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建设期绿色管理分析

2024-05-12 14:02李飞许睿骁梁芹
中关村 2024年4期
关键词:泗洪环境监测江苏省

李飞 许睿骁 梁芹

一、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已成为我国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公路建设在极大地推进区域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给沿线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高速公路属线型工程,地域跨度大,沿线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复杂多变,具有长期性、累积性、复杂性等特点,高速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要防范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同时,随着现代化交通的快速发展和政府对绿色环保重视程度的提高,绿色高速公路的推广是交通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如何合理地对高速公路施工期进行绿色管理,推进绿色交通建设,已经成为高速公路建设中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本文以在建盐城至洛阳高速公路宿城至泗洪段工程为例,从绿色管理组织和环境监测等方向系统梳理了项目建设期绿色管理措施,以期为大型线状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绿色管理提供参考。

二、项目概况

盐城至洛阳国家高速公路江苏省宿城至泗洪段(宿泗项目)是《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沈海高速公路(G15)的联络线—G1516盐洛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江苏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7—2035年)》“十五射六纵十横”中“横四线”滨海至泗洪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宿泗项目沿线经过江苏省宿迁市洋河新区、宿城区、泗洪县,线路东西走向,路线起点位于淮徐高速仓集镇南侧,与淮徐高速设置仓集枢纽,向西南跨越规划 S268,设置屠园互通,向南经屠园乡、曹庙乡,于曹庙乡东设置界集服务区,在屠界线设置界集互通,而后向西穿越滞洪区,跨越徐洪河,经朱湖镇、泗洪经济开发区,于建设北路设置泗洪北互通,终点顺接宿州至扬州高速泗洪西枢纽。项目路线全长38.18km,属于新建公路工程,全程采用双向四车道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采用120km/h,路基宽度27m。

在建工程穿越国家级红线1处——洪泽湖(宿城区)重要湿地,江苏省生态管控区域1处——徐洪河(泗洪县)清水通道维护区,穿越泗洪段洪泽湖二级滞洪区。图1为项目所在区域和路线图。

图1  项目所在区域和路线

三、项目亮点——绿色管理

(一)绿色管理体系

针对环保管理工作,项目引入绿色中心管理模式,组建“盐洛高速宿泗洪段绿色中心”,并成立“项目办—绿色中心—监理—施工单位”四位一体的绿色管理体系,统筹项目施工期绿色管理工作。项目绿色管理体系主要是构建以现场管理机构为核心,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第三方单位为辅助的高速公路建设绿色环保管理顶层机构。

针对项目环保管理体系,宿泗项目办结合施工特点,建立完整的绿色环保管理体系,搭建绿色环保管理组织框架,并将扬尘防控列入日常管理,明确总监办、各施工单位环保职责,对施工单位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进行指导、考核,建立由建设单位领导、监理单位和绿色中心監督、施工单位自查自纠的工地扬尘治理网络。

针对项目环保计划与检查工作,制定年度环境保护工作计划、环境保护检查总体计划,定期开展绿色指数评价检查、环保专项检查、劳动竞赛等内、外业督促检查,建立“计划—实施—考核”良性循环的工作机制。

(二)精细化分级管理

根据施工过程中不同分项工程的污染强度以及周边环境对污染的敏感性,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绿色风险源进行辨识,形成H级、RH级、M级、L级绿色风险源,并提出绿色风险源分级管控措施:

针对M级绿色风险源、L级绿色风险源,要求参照江苏省、宿迁市相关环保政策以及本项目绿色施工导则要求进行绿色施工;针对RH级绿色风险源、H级绿色风险源,建议进一步提高绿色环保要求,确保绿色环保落实到位。具体见下表1。

