责突击队内5GtoB无线专网和toV车联网,配合集团公司支撑企业客户服务,以及地市分公司的网络配置和优化……每个队员都立足岗位、默默奉献,每个人也都在奋力书写着自己的青春乐章,不负韶华,昂扬向前。

责任编辑 陈晰

猜你喜欢
突击队
传承红色基因 打造百年品牌 让青年突击队旗帜永远飘扬
奇奇与蒂蒂:救援突击队
传承红色基因 打造百年“青”品牌
发挥党员突击队作用:推动中老铁路电气化建设高质量
寻网红彩虹路访突击队英雄
泰兴市 党员突击队 战“疫”急先锋
东海县应急处置突击队 出击疫情防控“疫”线
英国 阵亡将士纪念日
我眼中的青年突击队
青年突击队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