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探索

2024-05-12 00:40马钰哲
中关村 2024年4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信息化人员

马钰哲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正向数字化转型和升级。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审计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审计任务的数量持续增加,审计人员必须提高工作效率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信息化建设无疑是提高效率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工程审计的特点包括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大以及涉及人员多等,这些因素对信息化建设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阻力。因此,找准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对于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信息化系统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化建设成本高

目前,工程审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成本较为昂贵,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金和时间。大部分系统都采用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而且系统的后期升级和维护仍需投入资金。

高校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中,技术研发成本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由于信息化系统需要针对高校的特殊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涉及众多复杂的技术问题,如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技术研发。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高校也需要不断投入资金以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和系统的稳定性。并且高校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购置大量的硬件和软件设备,如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还应配备高品质的设备和专业化的软件,这将增加高校信息设备购置成本。在后期,为进一步强化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高校也需要定期开展系统升级、维修养护、数据清除等工序,此类必要的系统维护工作也将耗费较多资金。前期设备采购、中期设备使用、后期设备维护等工作,都增加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成本支出,给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全面落实造成了阻碍。

(二)信息采集难度大

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采集原始数据,而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是确保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工程项目通常具有建设周期长、涉及方面广泛以及信息量大等特点。为了成功应用工程审计信息化系统,需要建设单位的各相关部门、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积极配合,及时准确地提供所需的信息。

工程项目审计涉及的信息源非常广泛,包括工程图纸、施工记录、材料质量证明、验收报告等,这些信息分布在不同的单位和部门,数据格式不统一,给信息采集带来很大困难。并且工程项目周期长、涉及的环节多,数据在采集过程中容易丢失或损坏,这也进一步增加了数据整合的难度。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部分部门仍然采用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既降低了数据资料的高效收集,又给工程审计工作的高效执行造成了阻碍,导致信息采集效率低下。目前一些高校还缺少统一、实时、共享的数字化平台,难以构建协调配合的部门体系,导致各部门、单位之间的沟通效率下降,进而影响到高校信息化系统的进一步落实与应用。

(三)人才培养,提高认识

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方式,信息化建设对使用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工程审计的专业能力,还需要他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然而,大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在计算机专业知识方面储备不足,很难熟练应用信息化系统。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阶段,有时可能会降低工作效率,导致人员对信息化建设失去信心,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一些高校也没有为审计人员提供多样化的技术培训与专业指导,使其依旧按照以往陈旧、低效的工程审计模式开展工作,既降低了工作质量与效率,还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有序落实。并且审计人员自身也未强化信息化意识及信息素养,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当前高校工作业务中的重要作用,缺少对信息系统的全面了解与掌握,即便配套了一定的信息设备与设施,也仍按照传统办法开展管理活动,造成数字化资源的浪费。同时高校也未采取一定措施来优化审计人员结构,缺少更加专业化的工程审计信息人才,降低了高校工程审计工作的专业性,也阻碍了审计业务的数字化转型与升级。

二、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构想

(一)系统划分

工程审计信息化系统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工程审计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工程审计信息化作业系统。这两类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管理系统主要关注审计流程的控制,而作业系统则主要关注审计数据的处理。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阶段,相对而言,实现工程审计信息化管理系统更为容易。

(二)模块划分

为了更好地实现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系统时应采用模块化的方式进行。作为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始建设之前应明确自己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在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初期阶段,可以先以相对独立的结算审计模块作为切入点。结算审计作为一种事后审计事项,与审计项目的过程跟踪相比,项目资料信息更加完整,为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模块内容

高校的工程审计既具有统一性,又存在差异性。由于高校的规模、发展阶段、战略目标等客观因素的不同,每所高校都有其特殊的审计需求。目前市场上的工程审计系统内容相对单一,不能真正满足学校的审计工作要求。因此,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学校自身的要求对系统模块进行考量,并进行必要的修改,以确保系统能够真正融入学校的审计工作并为其提供有效的支持。

三、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建议

(一)理念宣传,提高认识

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不仅是一次技术革新,更是对审计人员自身要求的革新。信息化建设需要先转变观念,改变思维方式。当前的审计工作正面临着从传统审计向新时代审计的转变。国家对工程审计方式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现代化的大数据审计已成为时代的要求,也是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审计监督能力的重要标志。高校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工程审计中的重要性,将其视为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的关键手段,高校也应通过培训、研讨会等方式,普及信息化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使审计人员具备信息化思维。审计人员也需要逐步摒弃仅依赖纸质资料和手工操作的审计方法,轉向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审计方式,利用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快速、准确分析。

(二)人才培养,综合提升

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离不开专业人才,需要那些既懂得专业知识又精通计算机网络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工程审计来说,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熟悉更多的专业领域,并了解更多的业务流程,才能够胜任新形势下的审计任务。高校需为审计人员提供丰富的专业指导,邀请专家来召开主题会议与讲座,帮助审计人员了解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工程审计相结合,既有利于强化审计人员的信息素养,还可实现高校信息技术的创新,以此推动高校各项工作的优化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工程审计信息化也需要持续地更新和优化,因此高校还应定期组织审计人员参加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确保他们能够掌握最新的审计技术和方法。高校还可通过提高审计人员的待遇水平,由此来吸引更加专业化的技术型复合化人才就职,实现高校工程审计科学化水平与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

(三)交流借鉴,共谋发展

加强高校之间的交流可以更好地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高校可创建快捷的线上学习与交流平台,基于此平台审计人员可加强与其他高校信息专业人才的沟通,互相交流信息化建设的实现路径,并探讨工程审计工作的创新办法,总结行之有效的工作手段与经验,有助于提高信息化建设质量。而审计人员也可通过互联网平台学习更加多元化的工程审计工作模式,通过交流与借鉴来实现高校工程审计的高质量发展。

(四)加强协作,信息共享

高校应制定、完善与信息化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各部门、各单位的数据格式统一、标准一致,方便信息的采集和整合。并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来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提高信息交换和利用的效率。在实现信息共享的同时,高校还应注重对信息技术的管理,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可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审计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防止信息泄露和被非法篡改。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各部门和单位还应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和优化协作方式和方法,以此来确保协作始终与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相匹配,提高协作的效能。在协作过程中,各部门和单位之间可进行定期的沟通与交流,分享各自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的经验和问题,通过这样的交流,有利于促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五)完善制度,规范技术

为鼓励各部门和单位积极参与协作,高校可建立一套激励制度,对于在协作中表现优秀的部门或单位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荣誉,提高工作人员参与的积极性,营造更加和谐、友好的工程审计工作环境,以此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高效开展。高校还需要明确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在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中的职责和角色,建立一套完整的协作流程和规范,包括定期召开会议、共享信息、协同工作等机制,要求审计人员与其他相关工作人员按照明确的章程开展工作,以此促进工程审计的规范化、标准化与系统化发展。同时高校也需要完善追责制度,当因人员失误造成经济损失时,需要及时找出责任的承担方,形成良好的工程审计工作秩序。

四、结语

高校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是适应新时代高校审计转型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审计效率和质量的必然趋势。引入信息化技术到工程审计中,可以大幅度减轻内部审计人员处理底层数据的工作负担,使审计人员能够更专注于审计发现的问题。当然,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持续的工作,需要找准切入点,确保工程审计信息化系统真正成为内部审计人员的得力助手。

(作者單位:北京工商大学)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信息化人员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如何缴费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月“睹”教育信息化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