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视线

2024-05-12 14:02
中关村 2024年4期
关键词:延庆中关村无人驾驶

北京长城脚下开建无人驾驶航空示范区

北京八达岭长城景区,两台新型高性能小型无人机已经“上岗”。它们盘旋于南楼与北楼之间,为文物保护、安防巡检、景区管理提供实时服务。

连日来,北京锚定无人驾驶航空器产业连发两份政策文件,加快建设北京市无人驾驶航空示范区。北京做强低空经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强烈信号进一步释放。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延庆区日前印发的《关于促进中关村延庆园无人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中提出,北京着力推进无人机创新发展,加快打造北京市无人驾驶航空示范区,形成超百亿元规模的无人机产业集群。另一份政策文件《北京市无人驾驶航空示范区建设方案》指出,北京将依托延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加快北京市无人驾驶航空示范区建设,在创新服务、应用场景、产业链条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

“北京南部有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西北部在建无人驾驶航空示范区。自此,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将加快无人驾驶落地。”北京市延庆区科委副主任陈昕说。

发展低空经济,北京有资源优势,也有创新积累。北京在无人机领域拥有航天科技、中航工业、中国航发、中国电科以及中科院、清华、北航等科研力量,智能蜂群、交叉双旋翼等多项技术成果在京转化落地。

2020年10月21日,北京市延庆区获批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经过三年多发展,中关村延庆园已集聚航天时代飞鸿、远度互联、清航装备等9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八达岭机场为中心的真高1098米、374平方公里空域免费向企业开放,构成延庆发展低空经济的核心要素。

產业集聚成势离不开完善的创新生态、开放的应用场景。“一方面,我们向前一步主动服务,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简化飞行计划报批流程,针对企业需求、产业发展需要完善航路规划、飞行器监管等服务。另一方面,拓展应用场景,推动无人机在农林植保、应急救援、森林防灭火等更多场景‘飞起来‘用起来。目前榛子园、玉米园的农药喷洒已经用上无人机。”陈昕说。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龚维幂表示,计划到2026年,中关村延庆园无人机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低空应用场景加速开放,形成以工业级无人机为主导、低空经济与低空安防并重的特色产业集群。

“当前我们正加快推动景区物流场景向无人机开放。不久后,爬八达岭长城的游客登顶后想要喝一杯长城脚下的咖啡,可由无人机快速送达。”陈昕说。

九部门印发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数据局等九部门印发《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紧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用3年左右时间,扎实开展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等专项行动,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形成数字人才集聚效应。

《行动方案》部署了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数字技能提升行动、数字人才国际交流活动、数字人才创新创业行动、数字人才赋能产业发展行动、数字职业技术技能竞赛活动等6个重点项目,并从优化培养政策、健全评价体系、完善分配制度、提高投入水平、畅通流动渠道、强化激励引导等6个方面加大政策支持。

《行动方案》要求,各部门各有关方面要深刻认识加强数字人才培育的重要性,各司其职、密切协作,确保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成效到位。

中关村“火花”医学创新成果路演举行

近日,2024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中关村“火花”活动之医学创新成果路演举行。此次活动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联合承办,旨在展示并推动医学创新成果的转化。活动吸引了科研人员、创业团队、医疗专家及产业界精英等近200人踊跃参与。

活动中,首科医谷创新孵化平台的医学转化驿站—“MED-INN”成为焦点。“MED-INN”旨在为医院科技成果提供一个全面的展示、交流、对接和服务场所,促进医院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医工结合成为医学创新成果产出的温床,为推进医学与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电子信息等工学学科的深度融合,产出更多交叉成果,服务于临床。首都医科大学成果转化部与北京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北京化工大学工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园等7个机构签订医工融合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医学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创新发展。

在活动的专题报告和成果路演环节,从国内外专家的讲解,到术中监测电极、新型颅内动脉瘤评估方法、自动化工作站等8个神经外科领域创新项目的路演,充分体现了医学科技创新的力量和活力。

以色列经济与产业部驻华贸易司政策商务主任王晓圣作了题为《以色列技术转移促进产业创新》的报告。通过探讨以色列技术转移的成功模式、政府与产业界的紧密合作,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策略,展示了以色列的创新实力,为中以两国在医学科技领域的进一步合作提供了基础,也为与会者提供了跨界学习与合作的新视角。

此次活动将优选26个项目汇集成册,并制作成灯箱在“MED-INN”集中展示推介。这些项目横跨医学研究与应用的众多领域,不仅展现了医学创新成果的多样化和应用潜力,还为这些项目开拓合作伙伴关系和投资机会创造了渠道。

中关村“火花”活动之医学创新成果路演的举办,不仅展示了医学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也为科研机构、创业团队等各类创新主体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媒介,进一步活跃了成果转化的良好氛围。未来,中关村“火花”系列活动将继续搭建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之间的桥梁,全面赋能科技成果的转化,助力医学科技创新与发展。

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数量突破万家

截至2023年12月底,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数量已突破1万家。其中,在天津设立子公司、分公司累计4545家,投资额1407.2亿元;在河北设立子公司、分公司累计5589家,投资额1015.01亿元。

十年来,京津冀三地科技部门充分发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辐射带动作用,结合天津先进制造优势、河北环京地缘优势,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高起点推动雄安中关村科技园建设,组织11家中关村集成服务机构入驻园区为企业提供一条龙式的入驻服务,推动50余家企业入驻,园区一期入驻率达90%。高水平推进滨海、宝坻和保定中关村合作园区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4990家,在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3家;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注册企业1529家,在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注册办公企业362家,在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3家。推动区域内7家国家级高新区及2家省级高新区组建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努力打造资源优势互补、产业衔接配套的科技园区格局。

持续推动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签署《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和基础研究合作框架协议》,累计投入经费8700余万元资助177项基础研究合作项目,连续举办9届京津冀青年科学家论坛。加大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力度,联合发布1155家京津冀科技创新券服务提供机构(开放实验室)目录。

下一步,京津冀三地科技部门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高质量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不断迈上新台阶。持续加强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支持创新主体跨区域开展共性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和实质性合作。加快推动雄安、保定、滨海、宝坻中关村共建园区建设,持续打造“类中关村”创新生态,积极引导各类创新要素资源和关键环节有效落地。支持中关村产业联盟、协会组建专业领域对接平台,促进技术协作和产业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延庆中关村无人驾驶
我们村的无人驾驶公交
延庆区总工会开展“以案释法”线上培训活动
无人驾驶车辆
无人驾驶公园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北京市延庆区语言文字工作导览图
北京延庆辽代矿冶遗址群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