表1  项目绿色风险源分级管控措施

绿色风险源类型 绿色风险源等级 绿色施工要求

大气 H级 干雾抑尘,喷淋联动控制,自动洗车台

RH级 微雾雾炮、远程射雾器,混凝土硬化

水质 H级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一体化水处理设备

RH级 径流处理边沟

噪声 H级 声屏障、低噪声施工机械

RH级 禁止夜间作业、运输

针对绿色风险源现场定期检查,基于建设进度,项目各参建单位对当前存在的绿色风险源开展定期检查,并结合绿色风险源等级确定检查频率要求,高等级绿色风险源须增加检查频率,确保绿色风险源管控措施落实到位。针对项目存在的绿色风险源开展定期检查等各项专项活动,例如施工单位自查自纠每周开展一次,监理单位绿色巡查每月开展一次,绿色中心日常巡查每月开展一次,且施工单位自查自纠、监理单位绿色巡查和绿色中心日常绿色巡查可同步开展。

针对绿色环保巡查模式,项目采用利用无人机航拍对项目进行巡查的措施,并每月定期收集各施工标段对项目全线的无人机航拍视频;同时,绿色中心不定期使用自身无人机对重点施工区域、主要环境敏感点周边进行航拍,利用视频AI识别技术,智能分析项目沿线扬尘问题、沿线边建边绿情况、土地扰动情况。

(三)数字化绿色管理

针对项目绿色环保管理流程周转效率,在江苏省内高速公路实施数字化绿色管理,开发项目绿色生态管理平台,将日常绿色环保巡查整改、资料上报、信息统计等流程电子化。同时,绿色管理平台接入现场在线监测设备数据,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测,并与项目智慧工地平台对接,实现从智慧工地平台直接跳转绿色管理平台,实现绿色管理平台与其他项目管理平台入口统一,推动项目绿色管理过程的信息化、标准化,加强对施工现场绿色环保的过程监督与环境监测。

(四)绿色环保联动监管

针对施工现场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水平,项目依托江苏省交建局和环境监测中心共同建设“江苏省绿色交通建设工程监测数据中心”,实现项目绿色管理平台与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省控网格监测数据对接,实时推送省级数据至绿色管理平台。

(五)全方位环境监测

针对工程施工期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水平,项目综合运用在线监测、定期监测、移动监测,对项目场界及敏感点的大气、水质等进行监测。布设网格化大气点处并与省环境监测中心完成监测数据对接;每季度对大气、水质、噪声、土壤等开展第三方定期监测;每周对大气、地表水、生产生活污水开展移动监测。

1.网格化在线监测

项目基于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监测网格,建立以省控网格、增补级网格及项目级网格为主体的交通建设工程的三级网格体系,即在项目沿线布设增补级网格、项目级网格,形成网格化的环境监测。同时,针对各标段三场,安装场内在线监测,精准把握污染源头,实现精准化管理与差别化管控。

一級网格布局是依托现有的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3km大气网格,主要以距离道路红线范围3km以内的网格为主。二级网格(增补级网格)布局是针对项目周边区域现有的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的大气网格布设情况,结合工程项目路线,增加补充布设的相关网格。三级网格布局:在前两级网格的基础上,布设的项目级网格,一般呈带状分布;并重点关注施工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施工场界、与主要道路的交叉口,以及对大气环境较为敏感的沿线村庄。

2.定期环境监测

针对施工场界周边以及村庄主要平交道口等环境敏感点,开展大气环境、噪声环境定期监测;针对项目沿线河流等地表水、施工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开展水质定期监测;针对泥浆池周边、生态空间管控区,开展土壤环境定期监测;针对项目全线施工,开展定期水土保持监测。项目沿线环境敏感度及环境监测点位如图2所示。

图2 项目沿线环境敏感点及环境监测点

(六)绿色指数评价

针对项目的绿色管理落实,项目提出绿色指数评价模式,激励各施工标段积极落实绿色管理措施。建设单位每月针对各标段绿色环保内业、现场绿色环保措施落实情况、检查整改情况等进行绿色指数评价,针对各标段主要扣分项,提出整改建议,由项目办下发整改通知,督促各标段整改落实。同时,将绿色指数评价指标体系与劳动竞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深入结合,融合形成新的绿色指数评价指标,并将绿色指数评价结果与劳动竞赛考核进行绑定。

(作者单位:李飞,宿迁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许睿骁、梁芹,江苏中路工程技术研究院)

猜你喜欢
泗洪环境监测江苏省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泗洪 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江苏省政区图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关于泗洪县国有林场发展规划的研究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杨泗洪文化的阐释与建构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江苏省纪委